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10

第10章 固原市现代农业发展(5)

三是发展特色精品型农业。发展特色精品型农业主要是针对区域内有特色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形成草畜、马铃薯、设施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油料、种苗、小杂粮、优质瘦肉型猪、朝那鸡、花卉六大特色种养业。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生产方式,做强做精产品,重在质量、重在特色、重在形成精品。做好特色品牌打造及保护工作,生产出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代表性产品。

四是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六盘山、须弥山、火石寨有极为丰富的山区旅游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旅游业向现代农业自然延伸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融现代农业、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身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

三、固原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

(一)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目标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发展现代农业要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二)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

根据有关文件,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强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大县建设,加快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区域产业体系快速形成,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和谐运行中再上新台阶。

(三)固原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

概括来讲,固原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是围绕“一个核心”、加快“两个转变”、确保“三个稳定”、提高“四个水平”、实现“五个突破”。

1.围绕“一个核心”

围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着力提高马铃薯产业、设施农业、草畜产业和劳务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到2015年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长8%~10%。

2.加快“两个转变”

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思维定势,树立跨越式发展的理念,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3.确保“三个稳定”

一是稳定旱作节水农业7万hm?不滑坡。

二是稳定马铃薯15万hm?种植面积不减少。

三是稳定3.5万hm?设施农业不降低。

4.提高“四个水平”

一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优质基地建设和增强龙头企业转化增值能力为突破口,按照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创立品牌,力争尽快将固原市建成全国最大的小杂粮、马铃薯、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到2015年,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的30家,超亿元的5家;各县(区)主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在60%以上;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以上、宁夏名牌农产品5个以上、市级名牌农产品30个以上。各县(区)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70%以上,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是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按照提质、扩量、增效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饲草料调制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三项关键环节,切实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力争在品牌、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到2015年,固原市肉牛饲养量由目前的75万头发展到100万头,年均增长8.6%。

三是提高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发展水平。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坚持设施园艺、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养殖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旱作节水设施农业。规划建设清水河、葫芦河、渝河、红河、茹河流域库井灌区优势特色产业节水高效示范工程,精心打造23个自治区级、27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马铃薯产业在建成全国重要的育种和种植加工基地上求突破,面积稳定在13.33万hm?以上,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2亿粒,良种化率达到80%以上;设施农业稳定在1.8万hm?以上,日光温棚比重达到20%以上,并在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上取得突破。

四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建设10个绿色食品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到2015年,使全市90%的生产基地、85%的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产品认定和认证,农产品质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

5.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到2015年,全区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90%以上,在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加工增值等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在畜牧产业增长方式上实现新突破。畜牧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确保达到45%以上,力争达到50%。

三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力争由目前的0.6∶1.0提高到1.1∶1.0。

四是在农业科技创新与实用技术推广上实现新突破。农业科技贡献率力争达到50%以上。

五是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条件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高马铃薯、牧草机械化水平,2015年山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力争达到50%以上。

四、固原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特色农业提升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于“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一批节水农业示范区”和“加快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新建和提升一批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和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着力解决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1.生态农业

加大农业生态保护力度,营造城市绿色屏障。引导发展低碳农业,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实施美化工程,扩大水果、干杂果栽植面积。科学使用有机肥,大力推广生物、物理防治和生态控制技术。

2.设施农业

突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等主要特征,广泛应用工程、生物、信息等现代技术,大力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以规模化专业乡村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设施畜牧养殖和设施果蔬。

3.种苗农业

充分发挥生物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带动作用,培育以农林牧渔业繁种育苗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种苗研发中心。加快种苗研发成果的转化步伐,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面向山区特色优势产业,兴建粮食、水果、蔬菜、马铃薯、畜禽、林木、花卉等新品种(苗种)繁育基地和种苗交易平台。

4.休闲农业

大力挖掘农村自然、人文资源,着力构筑多元化、复合型休闲农业体系。重点开发园区观光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等现代农业休闲模式,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建设一批市民农园、民宿农庄、民俗观光村和农业公园等农业旅游重点景区,逐步形成近郊农家乐体验游、远郊乡村特色游、六盘山生态游、山区农家风情游等现代休闲农业格局。

5.循环农业

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推进种养连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质再生能源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有机生活垃圾向肥料、饲料、原料的转化。加大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加快发展“畜沼果”、“畜沼菜”等立体循环农业。着力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

(二)现代农业“五化”工程

1.品种优良化

依托农科所及农业技术推广站、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和科技示范园,建立品种研发奖励机制,选育推广适合固原市气候、土壤的优良品种,挖掘良种增产潜力,力争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0%。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

2.生产标准化

实施马铃薯、玉米、蔬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集成丰产技术,推进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基地规模化

种植6.67万hm?优质饲用玉米、16.67万hm?优质马铃薯,发展2万hm?以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经济作物,全面推进优势与特色相结合的产业带建设,提升种植规模和效益。

4.产品品牌化

充分利用六盘山地名效应,集中打造“六盘山”系列农产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配套完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创新营销机制,做好品牌宣传推介,争取国家品牌认证,争创全区和全国知名品牌。到2015年年底,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00个,培育国内知名农产品品牌20个,培育自治区级知名农产品品牌30个。

5.农业产业化

积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粮食加工、过腹转化和系列化加工,延伸产业链,构建粮食生产、加工、消费和经营体系,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争取将马铃薯加工企业纳入国家民族商品定点企业范围,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培育10个产值上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形成集群优势。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和信息化服务体系,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