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宁夏名老中医李遇春临床经验辑要
48514700000022

第22章 病案集锦(11)

桂枝10克、川断20克、寄生2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秦艽10克、炒杜仲15克、当归15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细辛3克、木瓜15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9年11月1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症状有所改善,但汤药服之不方便,请求给予丸药治疗,故以上方加量嘱其做成丸药服用。

按: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之痹证,且是痹证中病情最复杂又非常难治之证。往往风、寒、湿、热、瘀血兼而有之,用王清任之身痛逐瘀汤或用黄柏苍术汤加减有效。病久须加虫类搜风之品,如乌蛇,全蝎等。痛甚应加马钱子等。

病案三

姓名:王玉兰性别:女年龄:61岁民族:汉族

职业:农民初诊时间:2010年1月18日

主诉:颈部偏左侧疼痛1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颈部偏左侧疼痛,活动后减轻,平素时有头痛伴健忘。有高血压病10余年,舌质暗苔薄白,脉结。

辅助检查:测量血压:145/100mmHg;2010年1月19日在附属医院行核磁共振检查示:颈椎椎体骨质增生,六七颈椎椎间盘狭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辨证分析:风湿合邪,侵袭肌表,阻滞经络故见肩颈部疼痛僵硬伴有头痛,风湿之邪侵袭人体日久,稽留筋骨,筋骨气血受阻不通,不通则痛。活动后气血得以疏散故症状在活动后减轻。气血阻滞不能上供清窍,清窍失养故见头痛、头闷、健忘等。

诊断:中医诊断:痹证(风湿痹)

西医诊断:颈椎椎体骨质增生;6、7颈椎椎间盘狭窄

治法:祛风胜湿,养血活血

方药:蠲痹汤加减

川芎10克、当归15克、生黄芪30克、片姜黄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葛根15克、鸡血藤30克、苏木10克、三七粉2克(冲服)、党参20克、黄精30克、丹参3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10年1月27日,患者自述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停药后偶有颈部疼痛,头痛等,大便稀,日行1~2次,舌质暗苔薄白,脉结。

效不更方,仍治以祛风胜湿兼平肝潜阳,仍以蠲痹汤加减用之:

葛根15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白芍15克、生石决明3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片姜黄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当归10克、三七粉3克(冲服)、红花6克、丹参20克、川芎10克、怀牛膝10克、炒白术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按: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如有眩晕亦可从眩晕论治。本病例以颈部疼痛为主,故当从痹证论治。蠲痹汤擅长治疗颈、肩、臂麻木疼痛。祛风活血益气,效果可靠。所以用党参、黄精、丹参、三七、苏木等益气活血药是因患者有脉结之情况,用上药是通心脉,益心气也。二诊方加熄风镇定药是因患者有肝阳上亢之眩晕也。

病案四

姓名:代东辉性别:男年龄:64岁民族:汉族

职业:退休工人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2月7日

主诉:关节游走性疼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1月前因居住地潮湿且睡眠当风而出现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关节活动正常,伴眠差,晨起燥热,汗出。舌暗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风湿三项未见异常

辨证分析:患者年事已高,体虚易受外邪侵袭,因生活起居不当而感受风寒湿之邪,邪气阻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不通则痛。风性善行数变故疼痛呈游走性,时而上窜上肢,时而流注下肢。

诊断:中医诊断:痹证(风寒侵袭,经络郁滞)

西医诊断:关节炎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消痹汤合四物汤加减

防风10克、秦艽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羌活1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生地20克、茯苓10克、炒薏仁15克、丹参15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夜交藤30克、忍冬藤3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2月13日,患者自述服药后关节疼痛明显好转但仍有眠差,大便艰涩无力,矢气多味秽臭等症状,舌暗苔薄白,脉细沉。治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兼通络止痛,方以温胆汤加减如下:

法半夏10克、茯神15克、竹茹6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夜交藤10克、柏子仁10克、炒枳壳10克、焦三仙各10克、炙草6克、炒薏仁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忍冬藤30克

