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解读“中国第一病”
48494100000011

第11章 肝脏——迷茫后的光芒(5)

其次,的确有少数乙肝带毒者出现症状是“发病”了,成为真真切切的乙肝病人,这也不必怕,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囤,给予适当的治疗就可以了。确定发病的重要标志是转氨酶升高,如转氨酶不升高,一定要慎重,当然这一切都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乙肝带毒者的发病,多因滥用药物、酗酒、过度劳累、生活规律紊乱、负性生活事件等因素引起的,比如,我们就多次遇到因服用“转阴药”而发病的例子。乙肝带毒者体内原来是“免疫耐受”状态,免疫细胞不能识别入侵的病毒,不去攻击病毒,肝细胞也不损伤。但由于上述原因,免疫细胞识别出病毒,并开始攻击病毒,在攻击病毒同时也损伤了肝细胞,从而引起肝炎,这就叫“免疫病理损伤”。了解乙肝带毒者发病的诱因,平日加以注意,就能预防或减少发病的机会。

最后,有的“有症状带毒者”,虽经心理治疗,经医师反复解释,仍然有症状,但肝功能一直没问题,病人又很痛苦,这时可给予肝穿刺,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这是确诊肝炎是最可靠的“金指标”,如果还是没有大问题,那么,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你还是一名无症状乙肝带毒者,你的症状则是“疑神疑鬼”而来。其实,肝穿刺是一种很安全的临床操作技术,不必惧怕它,接受肝穿刺,做肝活检,对了解自己肝病有极大好处,可惜的是,大家还不愿接受它。

总而言之,对“有症状乙肝带毒者”要慎重、科学地对待,其中绝大多数是精神、心理因素所致,少数是乙肝发作,因此,我们既不能“风声鹤唳”、“听风是雨”,也不能“漠然处之”、“熟视无睹”,发现问题找专科医师才是上策。

乙肝带毒者能变成肝癌吗?

从感染乙肝病毒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大约需要20余年。

那么,无症状乙肝带毒者能否不经过肝炎、肝硬化阶段,直接发生肝癌呢?

这是全国有1.2亿乙肝带毒者,最关心的话题!

可以肯定,临床上的原发性肝癌80%~90%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或者与肝硬化同步发生,无症状乙肝带毒者很少直接引起肝癌。在临床的肝癌病人中,确有一部分人并无明显的肝炎和肝硬化病史。

这些事实是否可以证明乙肝带毒者可以直接导致癌变呢?大多数专家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

因为所谓的乙肝带毒者,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国内学者曾对乙肝带毒者进行肝穿刺肝活检研究,发现其中45.5%的人肝组织有“反应性炎症”,或有“灶性坏死”,30.8%的人肝组织呈典型的慢性肝炎表现,10.5%的人肝组织出现肝硬化改变,肝脏已有结节形成,只有10%的人肝脏未发现问题。也就是说,乙肝带毒者中90%的人肝脏是有问题的。乙肝带毒者发生癌变,这可能原来就是潜隐性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总之,乙肝带毒者直接癌变的机会很少,广大的乙肝带毒者不必恐慌,肝癌不是带毒者的必然归宿。最重要的是查清自己带毒状态的现状,有无乙肝病毒复制,是高复制还是低复制,不要只满足于“带毒者”的诊断,还可通过肝穿刺肝活检、B超、化验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甲胎蛋白(AFP)等进行综合分析,如发现有肝炎、肝硬化改变,就应积极进行治疗。

乙肝带毒者有四种转归

曾有一位外科医师因发现自己是“大三阳”而悲观自杀,还有不少带毒者惶惶不可终日,四处寻求秘方神药,盲目治疗。实际上,肝癌、肝硬化并不是乙肝带毒者的必然后果,不必无端忧虑,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物质负担。通常乙肝带毒者有4种转归:

第一是自然转阴,我国有58%的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仅有10%成为乙肝带毒者,大部分都自然结束了感染历程,在10%带毒者中仍然有自然转阴的可能。我国学者对772例乙肝带毒者平均观察2.14年发现,HBSAG自然转阴率为2.01%,而10~20岁为转阴高峰,转阴率达6.6%,国外报告HBSAG自然转阴率为20%~30%,美国报告,60岁以后HBEAG自然转阴率达到80%。

第二是携带者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这不少于50%,国外有人观察92例乙肝带毒者,随访11年,无一例发病。

