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接着上一次,把小儿的杂病跟大家再简单地交流一下。
小孩儿得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从口入,小孩儿不知饥饱,所以肠胃的病比较多。再一个,小孩儿不知冷暖,容易受风寒等外在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外感方面的疾病也比较多一些。
上次咱们主要讨论了小孩儿感冒食积发烧等方面的内容,这一次,咱们把小孩儿的杂病,包括皮肤病一类的,再交流一下。
一剂治愈荨麻疹
先讲一下小孩儿的荨麻疹。荨麻疹,西医来讲是小孩儿过敏性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乡下的小孩儿,生活环境有时不是很干净,这个情况可能比城里的孩子更多一些。目前西医对这类疾病主要是抗过敏治疗,有些抗过敏的药物对小孩儿的脾胃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小孩儿是股非常柔和,非常纯正的升发之气,对很多西药的耐受还是比较弱的。有时候经常碰到小孩儿得荨麻疹好长时间好不了,各种抗过敏的药都吃过,各种外用的药膏都抹过,好不了,反而把小孩儿治疗得胃口也很差了,甚至发育都受到一定影响,这种情况也碰到过。
那么作为我们中医,怎么认识这个疾病,怎么去治疗呢?咱们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来讲一下荨麻疹。
这个小男孩儿大概是三四岁的样子。他得荨麻疹已经半年多了,一直用西药治疗,也服过中药,效果不太理想。他妈妈抱着到我这儿来的时候,孩子整个身上都是零零散散的丘疹,是那种淡红色,用手一挠就红红的连成一片了。你要是不管它呢,就散在一处一处的,晚上痒得比较厉害,白天稍微好一点。小孩儿吃饭什么的还都可以,中焦胃气还算不错。虽然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药,小孩儿体质看来还可以,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荨麻疹,连续治疗了半年多,始终好不了。这个小孩儿的脉象我也不记得了,只是从他的整个丘疹的状态,咱们来分析分析。首先,他的丘疹是此起彼伏,这个地方好了,那个地方又起来了,今天好了,明天又复发了。这种此起彼伏,时好时坏,连绵不断,就是一种风象。风善行而数变,那么为什么会有风呢?肝木主风气,必然是木气郁滞,郁而生风,只是它郁在皮肤而已,这是一个。另一个呢,表皮的丘疹以红色为主,红色呢,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火象,实际上就是一股阳气郁在局部了。这个小孩儿痒的感觉,白天轻,晚上重,白天阳气升发,这个气相对来说,周流得比较通畅一些,症状就缓解一些。到了晚上,一气周流以敛降收藏为主,体表的阳气郁结得就比较厉害,所以他痒得就厉害,病情就加重。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就是冬天很冷的时候,把手脚冻了,冻得很厉害的时候,你会觉得疼,冻得不厉害的时候,你会觉得痒,痒和疼是阳气郁滞的不同程度,身体会有不同的感觉。痒的阳气郁滞的程度,跟疼相比,它要轻一些,实际上都属于阳气的郁滞。我们讲不通则痛,实际上不通则痒,道理上是一样的。如果阳气郁滞得比较厉害,都快结滞不通了,就会有疼的感觉。当然了,如果冻得再严重一些,局部的阳气完全郁滞住了,就像冻僵了一样,可能连疼的感觉都没有了,都麻木了,阳气已经完全失去反应了,那就更严重了。所以从这些病象,包括患者的感觉,咱们去分析,他实际上就是阳气郁滞在体表这么一种象。阳气郁滞在体表,不能开达,不能通畅地周流。对这种症状,这种疾病的治疗,《伤寒论》有一个现成的方子,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我们看一下《伤寒论》的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我们看最后这句话。面色反有热色者,这个孩子满身红疹,是不是也是一种热色呢?导致这个症状的原因是表邪未解,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所以这个孩子痒了半年呀。治疗的办法就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
所以我给这个孩子用的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原方。量呢,大概生麻黄用了3克,其他的量也不是很大。当时跟他妈妈说,用了这个药以后,小孩儿的荨麻疹可能出得更厉害,可能痒得更厉害,让他妈妈不要害怕,出透了就好了。