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2009年2月18日,患者自述关节疼痛已完全消失,要求治疗眠差。

按:《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故后世治疗痹症者多遵内经之说,以祛风,除湿,散寒为治疗大法,又有邪郁化热称之为热痹,更须加入清热药治疗;又有骨痹多为年老之人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所致,故当益肾,强腰健骨。本例病未久,有明显受寒湿之病史,确定为痹症无疑,用祛风,散寒,除湿之药治疗有效,所以用四物汤者是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病案五

姓名:刘小宁性别:女年龄:23岁民族:汉族

职业:工人婚姻状况:未婚初诊时间:2010年6月8日

主诉:下肢结节性红斑1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下肢结节性红斑,色暗红,轻度压痛,结节处皮肤发硬,曾在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检查抗‘O’血沉及血常规均未见异常。舌红苔黄腻,脉滑。

辨证分析: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之邪留于下肢经络筋脉,闭阻气血故见下肢红斑,湿聚成痰,痰凝气滞故见红斑处发硬。湿热流注于筋骨,故见下肢筋骨疼痛。舌苔黄腻,脉滑均为湿热之邪较盛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痹证(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治法:清热凉血;化湿通络

方药:三妙汤加减

黄柏10克、苍术15克、川萆薢15克、木瓜15克、川牛膝15克、生地2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独活10克、丹参5克、红花6克、鸡血藤3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10年6月14日,患者自述服药后结节性红斑变软,颜色变淡,疼痛感消失。故继服前方以固疗效。

2010年9月1日,患者因胃脘部不适前来就诊,自述下肢结节性红斑已全部消失,皮色恢复正常。

按:结节性红斑治疗时应抓住“结节”与“红斑”四字。结节是络瘀,瘀血结聚而成有形之块。红斑在肤,红是热郁,热邪迫血妄行,血溢脉络之外则成离经之血即成瘀,日久红色紫暗是瘀非寒。瘀多成结块。本病多生于下肢是因湿性趋下的原因,故热、瘀、湿是基本病机,经络不通是结果故清热凉血,化湿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

病案六

姓名:贾存莲性别:女年龄:49岁民族:回族

职业:农民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4月6日

主诉:全身麻木疼痛10月余,膝关节疼痛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疼痛,以膝关节疼痛为主,伴头痛,眩晕,失眠。平素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舌红苔黄,脉弦。测血压为190/100mmHg

辨证分析:患者年过不惑,肝肾渐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故见头痛,眩晕。精血不足,四肢失于濡养故可见四肢麻木疼痛。肝阳有余,化热内扰心神故可见夜寐不宁而失眠,舌红苔黄,脉弦均为肝郁化热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头痛(肝肾不足,瘀血阻络)

西医诊断:关节炎

治法:平肝熄风,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鸡血藤30克、天麻15克、钩藤15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络石藤15克、怀牛膝15克、炒枳壳10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黄芩15克、夏枯草15克、菊花10克

10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6月3日,患者自述服药后全身麻木疼痛明显减轻。因路途遥远未能及时复诊故在当地又按原方继服10剂。现全身麻木疼痛基本消失,偶有右侧膝关节不适,近10日又出现腰痛,口疮。李老以活血通络兼清利热邪为法,方药如下:

络石藤20克、伸筋草15克、怀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丝瓜络10克、川断20克、寄生20克、生地20克、黄柏6克、苍术10克、萆薢15克、栀子10克、竹叶6克、生甘草6克、木通6克

10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2009年10月20日,患者以胃脘部不适来就诊,自述服完上药后四肢麻木不适未再出现,头痛、眩晕未再发作,睡眠佳。

按:年近半百,肝肾渐衰,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肝肾不足故可见筋骨麻木,疼痛。肝肾不足,阴亏而阳亢则头痛头晕作矣是上盛下虚之证,综合初诊及再诊之方,用地黄、川断、寄生、怀牛膝、石决明等养肝血,滋肾阴,益肾精强筋骨;用丹参、鸡血藤、当归、川芎等养血和血;用络石藤、伸筋草等通瘀阻之经络;用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等平上亢之阳。二诊时用导赤散是因患者有口疮,导心火从小肠屈曲下降,非本病必用之药。

