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疗废物暂存、登记操作规程
1.医疗废物暂存地应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防渗漏;易于清洁消毒。
2.暂存地专人管理,应有“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标识。非专业人员不得接触。
3.暂存地医疗废物48h内运送。
4.医疗废物转出时对暂存地及时清洁、消毒。
5.产生和运送部门对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时间、经办人签名并进行登记。
备注:输液软袋、塑料瓶、安瓿、小药瓶、卫生巾、婴儿尿不湿作为生活废物处理。
(四)医疗废物管理职责
1.医院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
2.总务科负责日常管理。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管理。
4.临床科室主任为病区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人,护士长具体负责监督、指导、管理。
第五节培训
一、培训要求
1.新入职人员(医、护、工)培训上岗前须接受不少于3个学时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工勤人员调动时,须重新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在院工作人员(医、护、工)培训全院临床医护人员包括医技人员、护士、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6学时。在职工勤人员每年不少于2次。
3.专职人员培训
(1)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并定期完成相应的业务学习。专职人员从事本专业满一年,应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省内岗位培训由各市院感质控中心具体组织,省院感质控中心统一核发岗位培训证书。国家级岗位培训由全国培训基地具体组织。
(3)专职人员每年应参加本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并完成省市质控中心规定的业务学习不少于16学时。专职人员每2年至少参加省市本专业学术交流会一次。部门负责人每年应参加省专业学术交流会。专职人员从事本专业满四年,应具有上级医院短期进修经历。从事感染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应当具备临床工作经历或经临床科室轮转满2年。
4.兼职人员培训包括兼职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人员、各科室医院感染质控护士、质控医师、质控检验师,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8学时。
二、培训方式
培训会议、学术交流、各类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等。
三、培训内容
(一)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等。
2.专业知识
(1)医院感染学科发展的新进展。
(2)医院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3)抗感染药物学、临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疾病学、医院流行病学、统计学的有关内容。
(4)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现状。
(5)临床微生物的标本采集与运送、微生物药敏试验及正确判断。
(6)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策略与使用管理。
(7)不同传播途径:院内感染的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
(8)消毒学基本原理与进展,消毒技术的正确选择、应用与质量控制。
(9)医院隔离技术与正确应用。
(10)医疗废物管理。
(11)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12)医院感染的暴发与处置。
(13)手卫生与感染控制。
(14)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
3.本院医院感染的特点、管理要点及控制措施。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及学术活动有关进展。
(二)培训重点
1.医生(包括检验等医技人员)
着重于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监测、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细菌耐药机制、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与抗感染治疗新知识、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手卫生与感染控制、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2.护理人员
着重于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应用与强度监测、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程、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手卫生与感染控制、临床与环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预防、医院隔离技术与正确应用、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工勤人员
着重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医院消毒灭菌、隔离的基本知识、清洁程序及清洁方法、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手卫生知识、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医院废物管理、污水处理、污物无害化处理、太平间管理、餐具卫生洁具消毒、洗衣房管理与消毒等方面的培训。工勤人员的培训主要由各科院感质控护士承担。
4.各级管理人员
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理论的进展,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及相关管理知识;感染管理主管院长、医务处(科)长、护理部主任应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培训和会议。
第六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一、医院感染科研选题与立题的原则与方法
(一)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选题的方向必须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尽量选择在医院感染控制事业中有重要意义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选择对人群危害以及对社会、经济影响程度较大的重点问题。研究重点应放在医院感染发病率高的重点人群、重点感染部位和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2.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科研的生命线。缺乏创新性,就会失去科研立题的前提。若为理论课题,要求有新观点、新发现,得出新结论。若为应用课题,则要求发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或是把原有技术应用于新领域。
3.科学性原则选题的科学性是指选题的依据与设计理论的科学性。选题时要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思想,与客观规律相一致,以事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做到具体、明确。设计的科学性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的科学性。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指具备完成和实施课题的条件。
为达到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必须做到:
(1)申请者除技术职称符合规定外,还需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
(2)课题组全体成员是一支知识与技术结构合理的队伍。
(3)与申请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的前期工作积累。
