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看病呢,主要是以脉诊为主,凭脉断病,凭脉用药。有的朋友希望把脉诊讲一下,这样也方便我们交流。所以今天就跟大家交流一下脉象,有关脉象的一些个人的体会。顺便也谈一下中医的学习方法的问题,都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脉诊呢,咱们今天不会讲具体的哪个脉主什么病,今天咱们不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讲临床上怎么去把脉,怎么去体会脉象,主要是讲一些方法上的问题。
感觉脉象的细微变化
一般咱们学脉呢,学诊脉,大部分都是先看一些脉学的书,像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清代名医周学霆的《三指禅》,也是比较好的入门的书。咱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八脉,学过中医诊断的应该都比较熟悉。某一种脉,是什么形,主什么病,就跟公式一样。比如说你摸着一个脉,比较滑利,这就是滑脉,滑脉主痰呀。摸到了滑脉,化痰就可以了,开上一个化痰的方子,二陈汤,这个病应该就好了。但实际在临床上,可能不是这么回事。也许我们照着二十八脉的脉象,照着脉的主病去用药,也许效果不好,甚至一点效果都没有的时候也经常遇到。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水平,照着葫芦画瓢,最后自己也不知道画了个啥,疗效是比较差的。
所以我们干脆先不管什么二十八脉了,我们实际去感觉一下嘛。你看我们诊脉的时候啊,三个手指头往手腕部一搭,寸关尺一并,去感觉这个脉,是有力还是无力,是浮是沉,是大是小,是滑是涩,是数是迟,等等。
这些呢,我个人的理解,咱们可以把它定义为一个层次,那么这个摸脉的层次叫什么呢,叫“感觉”。
就是说,我摸着有一个脉在这儿,这个脉呢,或粗或细,或硬或软,或快或慢,或有力或无力,有它特定的势态,比较直接,也比较具体。如果我们再对照脏腑的定位呢,寸关尺,左右分部,跟五脏六腑相互对应。左关就是肝出了问题了,肝气的问题,右关可能是脾胃的问题。那么这种对脉象的最直接的、最基本的这种感觉,就是我个人所认为的最初的一个层次,最基本的一个层次,就是感觉的层次。感觉到有个脉在这里。
在感觉脉象的时候呢,如果我们自己的心境比较清静,自己的身体比较清透的时候,就能够感觉到一些比较细微的脉象的变化。比方说滑脉,那么它是滑到什么程度,浮滑还是沉滑,滑数还是滑迟,寸滑还是尺滑,等等。包括来盛去衰,脉的来去之间,有的脉可能来的时候滑一些,去的时候没准涩一些。
当我们整个心境比较清静的时候,慢慢地手指头上的感觉也会越来越灵敏,慢慢地对脉象的体会就会比较细致入微一些。有时候我在病房,碰到病房的大夫,说这个病人没有脉,摸不着。我去摸的时候呢,好好摸了摸,其实还有脉,只是脉非常地微弱。要是不注意呢,就以为好像没有了,接近于微脉了。就是接近于若有若无的这种微脉,你还要摸出它的一些特点来,它也有一些滑涩呀,弦急呀,或者是濡软呀,也有一些自己的性质。并不是说一个真正的微脉,如果太微弱了,脉象就摸不出来了。只要能摸出来,不管有多么微,多么弱,你只要好好去体会,实际上它还是有它自己的固有的脉象。所以这个微脉弱脉有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虚,虚里面也有好多情况能摸出来。
好多有经验的老大夫,甚至能够在摸脉之后就知道你是哪里生了什么病,你病了多长时间了,你现在有哪些症状,他都能说出来。这个也都是一些很真实的临床经验了。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有经验的老大夫,脉诊摸得比较多了,总结出这么多经验来。什么脉象,可能就对应着什么病,它也是有规律的。
我们对脉象的感觉,由粗浅的感觉到非常细微的感觉,甚至能够摸了脉,就知道你是什么病。一般来说呢,我个人觉得,这还都是在一个“感觉”的层次上。作为一个中医,最起码要有这么一个层次,你如果连脉都感觉不出来,那就谈不上是中医了,是吧。
但是呢,也有一些这样的老中医,他摸脉摸得很好,根本不用你说,有什么病他一摸就知道了。但是他治疗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摸脉的水平和治疗的水平给人感觉差别比较大,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说明,他对疾病的这种凭脉断病,很可能大部分都是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而对人体真正的一气周流,也就是对人体生命的运行规律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所以他诊脉与治疗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如果我们对《四圣心源》讲的一气周流,土枢四象,这一套体系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对人体一气周流的大象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土气斡旋中焦,木火左升,金水右降,如环无端。对这种大的象如果能够有一个非常直接的体会的话,脉象上慢慢地就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感应脉气的流通