脱发

病案一

姓名:马小楠性别:女年龄:2岁民族:回族

初诊时间:2010年4月21日

主诉:头发、眉毛全秃1年

现病史:患儿于1岁时已有头发及眉毛的生长,但因一次患病后(具体不详)服用药物期间出现过敏现象,之后头发、眉毛及眼睫毛全部脱落,至今未见生长,患儿面色偏黄,呈全秃状,纳食尚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患儿有青霉素过敏史。

辨证分型:患儿为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肾气未盛,而恰逢患病服药期出现过敏反应,致使精血受损不能畅荣毛发,毛发失养而致脱落成全秃,追其源头乃因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故此病与肝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诊断:中医诊断:脱发(肝肾不足,营卫失调)

西医诊断:全秃(普秃)

治法:滋补肝肾,祛风生发

方药:生发饮加减

制首乌5克、熟地5克、枸杞子5克、炙甘草3克、桑葚子5克、菊花3克、川芎2克、白芍4克、炙黄芪5克、旱莲草3克、女贞子3克、陈皮3克

30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10年5月25日,患儿服药1个月,现头顶已隐隐有黑发长出,但仍然不明显。患儿母亲述患儿在服药期间未见其他不适现象,故仍以上方进行加减服用,如下:

黑芝麻10克、桑葚子6克、菊花3克、桑叶2克、枸杞子3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2克、制首乌5克、女贞子3克、旱莲草3克、陈皮3克

30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10年6月28日,患儿头发、眉毛均已稀疏长出,为巩固疗效仍以上方服用1月。后连续服用3个月,毛发生长基本恢复正常。

按:头发呈片状脱落称为斑秃,全头头发脱落殆尽称为全秃。若眉毛、睫毛、汗毛皆脱则称为普秃。普秃为少见疾病,小儿更难见到。故遇着此病仍遵循发为血之余,肾脏主发主骨,养血益肾久服必然有效。

病案二

姓名:田瑛性别:女年龄:23岁民族:回族

职业:个体婚姻状况:未婚初诊时间:2009年9月16日

主诉:头发脱落已1年余,加重两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去年6月份发现脱发,每晨起梳发时发现很多头发脱落,头皮多且痒,牙龈易出血,心悸,疲乏无力,饮食不佳,二便尚可,舌稍红少苔,脉细无力。

辨证分析:脱发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精血不能畅荣毛发所致迫其源,盖应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是以脱发与肝肾二脏关系最密切。

诊断:中医诊断:脱发(肝肾不足)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治法:滋补肝肾,乌须生发

方药:生发饮加减

生熟地各20克、白芍10克、制首乌10克、当归12克、丹参12克、栀子10克、丹皮10克、侧柏叶10克、白藓皮20克、地肤子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10月10日,服上药后诸症好转,仍以上方加减服15剂后,头发不再脱落,又以人参归脾丸善后。

按:精神紧张,焦虑及过度疲劳是脱发的重要原因,故治疗脱发一定要调摄情志,注意休息,避免过劳,给病人局部可配用生姜涂擦,脂溢性脱发药忌辛辣油腻食物及烟酒。并保持大便通畅。

病案三

姓名:宋丽红性别:女年龄:29岁民族:汉族

职业:职员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7月12日

主诉:圆形脱发4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于2009年年初开始出现脱发,每日晨起梳发时有大量头发脱落,并逐渐加重,于4月初出现成片头发脱落,脱发处头皮光亮无发,一处为圆形,直径1.5厘米左右,另一处直径1厘米左右。患者现情绪抑郁,心慌乏力,饮食不佳,二便尚可,失眠多梦,舌淡红,苔薄,脉细。

辨证分析:脱发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精血不能畅荣毛发所致,追其源,盖因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是以脱发与肝肾二脏最为密切。精神紧张,焦虑及过度操劳也是脱发的重要原因,故也要调摄情志,避免过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