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37

第37章 固原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

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鼓励和支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澳大利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农林渔业战略,并推出了“洁净食品计划”;奥地利于1995年实施了支持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的资金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发展生态畜牧业;法国于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有机农业中期计划”。另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运用经济方式补贴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如对生态牧场和自然草场的建设给予资金扶持,对生态畜产品的科研进行资助,对生态牧场进行经营性补贴等。借鉴国内外经验,固原市发展生态畜牧业应采用高新科技促进畜牧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转化,在畜牧业资源利用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以确保畜牧资源的低耗、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一是培育优良畜禽品种,降低饲料消耗,提高饲料转化率,加快畜禽生长速度;二是采取标准化养殖技术,对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畜牧业生产全程进行标准化科学管理;三是利用现代化新技术,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确保畜牧业的低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四是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畜禽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或生产沼气等以消除畜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五是避免掠夺式利用资源,采取人工种草等方式,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防止草原荒漠化,维护草原生态环境。

(一)不断加大对畜牧业污染的防治力度

畜牧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目前固原市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尤其是畜牧业发展较快、人口密集的地区,污染问题和带来的威胁更为严重。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降低畜牧业污染以保护生态环境。

一是制定相应的畜牧业污染防治法规及标准,对畜禽饲养规模、场地选择、畜牧业污染的排放量及污染处理系统、设施和措施等都作出具体要求,使畜牧业污染防治走向科学化、系列化。

二是不断开发和引进新的技术以降低畜禽粪便中的氮素污染,如通过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配料,应用酶制剂、生长素、矿物质添加剂等以及运用生物制剂处理、饲料颗粒化等方式,达到降低畜牧业污染的目的。

三是开发和应用畜用防臭剂,以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如应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绿矾(硫酸亚铁)、微胶囊化微生物和酶制剂等,来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将氨变成硝酸盐,将硫化氢变成硫酸,从而减轻或消除污染。

四是运用生物净化方式,实现对畜粪及污水的净化与污染消除,如利用厌氧性发酵原理,将污物处理为沼气和有机肥。

五是实现畜禽粪便的再利用,以减少粪便污染,实现废物资源化,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利用鸡粪加工成饲料,德国、美国的鸡粪饲料“托普蓝”已作为蛋白质饲料出售;英国和德国的鸡粪饲料进入了国际市场,猪粪也被用来喂牛、喂鱼、喂羊等。

(二)推广和普及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共同响应,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未来几年其规模将不断扩大、速度将不断加快,并进入产业化发展时期。据预测,今后几年许多国家生态食品的市场增长率为20%~50%,这就为生态畜产品的扩张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固原市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区域化布局为突破口,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人工种草与退化苜蓿地改良和草原鼠害治理,推广标准化生产及舍饲和半舍饲技术,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从而防止草场退化,维护草场生态环境,促进草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构建畜牧大产业

畜牧业产业调整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搞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在稳定发展肉鸡、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适量发展奶牛生产,要根据固原市的资源特点,搞好畜牧业生产布局调整,突出发展草畜产业,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一批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区域性畜禽良种繁育改良工作,推动固原市标准化、品牌化的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三节加快固原市畜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体系,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畜牧业是弱势产业,既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面临市场风险,还经受发展带来的风险。同时,畜牧业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还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价格的波动要求养殖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技术、科学管理能力和市场经济知识,而这些都是固原市养殖户最缺少的,这些风险都是一家一户难以抵御的。所以要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各级政府要对畜牧业加以正确引导,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桥梁和纽带,积极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分散养殖、低效益生产的养殖户组织起来,统一进行市场信息、良种供应、疫病防控、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必须以加工带动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对养殖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缓解养殖风险,要加大对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创新激励政策体系,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项目、税收、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政府要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在遇到不可抵御的风险时,及时给予补贴。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合作组织,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建设夯实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形式的畜牧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鼓励、扶持养殖大户、养殖村、乡镇成立养殖合作社、养殖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走“合作社+农户”、“经纪人+农户”的路子,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引导支持畜牧业合作社、畜牧业生产者协会和股份制联合体,建立和健全从配种、饲料、防疫治病到收购等一整套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畜禽饲养管理薄弱环节,因场(户、园区)制宜地确定培训方式、采取技术指导,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机制,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探索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的运行机制,为参加合作社的农民提供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操作规范及物资供应等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维护养殖户利益、组织生产、协调利益分配、产加销对接、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依托重点骨干企业,联合市内外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建立畜牧业发展研究中心,加强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示范推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原市产业协会,加强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信息服务、统一良种服务、统一协调服务,充分发挥畜牧合作组织的桥梁纽带功能,让农民联手开拓市场销路,促进产销服务,规避市场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实现增值增效,带动畜牧业大发展。

三、扶持引进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要大力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带动农民种草养畜、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的龙头企业,依托加工企业、销售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合同牧业和订单牧业,走“公司+农户”的路子。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扶持、引进养殖、加工和销售企业,引导它们整合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逐步形成生产、加工和流通一体化的产业集团和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清真无公害畜产品基地的建设和认证工作,依托龙头企业,打造驰名品牌,提高竞争力、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强对畜牧业的带动能力。按照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要求,不断强化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方向上,重点培植壮大已有龙头企业,引进“洋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带动发展能力。在发展方式上,重点抓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使畜牧业向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在发展途径上,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外资带动畜牧业发展。

四、增强对畜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目前,我国畜牧业的法制体系还很不健全,农业管理部门又不掌握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一些重要的调控手段如投资、信贷、税收、补贴等分别由其他部门掌管。因此,必须加速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产业归口管理,以增强政府对畜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一)严格市场准入

新建和扩建养殖项目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应与现有企业保持合理半径,按照靠近养殖基地和突出重点区域的原则,合理安排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使之与养殖区域布局相衔接,与养殖的增长相适应,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对企业项目建设、新产品开发予以重点支持,快速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依托骨干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加速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步伐,提高企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

(二)加大对草畜产业的扶持力度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区、市已经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专项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方面加大对草畜产业的扶持,向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清真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支持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建立起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利益连接机制,对协会和合作社给予政策补贴,支持畜牧业生产能力建设,支持产业化发展。

(三)探索建立草畜产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由政府、加工企业、养殖户(企业、合作社)共同出资,建立草畜产业发展风险基金,连年募集,滚动积累,用于畜禽死亡损失补贴、价格补贴等,化解养殖业发展风险,保护养殖户、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四)支持消费市场培育

立足区内,不断完善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开拓区内城镇和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加工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强新产品开发和营销服务,积极开发清真制品等产品的潜在市场,巩固、培育和拓展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