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呢,进入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角度,跟大家来交流一下。我讲的还是从象的角度出发,如何把理论和临床有机地结合。所以,讲堂管理员当初跟我要讲座题目的时候,就定名为临证辨象。
平时我们在临床上诊病、治病的时候,大家熟悉的主要是辨证论治这套体系。辨证论治我个人感觉更偏重于理论的推导,以推理为主。这种直观的象的体会,或者对病证的直观的体会,相对的显得少一些。而实际上取类比象在《内经》里面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容,取类比象是我们中医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果把这部分内容跟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辨证论治结合起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这种辨证论治叫做临证辨象。或者说咱们在这里交流的临证辨象这些东西,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探讨,更接近医理的真相。
柔嫩纯和的小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先讲小孩儿的疾病。我们从最简单的一些疾病开始。小孩儿都是稚阴稚阳,小孩儿的阳阴之气都是比较弱的,也有说小儿是纯阳之体的。那么这些说法我们怎么去理解呢?当然,我也不是一个专业的儿科大夫,只能根据我在临床上的一些具体的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大家也不要以为我说的就是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或是一个理论上的标准,不是这样的,甚至我说的没准都是错的。主要是跟大家交流一种辨证模式吧,就是我们在临床上一种辨证的思想和方法,就是一种观点。并不是为了在这里仅仅跟大家分享一些基础的经验,这也不是我的本意。那么,我们要想非常清楚、非常深刻地去体会小儿稚阴稚阳这种体质特征,这种相关的发病特点。怎么去学习?怎么去体验?非常简单的方法,在一个小孩儿身上你直接去体验一下,直接去看一下,去摸一下,去听一下。刚生下来不久,几个月的小孩儿,你看他的皮肤非常的稚嫩,做妈妈的在给他擦擦脸的时候都要非常小心,声音呢也非常的细,身上有一股非常柔和的香味,有人说是一股奶香味,实际上那是一种先天的浑然之气,没有任何污染的,没有破散,那是一种天然之气,天然的香气,不单纯是奶香味。实际地去跟小孩儿接触一下,从咱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各个方面你去体会一下,你就能得到一种印象,这个小孩儿实在是太娇嫩,所有这一切都是非常的柔和,所以这个时候对小孩儿所有的用药都要围绕小孩儿的这个特点,是这么一种象,小孩儿的这种柔嫩纯和,一尘不染的这种象。
小儿宜推拿
一般大人用的比较燥烈的药,用在小孩儿身上肯定是不合适的。我个人的观点,小孩儿一岁以内基本上可以不用药的。其实他也会有一些不舒服,一般小孩儿生病,绝大部分是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感冒发烧,再一个就是吃饭不好。或者是食积了,或者是拉肚子了,或者是便秘。这两类其实是最多的。那么一岁以内的小孩儿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基本上不需要吃药的。那用什么呢,直接用推拿就可以了,小儿推拿。小儿脏气清灵,一推就灵,非常的灵敏。比较好的推拿的书,我看的也不是很多,有一本赵鉴秋老师编写的《幼科推拿》,是青岛三字经派的推拿专着。这一派的特点是取穴少,手法简单,疗效好,大家可以看看。为什么小孩儿推拿的效果比大人好呢?就是说这个小孩儿啊很小的时候,他本身这一团柔和之气整体的力量还是比较弱的。所以作为家长,作为大夫,作为一个成年人,咱们这个人体的一气跟孩子的相比要明显的强大,所以很容易影响孩子身体一气的运行。我们以适当的手法推拿,小孩儿一旦得气之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症状马上就出现好转,非常快。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基本上很少吃药,有个感冒发烧,吃的不太好啊,基本是以推拿为主。
