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强健骨骼拒绝骨质疏松
48521700000006

第6章 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及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年龄和性别是骨质疏松发生最相关的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疾病的因素、生活方式、营养因素和长期药物的治疗等,也与骨密度低下有关。

1.遗传因素骨质疏松有强烈的家族倾向,有骨折家族史的妇女比无骨折家族史的妇女患骨质疏松要多。

2.内分泌因素雌激素不足,如过早绝经、手术性绝经、性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3.疾病因素几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可导致骨质疏松,如慢性肝、肾疾病,胃肠道疾病引起吸收障碍,类风湿关节炎和肿瘤等。

4.长期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因素,其他还有甲状腺素、肝素、抗惊厥药物、利尿药、抗生素、抗血液凝固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也引起骨量丢失。

5.营养因素长期钙摄取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长期进食高纤维素食物,以及有偏食、畏食习惯的人都有可能引发骨质疏松;钙缺乏和维生素D缺乏是骨质疏松发生中很重要的因素。由于钙缺乏引起血钙下降,使骨吸收增快,久而久之导致骨脱钙,引起骨量减少。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肠吸收钙、磷减少,血钙、磷浓度下降,人体通过自我调节而发生骨吸收增加,继而骨量丢失。

骨质疏松的九大高危因素

哪些人易患骨质疏松呢?

1.绝经妇女和65岁以上的人群老年人性腺分泌减少,进食少,钙摄取少,室外活动少,日照少,维生素D合成不足;肌肉缺乏锻炼,骨骼内血循环减少,骨骼的钙容易被移出;各器官退变,器质性疾患增多;运动迟缓,反应迟钝,视听力减退,损伤的机会增加。这些部是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

2.有家族史者白种人较黄种人和黑人更易患骨质疏松;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高。有专家认为,对骨峰值的建立,遗传因素占70%~80%,生活方式占30%。

3.长期低钙饮食,营养缺乏者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钙的摄入不足。二是维生素缺乏。

4.身体消瘦者体重指数低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25岁以后,随体重指数的提高,脊椎骨折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5.过早闭经或卵巢切除雌激素下降者除了调节月经周期之外,雌激素还能够保持骨钙含量,维持骨质。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停止产生雌激素而发生骨丢失。低水平雌激素是妇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绝经通常发生在50岁前后,但也可能更早发生,手术切除卵巢就迫使患者进入绝经期。

6.酗酒、吸烟、长期饮咖啡、浓茶者吸烟使骨质减少的原因很多,吸烟者一般比非吸烟者体重轻,这使他们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加,此外钙的吸收也会减少;吸烟的妇女绝经期会提前,而且吸烟会降低雌激素水平;吸烟还会减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以上这些因素均可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酗酒的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增加,因为他们的骨量低,而且骨丢失的速度更快。这种骨丢失可能就是酒精对骨作用的直接后果。酗酒同时增加了跌倒的机会,所以酗酒者更容易骨折。

7.服用某些药物者有许多药物可以引起骨质疏松,骨丢失的程度与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长短呈正相关。

8.某些疾病患者许多内分泌疾病如库欣(柯兴)综合征、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肾功能不全、类风湿关节炎、严重肝病等,都可能合并骨质疏松。

9.失重状态下的人在失重的情况下,骨的机械支撑功能减退,如宇航员飞行时由于处于失重状态,亦可出现骨组织丢失,失重状态下84天后,其骨质疏松情况极似失用性骨质疏松。

可引起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绝经期后的妇女妇女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由此而造成体内骨骼的正常生理代谢即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明显高于骨形成。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这类患者甲状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增高,促进体内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使骨钙溶解,从而造成骨量减少。

3.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随着糖代谢障碍存在的蛋白质、脂肪代谢障碍,可使骨的生成及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失调,成骨细胞活性减弱,而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同时,由于糖尿病人大量排尿,导致大量的钙、磷由尿中排出。

4.乳糖酶缺乏症患者一些人饮用牛奶时,奶中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分解吸收而发生腹痛、腹泻等症,这类人也易患骨质疏松。另外,男性性功能低下、滥用药物和偏食厌食以及缺少体育锻炼、日光照射少的人均易患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