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的使命
48493300000039

第39章 张学成无韵歌

张学成

庆阳教育呼唤的一个名字,抑或是这个名字在呼唤庆阳教育。

呼唤那些被贫穷纠缠得发展滞后的教育,呼唤那些被华而不实糟蹋得面目全非的教育,呼唤那些备受诱惑而又不甘诱惑的教育,呼唤那些摆脱犹豫而义无反顾的教育。

你站出来了!

从镇原偏僻山区小学站出来了,从父老乡亲焦灼目光中站出来了。

当村里许多年轻人纷纷南下淘金的时刻,当不少同事频频跳槽谋官的时刻,当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找不到人生坐标的时刻,你站出来干什么?你难道不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连高中都没有上过的山村教师?一个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残疾人?面对滚滚红尘,面对喧嚣的利,面对根深蒂固的世俗,你就活得那么自信?那么坦然?那么豁达?

是的,特立独行的你,睥睨一切,对世俗充耳不闻。高蹈大义的你,藐视灾难,对命运的无常不顾影自怜。抱着“我是老师”的坚定信念,拖着残病之躯,拄拐杖,骑毛驴,风雨无阻,二十八年如一日,让李园子小学薪火不灭。是你用执著抗住了坍塌的教室,用意志抗住了病痛的煎熬,用人格扛起了山区教育发展的历史重任。你用爱心点亮火把,既照亮了懵懂孩童的求学之路,也刺痛了我们熟视无睹的眼睛。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如今的你,已经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了。

为此,许多同行要问,社会各界要问:学生还是同样天真可爱的学生,工资还是同样微不足道的工资,身后还是同样期待播种的热土,面对的还是同样焦灼的目光,为什么,为什么你一走上讲台,委靡了的奉献精神就会大放异彩?直面贫穷,直面落后,为什么只有你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还试图将山区教育历史重新改写?

古人云:文以气为主。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一位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你又何尝不是以气为主?

三十年来,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你以教育为己任,以学生为根本,珍视自己每一个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把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演绎得淋漓尽致。你所涵养的浩然之气就像燃烧了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教师人生之路。又像一堆精神箐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已久的心灵。

可是,对于你,时下也不只有一种声音。

有人站出来了,发表高论:“除了教书,他能干什么?务农没力,经商乏术,从政无门。既然命中注定要一辈子教书,就该老实本分,固守清贫,淡泊名利,可他偏偏不,竟然以残病之躯和仅有的初中文化班门弄斧,沽名钓誉!”

什么?什么?

荒唐!可笑!

孔夫子若地下有灵,当会挺身破穴,指斥这类不理解你却要妄谈你的人。

殊不知,一辈子为做小学教师而自豪的大有人在,岂止你张学成一个?你们虽然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真诚地用爱心向世人诠释了为人师表的最高境界,把传统知识分子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融入到为人、为学的全过程,成为集智慧与人格于一身的时代楷模。谁还有资格对你们说三道四?

张学成,你的心是一个发光体,你的拐杖和毛驴是庆阳教育的一个点缀。在这颗心、这道风景后面,是你生命的意识,是你信仰的力量,是你人格的魅力。

当不少人急功近利,露出猥琐的本相时,你超越了自我,尊严地接受了现实,有几份光,发几份热,从容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在你树立崇高理想的起点和教书育人的发轫之初,谁能想到你会成为全国优秀教师,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谁能想到你的形象会成为一代教师心目中的楷模?但如今却都成了现实!

命运就像一种回声,你送出去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生命的个体对社会的意义,被你演绎得如此完美!

