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用药有问必答
48489800000025

第25章 自我药疗除百病(2)

痰易净 又名乙酰半胱氨酸。本品为喷雾剂,有0.5克、1克两种规格。适用于大量黏痰阻塞引起的喘息和咳痰困难患者。用法:0.9%生理盐水溶解本药,配成10%的溶液,每次用1~3毫升,每天2~3次。需注意的是:本品有特殊气味,可导致呛咳、恶心呕吐,减量或停药后可消失;禁区用于支气管哮喘;老年人,有肺功能不全者应慎用:药品应新鲜配制,否则易氧化变质;禁止与糜蛋白酶、胰蛋白酶、碘化油配伍使用。

羧甲司坦 又名羧甲半胱氨酸。片剂每片0.25克;口服液,每支10毫升(含0.2克);儿童糖浆,100毫升(含80毫克)三种制剂。本药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和痰阻气管等,能较快溶解稠痰,还能使支气管的分泌物减少。用法:片剂,每次0.5克,每天3次;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30毫克,分3次服。口服液,每次10~20毫升,每天3次。儿童糖浆剂,2~5岁,每次5毫升,每天2次;1个月至2岁,每天每千克体重5~7.5毫升,两次分服。本药不良反应有:用药后部分患者有恶心、头昏、腹泻、皮疹等;患溃疡病和出血倾向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氯化铵片剂,每片0.3克,适用于急性呼吸道炎症初期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者。用法:每次0.3~0.6克,每天3次。注意不可过量,否则易导致中毒和高血氨症。

祛痰药的使用,可使呼吸道内积痰易于咳出,呼吸道通畅,间接起到镇咳、平喘和减少继发感染的作用。

如何应用中成药和简便方治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中医的“内伤咳嗽”、“喘证”、“痰饮”等病范畴。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见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病情进展缓慢,严重者可发展成为阻塞性肺气肿以至肺源性心脏病。

慢支在临床上以“咳”、“痰”、“喘”(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持续性、反复性发作为主要症状。发作期用药重在化痰平喘,缓解期重在益肾固本、清肺定喘。

中成药根据不同的证型,慢支的中成药治疗如下。

固本咳喘片:每次4片,每天3次。用于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咳喘。

蛤蚧定喘丸:每次1丸,每天2次。功能滋阴清肺,止咳定喘。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哮喘日久。

理中化痰丸:每次6克,每天3次。用于脾虚痰多之咳喘。

紫金丹:每晚睡前用温开水送服0.1~0.3克,不宜久服,有咯血及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禁用。

百令胶囊:主要成分为发酵虫草菌菌丝体干粉。每次口服5~15粒(每粒含原粉0.2克),每天3次。功能补肝肾,益精气。主治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腰背酸痛等。

简便方 下列简便方可供选用。

制南星6克,白矾3克,研末分3次服。功能清热化痰,适用于慢支发作期咳嗽气促,喉中痰鸣,痰黄质稠者。

紫花杜鹃60克,或鲜丝瓜藤60克,煎服,每天1剂。适用于慢支合并感染者。

满山红、蒲公英各15克,或桑白皮、枇杷叶、胡颓叶各15克。煎服,每天1剂。功能清化热痰,适用于痰热型咳嗽。

麻黄6克,杏仁1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天1剂。功能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寒痰咳喘。

麻黄200克,白蜜200克,二药拌和,加水三碗,器皿封盖,饭锅中蒸9次,每天服2匙,以愈为度。功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慢支咳喘痰多,痰白清稀,胸闷憋气者。

防治哮喘可选哪些非处方药?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据统计,全球约有1.6亿患者,我国的患病率为1%~4%。哮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长期反复发作,易致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它分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两种类型。治疗哮喘药物的作用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和呼吸困难症状,防治哮喘发作。

氯喘(盐酸氯丙那林)有片剂5毫克和2%气雾剂两种。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痉挛,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此药的特点是收效快,用药后15~30分钟见效;能明显地止喘和改善肺功能。