第三是演变为肝炎。我国有乙肝带毒者1.2亿人,每年新发生乙肝病为54万人,按这个比率,每年乙肝带毒者约有0.5%左右发生肝炎。虽然肝活检发现90%带毒者肝脏有问题,但最后发病被临床诊断为肝炎者还是少数。

第四是乙肝带毒者确实可以演变为肝硬化乃至肝癌,但可以肯定的是,由带毒者直接演变肝癌者很少。

说到乙肝带毒者的转归,目的是正确认识它,不要惧怕,但也不要不以为然。有报告指出,男性带毒者最终死于相关肝病的危险性是50%,女性仅为15%。国内有人对17例乙肝带毒者观察16年,发现他们大多数在第五年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到第八年时,有8例发生肝硬化,但无肝癌发生。

乙肝带毒者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权利

乙肝带毒者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被录取高校的同学,入学后血液化验时发现“大三阳”或“小三阳”,而被劝休学,回家治疗,“转阴”后复学,不转阴可能遭遇退学。我国实际情况是,青年学生中乙肝带毒率较高。我们调查了七八所大中专院校后发现,携带率达7%~12%,如把这些同学拒之校门外,显然是不公平的。有关规定明确指出,对于乙肝带毒者来说,除军校、餐饮、幼教及某些医学专业不能报考,其余皆可报考,如高考关已过,入学后不应再设置障碍。“转阴”后归校,看起来挺合理,但何时才能“转阴”?目前尚无特效“转阴”药,不转阴就不让回校,这是不合理的,也是对乙肝带毒者的歧视,应当摒弃。

在生活中,许多人也有歧视带毒者现象,不愿接触、不愿分在一个宿舍、不愿共同进餐等,甚至背地里议论、讽刺他们,这都是不道德、不友好和不允许的。乙肝病毒不是通过吃饭、握手、咳嗽、一起学习、劳动等传播的,而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儿童和青年大多数又是通过母婴传播的,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可能传播,但必须是“密切”,一般接触是没有问题的,同学们共住宿舍均为一般接触。

大家应善待乙肝带毒者,给他们和大家一样的机会,让他们轻轻松松地生活和学习。

此外,男女都是带毒者,是可以结婚的;一方带毒,另一方可注射乙肝疫苗,出现抗-HBS可结婚。婚后生育,为防止母婴传播,可给孕妇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小儿出生也立即注射该药,并用乙肝疫苗,保护率达95%左右。

目前认为,乙肝带毒者儿童完全可以入托,因为绝大多数儿童已按国家规定接种了乙肝疫苗,产生了免疫,只有少数几个孩子携带病毒,进入这个集体并不会对其他儿童构成威胁。

乙肝病毒(HBV)入侵人体为何能不发病

我们已说过,HBV并不可怕,它们侵入人体后,大部分HBV是“白白走一回”,会被人体歼灭而不会引起肝炎。

HBV进入人体首先要遇到人体免疫力的抵抗,目前已知是体内免疫细胞“介导”的“细胞因子”参战,如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2等等,它们进入肝细胞中围歼HBV,最后把HBV彻底清除。这个清除过程是“悄悄地”进行的,人一点也不知道,“细胞因子”成为无名英雄。这就是我国有60%人口被HBV感染,最后仅余10%是乙肝带毒者的根本原因。怎样知道体内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呢?很简单,抽血化验如抗-HBS阳性,或抗-HBS、抗-HBE、抗-HBC三项阳性,就是证明,这些“阳”是好事,你不会再感染乙肝了,也不用进行任何治疗。

HBV侵入人体即使没被清除,也不一定发病。原来人体的免疫大军有一种“不搭理”功能,不管HBV有多少,不管“大三阳”、“小三阳”,只要免疫大军无动于衷,HBV就掀不起大浪。因为肝炎的发生,是由于HBV侵入肝细胞后被人体免疫大军识别,并对HBV展开攻势,在攻击HBV时,“敌我不分”误伤了肝细胞,导致肝细胞损伤、发炎、坏死,出现肝炎。免疫大军如不攻击HBV,则肝炎永不发生,只能成为乙肝带毒者,携带者一辈子不发病的情况很多,医学家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免疫耐受”,或称“免疫麻痹”。所以,乙肝带毒者不应滥用药,因滥用药可能打破“免疫耐受”状态,促使肝炎发作。滥用药治疗乙肝带毒致肝炎发作的情况屡有发生,人们应当吸取教训。国家药监局没有批准任可治疗乙肝带毒者的药物,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乙肝带毒者的自律

为了减少乙肝的传染,一方面我们呼吁社会上要正确认识乙肝带毒者,善待乙肝带毒者,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求乙肝带毒者自律,就是要有一些“自己要遵守的纪律”。

