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月经病实效经典
48565100000028

第28章 闭经(2)

用法:首先针刺上述穴位20min。关元、血海、足三里、太溪用补法,气海、三阴交平补平泻,太冲用泻法。然后温针灸关元、气海、足三里、太溪10min。寒凝血瘀型嘱患者回家悬灸30~6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针治3个疗程统计结果。为巩固疗效,下次月经来潮前1周,再以上法针灸5~7次巩固疗效。

功效: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适应证:主治继发性闭经。

方3

取穴:卵巢、子宫、内分泌、肝穴、肾穴、生殖器、神门。

用法:用30号1寸毫针刺入上穴,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留针30~60min,用疏密波,强弱适度,每天1次,两耳交替进行,10d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肾虚闭经。

方4

取穴:肾俞、阴交、三阴交。加减:虚闭加关元、足三里;实闭加中极、地机、血海,腰腹痛加肾俞或少腹部拔火罐。

用法:先行针刺治疗,针刺以迎随补泻法,虚闭用补法,实闭用泻法,每次留针20min,然后行按摩治疗,手法以按、揉、点、抖为主,让患者先取俯卧位,医者用两拇指按揉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及八髎穴3~4min,再让患者仰卧,点按气海、关元穴,常规揉腹数遍后再将腹部肌肉抖动数次,最后按足三里、地机、三阴交穴,每次按摩时间7~8min。治疗7次为1个疗程,每日1次。

功效:理气活血,调理冲任。

适应证:主治继发性闭经。

方5

取穴:脐周八穴和肾俞、关元俞、气海俞等2组穴位交替使用。加减: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丰隆。

用法:用1.5~3寸毫针快速刺入,根据患者的虚实情况,施以提插捻转补泻手法,偏于肾虚冲任不足者用补法,偏于痰湿内盛者用泻法。留针40min,隔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

功效:祛湿化痰,疏通经络。

适应证:主治肥胖妇女闭经。

二、灸疗法

方1

取穴:主穴取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虚证配肾俞、肝俞,气滞配太冲、地机、合谷;痰湿配脾俞、丰隆、中极。

用法:温针灸,每次选3~5穴,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或温和灸。

功效:补肾养血,祛痰通经。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2

取穴:地机、至阴、中极、子宫、大杼。加减:肝郁气滞加太冲;气血亏虚加足三里、三阴交;寒邪凝滞加关元。

用法:每穴用艾条灸疗10min。为了缩短治疗时间,采用双艾条左右同时灸。于两月经周期之间开始,每日1次,至月经来潮为止。

适应证:主治闭经。

三、按摩疗法

方1

取穴:小腹部、腰骶部及关元、气海、肝俞、脾俞、肾俞。

用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立一侧,先以手掌由轻到重按压小腹部10次左右,然后用顺、逆时针方向掌摩腹部5~8min,再用拇指按揉关元、气海穴各1~3min,最后用双手提拿小腹部肌肉10次左右。要求手法和缓。患者改为俯卧位。术者站于一侧,先以手掌推摩腰骶部,如为虚证横向推摩;实证纵向、自上而下推摩,均以有热感为度。再用双拇指按揉肝俞、脾俞、肾俞穴各1min。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通经。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2

取穴:石门至中极、合谷、三阴交。

用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用右手拇指腹从石门至中极穴,自上到下推按5~10遍,用力由小到大,逐渐加力;再在石门、关元、中极穴各按揉1min;然后掐压双侧合谷穴1min;再强力点按双侧三阴交穴3~5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行气活血。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3

取穴:主穴取气海、三阴交、八髎。配穴取太冲、太溪、地机、肝俞、肾俞、关元、血海、足三里。

用法:用按、揉、摩、点、擦法。先以大鱼际揉按气海穴3~5min,摩腹,按顺、逆时针各5min。再以拇指罗纹面着力拿点三阴交穴50~100次,然后用掌根按揉并擦热八髎穴。同时酌选2~3个配穴各按揉30~50次。每日治疗1次,30d为1个疗程,至少连续治疗3个月。

适应证:主治经闭。

方4

取穴:天枢、关元、气穴、中脘、三阴交、合谷。

用法:用指压、揉压法。患者取仰卧位。上下腹部之穴位以强力揉压为主,再擦之以透热为度,然后强压双侧三阴交、合谷穴,每穴3~5min。每日或隔日1次。

适应证:主治经闭,兼治不孕症。

方5

取穴:石门至中极、三阴交。

用法:用推压、指压法。自上到下,以拇指指腹推压5~10遍,再在石门、关元、中极各穴按压1min,然后强压双侧三阴交3~5min。每日或隔日1次。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6

