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解读“中国第一病”
48494100000001

第1章 肝脏——神奇的魔术师

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座工厂,那么肝脏就是这座工厂的能源和物流中心;如果把人体比喻成大海,那么肝脏就是大海漩涡中的岛屿。

作为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它是维持人体生命和内外环境稳定不可缺少的器官。其实,它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内的全能者;不仅兼职无数,而且本领神奇,已知其功能有1500项之多。这些功能,让你惊愕,又让你赞叹不已!

大家都用“心肝宝贝”来形容最珍惜的东西。心脏的确精巧复杂重要,肝脏更是重要,肝脏除了它很重,它还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习惯上把它分成两叶,连在一起,重约1.5千克,是人体第二大的器官(最大的为皮肤),位置比一般人想像中稍微高些,外面有篱笆保护,就是肋骨。所以正常情况下是摸不到肝脏的。我国成年人的肝脏重量,男性为1230~1450克。

女性为1100~1300克,占体重的1/50~1/40。胎儿和新生儿,肝的体积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中国人肝长径、宽径为25厘米×15厘米。

肝的邻近脏器为左叶上面膈邻近心包和心脏。右叶上面膈邻近右胸膜腔和右肺,因此肝右叶脓肿有时侵蚀膈面而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右叶后缘内侧邻近食管,左叶下面接触胃前壁,右叶下接触幽门,右叶下面前边接触结肠右曲,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后边接触肾和肾上腺。

肝脏长得像个傻大个儿,个性也是十足的憨厚,吃苦耐劳,天天工作。因为没有感觉神经,不管生病再怎么严重,它都不会呻吟、叫苦、不喊痛,继续默默地工作。

这个吃苦耐劳的器官,还能自立自强。它是人体惟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就算切除90%,还是可以发挥一定功能,再长回原来的大小。反观其他器官,胃如果切除就没有了,肠子如果截断也就变短,不会再长出来了。

肝脏是维持人的生命和人体内外环境稳定不可缺少的器官,被誉为人体中最大的“化工厂”和“仓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都要通过肝脏的加工、合成,并及时输送至人体各个部位以供身体的需要。血液中的血浆蛋白、葡萄糖、脂类、维生素等都要依赖于肝脏的直接供应。肝脏还可以将外来的有害物质和身体代谢废物通过转化和解毒,转变成无毒性或低毒性的、可溶于水的物质,通过有关途径排出体外,而一些有用的物质则可在肝脏内贮存。此外肝脏还和人体免疫、激素代谢、水和电解质代谢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说,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和“仓库”。

肝脏的血流量极其丰富,约占心输出量的1/4。肝脏接受双重的血液供应,一是肝动脉,另一是门静脉,二者各司其职,有分工也有合作,共同完成维持肝脏生理功能的任务。肝动脉的血含氧量高,正常情况下肝动脉供给肝脏全部血流量的20%~30%。由肝动脉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每分钟约800毫升,含有丰富的氧,肝脏氧消耗量的一半由此供应。肝动脉的压力也较门静脉明显升高。

门静脉则收集来自腹腔、内脏的血液,其中含有从胃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在肝脏内进行加工、贮存或运转。门静脉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等则在肝脏内被解毒或消除。正常情况下门静脉提供肝脏血流量的70%~80%,每分钟由门静脉进入肝脏的血流量约为1500毫升,占进入肝脏的总血流量2/3左右。但门静脉的压力远远低于肝动脉。肝动脉与门静脉像两支树干经过肝门进入肝脏后,就像树枝分叉一样分布于整个肝脏,到了分支末端则两种血液相混,为肝脏既提供“原料”又供给“动力”,这样肝脏这个“化工厂”

才能开工,从而完成加工、分解、贮存和运输的任务。

肝脏以各种各样的营养素为原料,将之分解、再合成,转变成为机体需要的新的营养素。如果用人工机械代替肝脏的功能,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计算机,都不能做到。即使这样,它也不可能像人的肝脏那样高效而准确地运行。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胆汁就是由肝细胞分泌的,由胆囊贮存和浓缩,经胆道排入十二指肠。当肝脏患病后,可引起胆汁分泌减少。而胆汁功能主要是消化脂肪类食物,所以,肝病患者常有厌油腻食物的症状。

