书城历史古罗马[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48434800000061

第61章 蛮族入侵下灭亡的帝国

时间

.337~476

人物

.阿斯基多

.法西尔

.费尔姆

.弗里提盖伦

.狄奥多西

.阿提拉

罗马政府在敌人眼中一天比一天软弱,而对它自己的臣民来说,则是一天比一天更为凶恶、更为可厌了。随着公众灾祸的增多,赋税日益加重;愈是到了必须勤俭度日的时候,勤俭的风气愈被人忽视,心术不正的富人把不平等的负担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人民身上……臣民宁可接受野蛮人的更为简单化的暴政统治,逃亡到森林或山区中去……过去人们极力追求的罗马公民称号,他们现在只感到非常厌恶,纷纷放弃……如果所有的野蛮人征服者有可能同时全被毁灭,他们的彻底毁灭也不可能使西部帝国重新得到恢复:如果罗马还仍然存在,她也决不可能再具有原来的自由、品德和荣誉了。

——爱德华·吉本

帝国的尾声

公元337年,君士坦丁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儿分治帝国。帝国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又延续了16年(337~353)之久。公元353年,君士坦丁的次子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统一了帝国。但不久就被君士坦丁的侄儿朱里亚努斯推翻。363年,朱里亚努斯在与波斯的战争中负伤,归途中去世。此后,帝国又出现了两个奥古斯都。公元378年,东部帝国的奥古斯都瓦伦斯(364~378年在位)在和西哥特人的作战中战败身亡。继位的提奥多西(379~395年在位)对西哥特人采取绥抚政策,并依靠蛮族军队,以基督教为国教,在一个短时期内恢复了统一的局面。但在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掌管东西两部,帝国终于分裂。

与此同时,奴隶、隶农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日趋激烈。公元368年~369年,在不列颠爆发了纳税人起义。在高卢,被戴克里先镇压下去的巴高达运动再次掀起,其势力几乎遍及整个高卢地区。到5世纪时,罗马在不列颠、高卢、西班牙的统治已经全部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众多的日耳曼人的小王国。

从公元4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开始,在北非爆发了规模巨大的阿哥尼斯特运动。“阿哥尼斯特”意为“争取正当信仰的战士”。运动的参加者是奴隶、隶农和其他贫苦人民,此外,还有遭受罗马统治的柏柏尔人。运动的中心是努米底亚和毛里塔尼亚。领导这次运动的是柏柏尔人阿斯基多和法西尔。起义者以木棍为武器,袭击大地主的领地,焚毁奴隶名单和债券。40年代后,阿哥尼斯特运动因遭到军队的镇压而暂告失败。

到了70年代,阿哥尼斯特运动又一度形成高潮。领导者是毛里塔尼亚的部落首领费尔姆。起义者占领了毛里塔尼亚的大部分地区。他们捣毁大庄园,焚烧恺撒乐亚城。在起义发展过程中,曾有许多罗马士兵加入了起义队伍。公元373年,罗马政府派提奥多西前往镇压,经过两年战争,费尔姆战败自杀,起义再次转入低潮。

费尔姆起义失败第二年,罗马帝国的北疆又爆发了西哥特人的大规模起义。原在中国北方的匈奴人西迁(东汉时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西去至中亚),4世纪时出现在顿河草原,公元375年征服东哥特人,迫使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公元375年,居住在多瑙河下游的西哥特人由于受到来自中亚的匈奴人的威胁,要求迁入罗马境内。在他们解除武装、提供人质的条件下,罗马皇帝瓦伦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同时还允诺向他们拔给土地,供应粮食。

西哥特人进入帝国以后,罗马政府不但不履行诺言,向他们供应粮食,相反却向他们勒索沉重的捐税,拐卖哥特人充当奴隶。西哥特人走投无路,被迫起义。当地的奴隶、隶农和农民也纷纷加入起义的队伍,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公元378年,以弗里提盖伦为首的起义军与瓦伦斯的军队会战于亚得里亚堡附近,结果罗马军全军覆没,瓦伦斯也毙命丧身。

公元379年,弗里提盖伦逝世,哥特人内部发生纠纷。狄奥多西使用怀柔措施,把色雷斯、马其顿一带让给哥特人居住,起义得以平息。在奴隶起义和外族侵袭的双重打击下,公元394年,由镇压起义者起家的狄奥多西最后一次把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统一了起来,然而统一是短暂的,住在多瑙河、莱茵河的日耳曼人各部落,依然像浪潮一般地向罗马帝国席卷而来。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346~395)逝世。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随即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定都君土坦丁堡,西罗马定都罗马。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哥特人新推选的领袖阿拉里克乘机掀起大规模的起义。他们从巴尔干半岛出发,进军意大利。意大利有4万名奴隶加入了西哥特人的队伍。公元406年西罗马为对付西哥特人从莱茵河防线召回部队,不料又使汪达尔人等其他日耳曼部落进入高卢。407年西罗马又放弃不列颠,使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进入。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又遭到了新的危机: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利,统帅这支大军是阿拉里克。聪明而有军事才能的罗马司令官斯底里哥把阿拉里克打败了,但当时统治西罗马的霍诺留是一个委靡不振的低能儿,他听信谣言将帮他执政的斯底里哥处死,随后斯底里哥的部下在走投无路之时投奔日耳曼族的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阿拉里克率大军开始了对西罗马帝国的攻击。

公元410年8月24日晚,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第三次围攻罗马城(408年阿拉里克第一次包围罗马城;409年第二次包围罗马城),城内奴隶乘机响应,在半夜里打开城门,西哥特人占领并洗劫了这个罗马统治的中心,6天后,西哥特人扶植了一个傀儡皇帝,以维持西罗马帝国的名号。与此同时,其他日耳曼部落也纷纷进入西罗马境内,建立了几个日耳曼人的卫国:汪达尔人在建立汪达尔王国后开始向海上推进,先后占领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进一步削弱了帝国已衰退的商业,公元455年曾洗劫罗马城。457年勃艮第人占领高卢东南部罗纳河流域,建勃艮第王国。

汪达尔人被西哥特人打败后,于公元429年从西班牙渡海进入北非。439年,他们征服了迦太基,并在迦太基的故地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到公元5世纪中叶,西部帝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已被蛮族占领。除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以外,不列颠被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高卢北部全被法兰克人占据,东部则被勃艮第人占领。罗马帝国已经四分五裂,濒于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当日耳曼人向罗马大举进攻的时候,匈奴人也向西推进。公元450年,匈奴大帝阿提拉大单于在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被拒后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开了大决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仅过了一天,双方战死者就达15万人,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余部也撤离战场,而匈奴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公元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攻入了意大利,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随后西罗马求和。

公元455年,汪达尔国王盖撒里克派遣战舰从北非进攻意大利,不久,攻陷罗马城。汪达尔人在罗马大掠15天而去。公元468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派出1000余艘战船和10万人支援西罗马,与盖撒里克的军队会战于迦太基附近,罗马军战败。公元476年秋,盖撒里克与西罗马皇帝订立和约,北非、科西嘉、撒丁尼亚、西西里等地成为汪达尔王国的领土。

到5世纪70年代时,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仅限于意大利半岛。西罗马皇帝为了维持统治,招募日耳曼人作雇佣军,但不久皇帝便成了雇佣军的傀儡,完全丧失实际权力。在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摧残以及匈奴引发的蛮族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了最后一个罗马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终于在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的浪潮中灭亡了。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罗马和日耳曼因素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下,在西欧和北非的广大地区确立了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