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灾难,历史绝不会为你哭泣,而它只认你对社会的贡献。对此,有的人就像胡萝卜那样鲜嫩,容易腐烂;有的人像生鸡蛋那样脆弱,一碰就碎;有的人像酷暑中鸣蝉那样,聒噪不已。因而,满怀希望加入到伟大生命交响曲中的人着实不少,而成功者寥寥无几。

而你身处逆境,见心明志,即使病魔缠身,依然痴心如初,矢志不渝,完美地塑造了自己的光辉形象。命运之神曾经无情地把你健康肢体折断,但鬼使神差地却让你胸中秉有的那股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冲天而起。当你把微不足道的个人与百姓的利益、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价值便顿时化做高天的朵朵云彩,举世为之瞩目。这样,你就从容地走出山沟,自豪地跨越国界,能与保尔这样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高天烈云间握手。

抽象深邃的生命意识需要通俗的形象来阐释。贝多芬、保尔、罗斯福、史铁生、张海迪、张学成等,无疑是这阐释中最精彩的一笔。历史上这样的人也许很多,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又太少了。生命的形式固然幻化无穷,正义和邪恶同在,高尚和卑鄙并行,处在社会的旋涡之中时不时会有人迷失方向,跌入深渊而难以自拔。但当我们的心灵站在比较正确的一边时,一种本能地对你们的尊重就会在内心激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社会主流都在呼唤你们;抑或你们在呼唤社会的主流。

因为你们始终像一团火,照亮人们的心;像一簇花,馨香人们的魂;像一股水,涤荡人们的胸襟。

宁县明天更美好

宁县,是我衣袍之地。每当凝望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一种本能的爱恋便在我内心激荡。

我爱宁县,爱这一方天,爱这一方地,爱这天地间汩汩流淌了千年、诉说宁县历史沧桑的九龙河。虽说她只是黄河支流中一条名不经传的小河,但我认为她与古老的黄河经脉相通、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一脉相承。每当在九龙河畔徜徉,我总感到她晶莹剔透的浪花里跳动着黄河的脉搏,闪现着神州变迁的身影,演绎着华夏民富国强的历史。九龙与黄河同流,宁县与华夏同行。

我爱宁县,爱这厚重无言的土地,爱这孕育了千年的豳风古韵,爱这粗犷淳朴的民风民俗。

品读宁县,历史厚重如深邃土地,秦砖汉瓦残留战争泪痕,魏碑晋帖闪耀智慧光芒,唐宋寺塔再现盛世容光。在历史每一个转折点上,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仿佛还在黄土窑洞里撕咬纠缠、争辩不休。一时间,苍天无言,大地无泪,正义与邪恶上演了一幕幕让历史在这里沉思的活话剧。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但在可歌可泣的同时,也让人扼腕叹息。历史选择了宁县,宁县创造了历史。

我爱宁县,爱她走向繁荣的姿态,爱她海纳百川的胸怀。历史像河,河堤涵盖所有流失的岁月;历史像海,海滩记录每次潮汐的足迹。岁月可以将史书磨蚀得千孔百疮,但历史绝不会因此而走样。《宁县史话》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客观地再现了宁县数千年兴衰荣辱。我感谢编者,以尊重历史的态度,以充满深情的笔触,通过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和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把宁县的古往今来、沧桑变化真实地再现在读者面前。我含着热泪读完这部书,因为在用心感触,用情参与,我在惊奇,我在聆听,我在叹服。宁县,用心在叩问自己历史;宁县,用情在感动外面世界。我相信,凡是读了此书的同志,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发出同样的感叹。

我爱宁县,我爱期待发展的宁县,正在发展的宁县。记取宁县昨天,是为了把握宁县今天,更是为了掌握宁县明天。《宁县史话》给发展宁县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泉源。你看,《史话》呈现出来的清晰有序的历史过程是那么有力,使后代为前代而自律,为前代而自强。历史发展过程这种完整性、连贯性形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指向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发展宁县,繁荣宁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在宁县正在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特别需要本书所体现的爱家、爱国的凝聚力量;特别需要坚定的政治方向、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特别需要植根黄土、不辞辛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念。从这一点上来说,本书对正在发展的宁县做了一项有益的工作。我期望宁县人民能珍视历史每一个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把历史留下的精神财富变成永恒的现实存在,把宁县的明天铸造得更加辉煌。

我爱宁县,爱这一方蓝天,爱这一块厚土,爱这天地间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人民。时代选择了宁县,赐予古老的宁县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勤劳智慧的五十四万宁县人民,必将不辜负时代重托,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