要把这个小孩儿管好,不要让孩子因为痒得厉害把皮肤挠烂了。我当时只开了两付药,我跟他妈妈说,如果孩子运气好,也许一付药就会好,当时他妈妈是半信半疑,就带着药回去了。过了两三天,她又抱着孩子来了。她就跟我说,拿药当天下午四点多给孩子吃的药,到了晚上孩子的荨麻疹突然加重了,用他妈妈的话说,全身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了,完全变成了荨麻疹,体无完肤。孩子痒得一直在哭,他妈妈也紧张得一晚上没睡,一家人准备第二天早上抱着孩子来找我算账。好不容易熬过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孩子的荨麻疹慢慢地退下去了,退得很干净,而且从那以后一直没有复发。所以他妈妈过来就不是找我算账来了,过来是感谢我。
就是这么一个半年没有痊愈的小孩儿,就用了一剂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就好了,而且以后一直没有复发。桂枝麻黄各半汤,是解表比较缓和的一个方子,麻黄汤就比较峻烈。小孩儿的气比较柔和,尤其是生病时间比较长的,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相对来说比较合适。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说,黄芪主小儿百病。
你想黄芪这味药,比较馨香柔和,跟小孩儿一气周流的特点比较吻合,所以主小儿百病。同样的道理,我们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既避免了单纯麻黄汤的峻烈,又弥补了桂枝汤开散表气力量不足的弊端。这种病在西医看来或者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过敏源的问题,在我们中医看来,其实是很简单的,仅仅是表气不开而已。引起表气不开的原因,可能有这个孩子本身正气比较弱的原因,中土之气弱一些。另外一个呢,也可能受了表寒,没有及时给他发散开,所以导致迁延不愈。你看咱们中医治病,只要把病象分析清楚了,治疗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效果也很好。除了这个小孩儿,类似这样的病例还有不少,基本上都是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主方来加减变化,尤其是小孩儿,脏气还是比较轻灵的,你用药一拨就转,效果都很好,一般就是一两付药,就能把主要的问题解决。剩下的呢,你可以根据他的情况,调补运化中焦,或者适当地补补肾气,单纯的表证,解表就可以。说到这里呢,咱们就得把表证和前面讲的外感伤寒联系在一起。桂枝麻黄各半汤在《伤寒论》里面也是治疗表气不开的方子,俗话说,就是治疗感冒的一个方子。风寒束表,表气不开,就是这么一个机制。从象的角度来讲,就是体表的一股郁滞之气,就像一张网一样,把你给罩住了,出不去,你只要把它破开,恢复人体本身的一气周流,疾病也就自然治愈了。所以治疗荨麻疹和治疗感冒,从道理上来讲是完全一样的。有朋友问桂枝麻黄各半汤中杏仁起什么作用?杏仁主要是降泻肺气,麻黄是往外开散的。小孩儿一身周流之气,比较轻灵而好动,你看很多比较小的婴儿,他容易抽风,容易惊风,他这一股气虽然比较弱,但他动的倾向比较明显。虽然是表气郁滞不开,需要我们用麻黄给他开散,但是过犹不及,所以加用了杏仁。就好像麻黄往上托一下,杏仁搭把手再往下拽一下,这样整个一气周流就转起来了。并不是说麻黄往上,杏仁往下,就相互抵消作用了,不要这么想。任何一个人,他的气在周流着,升的同时就在降,降的同时也在升,一气周流,如环无端。那么我们在用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以升为主,还是以降为主。像这种情况下,杏仁的量一定要小,不能大,如果你杏仁的量用大了,那它破肺气的作用就比较明显,有可能把小孩有限的这股气全都泻下去了,那么他可能就没有力气开了,就开不了。所以这时候杏仁的量要小,或者不用。如果你摸着这个孩子气比较弱,杏仁不但不能用,还要用点黄芪,把气再补一补。这就是一些比较灵活的临床上用药的取舍,大家要比较灵活地对待。这个方子,麻黄和桂枝是君药,杏仁就是辅佐的药,顺带恢复一气周流用的,往下拉一下,起这么个作用。只要是小孩儿气不是很虚,用上这个药,效果就很好。
麸皮止痒
