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资源
48586200000031

第31章 川渝巴蜀文化风景旅游区(1)

【学习目标】

了解本区各省市概况和旅游资源分布

熟悉本区各省市主要旅游目的地及其着名旅游景点景区

掌握本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旅游资源(特别是世界遗产项目)

川渝巴蜀文化风景旅游区位于我国长江上游地区,以长江三峡为轴线,包括四川省、重庆市。“剑门天下雄,夔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古人常用雄、险、幽、秀四大特征来形容巴山蜀水的神奇。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原始自然生态、古老独特的地质现象、冰山与草原共生的高原风光、特殊的民族风情生态。九寨仙境、黄龙瑶池、海螺沟冰川、熊猫故乡,皆令世人惊叹。该区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如下。

1.名山峡谷特色鲜明

巴蜀地区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名山大川及峡谷景观丰富多彩。名山如四川的峨眉山、青城山、贡嘎山、四姑娘山、稻城三神山、龙门山、西岭雪山等,重庆的缙云山、四面山、金佛山、歌乐山等。其中大雪山之巅的贡嘎山高达7556米,是四川第一高峰,白雪皑皑,冰川峰峡,被称为“蜀山之王”。

巴蜀地区盆地内诸河流的中下游与大地褶、大背裂和大裂谷地貌相接处,多成峡谷地带,形成巴蜀多“三峡”景观。如岷江蜿蜒于龙泉褶曲的南端形成岷江小三峡;沱江中流横渡龙泉山而成金堂峡;嘉陵江下流截断沥鼻、温塘、观音诸山而成嘉陵小三峡;巫山大宁河有小三峡和小小三峡;而最着名的当属长江三峡。巴蜀的众多三峡,构成天府旅游的突出特色和奇观。

2.巴蜀文化古迹丰富多彩

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四川的广汉三星堆古城遗址、成都金沙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武侯祠,重庆的巴蜀古文化中心,都是巴蜀文化古迹的典型代表。

3.自然保护区原始独特

巴蜀地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自然保护区不仅数量多,而且原始独特、品位极高。四川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的就有4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蜀南竹海自然保护区、黄龙自然保护区。其中,卧龙自然保护区目前拥有全国1/10的野生大熊猫、一半以上的圈养大熊猫,是中国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黄龙自然保护区以宝顶雪山为主要保护对象;蜀南竹海则是我国第一个以竹类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中国集中面积最大、世界罕见的天然竹林林海生态系统。

4.世界遗产地位突出

自古有云:“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巴蜀地区有着丰富的极具价值的旅游资源,是世界遗产最大的富集区之一,无论数量、密集度或质量、景观价值,在中国都是首屈一指。在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区景点中,本区就有7处: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录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四川都江堰-青城山、重庆的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四川的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跨越诸省包括重庆涪陵芙蓉洞在内的南方喀斯特地貌世界自然遗产等。

5.1四川省旅游资源

5.1.1四川省概况

1.自然地理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上游。西为青藏高原所扼控,北有秦岭巴山屏障,南为云贵高原拱卫。与渝、黔、滇、藏、青、甘、陕等省区市相邻,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地区的天然纽带,自古就是“汉藏走廊”、“治藏依托”之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四川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省会成都。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之间,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地形西高东低,以阿坝、甘孜、凉山自治州的东界为界线,分为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两大部分。东部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西部为川西高原,海拔3000~5000米,山高谷深,高山峡谷间大江如带。四川的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沱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等。主要湖泊有泸沽湖、邛海等。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由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2.历史沿革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明设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三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划归四川。1997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

自古以来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据考古证明,旧石器时期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时期,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很早兴起,使历史上四川的农业、冶金、丝织、建筑等都得到一定发展。

5.1.2四川省旅游资源

四川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之观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四川是公认的旅游资源大省,其数量和品位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截至2008年底,全省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四川卧龙大熊猫栖息地5处,位居全国第二;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居全国第一位;四川的大熊猫数量占全国的85%以上,享有“熊猫故乡”的美称。另外,在巴蜀美丽的大地上,还聚居着藏、彝、羌、纳西等15个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川酒川菜享誉中外,倾倒了无数海内外游客。

1.景点景区

1)成都市

位于四川省中部,又称为“锦城”、“蓉城”,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成都也是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这里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拥有众多享誉中外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因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天府风光”、“熊猫故乡”、“蜀汉文化”是其三大旅游特色。着名景点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二王庙、青羊宫、文殊院、宝光寺、永陵、金沙遗址等。

(1)都江堰

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上,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为川西平原成就“天府之国”奠定了基础。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青城山

位于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之誉。

青城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分前山、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以水秀、林幽、山雄着称,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三星堆遗址

位于成都市广汉县南兴镇北面。遗址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距今4800年至2800年,即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29年春天,广汉南兴月亮湾农民燕道诚在挖水沟时,不经意触动了一块色彩斑斓的玉石,一扇古蜀文化历史的大门因此而悄然洞开,沉睡数千年的远古王国初现端倪。本次,共挖出石璧、玉璧、玉环、玉瑗、玉璋等珍贵文物400余件。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自此引发了半个多世纪的三星堆遗址考古热。尤其是1986年7月至9月间,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4000余件精品文物的横空出世,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在这批古蜀瑰宝中,有青铜器、金器、玉石器和象牙等遗物,其中最引人注目和罕见的是高2.62米的青铜大型人立像、宽1.38米的青铜面具和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等,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三星堆遗址考古的重大发现,揭开了川西平原早期蜀国的面纱,将蜀国的历史推前了两千多年,填补了中国考古学、青铜文化、青铜艺术史上的诸多空白,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1997年在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建立三星堆博物馆,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铜器等上千件珍贵文物。

(4)金沙遗址

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金沙村,2001年发现。金沙遗址分布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处大型的商周时期蜀文化中心遗址。金沙遗址清理和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共2000余件,包括金器40余件、铜器700余件、玉器900余件、石器300余件、象牙骨器40余件等。此外,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象牙和数以万计的陶器、陶片等。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图案已经被国家文物局用作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并被“神舟6号”载入太空。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7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

(5)武侯祠

位于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的祠庙,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武侯祠始建于6世纪,初建时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祠庙相邻,明代初年并入昭烈庙,形成君臣合庙的格局。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严整,主要建筑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等五重建筑,从南到北地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1961年武侯祠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杜甫草堂

位于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763年,杜甫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着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此完成的。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的。现草堂总面积为300亩,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弘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7)西岭雪山

位于成都市西大邑县境内,总面积483平方公里。景区内的大雪塘海拔5364米,是成都最高峰,矗立天际,终年积雪不化。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得名。景区集林海雪原、高山气象、险峰怪石、奇花异树、珍禽稀兽、激流飞瀑等景观于一体,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位于四川省北部,被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这里生态环境优良,立体气候明显,地理环境独特,有濒临绝迹的大熊猫、珙桐等动植物活化石。阿坝州拥有高密度、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黑水卡斯达温、九寨沟?e81b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4项民族文化遗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