取穴:三阴交、合谷、中极。

用法:用指压、揉压法。以双拇指指腹强压双侧三阴交和合谷,每穴3~5min,再揉压中极5min。每日1次。

适应证:主治闭经。

四、沐浴疗法

方1

配方:刺五加、肉桂、茺蔚子、杜仲、淫羊藿、五味子、黄芪各等量。

用法:将诸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30g,放入温水中足浴。每晚1次,连续2~3个月。

功效:温肾益气。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2

配方:温水1桶。

用法:取木桶1个,加入温水,将双足置于温水中足浴,并时时用毛巾擦洗至膝关节上下,每日晨起1次,每次10~30min,连续1~2个月。

功效:温经散寒,可预防寒湿之邪乘虚而入子宫导致经闭。

适应证:预防和治疗闭经。

方3

配方:益母草、香附、茺蔚子、当归、红花、桃仁、黄芪各等量。

用法:将诸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30g,放入温水中足浴。每晚1次,连续2~3个月。

功效:活血通经。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4

配方:益母草、党参、白术、杜仲、黄芪各等量。

用法:将诸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30g,放入温水中足浴。每晚1次,连续2~3个月。

功效:益气,养血,通经。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5

配方:益母草120g,月季花60g。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滤汁,倒入盆中,用两条毛巾浸于汁内,拧干后敷于少腹部。毛巾轮流使用。每日1次。1剂可用2次。一般3~4d即来潮。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6

配方:益母草120g,蚕砂30g。

用法:先将益母草加水煎煮,滤汁,倒入盆中,温洗少腹。然后将蚕砂入锅炒热,用布包裹,熨敷。每日1次。连用3~4次即可来潮。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7

配方:马鞭草、益母草、艾叶、川牛膝各30g。

用法:上药加清水1500ml,煎至1000ml,将药液倒入脚盆内,待温浸泡双足。每日浸泡1~2次,每次浸泡20~30min。每剂可用3次。

适应证:主治闭经。

五、耳穴疗法

方1

取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缘中。肝肾不足加肝、肾,气血虚弱加心、脾、肾,阴虚血燥加交感、肾、肝,气滞血瘀加肝、脾、心,痰湿阻滞加脾、三焦。

用法:在敏感点贴压王不留行,每天一侧耳穴,两耳交替使用,2~3d换贴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至月经来潮。虚证用轻柔按摩补法,实证用对压泻法。每天按3~4次。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2

取穴:子宫、肾、肝、缘中、皮质下、内分泌、卵巢、三焦、脾、胃。

用法:用王不留行贴压耳穴,按压1min左右,使局部有酸胀、疼痛或灼热感,每天按5~6次,每次20下,两耳交替使用,每3d换1次,5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妇女功能性闭经。

方3

取穴:青少年期取肾、卵巢、子宫、内分泌,中年期取心、脾、卵巢、内分泌,更年期取肾、肝、心、脾、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三焦。

用法:用王不留行贴压耳穴,单耳取穴,每周3次。两耳交替使用。12次为1个疗程。每次按压同时在关元穴用TDP照射30min,湿热重不用照射,可用膀胱经拔罐。第4周换药时,在子宫、三焦、脑点、前列腺、会阴加双豆贴压。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4

取穴:内分泌、子宫、肾、卵巢、肝。

用法:每次取一侧耳穴,用绿豆贴压耳穴,每次每穴按压1~2min,使局部有酸胀、疼痛或灼热感,每天按5或6次,每次20下,两耳交替使用,3d换1次。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5

取穴:子宫、卵巢、内分泌、缘中、皮质下。配穴:肝、脾、肾。

用法:常规针刺,中度刺激,留针30~40min,每日或隔日1次,或左右交替针刺,10次为1个疗程。也可用耳压法。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补肾,调理冲任。

适应证:主治闭经。

六、埋线疗法

方1

取穴:三阴交、关元、生殖区(头针穴)。配穴:虚证加足三里、肾俞、脾俞透胃俞、气海;实证加合谷、肝俞、血海、内关、行间、中极、太冲。

用法:用注线法。穴位消毒局麻后,用12号穿刺针装入羊肠线,刺入穴内,注入羊肠线。三阴交直刺3cm,埋入1号羊肠线2cm;关元向下斜刺入肌层,埋入2号羊肠线2cm;生殖区平刺于肌层3cm,埋入1号羊肠线2cm。

