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药使用技术指南
48516500000016

第16章 农药常用品种特点及使用技术(4)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在害虫、害螨并发时,应配合杀螨剂一起使用。注意与不同类型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苹果、梨上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10天,叶菜类为12天,茶树10天。该药剂对蜜蜂、鱼虾、家蚕高毒,使用时注意不要污染池塘、河流、桑园、蜂场等。

25、灭幼脲

有效成分:灭幼脲(chlorbenzuron)

其他名称:灭幼脲Ⅲ号、苏脲Ⅰ号、一氯苯隆

剂型:20%悬浮剂,25%悬浮剂,25%可湿性粉剂,15%烟雾剂。

作用特点:灭幼脲是一种苯甲酰脲类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毒性低,对人、畜和植物安全,对天敌杀伤小,药效较慢,2-3天才能显示杀虫作用。主要具有胃毒作用,也有一定的触杀作用,但无内吸作用。耐雨水冲刷,在田间降解速度慢,对有益动物安全。kg,对兔眼黏膜和皮肤无明显刺激作用。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灭幼脲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幼虫有特效,不杀成虫,但能使成虫不育,卵不能正常孵化,可用于防治小麦、小稻、高梁、玉米、大豆上的黏虫、稻纵卷叶螟、豆天蛾、甜菜和白菜上的甘蓝夜蛾、菜青虫,森林和果树上的松毛虫、舞毒蛾、美国白蛾、枣步曲等害虫。并兼治某些卫生害虫,如蚊、蝇类幼虫。持效期30d以上。防治黏虫、天幕毛虫、舞毒蛾、螟虫、甘蓝夜蛾、茶尺蠖的用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120—150克;防治美国白蛾、枣步曲的用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150—225克;防治松毛虫的用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150—300克;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每公顷只需有效成分30~75克。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制剂有明显的沉淀现象,使用时要先摇匀再加水稀释。该药剂为迟效型,需在害虫发生早期使用,施药后3-4天始见效。对虾、蟹、蚕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应慎用。

26、氟铃脲

有效成分:氟铃脲(hexafluron)

其他名称:伏虫灵、盖虫散、六伏隆

剂型:2.5%乳油,5%乳油,10%乳油,4.5%悬浮剂,0.5%饵剂。

作用特点:氟铃脲属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拒食作用,击倒力强,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并有杀卵活性。该药使用安全,持效期可达20天。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氟铃脲主要用于防治棉花、番茄、辣椒、十字花科蔬菜、苹果、桃、柑橘等多种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烟青虫、棉铃虫、金纹细蛾、潜叶蛾、造桥虫、桃蛀螟、刺蛾类、毛虫类等。喷雾防治时,在幼虫发生初期或卵孵化盛期开始用药。在番茄、辣椒、十字花科蔬菜等蔬菜上及棉花上使用时,每667平方米用5%乳油,以60-120毫升,对水45-60升均匀喷雾,在苹果、桃、柑橘等果树上使用时,一般使用5%乳油1000-2000倍液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该药剂无内吸性和渗透性,使用时要求均匀、周到。田间虫螨并发时,应加杀螨剂使用。防治食叶害虫应在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钻蛀性害虫应在产卵末期、卵孵化盛期施药。对鱼类、家蚕毒性大,禁止在鱼塘、桑园及其附近使用。

27、除虫脲

有效成分:除虫脲(diflubenzuron)

其他名称:灭幼脲Ⅰ号、伏虫脲、敌灭灵

剂型:20%悬浮剂,5%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5%乳油。

作用特点:除虫脲是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药效缓慢,对刺吸式口器昆虫无效。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除虫脲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对鞘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对蝽象等也有很好的防效。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甘蓝、柑橘、林木、果树、茶等多种作物害虫。20%悬浮剂对水稀释1000-2000倍喷雾可防治黏虫、玉米螟、玉米铁甲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柑橘木虱等害虫,以及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蔬菜害虫。5%除虫脲乳油稀释1000-1500倍可防金纹细蛾、茶尺蠖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喷药要均匀、周到。在低龄幼虫期用药效果好,防治钻蛀性害虫应在产卵末期至卵孵化盛期施药。不要在桑园、鱼塘及其附近使用。

