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48496700000016

第16章 腧穴与经络美容(4)

(9)阳陵泉

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功用:疏肝利胆。主治:用于七情不畅、肝气郁结或肝胆疾患、胆经郁热等引起的一系列损美性改变。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1~1.5寸。可灸。

(10)足临泣

定位:仰卧。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功用:化痰清热。主治:带状疱疹、湿疹、颈淋巴腺结核、头痛、目痛、乳腺炎。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十二)足厥阴肝经

1.经脉循行

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向上沿足背内侧,离内踝1寸,上行至内踝上8寸交出足太阴经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至小腹,夹胃旁,属于肝,络于胆。向上通过膈肌,布于胁肋,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其“目系”的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其肝部支脉从肝别出穿过横膈,注于胸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2.本经美容特点

(1)肝主疏泄,促进气血运行,气滞血瘀可引发许多形神损美性改变,如面色晦暗、干燥无光泽、黄褐斑、七情抑郁等。

(2)肝经环绕阴部,与生殖内分泌系统关系非常密切。妇科病尤其是慢性妇科病是导致女性皮肤、面色、形体、情绪等损美性变化的常见原因。

(3)肝藏血,开窍于目。面色红润、目光有神与否与肝血的充盈有密切的关系。

3.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行间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功用:清肝泻火。主治:脚部保健按摩;目赤肿痛、口苦、乳腺炎、月经不调。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太冲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足背侧,第1、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中。功用:清肝明目。主治:脚部保健按摩。各种眼疾、黄褐斑、外阴瘙痒、面肌痉挛、月经不调。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蠡沟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功用:清热除湿。主治:脚部保健按摩。阴部瘙痒疼痛、湿疹、痤疮、丹毒、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4)期门定位:仰卧,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功用:疏肝理气。主治:脚部保健按摩。面部黄褐斑、湿疹、痛经、乳腺炎。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十三)督脉

1.经脉循行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牙龈。

2.本经美容特点

(1)督脉总督一身之阳,阳脉之海,故临床上用以治疗热证、因经络或脏腑阳虚所致的损美性改变:面色发白,毛发稀疏,肥胖或消瘦等。

(2)本经行脊柱内至脑,上达巅顶,下循至鼻柱。可以疏通头面血脉,加强新陈代谢。故可以治疗头项病证、鼻部疾患及毛发病变。

3.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长强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在尾骨端下,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功用:益气活血。

主治:阴部湿疹、痔疮、便秘、脱肛。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等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

(2)腰俞

定位:俯卧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功用:活血清热。

主治: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痔疾、脱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命门定位: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功用:益肾壮阳。主治:面色无华、毛发枯槁、荨麻疹、阴部湿疹、月经不调、硬皮病、周身水肿。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灵台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用:清热散结,除疮美肤。主治:荨麻疹、痤疮、酒渣鼻、口疮、丹毒等痈疮疖肿病症。刺灸法:斜刺0.5~l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灸。

(5)神道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用:清热通络。主治:银屑病、痤疮、酒渣鼻、黄褐斑、心痛、神经衰弱。刺灸法:斜刺,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6)大椎定位:俯伏坐位。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功用:清热通阳。主治:痤疮、黄褐斑、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瘙痒症、疔疮疖肿、丹毒、发热性疾病、红斑狼疮。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灸。

(7)风府定位:正坐位。在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功用:祛风清热。

主治:脱发、风疹、瘙痒症、失声、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避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不灸。

(8)百会定位:正坐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功用:安神升阳。主治:脱发、须发早白、脱眉、耳鸣、头痛、眩晕、震颤、神经衰弱、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治疗脏器下垂多用灸法。

(9)神庭定位:仰靠坐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功用:疏风通窍。主治:脱发、酒渣鼻、面部肿痛、须发早白、头痛、神经衰弱、失眠。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十四)任脉

1.经脉循行

任脉始于会阴部,向上到阴毛处,行于少腹正中,上出关元穴,沿前正中线向上到达咽喉部,再向上到达下颌(承浆)、口旁,沿面部进入目下。

2.本经美容特点

(1)任脉总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调治下焦脏腑阴阳,改善脾胃功能失调,可强壮补虚。减肥、丰乳健胸等多取任脉经穴。

(2)调理冲任,主生殖。可用以治疗妇科经带病,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中极

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功用:活血除湿。

主治:阴囊湿疹、外阴瘙痒、水肿、肥胖。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2)关元

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功用:培元固本。主治:肥胖症、消瘦、早衰、面色苍白无华、荨麻疹、全身衰弱、月经不调。本穴为保健要穴之一,多用灸法。刺灸法:直刺0.5~1寸。可重灸。

(3)气海

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功用:升阳益气。主治:肥胖症、面部水肿、脱发、早衰、面色无华或萎黄、月经不调、体弱乏力。本穴为保健穴要之一,多用灸法。刺灸法:直刺0.5~1寸。可重灸。

(4)神阙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功用:温阳补肾。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面色无华或萎黄、消瘦、黄褐斑、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早衰、小儿消化不良。本穴为保健要穴之一。刺灸法:禁针。多用艾条或艾炷隔盐灸。

(5)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功用:调理脾胃。主治:肥胖症、消瘦、荨麻疹、口臭、急慢性胃肠疾患。本穴为保健穴之一。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膻中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用:调气益气,通络健乳。

主治:黄褐斑、乳腺炎,也可用于健胸丰乳。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7)承浆

定位: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用:祛风活络。

主治:面瘫、口疮、流涎、面肿。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

(十五)经外奇穴

1.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功用:益智安神。

主治:脱发、斑秃、湿疹、失眠、健忘、神经衰弱。

刺灸法:向百会方向平刺0.5~0.8寸。可灸。

2.印堂

定位:正坐仰靠位或仰卧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用:祛风通窍。

主治:酒渣鼻、痤疮、额纹、面瘫、神经衰弱。

刺灸法:向下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3.鱼腰

定位: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功用:疏经活络。主治:上睑下垂、脱眉、额纹、鱼尾纹、面瘫、眼睑跳动、近视、斜视。刺灸法:平刺0.3~0.5寸。禁灸。

4.太阳

定位:正坐或侧伏坐位。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功用:疏风清热,解痉止痛。主治:面瘫、鱼尾纹、眼睑下垂、面部红肿及瘙痒、目赤肿痛、睑腺炎(麦粒肿)、斜视。刺灸法:直刺0.5~0.8寸,沿皮向颊车或率谷透刺3寸,或点刺出血。

5.耳尖

定位:正坐或侧伏坐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明目。

主治:面部红肿、瘙痒、各种头痛、目赤肿痛、睑腺炎等急性眼病。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6.夹脊

定位:俯伏或俯卧位。在背腰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

功用:调理脏腑,通利关节。

主治:荨麻疹、痤疮、半身不遂及一切慢性疾病。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用皮肤针叩刺。可灸。

7.中魁

定位:握拳,掌心向心。在中指背侧近端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功用:祛风活血。

主治:白癜风。

刺灸法: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