小孩儿用药越少越好,或者最好不用药。任何药物都有偏性,对小孩儿这一团纯和柔嫩之气,实际上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咱们要维护小孩儿这一股纯和之气,尽量不要受太大的破坏。所以推拿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推拿方面我就是外行了,没什么好跟大家交流的,大家可以自己请教这方面的专家。其实也比较简单,大家自己也可以看一看。这是一个观点,尽量不要给小孩儿用药,越小的孩子越是尽量不要用药。
小儿用药宜柔和中正
如果推拿我们不太会,小孩儿有病不用药也不行,那怎么办呢?有一个用药的原则,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了。那就是用药尽量柔和中正,用药尽量少。
故宫的养心殿里面,悬挂在宝座正上方的匾额上,是雍正皇帝御笔亲题的“中正仁和”,你看皇帝保健也是以“中正”这两个字为标准啊。尤其小孩儿治病,用药柔和中正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一定不要随便用太峻烈的药物。小孩儿三岁以上,相对来说就可以用一些药了,因为这时候给小孩儿喂药也比较方便了。另一方面孩子大了有时候按摩的时候也不太配合,比较淘气,这时候可以适当的以药物为主。当然,如果按摩手法比较好,大一点的孩子推拿也是没有问题的。
下面开始从一些具体的病例,来讲一下如何通过临床的辨象,来指导我们用药。刚才说了小孩儿两大类疾病,比较常见的,一个是以感冒为主的,一个是吃饭引起的,肠胃这一块,基本是这两大类疾病。这两大类疾病,是有密切关系的,也不是截然分开的。
感冒发烧的小女孩
先说小孩儿感冒,大部分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小孩儿发烧,咳嗽还在其次。
一旦发烧家长就六神无主,立刻就要去医院挂针,这是大部分家长普遍的做法。
那么事实上长期这样给孩子挂针的家长,他会发现自己孩子的身体越来越差这样的孩子我见的也是非常多了。民间中医网站上这方面也已经发表了很多帖子,做了很多有益的说明和告诫,在这里我也不再重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索看一下。我们就分析一下小孩儿感冒了发高烧,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小孩儿虽然小也有人体这一气周流,也是有木火金水的升降,土气在中焦斡旋,他也是有的,只不过气相对弱一些。一般来说,大部分小孩儿很少有单纯的感冒发烧,因为现在小孩儿生活条件非常好,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有些小孩儿甚至天天吃零食,基本上不吃什么正餐。现在冷饮、各种饮料、冰箱家家户户都有,小孩儿吃点凉东西也很方便。再加上小孩儿都比较贪吃,所以我在临床上见到绝大部分,大概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小孩儿的感冒发烧,都有中焦的湿浊郁滞,或者伴有食积,或者是单纯湿气的郁滞,中焦都有问题,很少有单纯的外感,单纯感冒引起发烧的比较少。所以咱们就比较典型的症状,典型的类型跟大家交流一下。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她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平时他爷爷奶奶照顾她,老人对孩子是百般疼爱,想吃什么就给什么,所以这个小孩儿吃了好多乱七八糟的零食,时不时地喝点凉酸奶啊,冷饮料啊,夏天喝点冷饮更是家常便饭。因为小孩儿生机勃勃,火气都比较旺,所以大都喜欢吃点凉东西。今年春节刚过去没多久,有一天这个小孩儿感冒了,发高烧,爷爷奶奶带着小孙女,把县城所有能看儿科的地方都去遍了,去这些地方输抗生素,输液退不下烧来,再换一个地方加上激素,还退不下烧来。再换一个地方还不行,折腾了一个多星期,始终不停地烧,退不下烧来,没办法了。也不知跟哪个朋友认识,介绍到我这儿来了。刚开始来的时候,小孩儿是两边脸红红的,有点满脸通红了,精神有点委靡,烧了一个星期了啊。好在呢还不算太差,还能吃东西,还能跟你说话。我就摸她的脉,脉象是浮紧急数,单纯从这个脉象上来看呢,这是典型的麻黄汤的症状,太阳表证,风寒束表。但是同时她的脉象又有一股滑象,这说明体内有痰湿内郁。你再看她的舌苔,整个舌苔是非常的厚腻,非常的黏腻,有点发黄,好像是一层黏黏的糨糊粘在舌头上一样。整个舌头是胖胖的,舌头很胖啊,都很难从嘴里全伸出来了,给人感觉中焦湿气郁滞得非常厉害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再用大量的抗生素冰寒退烧,无异于落井下石啊。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表气不开,散不开啊,麻黄汤肯定少不了。那么中焦呢,湿气郁滞,中土转不动了,所以还必须运化中焦,这两者缺一不可。方子就是麻黄汤合平胃散。