肝脏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内的全能者,它兼职无数,本领神奇,其中主要有造血、凝血、调节血流量、溶解纤维蛋白、再生、代谢及解毒等功能。

肝脏的造血功能

成年人各种血细胞均来源于骨髓,也就是说人的骨髓是身体的主要造血“工厂”。而民间流传喝骨头汤对身体有滋补作用也是有道理的。胎儿发育到9~24周时,由于骨髓腔发育还不成熟,而肝脏内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强,还存在多种造血物质,有“生产”能力,所以肝脏此时就成为人体主要的“造血工厂”。

胎儿发育至5个月时肝脏造血功能逐步由骨髓代替,出生后几乎全部依赖骨髓造血,但是当血液量需要大量增加时,肝脏也可再次参与造血,就像个大工厂随时根据国家需要生产各种产品一样,肝脏也会根据人体的需要随时“生产”血细胞以补充单纯骨髓造血的不足。

肝脏的凝血功能

当你不小心把皮肤割破时,血液马上从切口渗出,一般说,如果切口不大,就是不及时包扎,血液也会在几分钟内自行止住,不再继续流血。

这是因为血液自行凝结,凝固的血液把破损的血管口堵住。

如果用显微镜来观察那些堵住伤口的凝血块,你就能发现其中有一丝一丝的东西,还有血细胞及其他碎片。这种情况很像我们在防汛时,用大沙包、竹条、泥土、石块、稻草等等去堵住堤坝一样。

凝血的过程和现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它需要有十多种物质的参与,我们把它称为凝血因子。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血小板、钙质、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等的参与。

血小板与红细胞、白细胞一样,也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它们的体积比红、白细胞小得多,在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有10万~30万个。血小板有很怪的脾气,凡是粗糙不平的地方,它就容易在那里停留、积聚、凝集。平时,我们的血管都是异常光滑的,因此它与血管相安无事。当血管被割破,出现裂隙时,这里就不再是平坦光滑的了。救伤如救火,血小板可以说是“灭火队”,它们大量地奔赴出事地点,在伤口附近黏着、积聚、凝集。与此同时,它本身也破裂而释放出能使血管收缩的一些物质如血清紧张素等,帮助堵塞伤口。

但是,光有血小板这支“灭火队”,要想单枪匹马堵住伤口,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赖于其他物质的参与。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纤维蛋白。在显微镜下面见到的那些细丝状的东西,交错纵横,就是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是由纤维蛋白原变化而来。正常人的血液中,总有很少量的纤维蛋白,但又很快被溶解了,因为血液中有一套防止和促使纤维蛋白分解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保持协调状态,使血液维持在不凝固的流畅状态。如肝素,它普遍存在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尤其是肝脏、肺脏中含量最多,它能有效地防止血液凝固。因而正常情况下,血液是不凝固的。

当血管破裂后,大量血小板在伤口处被破坏而释放出一些物质,这些物质还会引起一连串链锁反应,使细丝状的纤维蛋白大量生成,聚集在伤口处,并把血细胞等有形成分拦截堵塞,凝结成胶冻样的物质,也就是凝血块。

从一个伤口出血开始算起,一直到出现凝血块,止住出血,这段时间叫出血时间,正常人一般需要2~8分钟。

健康人的血管平整光滑,并不发生自身凝血。有动脉硬化的患者,由于动脉壁上有一些粗糙不平的物质沉积,血液就容易在这里凝固形成血栓,产生严重的病症,如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被血栓堵塞,就会发生严重的心肌梗死。

相反,如果凝血的机构不健全,也是一种病态。有的人血小板的数量太少,或血液中缺乏某些化学成分,皮肤割破后,流血不止,有时虽然皮肤并不破损,在体内关节、皮下或肌肉处,也会出现出血的现象。

肝脏是人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生成的主要场所,人体内12种凝血因子,其中4种都是在肝内合成的。肝病时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及发生出血倾向。

