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资源
48586200000052

第52章 青藏雪域高原宗教文化旅游区(4)

(2)雅砻河风景名胜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南部,是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风景名胜区面积9.2平方公里,这里由雪山冰川、田园牧场、河滩谷地、古老文化遗址和民风民俗等构成一幅幅神秘、古朴而又壮丽的画面。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植被随海拔变化呈垂直带分布。人文景物有西藏最早的宫殿——雍布拉康、西藏第一座寺庙——桑鸢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珠寺和藏王墓群等,保留着中世纪建筑特色的民居以及民风习俗、宗教活动等,具有鲜明的地区特点。

雍布拉康:位于山南乃东县东南约5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藏语意为母鹿,“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传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是第一代藏王聂赤赞布修建的宫殿,寺内供有三世佛像及聂赤赞布、拉托托日年赞、热巴巾、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等历代赞普像。

桑鸢寺:位于山南扎囊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始建于公元779年,是莲花生大师和藏王赤松德赞主持修建的,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中心大殿高三层,低层为藏式建筑,中层为汉式结构,上层是印度式结构,整个建筑宏伟壮观,风格独特。

昌珠寺:位于山南乃东县雅砻河东岸的公路旁。始建于公元7世纪,历代都有修缮。传说松赞干布建都拉萨后,还常与文成公主到这里居住,寺庙周围的柳林为文成公主种植。寺内珍藏一副珍贵唐卡,上面的佛像完全用珍珠宝石连缀而成,属稀世之宝。

藏王墓群:位于山南琼结县县城对面的木葱山上,是吐蕃王朝第二十九代赞普至第四十代赞普的墓葬群,是西藏唯一的藏王墓群,距今1300多年。现能见到9座墓冢。

(3)羊卓雍错

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贡嘎县之间,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

“羊卓”,藏语为上部牧场的意思,“雍”是“碧玉”的意思。“羊卓雍错”,即珊瑚湖。湖面海拔4441米,面积约638平方公里,是喜马拉雅山北坡湖盆带中最大的淡水湖。其水深一般为20~40米,最深处达59米,湖中盛产高原裸鲤。此外,湖中有大小岛屿21个,岛上生活着各种候鸟,使这里成为西藏最大的水鸟栖息地。羊卓雍错西侧矗立着不少着名的高峰,如宁金康桑峰、姜桑拉姆峰和解岗速松峰等,是旅游、攀登及探险的好去处。另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即坐落于此。羊卓雍错集雪山、冰川、岛屿、牧场、农庄和温泉等景色为一体,是西藏着名的旅游景点。

(4)纳木错

位于那曲地区班戈县和拉萨市当雄县之间,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居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是藏传佛教着名圣地。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湖面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闲游湖畔,似有身临仙境之感。湖中有5个岛屿,佛教徒们传说它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此外还有5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岛居5个半岛之冠,是朝霞夕阳景观的最佳观赏地。湖中盛产高原的无鳞鱼和细鳞鱼,湖区还产虫草、雪莲、贝母等名贵药材。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牧场。纳木错是集自然保护区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高原湖泊型自然风景旅游区。

2.民俗风物

1)藏族民俗

西藏高原,是藏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藏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居住、饮食、衣着习俗,以及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人生礼仪,还有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娱乐、节日等文化积淀,共同构成了西藏的民俗旅游资源。

宗教信仰:藏族大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

文化遗产:藏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显着位置。

成书于8世纪的医学巨着《四部医典》是古代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是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格萨尔王传》是中国着名史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之一。藏医学、藏戏、唐卡等都是藏族的特色文化。藏族人民能歌善舞。“锅庄”、“热巴”、“羌姆”等藏族民间舞蹈举世闻名。

民居:“碉房”是卫藏南部谷地城乡土、石、木结构的民居。作为藏区代表性建筑,具有方形居室、多功能家居和底层高的特点,冬暖夏凉,适应高原气候特点。帐房是藏北牧区藏民的居住之所,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为木构建筑,甘肃、云南等地流行土木结构的木楞房。