用法:口服片剂,每次5~10毫克,每天3次;预防夜间发作可在睡前加服5~10毫克。气雾吸入:每次6~10毫克。

注意事项:用药中,偶见心悸、手颤、头痛和胃肠道反应,不必停药,这些症状随时间延长适应而消失。与氨茶碱合用,作用增强,对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甲亢等患者应慎用。

喘定 又名二羟丙茶碱。本品的作用与氨茶碱相似,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还可用于因心衰所致肺水肿而引起的喘息。口服:每次0.1~0.2克,每天3次;极量:每次0.5克。

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禁用。乙醇中毒、肺心病、充血性心衰、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甲亢、肾病、溃疡病等应慎用。不宜与氨茶碱合用。

舒喘灵 又名沙丁胺醇、嗽必妥。有片剂和胶囊剂两种,每片相当于沙丁胺醇2毫克。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口服:成人每次2~4毫克,儿童每次0.1~0.1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3次。

注意事项:本药不宜长期使用,不仅疗效降低,而且有哮喘加重的危险。超量中毒的表现是:头晕头痛、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等,应即刻停药。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患者应慎用,不宜与普萘洛尔合用。与氨茶碱合用,作用加强但副作用也随之加重。

喘特宁为硫酸沙丁胺醇控释片,片剂有4毫克、8毫克两种规格,是舒喘宁的另一种制剂。特点是可有效控制药物稳定释放,避免血药浓度波动,昼夜均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服药后30分钟内起效,可维持12小时。适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用法:开水送服,成人每次8毫克,12小时1次。儿童每次4毫克,12小时1次。注意:此药不可嚼碎服。

喘乐宁长效片为硫酸沙丁胺醇长效制剂。每片8毫克,适应证与舒喘宁相同。特点是作用时间长。用法:每次8毫克,早晚各1次,重症者可增至每天3次。

速克喘由沙丁胺醇的粉剂胶囊和旋转型吸入器两部分组成。有200微克、400微克两种规格。适应证同舒喘宁。用法:吸入,成人急性发作每次吸入200~400微克,4~6小时1次,维持治疗每次吸入200微克,每天3~4次。儿童用量急性发作,每次吸入200微克,每天3~4次,维持治疗可每次吸入200微克。

平喘药为对症治疗药,患者应戒烟,注意预防感冒,不到空气污浊和有刺激性气体的场所,只有在哮喘发作时才使用此药,并注意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

为何说治哮喘首选吸入法?

经验证明,支气管哮喘患者及早采用以吸入疗法为主的规范化治疗,病情能得到理想控制,过和正常人一样丰富多彩的生活。若在青春发育期前经一阶段的积极治疗,进入发育期后大部分病员有痊愈的可能。

吸入疗法的最大优越性是起效快,疗效高。药物粉雾或气雾的颗粒直径在5微米左右,吸入后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发挥作用,疗效很高,对其他非病变器官没有明显影响。其次是用药剂量小,吸入的剂量每次以微克计算,而静脉或口服则以毫克计算,一般相差10倍以上,大大减少了药物的全身副作用,故吸入疗法被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克INA)”列为首选疗法。临床上用于哮喘的吸入剂包括传统的气雾剂和干粉剂两大类:

气雾剂 以下介绍6种比较常用的气雾剂。

舒喘灵气雾剂: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及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者。每次0.1~0.2毫克(即喷1~2次)。

但妊娠初期及合并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甲亢和糖尿病的病人应慎用。

哮喘气雾剂:又叫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常用于哮喘发作或有哮喘预感时;治疗量适用于有高血压的哮喘病人。显效快,持续作用1小时左右,用药时间长时可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每天3~4次,每次喷1~2下,无效者不宜重复使用,切勿随意增加用量,心率120次/分钟以上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禁用。

喘康速气雾剂: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每天3次,每次1~2下,或气喘发作时用。

一般每天喷雾不超过8次。

丙酸培氯松气雾剂:本品不仅有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作用,而且还可消炎和减少渗出,对于长期依赖口服激素的支气管哮喘者换用本品后,口服激素可逐渐减少或不用。本品无支气管扩张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急性哮喘发作,可加用支气管扩张药或激素制剂。此外,将本品由鼻腔喷入还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愈喘气雾剂:含异丙肾上腺素、愈木酚甘油醚及维生素C等。本品既可平喘又可祛痰,适用于哮喘发作,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

