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贺兰山森林资源
48513200000002

第2章 前言

贺兰山是宁夏森林面积和类型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其森林资源对维护宁夏平原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93535.68平方米,占宁夏国土总面积的3.73%。其中,森林面积27609.0平方米,森林覆盖率14.3%,活立木总蓄积132.07立方米,占宁夏活立木总蓄积的4.7%。

贺兰山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前,饱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长期影响,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被大量采伐利用,遭受严重破坏,森林质量下降,生态状况日趋恶化,到1949年森林覆盖率仅为11.5%,活立木总蓄积53.8万立方米。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贺兰山林业经营的指导方针是“普遍护林护山,大力封山育林,合理采伐利用木材”,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宁夏国民经济的恢复、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后期,中国国民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发生了变化,贺兰山在“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方针的指导下,林业经营从木材利用为主转变为森林生态保护为主,同时兼顾生态建设,在满足生产、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的同时,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加大天然林培育力度,森林资源逐步得到了有效保护与发展,步入了较快增长时期。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国内经济不断增长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与落后的林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需求,更要承担改善生态状况、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任。林业建设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为标志,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贺兰山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战略方针,推进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逐步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加大了森林培育和管护力度,森林资源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根据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森林面积和蓄积稳步增长,森林资源质量持续下降的局面初步扭转。

贺兰山自然条件独特,有高等植物800多种,有脊椎动物218种,是典型的温带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对研究半干旱地区植被发展、演替及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重要价值。鉴于此,1949年,宁夏省政府建设厅就在贺兰山成立了林业保护机构;198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贺兰山区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贺兰山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贺兰山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步入了依法保护和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始终将资源保护管理及防火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把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作为改善自然生态状况的重要任务来抓,为改善贺兰山生态状况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贺兰山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特点,不断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一代又一代“贺兰山人”为了保护贺兰山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了把贺兰山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乐园,他们常年坚守在贺兰山上,顶酷暑冒严寒,不怕苦不怕累,为贺兰山的生态建设事业贡献了青春和才华,对贺兰山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当前,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状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宁夏贺兰山森林资源》将宁夏贺兰山历次森林资源调查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分析,阐述了贺兰山森林在宁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从现实区情和林情出发,宏观评价了森林资源生长发育的自然、气候、社会环境,系统地阐述了森林资源的演变、数量、质量和分布,分析了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形势,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它将为区内外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贺兰山森林资源历史、现状的窗口,也是广大林业工作者的一部重要参考文献。由于本书内容丰富,且编写人员水平所限,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竭诚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12年3月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