需要指明的是,凝血功能主要依靠以下3个环节来完成:①受伤局部的小血管立即收缩使伤口封闭;②受伤部位血管收缩、血流减慢,促进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膜并聚集成团,成为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堵塞伤口而止血;③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聚合体,和血小板一同构成牢固的止血栓,从而可有效地止血。

肝脏的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止血(凝血)功能无限扩大,血栓不停地形成,不断地出现“栓塞”,那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防止血栓不断扩大以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平衡,造物主在造人时就赋予人一种抗凝功能,让血浆中还含有一种抗凝血的物质,称为“抗凝物质”。血管内还有一些物质可使血中纤维蛋白再溶解,这些物质构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之间保持着有利身体止血、又能保持血流畅通的平衡关系。凝血系统绝大多数的凝血物质都在肝脏合成,且它的降解、促进凝血物质的清除都发生于肝脏,通过肝脏的正常代谢以维持正常的人体血液循环。

为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肠道的血流量主动增加,肝脏门静脉的血流量也增加,这样把吸收的各种物质运至肝脏。因此可以看出肝脏能根据人体的需要来调节血液的流量。

肝脏的代偿及再生功能

肝脏有极大的代偿与贮备能力,平时只要有一部分肝细胞正常工作,即可维持身体的生理平衡。动物实验中,将动物肝脏切除70%~80%以后,并不显示明显的生理紊乱,这就是说,肝脏即使已有轻度损伤,检查肝功能仍可能是正常的。

当肝脏因病被部分切除后,剩余的肝脏可很快地生长,随着其逐渐恢复至原来的大小,其生长速度即可减慢最后停止,此时肝脏的大小、重量可以和切除前相似,惟一不同的是形状已和原来不同。这就是肝脏的再生功能。

肝脏的代谢功能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心,几乎所有物质都要在肝脏代谢。首先说一说糖类的代谢。

在肝脏,葡萄糖、果糖进一步分解,一方面合成糖原贮存起来,另一方面作为合成脂肪和蛋白质的原料,从肝脏运往全身各处。

肝脏中贮存的糖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再次分解,转变为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全身,为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

肝脏的代谢作用不仅限于糖类,也包括蛋白质和脂肪。牛肉、猪肉及鱼类、大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食入后,经小肠消化、分解成氨基酸,然后被小肠吸收,通过门静脉系统运送至肝脏,并且在肝脏合成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这些新合成的蛋白质,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构成人体成分。

脂肪在肠管内经过脂肪酶的催化,分解成脂肪酸和三酰甘油(甘油三酯),被吸收的脂肪酸大部分再被合成为中性脂肪,贮存在肝脏内,或进入血液,余下的脂肪酸可贮藏在人体的脂肪组织中,也能转变为磷脂和胆固醇等其他脂类。

肝脏还有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功能

维生素有很多种类,其本身并没有活性,必须在肝脏内进行化学反应,才能转变为具有活性的因子,这个过程被称为“活化”。肝脏功能不良时,无论摄入多少维生素,都不能有效活化,也就只能随尿液排出体外了。

肝脏还能使合成过多的性激素和垂体激素灭活,维持其在血液中的恒定浓度。

肝脏的解毒功能

食物中所含的各种有害物质,以及在肠道内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乙酰化、甲基化等多种化学反应,转变为无害的物质。这样,肝脏将外来和体内的各种有害物质分解、转化,并排出体外。

肝脏是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保护肝脏应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药物辅疗和戒除陋习等多方面入手。

肝脏参与人体的免疫功能

肝脏是人体一线免疫防御的重要器官。单核-巨噬细胞90%在肝脏,可吞噬各种病菌,病毒及一些炎性因子,肝内某些细胞还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发挥局部的免疫调控作用。患肝病后,会失去一线免疫防御功能,引起各种感染的机会增加。

肝脏的胆汁分泌功能

胆汁由肝脏制造,分泌入胆道系统,最后可将胆汁注入十二指肠。能帮助食物脂肪消化和脂类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胆固醇、药物、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亦可从胆汁中排出;胆汁中含有“分泌型抗体”IGA,预防肠源性细菌和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