高血压、甲亢病人慎用。

前列腺素风气雾剂:扩张支气管作用比异丙肾上腺素强5~10倍,作用时间长且无心血管系统副作用。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持续状态。每天3~4次,每次喷1~3下。但应注意对个别过敏性哮喘患者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干粉剂手控定量气雾剂,大多用氟里昂作抛射剂,而氟里昂对咽部又有刺激作用,会诱发或加重咽后壁滤泡增生。干粉剂与气雾剂比较更具优越性:一是容易使用,吸入动力全靠使用者的吸气动作,不需和手控同步协调配合,3岁幼儿经耐心指导也会使用;二是效果好,国外用放射性核素扫描证实,使用干粉剂沉积于下呼吸道的有效药物颗粒多于气雾剂,均表明干粉剂优于气雾剂。

目前使用的干粉剂有三种类型:胶囊式、碟式和都保。国产胶囊式干粉剂经临床考核可与国外同类产品或碟式相媲美。近年用于治哮喘的胶囊式干粉剂有:①沙丁胺醇是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率高达90%以上,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②丙酸倍氯松(BDP)是皮质激素,能抗炎性反应,降低气道敏感性,兼有增加沙丁胺醇的治疗作用,用于平时预防。③色甘酸钠(SC克)能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炎性物质引发哮喘,历来是预防儿童哮喘的首选药物,对成人哮喘亦有良效,但因其起效缓慢,疗效不及吸入皮质激素,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被BDP所代替。

临床上考虑到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近年来常用BDP和SC克干粉剂合用,先用前者打“冲锋”控制发作,然后加用SC克,6~8周后,将BDP逐步减量直至停用,仅用SC克维持。这一方案既能增加疗效,又可减少皮质激素的用量,缩短疗程,且SC克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顽固性哮喘病人如何撤减皮质激素?

哮喘发作的治疗除了用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平喘药外,还应治“本”,消除变应性炎症。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抗过敏,抗变态反应性炎症,对缓解支气管哮喘有良好疗效。重度哮喘、哮喘持续状态者,单纯用一般平喘药效果欠佳,此时用皮质激素可迅速缓解发作,可谓“王牌”药。

然而,大剂量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有许多副作用,一旦停用还可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有的停药后病情再度加重,出现反复。不少病人因此须长期口服皮质激素维持治疗,产生依赖性。长期用皮质激素,可使全身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各种感染,特别是容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可造成恶性循环,诱发与加重哮喘。因此,如何撤除皮质激素是十分棘手的难题。

较为成熟的方法是用吸入型皮质激素替代全身应用,每天喷吸二丙酸氯地米松(商品名为“倍乐松”、“必可酮”)气雾剂。总量1500微克(每800微克相当于泼尼松15毫克),每揿一下为50微克,成人每天3~4次,每次揿两下;儿童每天2~4次,每次揿1~2下。同时每晚用酮替芬1~2毫克,或特非那丁(特费定)60~120毫克,后两种药有、抗变态反应性炎症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逐步撤减口服泼尼松,开始以5毫克为单位撤减,每周调整一次,如无发作,继续撤减,尽可能改为晨起顿服,再撤减到最低剂量,以后改为隔天交叉给药。到口服激素撤完后,才考虑逐渐撤减二丙酸氯地米松吸入量。

还可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药治疗顽固性哮喘,同时撤减全身皮质激素量。这两种药小剂量用有抗变态反应炎症作用,具有类似皮质激素样作用。但这两种药物均可抑制造血,对肝功能有不利影响,使用时应注意。

近来研究发现,红霉素、罗红霉素除抗菌作用外,还可抑制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而发挥抗炎作用,还可抑制呼吸道黏液分泌,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可能有助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减少顽固性哮喘病人的皮质激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