28、氟虫脲

有效成分:氟虫脲(flufenoxuron)

其他名称:卡死克

剂型:5%可分散性液剂,5%乳油。

作用特点:氟虫脲是酰基脲类低毒杀虫剂和选择性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防治害螨时,对幼螨、若螨杀灭效果好,而不能直接杀死成螨,但接触药剂后的雌螨产卵量减少,可导致不育或所产的卵不能孵化。杀虫(螨)效果较慢,施药后2-3小时害虫、害螨停止取食,3-5天左右死亡达到高峰。对捕食性螨和天敌昆虫安全。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氟虫脲主要通过喷雾防治害虫及害螨,广泛用于柑橘、棉花、葡萄、大豆、玉米和咖啡上等作物。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菜心野螟、黏虫、棉叶夜蛾的使用剂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20~40克;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侧多食跗线螨的使用剂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50~100g克,防治苹果全爪螨和梨潜叶蛾、柑橘树上的柑橘全爪螨,剂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10~30g克。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可以间隔开施药。可先喷氟虫脲治螨,10天后再喷波尔多液治病,如先喷波尔多液后再喷氟虫脲,则间隔期要适当延长。禁止在桑园使用。对虾、蟹高毒,应避免污染水域。

29、氟啶脲

有效成分:氟啶脲(chlorfluazuron)

其他名称:定虫隆、抑太保,定虫脲

剂型:50克/升乳油,5%乳油,0.1%浓饵剂。

作用特点:氟啶脲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无内吸性。药效高,作用速度较慢,一般施药后5-7天才能发挥效果。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可有效地防治棉花、大豆、玉米、蔬菜、果树、马铃薯、茶、烟草、林木、公共卫生等的多种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害虫,但对蚜虫、叶蝉、飞虱无效。5%乳油对水稀释1000-2000倍喷雾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豆野螟、棉铃虫、棉红铃虫、柑橘潜叶蛾、苹果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等鳞翅目害虫。

注意事项:喷药时要使药液湿润全部枝叶,才能充分发挥药效。防治食叶类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喷药效果好,防治钻蛀性害虫在产卵高峰期喷药效果好,且喷药应均匀、周到。与有机磷类杀虫剂混用可同时发挥速效作用。对家蚕有毒,应避免在桑园及其附近使用。

30、噻嗪酮

有效成分:噻嗪酮(buprofezin)

其他名称:扑虱灵、优乐得、稻虱净、灭幼酮

剂型:2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65%可湿性粉剂,25%乳油,40%胶悬剂,8%展膜油剂。

作用特点:噻嗪酮为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接触药剂的害虫死于脱皮期,作用缓慢,不能直接杀死成虫,但能减少产卵和阻止卵孵化。对某些鞘翅目和半翅目以及蜱螨目害虫、害螨具有持久的杀幼虫活性,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叶蝉和飞虱,马铃薯上的叶蝉,柑橘、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柑橘上的盾蚧和粉蚧。噻嗪酮对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2198mg/kg和2355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极轻微。

制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0—450g/hm2防治稻飞虱,1000~1500倍防治柑橘粉蚧、茶小绿叶蝉,400~800gg/hm2剂量能防治水稻和蔬菜上的飞虱、叶蝉、温室粉虱等,3.2—4kg/hm2,能防治果树及茶树上的介壳虫等。

31、吡虫啉

有效成分:吡虫啉(imidacloprid)

其他名称:咪蚜胺,灭虫精,大功臣,一遍净,蚜虱净,康福多,高巧,艾美乐

剂型:2%、5%、10%、15%、25%、30%、50%、70%可湿性粉剂,5%乳油,12.5%、20%可溶性液剂,10%、20%、35%、48%悬浮剂,15%微囊悬浮剂,70%水分散粒剂,12%、60%悬浮种衣剂,30%、45%微乳剂,5%、20%泡腾片剂,70%湿拌种剂,2.5%饵剂。