在民间呢,有时小孩儿过敏了,起荨麻疹了,他不用药,他用什么呢?北方人吃面都知道,小麦磨下来的麸皮,他就用麸皮这个东西。小孩儿哪里痒,就抓一把麸皮在哪里给他搓,搓一会儿,慢慢的小孩儿就不痒了,荨麻疹就消下去了,自然就好了。这个我在临床上有时也用。有些家长跟我比较熟了,晚上打来电话:“我们家孩子起荨麻疹了,痒得不行,你看怎么办?”大半夜的,有时乡下的孩子也没有地方买药去,就告诉他这个办法,很多家长反映效果很好。这是什么道理呢?小麦属于五谷之一,磨出来的面是我们北方人的主食,是土气非常中正柔和的食品。那么麸皮呢,就属于土气中的一股金气。我们来想,小孩儿为什么会出现荨麻疹这类的问题,肯定是表气不开,郁在那里了。表气为什么不开呢?肯定有正气不足的因素。正气,一般来讲,实际上就是土气,就是中焦之气,也就是一身周流之气。土气如果不足,如果虚,不足以把表气散开,自身行散的力量不足,就容易导致表气被郁滞住。麸皮的摩擦,正好可以开表气,有类似麻黄的作用。同时麸皮又是一股比较浓厚的土气,因为它是皮呀,皮主收敛,这股收敛之势,就可以渗透到皮肤之中,对皮肤局部的一气周流有一个加强的作用。不是把它收到一块不动了,而是集中力量让局部的一气更好地流通,这个就相当于桂枝的作用了。所以它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快的几分钟,慢的也不用半个小时,就能见到很好的效果。不光小孩儿,大人你也可以试一下,效果很好。
荞麦面与核桃仁
由此我又想到了《验方新编》这本书,大概是第一个方子,记载着治疗头风用荞麦面,和小麦面差不多,也是五谷之一。把荞麦面和成一个面团,在病人身上,滚来滚去地揉,一直揉到患处出汗为止,也能把风寒外感引起的头疼、身体不适这些症状治好。《验方新编》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方子,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荞麦面治疗小孩儿风寒外感、感冒发烧效果也是很好的,这个我自己没有试过,但是很多老人跟我讲过。他们以前卫生条件不是太好,有时小孩儿病了,他们就用这个办法给小孩儿治感冒、发烧、头疼,效果也非常好。这个办法跟我们刚才讲的用麸皮给小孩儿治疗荨麻疹的思路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琢磨一下,为什么用这个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它跟桂枝麻黄各半汤有什么异同之处。所以说中医是很灵活的一门医学。怎么去认识疾病,对病象怎么去体会,从而想出一个什么样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这种治疗的观点,治疗的思路,这是我们要交流的核心内容,这也是中医的灵魂。再给大家继续举个例子,还有些老人,家里小孩儿感冒了,他用什么给小孩儿治呢?他用些生的核桃仁,加些红糖熬一下,熬熟了,然后连核桃仁带红糖一块喝下去,出一身汗,这个感冒就好了。大家想一想,红糖就相当于补中气,和甘草的作用相类似。那么核桃仁起什么作用?一般我们知道核桃仁补肾补脑子,核桃仁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皮,如果剥下来单独吃是很苦涩的,它有一个很好的收敛的作用。那么一个收敛的药怎么能治疗表气不开的风寒外感呢?这就涉及一气周流的问题。一气周流,虽然有风寒外感,表气不开的这个病象,我们用麻黄的目的,不过就是辅助身体的正气,把这个郁象破开,就这么简单。反过来,我们用收敛补肾的核桃仁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我们用核桃仁外皮的收藏之力,把人体的一气都收起来了,气都收藏起来,往外耗散的气就少了,再加上红糖和热水的作用,一股热气,在体内越聚越多,就好比一个气球,你用手捏它,捏到一定程度它就爆开了。核桃仁就起这么个作用,把一身的气往里收,收到一定程度,郁极而散,它就散开了,这股劲很大。表气郁滞就给冲破了,表气一开,汗出热退,也就好了。所以是不是表气不开就一定要用麻黄呢?也不见得。我们可以从往外散的角度去用药,也可以从往里收的角度去用药,是很灵活的,这个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去选择。
更加极端的例子
再给大家讲个更极端的例子。这个是我在一本古代医案中看到的,是不是真的也无从考证,说出来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启发。原文也记不清了,说个大概的意思。一个小伙子,患了风寒感冒重症,恶寒发热,高烧不退,不巧他家地处比较偏远的一个地方,根本就没有医药,无从治疗。正好来了个化缘的老和尚,教给他的父母一个办法:这个时候正是隆冬天气,数九寒天,冰天雪地,满院子都是雪。就让小伙子把衣服脱光,抱成一团蹲在雪地里,让他父母从井里打100桶凉水往小伙子身上浇。他父母一听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就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