服饰:藏族男女都蓄辫,喜爱戴藏式金花帽,上身外套藏袍“朱巴”,穿氆氇或牛皮的藏靴。拉萨地区已婚妇女系彩色腰裙“帮典”。藏族男女喜戴各式首饰;妇女喜爱在胸前挂宝石、珊瑚、玻璃珠等饰品,并在胸前挂金银小盒,作护身符。

饮食:农区和城市以糌粑和酥油茶为主食,牧民主要以乳类和肉类为主食。喜喝酥油茶和青稞酒。藏族不吃奇蹄类兽肉。

婚姻习俗:藏族女子至十六七岁便要择吉日举行成丁礼仪式。成丁礼之后,姑娘就可以参加男女之间的社交,并可婚嫁。恋爱虽然自由,但婚姻却操纵在父母及合婚喇嘛手中。

葬俗:西藏藏族的传统丧葬形式大致可分为土葬、天葬、水葬、火葬和塔葬等五种。天葬是西藏最为普遍的葬式。

节日:藏历年是藏族人民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人们互赠哈达,互道“扎西德勒”,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雪顿节(意为酸奶盛宴)是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在藏历七月初,因活动内容以藏戏会演为主,故又称为“藏戏节”。望果节,藏语意为“转地头”,在谷物将要成熟时举行,村民绕本村土地转圈游行,以祈丰年,是藏族人民预祝丰收的节日。

禁忌:进寺庙时忌讳摸宗教器物;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为严格。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坐。

2)地方戏曲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被视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戏剧中历史悠久的剧种之一。藏戏在藏语中被称为“阿吉拉姆”,简称“拉姆”(即仙女)。藏戏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为藏戏中的经典。

3)风味饮食

藏餐历史悠久,极具特色。制作藏餐的大部分原料是藏区自产的,花色品种丰富,味道各异。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其主要作料除甜食外,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藏餐内容分主食、菜肴、汤三大类。藏餐中有代表性的是烧羊、牛肉、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

4)风物特产

西藏土特产有麦稞、冬麦、茶叶、藏羊、牦牛、贝母、虫草、雪莲、全蝎等。

西藏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到的工艺特色,在世界颇负盛名。

地毯、藏被、藏毯、氆氇、围裙、藏刀、藏靴、木碗、金银器、面具、唐卡都很有名。

本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塔尔寺三绝。

2.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海省独有的两个民族是、_______。

4.公元7世纪,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元朝时在西藏设立,对西藏进行管理;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对西藏进行全面管理。

5.西藏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

7.西藏的“三大圣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

9.藏族的主要节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是。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是( )。

A.纳木错

B.青海湖

C.鄱阳湖

D.长白山天池

2.被誉为“聚宝盆”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3.我国最大的盐湖是( )。

A.察尔汗盐湖

B.运城盐湖

C.青海湖

D.纳木错

4.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是( )。

A.可可西里

B.梅里雪山

C.珠穆朗玛峰

D.乔戈里峰

5.有“日光城”之称的是( )。

A.拉萨

B.日喀则

C.西宁

D.阿里

6.可可西里有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 )。

A.大熊猫

B.白鳍豚

C.白唇鹿

D.藏羚羊

7.清代在西藏活佛转世时实行“金瓶掣签”的金瓶放置在( )。

A.布达拉宫

B.扎什伦布寺

C.大昭寺

D.小昭寺

8.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大峡谷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

B.金沙江虎跳峡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广西通灵大峡谷

9.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是( )。

A.纳木错

B.青海湖

C.鄱阳湖

D.长白山天池

10.已婚妇女系“帮典”的民族是( )。

A.土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三、简答题

1.简述本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2.简介本区的世界遗产项目。

3.简介藏族的民俗风情。

四、实训题

根据下面资料,设计“天路之旅”的旅游线路。

青藏铁路沿线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世界顶级旅游带,沿途经过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鸟岛、察尔汗盐湖、昆仑山、瑶池、可可西里保护区、三江源保护区、唐古拉山口、羌塘草原、安多神湖、卓玛圣谷、纳木错、羊八井、布达拉宫等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景区景点。江河、雪山、草原、冰峰、湖泊、森林、野生动物遍布,康巴歌舞比比皆是,几乎囊括了青藏高原的各种自然地理地貌和千年唐蕃古道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