方子大家都熟悉,就不细说了,主要是交流一个思路。
这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药就是麻黄,另一个比较关键的药就是鲜姜。这两个药至关重要,为什么呢?麻黄宣发一身之阳气。所以一谈到麻黄不要只想到《神农本草经》上的这个内容,更不要只想到中医教材中的解表发汗,一提到麻黄,要有一种直冲九霄的感觉,这就是麻黄的气势。所以麻黄解表散寒的效果,是其他药物无可代替的。鲜生姜呢,色黄,它的黄色是很正的,长得也比较浑圆。黄色属土,圆形也属土,味香而辣,香味也入中土,而辛辣之味正好可以散湿气的郁滞。所以鲜生姜是直入中焦化散湿气的一味很好的药。麻黄散表寒,鲜姜化中湿,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我记得当时麻黄用了3克左右,小孩儿的气比较弱,一般情况下生麻黄的最大用量仅是几克,我一般不用炙麻黄。鲜姜呢,最少用到十克以上,小孩儿是这样,大人一般用到五六十克以上,量用大些也没什么事儿,可以放胆去用。
但是要记得用好的生姜,有的放的时间长了,发霉了,这种生姜不能用。鲜姜不光有股辣味,还有股辛香之气,所以它入中土,化湿气的效果非常好。把药方抓好后就马上煎药给她喂服。你想小孩儿高烧三十八九度,要马上退烧呀,所以同时还给她喂服了葡萄糖,为什么呢?因为她好几天没吃饭了,不吃饭中气就不足,中气不足的话,一气周流运转就无力,我们用药就很难见到效果,所以要兼顾到中气之虚。补中气,中药的话我们可以用人参、黄芪、饴糖等,但是我们也不要排斥西医,有现成的葡萄糖也非常好。我感觉有时候它和饴糖的效果是类似的,而且效果来得更快,也更方便。我就给小孩儿兑着热水喝了两支高糖。
我记得当时从小孩儿服药到退烧,也就一个多小时吧,非常快。很多家长说中医治病慢,那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只要你方法对,药对,覆杯而愈,效若桴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这个小孩儿并没有喝很多药,仅仅几勺而已,就汗出热退。所以药主要是起到调气的作用,就是把人体的一气周流,木火左升,金水右降,不管它郁结在什么地方,你就从哪个地方帮它拨一下,帮它恢复正常的一气周流,这样所有的病自然都会好,不光是发烧。这样的发烧,咱们刚才分析过,实际上一是木气升不上去,表气郁在那里,太阳不开呀;另一方面是中焦斡旋的力量不够,湿气郁滞于中,中焦转不动,也没有劲儿往上升,同时也没有劲往下降,为什么说呢?满脸通红啊,这就是阳明不降,阳明主面呀。我们对证用药后,表气得开,中焦得运,一气周流恢复了,烧很快就退下去,自然退烧。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至少在我这里,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外面有表气不开,中焦还有郁滞,我常用的基础方,就是麻黄汤合平胃散来加减,君药就是生麻黄和鲜生姜。
食积再次发烧
这个小孩儿烧退了,她爷爷奶奶很高兴,治了一个星期没有好,到我这儿一小时就好了。我告诉他们:回去给小孩儿不能吃得太多,要吃容易消化的,好好养。老两口嘴上答应,但是毕竟没有什么经验,过了几天又带着这个小孩儿来了,孩子又发烧了。我问是怎么回事呀?他们说前几天带着小孩儿出来,小孩儿吃了一碗路边卖的米线。北方卖米线的比较少,老人见小孩儿喜欢吃,就给买了一碗。小孩儿是第一次吃米线,一下子吃了一大碗,就这样又发烧了。这一次发烧没有外感的因素,单纯是食积,中焦不能斡旋。所以摸脉整个脉滑数,滑象很明显也很急,但是表气不开,寒邪束表的脉象没有了,脉不紧。这种脉象也提示咱们,即使不知道发病的原因,也能从脉象上推断出来。她是没有表证的,同时也不咳嗽,就是单纯的发烧,而且在家也吃了退烧药,烧退不下来,所以就又来了。这样一来我就纯粹从斡旋中焦着手了,就用平胃散加一些消食导滞的药,像鸡内金、山楂,少用了一点槟榔,也是简简单单的几味药,同样是抓了药就煎给小孩儿喝。这次退得慢一点,大概过了两个小时,烧就慢慢退了下来。这个小孩儿当时的情况是一到下午三点就烧得厉害,由于在家拖了两天才来,所以老两口很担心,怕再反复,所以他们一直等到下午三点以后,看到孩子确实没有再发烧了才敢回家。也是一副药把烧退下来了。在这一个小孩儿身上,我们就把小孩儿最常见的感冒发烧类型都见到了。一种是表气不开伴有中焦湿郁;一种是单纯的食积引起的中土不能斡旋。前者肯定伴有一些表证;后者一般是下午和晚上发烧严重一些,上午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