对乙肝带毒者的自律有两个要求,第一是精神心理上的自律,或者说是自我调控;第二是行为上的自律,即该做与不该做的。

精神心理上的自律,首先,就是面对现实,不可一味逃避“体内有病毒”的事实,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不应有悲观、自卑情绪,相信科学,切莫一蹶不振,或者“破罐子破摔”,当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也不好。另一方面,不可神经过敏,看到别人在一起说话便认为是议论自己,见别人走开就想到“他们讨厌我”,应当宽容一些,大度一些,即使真的遇到一些“冷淡”、“挫折”,也应表示理解,莫产生对立情绪,或采取不理智的过激行为。

行为上的自律也很重要。在公共场所或亲朋好友家就餐时,主动提出分餐,不借用别人水杯,不近距离咳嗽和打喷嚏,这些卫生习惯是普通人都应具备的。此外,乙肝带毒者的牙具、刮脸刀要专用,皮肤出血应到医院消毒处理,不能应用棉花或卫生纸随意擦一擦而扔掉。女同志处理好月经带,可将卫生纸烧掉。不得献血。

讲究性道德、性卫生。使用公用工具(如电话、门把手等)最好用手纸垫一下;不得随意吐痰。这些虽然都是“小节”,但如果带毒者都能这样自律,无疑会大大减少感染机会。

乙肝带毒者必须定期复查肝功和“二对半”,做到心中有数。

这也算是一种自律吧。

从一个“乙肝报复”故事说到乙肝传播渠道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流行。

大强和小兰相恋多年,最近就要步入婚姻殿堂了。当她们主动做婚前体检时,小兰意外地被检查出“乙肝阳性”,再看大强的脸色,立即“晴转多云”了,他对小兰的感情也变冷了,当然,“亲近劲儿”就大不如前了。小兰一时接受不了大强的变化,欲哭无泪,她想:“这么点小事他就变心了?”越想越气,她想报复一下大强。好不容易约来大强到树阴下谈心,不一会儿,小兰搂住大强的头哭了起来,哭得十分伤心,大强低头安慰她,她乘机去吻他,突然间听到“哎呀”一声,大强推开小兰问:“你为什么咬我?”眼看着一丝血从大强的嘴角流出。小兰却声嘶力竭地喊道:“你为什么变心?因为我有乙肝?这回我也让你得上乙肝,这是我对你的报复!”她跑了,边跑边哭。大强不知所措,站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们的婚姻只能是“无言的结局”。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何,我们暂且不去管它。那么小兰咬了大强的舌头,真的能让他感染乙肝吗?小兰的想法是:“我感染了乙肝病毒(HBV),在我的血液中和唾液中也会有乙肝病毒(HBV),我咬了他的舌头,我唾液中的HBV就能钻进他的血液中,让他也感染HBV,咱们俩谁也别说谁。”当然,小兰的做法一定有“明白人”指点。

小兰的目的真能达到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第一,感染HBV后,血液中可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唾液中确实也可有HBSAG,但是,唾液的感染性只是血液感染性的1%~100‰。有专家研究后指出,HBV通过口腔传播的可能性极少,与唾液中存在大量的:“分泌型抗体”有关,有人认为,唾液中可能还有其他不明的抗病毒物质。

第二,被咬者(大强)能否感染HBV还和咬人者(小兰)体内HBV的状态有关。经了解得知,小兰虽为“乙肝阳性”,却仅仅是“小三阳”,即HBSAG、抗-HBE、抗-HBC三阳,HBV DNA也是阴性,这些提示小兰体内的HBV呈非活动状态,传染性很弱或无。

据报道,如果是“大三阳”,即HBSAG、HBEAG、抗-HBC三阳,虽然HBV呈复制活跃状态,传染性也较强,但用给这种人注射过的针头再给健康人注射,感染率也只有30%,而“小三阳”的血液传染性与“大三阳”比较,降低到1/10,仅为3%左右。所以,小兰的:

“报复”未必能成功。

第三,即使大强被小兰咬后真的感染了HBV,经过1~6个月的潜伏期可发病,但这种发病形式95%是急性的,即急性乙肝,而急性乙肝的预后是良好的,经过2~3个月就康复了,体内产生抗体(抗-HBS),对乙肝免疫,再也不会患乙肝了,也不会成为慢性HBV感染者。成年人感染HBV几乎都是这个模式,所以,小兰报复的目的不能达到。如果小兰在事先有这些正确的乙肝知识,她就不会报复大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