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47

第47章 固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4)

6.建立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保护

水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凭地方财力难以承担,需要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县城建设,充分调动水资源保护区群众保护水源的积极性和用水主体节水、保水、让水的积极性,避免“重开采轻管理、重义务轻责任、重索取轻补偿、重用水轻节水”和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等不合理倾向的存在和发展,建议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用水户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

(1)要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生态公益林承担着水源涵养的重任,对泾源县生态公益林按每亩30~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调动泾源县保水、节水、让水的积极性,对保护和改善水源水质有利,从而增加对固原市和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

(2)要加大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完善“输血型”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在加大对水资源保护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时,应该把水生态环境补偿,特别是因保护水生态环境而造成的财政减收作为计算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提高对水资源保护区的财政转移额度。应按照泾源县地表径流总量每方1~3元的标准进行补偿,用于推进当地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3)要加大区域间统筹,扶持保护区内第二产业异地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大辖区内部各区域间统筹力度,建立异地开发生态补偿试验区,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保障措施,以异地发展所取得的利税返回形式支持泾源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以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4)要对水资源保护区实施“造血”工程,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扶持力度。

(5)要积极争取将“泾源县水资源保护”列为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项目试点县,尽快实施。

第三节固原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思路

一、分区治水思路

《宁夏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确立了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南部开源的分区治水思路。提出了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以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重心,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水源涵养和雨洪水集蓄工程,建立库坝池井窖联合调度模式,有效配置、合理调节流域间水资源,为解决城乡饮水安全、特色设施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提供保障。大力推广“彭阳经验”,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共赢。

二、开源与节流并举,充分利用当地雨水资源

根据传统的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一般仅将能够形成径流和地下水的那一部分水量作为资源量,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也大多数是针对这些水资源进行的,各种指标也由此计算而来。南部山区的径流量仅5.67亿m?,可利用量约为1.4亿m?,相对124亿m?的雨水资源,这个水资源可利用量仅占1.13%。如果仅仅依据这些径流量进行各种规划和发展地方经济等,则南部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从而形成比较悲观的观点,即要解决南部山区的温饱问题,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吊庄”移民。从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观点出发,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要放在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上,包括南部山区当地的水利工程和扬黄工程。但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深刻反思和大量的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近年来又逐步形成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观点、新思路,即要解决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问题,首先要充分重视这124亿m?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在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南部山区“三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确定合理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事实上,南部山区86.67万hm?的旱作农田,正在利用这100多亿m?的雨水资源,也正是这些雨水资源,维持了南部山区大多数农民世代繁衍和生息。如果对现有的86.67万hm?耕地进行坡改梯治理,再通过田头打窖等措施,将其中的500~600万亩改造成水平梯田,就可多利用雨水资源3亿~4亿m?。因此,目前有必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把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三水资源”上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帮助当地人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节固原市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

一、固原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对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在一些地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促进固原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地对固原市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在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节约、优化配置、积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实施水资源配置规划是贯彻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和资源战略的需要,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新形势以及水资源条件变化的需要,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是建立和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的需要,是保障水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以六盘山为主的黄土高原区被列入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及六盘山地区列入国家重点实施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要加快这一地区科学跨越发展,更需要我们以科学高效的水资源配置规划为指导,全面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固原市水资源的保障能力。

二、水资源配置规划的主要内容

(1)摸清家底,清楚本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情况。

(2)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3)必须兼顾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要求。

(4)转变思路,在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资源配置规划在经同级政府审批后,就具备了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取用水行为必须符合水资源配置规划。

三、水资源配置规划的思路和原则

(一)编制思路

1.规划任务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

2.总体思路

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技术思路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

(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可为其他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和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比选方案。同时,在吸纳水资源配置部分工作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相协调,结合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迭代,形成动态的规划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4)水资源配置。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的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统筹考虑流域水量和水质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迭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提出要求。

(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要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体系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及其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检验。

4.规划重点

突出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分析、水资源配置等方面。通过水资源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方案制定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指标,确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合理用水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提供政策性建议。

做好规划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注重水资源问题的同时,更要重视其与经济社会的紧密联系,做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第二,在注重工程项目布局和规划的同时,更要加强管理等非工程措施的安排;第三,在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要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综合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思路、格局、措施的总体安排,规划的对策措施要有指导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规划原则

1.全面规划

制定规划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等作出总体安排。要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除害、兴利结合,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关系。

2.协调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3.可持续利用

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水利工程供水与其他多种水源供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4.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模式与对策,提出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重点。

5.依法治水

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认真研究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制定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规、政策与制度,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

6.科学治水

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配置水资源,缓解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科学管理水资源,制定出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

复习思考题

1.固原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解决固原市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有哪些?

3.全区分区治水的思路是什么?固原市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

4.什么是水资源优化配置?

5.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是什么?

6.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的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