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玉米
48528700000052

第52章 玉米常见的地上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

(1)玉米螟。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各地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它可以为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折断率增加,使子粒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①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化蛹。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并应清除苍耳等越冬寄主杂草,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②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吐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每亩用50%的1605乳剂或50%甲胺磷乳剂0.5千克拌40千克细砂(或煤渣);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2千克对5倍细砂,制成毒砂,撒在玉米心叶。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成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毫升,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同时对玉米蓟马的兼治效果可高达96.8%。③穗期防治。用50%的敌敌畏乳剂0.5千克,加水500~600升,在雌穗苞顶开一小口,注入少量药液,1升药液一般可灌雌穗360个。④生物防治。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放蜂,每亩放蜂1万~3万个,设2~4个放蜂点。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为宜。另外可用微生物农药杀螟杆菌、7216、白僵菌等。施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灌心叶,用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菌粉1千克加水1000~2000升,灌注心叶。另一种方式是配制成菌土或颗粒剂,菌土一般用1千克杀螟杆菌加细土或炉灰100~300千克。颗粒剂一般配成20倍左右(白僵菌粉1千克与20千克炉渣颗粒混拌即成),每株施2克左右。⑤选用抗虫品种,如四单8号、黄莫、丹玉13等。

(2)粘虫。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危害。1、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防治方法:①诱捕成虫(蛾):利用成虫产卵前需补充营养、容易诱杀的特点,以诱捕方法把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用谷草把和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比为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夜晚诱杀。②诱卵、采卵: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盛期以后为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效果很好。应及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③药剂防治: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个,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即应用药剂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喷2~2.5千克,或2.5%敌百虫粉2千克左右对细土10~15千克,拌匀后顺垄撒施,防老龄幼虫;或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的1605、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

(3)棉铃虫。玉米棉铃虫又名玉米穗虫、钻心虫、青虫、棉铃实夜蛾等。其幼虫蛀入玉米主茎或果穗内,能使玉米主茎折断,造成玉米营养供应不足,授粉不良,致使玉米减产降质。

防治方法:①玉米收获后,及时深翻耙地,坚持实行冬灌,可大量消灭越冬蛹。②合理布局。在棉田地边种少量春玉米或高粱,既可诱集较多的棉铃虫来产卵,又能诱集大量天敌存活繁殖,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玉米地边种植诱集作物如洋葱、胡萝卜等,于盛花期可诱集到大量棉铃虫成虫,及时喷药,聚而歼之。于各代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性诱剂或杨树枝把,可大量诱杀成虫。③在棉铃虫卵盛期,人工饲养释放赤眼蜂或草蛉,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也可在卵盛期喷施每毫升含100亿个以上孢子的B.t乳剂100倍液,或喷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NPV)1000倍液。④化学防治。可在幼虫3龄以前,用75%拉维因3000倍液,或用50%甲胺膦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均匀喷雾。

(4)玉米蚜虫。玉米蚜虫可为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玉米蚜虫一年繁殖10余代,从5月初开始向玉米、高粱地迁移,群集在心叶、叶鞘、叶筒内繁殖为害,吸食叶汁,使受害部位褪绿,抽雄后扩散到雄穗上繁殖,扬花期是为害最猖狂的时期,吸食汁液,严重的抽不出雄穗,子粒秕瘦,产量下降。其分泌物将花粉粘住,影响散粉。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防治方法:①“毒麦秆”插入心叶熏蒸蚜虫: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此时为玉米蚜发生的初盛期),用40%氧化乐果乳剂和80%敌敌畏各0.5千克,对水50千克,配制成高浓度药液,再将剪成8厘米左右长的麦秸放入药液中浸泡1小时便制成“毒麦秆”,取出后每株玉米心叶内插入3根“毒麦秆”,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②药剂涂茎法防治玉米蚜虫:在玉米蚜虫发生初盛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倍液用毛笔或棉絮蘸药液涂抹在玉米果穗以上1~2节上,每株玉米涂药宽为7~10厘米。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此外,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100克、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毫升,加水40~50千克喷雾。

(5)玉米叶螨。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分布较广,可为害多种作物。以成螨和若螨刺吸寄主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严重时叶片完全变白干枯,子粒秕瘦,造成减产。成螨体形椭圆,体色红色或锈红色,卵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初产下的卵无色透明,以后逐渐变为橙红色,孵化前出现红色眼点。初孵幼虫圆形,体色透明或淡黄,取食后体色变淡绿。幼虫蜕皮后变为若虫,体形椭圆,体色由橙红变红。背面两侧斑点明显。全年发生10多代,世代交替,由于虫体微小,又多在叶背取食,田间不易被发现。被害叶片由黄变白而枯死,影响玉米灌浆进程。致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②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1∶1)1000~1500倍,效果很好。③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