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汉新闻语篇研究
48556900000004

第4章 广播新闻语篇研究(1)

1.引言

人类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活动的反映。言语随文化背景和情景因素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语体。新闻英语是一种概括性很强的功能语体(张德禄1998:317),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精密度”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次语体。根据情景因素的变化,语场的改变可产生政治、经济、体育、医疗卫生等次语体;语旨的改变可产生新闻报道、社论、特写、读者来信等次语体;语式的改变可产生报纸报道、广播报道和电视报道等次语体(杨雪燕2001:367)。

在国外,Crystal &; Davy(1969),Brook(1979)和 O’Donnel &; Todd(1991)等对新闻英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这一次语体上(杨雪燕2001:367)。Francis(1990)对英文报纸上的新闻报道、社论和读者来信三类新闻语篇的次语体进行了比较,研究了主位选择与体裁之间的关系(朱永生、严世清,2001)。在国内,黄国文(1988)在对新闻报道语篇的结构进行分析时,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的写法:编年史法、新闻导语法(又称倒金字塔法)和强光显要叙述法。国内其他学者,张健(1990,1991,1992,2003)、郭可(1992,1993,1995)和陈中竺(1995)从文体学的角度对英语新闻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色进行了分析。辛斌(1998)对英语新闻语篇的转述引语作了批评性研究。杨雪燕(2001:367)对社论英语的文体特征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要想对新闻英语文体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描写,不仅要研究报纸新闻报道、报纸社论等多种次语体,而且还应对广播新闻报道这一不同语式的次语体进行研究,掌握其独特的文体特征,以便加深对新闻语体的总体认识。

2.广播新闻英语

由于语篇体裁(Genre)反映文化语境,不同的语域(Register)由三个情景变量,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构成。“语篇体裁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但语言体现语篇体裁的过程是通过语域的体现来协调的”(黄国文,2001)。因此,我们将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角度来定义广播新闻英语。

2.1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指言语社团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模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简单地讲,它指的是语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所能表达的所有意义(包括交际目的、交际步骤、交际形式、交际内容等)。文化语境由语篇体裁来实现。语篇体裁是通过“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来体现的(黄国文2001)。

对于操英语的本族语者来说,在他们的文化中,如果电台播放的新闻(或在其网页上刊载的文章)是由标题(headline)、导语(lead)和正文(body)组成(郭可,1992),并在新闻内容之前标明消息出处,而且正文各段多由一个句子构成,那么,他们会认为这是广播新闻报道。

2.2情景语境

人们使用语言所从事的某种社会活动被称之为语场。广播新闻报道可涉及各种客观事实,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事件。语场是通过概念功能中的经验意义来表达(黄国文,2001),尤其是体现在及物性系统的使用上。

语旨可分为人际语旨和功能语旨。人际语旨指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功能语旨则指参与者使用语言的目的,即语言交流中言语的功能(杨雪燕2001:368)。广播新闻报道的参与者是媒体与公众,即广播电台通过报道客观事实,向公众提供各种信息(郭可,1993)。语旨是通过人际功能来表达的,主要体现在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上。

言语活动中语言的组织方式及其功能被称之为语式。广播新闻报道是以口头语的形式通过电台进行广播,诉诸于耳;而报纸报道则是以书面语的形式传播,诉诸于目。语式是通过语篇功能(谋篇意义)来表达的,主要体现在主位系统和衔接手段的使用上。

3.研究方法

为保证本项研究的客观性与可靠性,也为了探讨新闻英语各次语体研究的方法,我们在语料的搜集与选择上尽可能全面地兼顾情景语境因素的可变性,所以,我们把语料的语场限定为国际经济和医疗卫生,具体为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国及其他地区的Sars疫情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把语式限定为英语新闻广播(主要是所选电台官方网站上的文章);把参与者的媒体一方限定为BBC,因为它比较关注国际经济和医疗卫生的发展并有很大的受众。所选语料来自国际互联网上的BBC新闻网站,具体包括两篇广播新闻报道。

我们应用Halliday(1985/1994)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指导下的“功能语篇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模式(黄国文,2001),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见前)和语言使用几个方面对所搜集的两篇广播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讨论。对词汇语法层所进行的量化分析集中在“小句”这一体现意义的基本单位上,主要包括小句的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和主位结构等。对体现谋篇意义的主位推进模式的分析是随机选出的第二篇报道进行分析,不是量化的。对字系层的分析集中在语篇的篇幅、段落数量、段长、句长以及空间布局、字号、大小写等方面。由于所选语料来自BBC新闻网,难以对语料的音位结构、超切分音位特征,包括停顿、重音、语调等进行深入研究,这的确是一个遗憾。

4.统计结果分析

4.1实现概念意义的及物性结构

语场由概念功能来表达,概念意义又由及物性结构的选择来体现。及物性系统由“过程”(动词词组)和“参与者角色”(名词词组)构成。那么,对于有关中国及其他地区出现的Sars疫情以及对经济的影响这一语场,广播新闻英语为了实现其概念意义会主要选择哪些“过程”呢?通过对两篇广播新闻报道中小句的及物性结构的统计分析后得出。

在六种过程中,物质过程所占比例第一(51.4%);其次是关系过程(26.5%)。这完全符合语场的需要,说明广播新闻报道十分关注客观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注重客观事件的描述(由物质过程来体现);并且也较重视事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由关系过程来实现)。简而言之,广播新闻报道属于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相对而言,在广播新闻报道中,其他过程所占比例较小。行为过程基本上没有出现,因为它体现的是个人行为。在关于Sars疫情的爆发与流行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等的广播新闻中,媒体更关注的是区域性群体的生活变化和区域性经济所受到的影响。另外,话语过程(13.8%)和心理过程(7.4%)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可能显示广播新闻报道中较强调消息来源提供者的准确标注,并且通常置于新闻内容之前。或者,具体到有关Sars的报道时,常用话语过程(如said,ordered,announced,argued,reported,telling,proposed等)构成的投射句(projecting clause)与被投射成分(Halliday 1985/1994,黄国文,2001)来表明消息出处或者表达政府部门等在面对Sars时向民众提出建议、忠告,颁布法令、政策等等。

4.2实现人际意义的语气结构

人际功能表达语旨,而人际意义体现在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的选择上。语气表达语言的言语功能,包括陈述、提问、提供和命令(Halliday,1994:69)。广播新闻报道的语旨是媒体向公众报道客观事件、传递信息,几乎全用陈述句是很合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