(4)具备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如研究手段、临床病例、研究时间和协作条件等。
5.效益性原则对于基础课题要求具有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对于应用课题要求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以最小的科研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6.伦理学原则即研究项目立题时务必确保有科学依据的基础上,证明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尊重患者决策的权利,向进入试验的患者说明情况,签署知情同意书,进入试验后,患者有权自行终止或退出;研究者应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试验对象都予以同等的服务照顾,特别是在盲法试验条件下要制定详细观测指标,严防不良反应损害患者的健康。
(二)选题的方法
在确定研究项目时,要抓住某些关键、尚未解决的难题作为切入点。选题的基本方法有,从招标范围中选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定期公布的项目指南;从碰到的问题中选题;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从已有课题延伸中选题,根据已完成课题的范围和层次,从其深度和广度中挖掘出新颖的题目。有步骤地筛选课题可以节省时间并使研究具有意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可以选题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对医院感染有关病因及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医院感染预防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耐药菌的感染及对策的研究、医院感染管理的经济学研究、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与管理、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研究、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研究、医院感染管理新模式的探索研究等等。
二、医院感染科研设计的原则
(一)随机化原则
目的是为了防止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或分组分配时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
1.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每一个研究对象被抽中的机会是相等的。为了避免选择偏倚,同时要使样本能反映出总体,减少误差,只有采取随机化的抽样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2.随机分组将随机抽样的样本(或连续的非随机抽样的样本)应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使其都有同等的机会进人“试验组”或“对照组”,接受相应的试验处理。提高组间的均衡性,使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3.随机化的方法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以下3种:
(1)抽签法:如果研究对象不多,可以采用抽签法达到随机化抽样、分组的目的。
(2)随机数字表法:常用于随机抽样研究及对病人的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内数字互相独立,无论从横行、纵列或斜向等各种顺序读取,均呈随机状态。使用随机数字表可以从任何一个数字开始,按任何一个顺序选择均可。
(3)电子计算机或计算器随机分组:利用电子计算机或计算器中的随机编码号0.000~0.999,可进行随机分组。如果设0.5或0.5以下的编号为试验组,那么>0.5就属于对照组。
(二)对照原则
对照是比较的基础,不设对照或对照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条件应尽量相同(除了研究因素不同外),两组具有可比性,以抵消非研究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1.同期随机对照
同期随机对照可应用于病因学研究、防治措施评价和诊断性试验研究。设立同期随机对照应注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诊断一致,具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纳入研究标准;纳入研究的对象无偏倚地、随机地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要同步。
2.自身对照
受试对象自身在前、后两个阶段,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或干预措施,最后对比两种药物或干预措施的效果。
3.历史性对照
历史性对照是将新的干预措施的结果与过去研究的结果做比较,是非随机分配的非同期对照。该方法节省时间和经济开支,但有局限性及偏倚,并且可比性差。
4.配对对照
为了消除某些混杂因素干扰组间的可比性,使得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得以增强,可将试验组的对象按配对因素选择与对照组相配对。例如,年龄、性别或病情程度的相互配对,通常以1:1或1:2配对,不宜>1:4。
(三)重复性原则
重复是消除非研究因素影响的又一重要手段。足够的样本例数,可使均数逼真,并稳定标准差,只有这样来自样本的统计量才能代表总体的参数,统计推断才具有可靠的前提。应该在保证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条件下,确定最低的样本例数,以便节约人力和经费。
三、医院感染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一)定群研究
定群研究也称队列研究,是一种用于分析暴露和疾病(或临床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性研究设计方案。将被观察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下,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适当长的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研究疾病与暴露之间的因果关系。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分组,其暴露与否在客观上已经存在,研究者是不能控制的,并且是暴露在前,疾病在后,因此从因果关系看,是由因找果的研究,研究需要有一段纵向的随访期,病例与对照在随访期内逐渐自然形成,未经选择,因此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或纵向的随访研究,能直接计算两组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相对危险度,并且可以调查一个暴露因素和多个结局的关系。
队列研究可按研究时间不同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从“现在”开始收集队列,回顾性队列研究从“过去”开始收集队列。一般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比较合理,收集的资料常正确可靠,回顾性队列研究常用过去为其他目的收集的资料,因此质量常受到影响。
(二)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用于分析暴露和疾病(或临床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性研究设计方案。是选择具有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的一组病例组与一组无此病(或临床事件)的对照组,调查他们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或临床事件)与暴露的关系。如果病例组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或事件有联系。
(三)横断面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在某一时点相当短的时间内(如1日、1周或1月)对某一人群中有关疾病或临床事情的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因此又称现况研究或现患率研究。
(四)病例分析和个案报道
个案报道是有关单个或10例以下病例的详尽临床报道,是对罕见病进行临床研究的主要形式,也是唯一的方法。个案报道至今仍是研究临床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