作用特点: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杀虫谱广。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持效期较长,且低毒安全。与其他类型杀虫剂无交互抗性。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吡虫啉主要用于喷雾防治多种果树、粮棉油菜、茶树、园林花卉等植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类、飞虱类、粉虱类、叶蝉类、木虱类等,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部分害虫也有效,如潜叶蝇、潜叶蛾、黄曲条跳甲、种蝇等害虫。防治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上的蚜虫、飞虱等害虫,每667平方米用10%可湿性粉剂15-20克,对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果树上的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等害虫,可用25-50毫克/千克浓度喷雾。棉花拌种防治棉蚜、小地老虎、蓟马等害虫,每10千克种子用吡虫啉有效成分35-50克,加水150-200毫升,拌成糊状,均匀拌在棉籽上,晾干后播种。玉米每10千克种子用有效成分40-50克拌种,防治蚜虫。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对蜜蜂、家蚕有毒,使用过程中不可污染养蜂、养蚕场所及相关水源。适期用药,收获前一周禁止用药。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32、啶虫脒

有效成分:啶虫脒(acetamiprid)

其他名称:莫比朗,吡虫氰,乙虫脒

剂型:5%、10%、15%、60%可湿性粉剂,5%乳油,20%可溶性粉剂,5%、25%乳油,20%可溶性液剂,25%、40%、50%水分散粒剂,5%、10%微乳剂。

作用特点:吡虫啉是一种新型高效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超强的触杀、胃毒、渗透作用,还有内吸作用。用量少,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天敌杀伤力小。能有效防治对其他类型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蚜虫。对人、畜、植物安全,是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中的理想药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啶虫脒主要用于苹果、梨、桃、枣、柑橘、蔬菜、黄瓜、小麦、棉花、豆类、烟草等作物上,防治蚜虫类、粉虱类、盲蝽类、蓟马类、叶蝉类、木虱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采用喷雾方法。在果树上,一般使用浓度为3%的制剂1500-2000倍液,5%的制剂2500-3000倍液,10%的制剂5000-6000倍液,或50%水分散粒剂25000-30000倍液;在蔬菜、粮棉等作物上,一般每667平方米用有效成分1.5-2克,对水40-60千克,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避免污染养蚕场、鱼塘等场所。该药不宜与吡虫啉混用或交替使用。

33、吡蚜酮

有效成分:吡蚜酮(pymetrozine)

其他名称:吡嗪酮

剂型:25%、50%可湿性粉剂。

作用特点:吡蚜酮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吡啶杂环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其作用方式独特,没有击倒活性,不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毒性,但是昆虫一旦接触到该药剂,就立即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吡蚜酮与其他类型药剂无交互抗性,并对多种抗性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特别适用于抗性害虫的防治和综合治理。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吡蚜酮适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烟草及园林等植物上,防治蚜虫类、飞虱类、粉虱类、叶蝉类、盲蝽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果树上使用时,一般使用25%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50%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水稻、小麦、棉花、蔬菜和烟草等作物害虫时,一般每667平方米使用25%可湿性粉剂15-25克,或50%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45-60千克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该药不宜与同类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34、阿维菌素

有效成分:阿维菌素(abamectin)

其他名称:齐墩螨素、齐螨素、除虫菌素、阿弗米丁、爱比菌素、阿佛霉菌素、爱福丁、虫螨光、害极灭、螨虫素

剂型:0.2%、0.5%、1%可湿性粉剂,0.2%、0.3%、0.5%、0.9%、1%、1.8%、2%、4%、5%乳油,5%泡腾片剂,0.5%微乳剂,0.5%颗粒剂。

作用特点:阿维菌素是一种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杀线虫抗生素。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残效期长,但不能杀卵。致死作用较缓慢。对捕食性昆虫和寄生天敌虽有直接触杀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