外盖敷料。20d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2

取穴:①肝俞、肾俞、脾俞、三阴交、血海、关元、丰隆;②足三里、胃俞、肓俞、归来、气穴、四满、阴陵泉、内关。

用法:用注线法。穴位消毒局麻后,用12号穿刺针装入羊肠线,注入穴位。

背俞穴多直刺(肝、脾、胃俞斜向棘突)3cm,埋入2号羊肠线2cm;腹部穴向下斜刺入肌层3cm,埋入2cm羊肠线,四肢穴直刺2cm,埋入1号羊肠线1cm。两组穴交替使用,7d埋线1次,6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闭经。

七、穴位贴敷疗法

方1

配方:柴胡12g,白术10g,熟地黄15g,白芍10g,当归12g,茯苓10g,薄荷3g,三棱10g,牛膝10g,凡士林适量。

用法:先将柴胡、白术、熟地黄、白芍、当归、茯苓、薄荷、三棱、牛膝和匀,磨成粗粉,再加凡士林调成药饼两个,分别敷于脐部及关元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3d换药1次,30d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2

配方:用蜣螂(焙干)1只,威灵仙(焙干)10g。

用法:共研细末纳脐,或用酒调匀为丸纳脐,膏药盖贴,约10个小时去药。

功效:活血、散结、通经。

适应证:淤滞型闭经。

方3

配方:白芷40g,小茴香40g,当归50g,细辛30g,肉桂30g,红花40g,延胡索35g,益母草60g。

用法:先将上药共水煎2次,煎液浓缩稠状,混入适量95%乙醇浸泡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研细末,加樟脑备用。用时每次取9g为1包,用黄酒数滴拌成浆糊状,外敷脐中神阙穴或关元穴,用伤湿膏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一般连续3~6d即可治愈。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通经。

适应证:瘀阻型闭经。

方4

配方:益母草120g,月季花60g。

用法:将上药2味放入沙锅,加清水2000ml,煎浓汁,捞去药渣,仍放在文火上炖之,保持药汁温热备用。嘱患者仰卧床上以厚毛巾2条,泡在药汁内,轮流取起,拧去药汁,热敷脐眼及少腹部,以少腹内有温热舒适感为佳。

通常敷药后4~6h,月经即能通,如1次未通经者,可再敷药1次。但敷药过程中,宜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凉。

功效:活血通经。

适应证:淤滞型闭经。

方5

配方:香附2g,桃仁2g,水蛭1g(或鲜水蛭3条),三棱1g。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敷于脐部,若用鲜水蛭更好,先将前3味研细末后,再与鲜水蛭共捣融为膏,敷于脐孔,外用伤湿膏封固,每2~3d换药1次,每天用热水袋热敷15~20min。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

适应证:淤滞型闭经。

方6

配方:香附2g,桃仁1g,水蛭1条。

用法:上药共捣糊,敷脐,外贴伤湿膏固定。每3d更换1次。直至经来。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7

配方:益母草30g,柴胡15g,当归20g,川芎15g,红花20g,丹参25g。

用法:益母草加水煎煮,滤汁。其他药共研粉,用药汁调成糊状。取5g捏成饼状,贴敷脐部,胶布固定。每3d更换1次。直至经行。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8

配方:当归、益母草、川红花各30g,三棱、莪术各10g,麝香1.5g,虫6g。

用法:上药除麝香外,共研细末,再入麝香同研、和匀,储瓶备用,勿漏气。用时取药末25g,以白酒调和成膏状,分别敷于涌泉(双)、神阙穴上。

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9

配方:蚕砂30g。

用法:加酒,炒热,用布包裹,贴敷腹部。每日1~2次。直至来经。一般3~4次即可。

适应证:主治闭经。

第四节验方疗法

方1加减血府逐瘀汤

配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各10g,生地黄、赤芍、牛膝、益母草、刘寄奴各15g,丹参、枳壳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行血化瘀,活血通络。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2受敏汤

配方:党参、当归身、黄芪各30g,熟地黄、丹参各15g,白术、白茯苓、何首乌、炒白芍、炒杜仲、桑寄生、柴胡各10g,炙甘草、川芎、升麻各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