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女生的24堂课
48517900000012

第12章 传统文化,让你的女儿更有韵味(2)

父母要培养女儿自尊自爱的品质,首先要纠正自己教育观点中的误区。很多父母认为女儿那么小,还没有自尊心,也不能够理解“自爱”是什么。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女儿年龄虽小,但也有自尊心,而且自尊心非常的脆弱。粗心的父母们常常会无意中伤害到自己女儿。

悦悦妈妈在客厅里跟串门的阿姨聊天,妈妈一直在抱怨悦悦尿床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悦悦都满两岁了,不知道为什么还尿床。一到阴天下雨,尿湿的被褥半天都晾不干,用烘干机烘干的被褥还有一股尿骚味儿……我可真是对她没有办法了!”悦悦妈妈正说得起劲,一回头,忽然发现女儿悦悦正气鼓鼓地站在客厅门口,双手攥拳,怒发冲冠,小脸涨得通红。妈妈心里“咯噔”一下:我是不是伤到孩子的自尊心了?

“尿床”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年龄稍大一些、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孩子更是敏感。妈妈的无心之举把悦悦的糗事宣扬出去,伤害了悦悦的自尊心。所以,父母不要拿自己女儿的缺点或者糗事跟外人说,这样会给她造成心理负担。

女儿的自尊心,是随着她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女生在3岁左右开始逐步形成。在日常说话中,她开始使用“我”来称呼自己,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父母要认识到每一个女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平等的权利。父母不保护好女儿的自尊心,就会可能给女儿的心灵留下抹不去的印迹。父母在与女儿的相处中,要特别留心有可能伤及她自尊心的行为,万一觉察自己已经伤到女儿的自尊心,不可置之不理,而一定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才是呵护女儿的稚嫩心灵,保护其自尊心的“榜样行为”。

自尊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能够让人关注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自尊水平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要尊重女儿的隐私权,在公众场合注意给女儿留面子,给予女儿积极的暗示,帮助她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给她创造锻炼能力的机会等等。父母通过这些方法培养一个自尊水平高的女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话,他就不会爱别人。自爱还是一个人得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唯一力量。父母帮助女儿在早期生活中懂得了自尊,才会更加自爱。女儿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爱护自己,有利于促进她心灵的健康成长。与自尊自爱相反的是不懂得自尊自爱,表现在女儿身上则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同时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这种心理对女儿的身心健康以及今后的生活、学习十分有害。

一个拥有健康的自我评价能力的人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那些缺少自尊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己和别人都讨厌自己,觉得自己很笨,很渺小。当自己犯了错误或者做什么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会对自己有一个负面的评价,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否定自己。

女儿从小就对自己有一个负面的评价,有可能是因为父母的教育过于严厉,给女儿造成了压力。女儿在压力之下,会对自己提出一些要求。一旦目标不能够实现,她就会怨恨自己,批评自己。现实中就有着一些孩子由于承受压力过大,对自己失去信心,而选择了自杀。

父母培养女儿的自爱,要起到引导作用。在女儿做得好的时候,为她喝彩;在她做的不尽理想的时候,为她打气加油。父母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帮助女儿敞开胸怀,学会善待自己,愿意接受自己所做的一切。在人生路上遇到坎坷,不要过分苛求自己,给自己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父母要给女儿强调“我”的概念,不是让女儿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别人的价值来判断自己。让女儿去直面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渐渐学会自我思考,观察自己,体会自己。

当你的女儿学会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理解自己,那她就学会了接纳自己,一步步迈向自尊自爱,并且相信谁也不能轻易的践踏自己所拥有的。同时女儿能够懂得自尊自爱,也会理解别人的自尊,对爱别人也会更加宽容。

3.让女儿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孔子的经典妙句之一。它指的是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就是说人应该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这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

这句话揭示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原则。孔子的这句话是指人应当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如果一个人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那么这个人的人际关系肯定是一团糟。

在社会上行走,人际关系很重要。别人为什么愿意与你做朋友,这离不开你做人的原则。倘若你把你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你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父母要让女儿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是宽容待人,尊重他人,平等相处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佳雯已经3岁了,是个有些淘气的小孩子。一天夜晚,妈妈坐在床上看书,佳雯在一旁玩一个塑料夹子。玩着玩着,她突然就把塑料夹子夹到了妈妈的鼻子上。妈妈被塑料夹子夹疼了,“哎呦!”的叫了一声。没想到佳雯看看妈妈喊疼的表情,却咯咯地笑了起来。于是,妈妈就拉过佳雯的手,把塑料夹子夹到了她的大拇指上。被夹子夹到的佳雯,刚刚还在开心的大笑,现在就哇哇的哭了起来。

妈妈看到佳雯已经得到了惩罚,忙为她取下夹子,问“宝宝,夹子夹在你手上痛吗?”

佳雯一边哭一边点头。

妈妈接着说“是啊,夹子夹在宝宝身上,宝宝会痛。那夹子夹在妈妈身上妈妈也痛的,下次宝宝不要用夹子夹别人了,好吗?”

佳雯听了连忙点头。从那以后,佳雯还是那么好动,还喜欢玩夹子,但是再也没有用夹子伤害过别人了。

父母要让女儿懂得将心比心,宽容的对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很小的女生,有时候光靠给她讲道理是不行的,可以辅以一定的动作,让她亲自体会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当然,这应在不真正伤害孩子的前提下进行。就像佳雯的妈妈一样,没有过分的批评女儿,只是给了女儿一个“体验的机会”,施以小小的惩罚,就让女儿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让女儿明白:如果你不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别人,如果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就先要学会爱别人。女儿学会了换位思考,就学会了感知他人的感受。女儿学会这样做了,以后会成为一个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的可爱女人。

人会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而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如果能够试着跳出自己立场分析问题,会发现自己现在的很多做法都需要改变。

女儿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就等于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女生是善解人意的,她可以从别人那里赢得更多的宠爱,自己也不会活得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即使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多多替对方想想,那么,这些事情也许会烟消云散了。

父母应该让女儿学会“推己及人”,这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要让女儿懂得去关爱他人,尊敬他人。不要用脑子生活,要用心去生活。用宽容的心态去接受周围的一切,关爱周围的人。只有这样女儿才能活得更轻松。同时,父母也要起到表率作用,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再强加到女儿的身上。宽容一点,大胆一点,留给她的将是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