打个比方说吧,还是摸脉。有个病人他左脉是一个弦滑脉,右脉可能是一个相对弦细的脉。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从《四圣心源》的角度来讲,可能会觉得木气郁而不升,所以左脉有弦象,郁在左路。右脉呢,可能因为中焦健运无力,中气偏虚一些,所以相对来说脉偏小、偏细,有一个弦细脉。那么左脉的滑象呢,说明木气,左路的荣发之气,以血为主了,阴精之气,生发的阴气还算比较足,消耗的还不是很多,说明这个病得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这是我们摸脉处在“感觉”的层次上,就是这么来分析这个脉象。
如果我们摸的时间长了,慢慢的整个自己的身心,虚静为宝嘛,《内经》讲摸脉时一定要静心。当你自己的身心比较静,心态很平和的时候,你再去摸脉,你就感觉到你摸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脉,那种感觉慢慢就变了。变成什么了呢?你就好比感觉到一股气,实际就是病人那股气,一股比较有力的木气在比较滑利地往上升动,往上跳跃,好像又上不去,就会有那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在我们刚才说的左脉弦滑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但是它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弦滑脉的感觉,而是一种直接的气感,那么这就上升了一个层次。
我们对脉的这种感觉呢,从单纯的脉象上,浮沉迟滑,从单纯脉形的感觉上,慢慢上升到“气”的层次上了。通过脉象,就像一个中介一样,像一个中间人一样,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感觉到病人身体一气周流的这种流畅啊,郁滞啊,哪个地方虚,哪个地方实,能有这种直接的气的感觉。
当然也不是说一天两天,很快就能有这种感觉了。这是一个慢慢的过程,随着自己心境慢慢地在净化,自己摸脉时指尖上感觉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就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有时候脉象的寒热,这个人的脉气带着一股热象,这个人的脉象带着一股寒气,都能够感觉出来。我个人把这个诊脉的层次称为“感应”。
就像心灵相互感应一样,不仅是一个直接的触觉,不光是手指上对脉的起伏快慢这些直观的感觉,而是直接变成了对病人一身周流之气的流通状况的感应。那么在这个层次上,对整个疾病的把握,就比较准确一些。不光准确,对整个病人整体的把握也是比较全面一些。
说到这里呢,我顺便给大家讲一个病例。
一身是病的患者
这个病人是小学的一个女教师,比较年轻。这个老师她来跟我讲,她有一身的病。她乳腺增生,月经不调,有盆腔炎,有卵巢囊肿,脸上还有雀斑,脾气也不好,睡觉也不好,吃饭也不好,大便也不好。总之她感觉自己全身都是病,好像觉得不知道该从哪儿治了。你说病人这么多病,我们从哪着手呢,你先治什么呀?这个时候通过脉诊掌握病人整个身体的状况,来找到一个治疗的思路,找到一个用药的突破口就显得比较重要。
这个老师比较瘦,以前没有这么瘦,自从生病以后慢慢地越来越瘦了。当时我就摸她的脉。她的脉象呢,一个是弦象,弦象一般来说就是气郁,肝气郁滞的那个弦象,脉摸着比较紧,郁在里面这种感觉。另一方面呢,脉比较细一些,有一点涩象,一气不是很充足,有点断断续续,接续不上那么一种涩的感觉,就是气血不足。还稍微有一点滑象。一般来说,脉涩主气血不足,脉滑一般来说气血应该不会很虚的。这个病人恰恰是滑脉和涩脉一起出现,并存。它不是说又有滑脉又有涩脉,而是脉象里面既有滑象又有涩象,是一个脉。有时候我们单纯从二十八脉里面就不好解释,这种脉象按说不应该同时存在的呀,滑象和涩象一块存在本身是矛盾的嘛。实际上这种脉象在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并不少见。当然对她一身周流之气直观的感觉,脉象上说是这样,直观的感觉就是她这个一气周流在里面想走呢又走不动,好比路很窄,虽然路上人不多,却还是有点拥挤,好像路上交通堵塞了一样,而且个别地方拥堵得比较厉害,人流量相对大一些,所以就出现了涩脉之中兼有滑象,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脉象跟她的症状是完全相符合的,她人比较瘦,没什么精神,那就是气虚呀,同时她还有乳腺增生啊,卵巢囊肿啊,子宫肌瘤啊,这些问题就是局部郁滞比较重,也会导致出现一些滑脉或者沉脉,脉象其实和她这个症状是完全相符的。当时对她的脉有这个感觉之后,感觉她的整个一气以虚为主,同时又有局部的郁滞。导致整个木气生发得也不通畅,金气敛降肯定也是没有力了,也不通畅。整个一气的周流,左升右降,中焦斡旋,心气开发,肾气收藏,全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她全身就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因为她是教小学的呀,小孩都很调皮,经常淘气,她就很生气。她说我也知道跟孩子生气,生什么气嘛,没有必要的事情,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孩子一调皮,不好好学习呀,做个小动作呀,她就好像是憋不住要发火,控制不了自己。说明木气郁滞得比较重,比较深。这种情况呢,百病生于气,我们就要从木气入手。她主要的症状都是跟肝胆的关系比较密切,从这方面入手,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所以当时我就以乌梅丸作为底方来给她柔润肝木。给她开导开导,讲一讲,让她自己心里也想开一些,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这位老师以为自己有很严重的病,思想压力还比较大。给她用的药呢,都是比较温润的,比较柔和。
像这个情况,虽然郁得很厉害,气郁,这个时候不要用很多破气的药,因为她本身气就很不足,有涩象,所以我们要用一些安抚一样的药。就跟一个人很生气了,这个时候他是又哭又闹又跳,当头给他一棒呢,能把他打下去,也没准把他打晕了呀。好言相劝,给他点好处,没准就打发走了,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给她用的,当归呀,乌梅呀,百合呀之类的,都是一些柔润肝木,舒畅肝木的这些药,比较柔和,辅助加了一些温化中焦这样的药。并没有专门用一些治疗乳腺增生或者调经的药物。我没有针对她某一个具体的症状用药,只是根据脉象给她用药,用的是安抚的策略。
这个老师大概服药一个月,上面的症状就慢慢减轻了,脸色也好看了。以前来的时候脸色也发黄,很瘦,光泽也不好,慢慢地人胖起来了,脸色也白了,有点红润了,人也比以前胖一些了,自己感觉脾气也好一些了,睡觉也好一些了,吃饭也好一些了。月经不调啊,乳腺增生啊,囊肿啊,还存在,她自己都能够感觉到,但是以前每到月经之前感觉症状就加重,比较严重一些,有时候甚至受不了,一晚上睡不着觉,甚至一天六神无主,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现在这种感觉已经很少了,基本上能够比较正常地上班,带学生,挺高兴。
实际上给她用的药也不贵,很便宜。这个时候,咱们从对气的感应,通过摸脉,我们感应到病人的气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从全身一气周流的大局出发来用药,选一个治疗的入口,选一个着力点,这样呢,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个老师病了一两年了,一个月的时间能够达到一个她个人比较满意的效果,也还算不错。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当然脉象呢,咱们从“感应”的层次上,直接通过脉象,来感应患者一气周流的整个的情况,也是可以有一个程度高低的区别。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有病人一气明显偏得比较厉害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比较明显的感觉,感觉这一气好像是郁了或是虚了,急了或是慢了,会有这个感觉。慢慢地,当我们调整自己的心境,调节自身,作为大夫,如果自己心境进一步净化,进一步清透,用老子《道德经》的观念来看就是要达到“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不要有那么多私心杂念,就是要清心寡欲,这个时候,就能慢慢地提高身心清透的程度。所以摸脉水平的高低有时候跟你摸脉的多少也不完全是成正比,主要还是要靠自身的一些修养,要提高自己修身养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