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48596700000039

第39章 意蕴幽远的景观览胜(7)

该寿像繁写的魏碑体“寿”字,笔力起伏跌宕,笔锋刚劲有力,笔划简约明快,结构疏密相宜,真可谓是神采、气韵和意境的完美统一,称得上是天赐的书法珍品。整个“寿”被茂密的夏橙、血橙和沙田柚树包裹,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每当枯水时节,水位下降现出消落带时,“寿”字恰似一条金色腰带萦绕的巨轮,漂浮在浩瀚的湖面。

抚仙湖“界鱼石”之谜

云南第三大湖抚仙湖,因离澄江县近,又叫澄江海。抚仙湖的西南面山间有条长1公里多的海门河,隔山与江川县的星云湖相通。星云湖水面比抚仙湖高3米,湖水通过海门河流入抚仙湖。抚仙湖盛产抗浪鱼,星云湖独多大头鱼。有趣的是,抗浪鱼从不南去星云湖,最多游到海门河中部就戛然返回。而星云湖的鱼王——大头鱼也仅游到此,好像那里是国界线,谁也不能通越一步似的,因此海门河又有隔河之称。在隔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赭色石壁,石壁上自古就刻有“界鱼石”三字,旁边还携刻一首诗:“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界鱼石一带现已辟为公园,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观赏大自然的奇迹。

为什么这两种鱼像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似的呢?经过勘测调查,发现原来两湖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抚仙湖平均水深87米,最大水深151米,是云贵高原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大深湖。周围群山环抱,湖底起伏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湖区常刮大风,水深浪大;所以湖中各种水草,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蚌、虾等很少,湖水极清,是个“缺吃少穿”的贫营养性湖泊。就在这种恶劣条件下,演化出与之环境相适应的抗浪鱼。它体细如银梭,行动敏捷,常把鱼卵产在岩壁和石缝间。鱼卵又是半粘性的,可以牢固地附在石壁上,任凭风浪狂起,也照常可以孵化。

星云湖则恰恰相反,是个浅水湖泊,平均水深9米,最大水深12米。周围多农田,湖底平缓多泥,有机物质淤积较厚。湖内水草繁茂,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也较丰富,属富营养性湖泊。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生成了头大油多、“养尊处优”的大头鱼。大头鱼的鱼卵是粘性的,易附着在水草上适于在水温高、鱼饵丰富的湖水中生长,对水深浪大、水草稀少的抚仙湖当然敬而远之。而抗浪鱼也不喜欢水浅浪平,泥草混浊的星云湖。难怪它们俩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

白水台是“仙人遗田”吗

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中甸县东南的世界奇观、仙人遗田——白水台,距县城101公里,占地约3万平方米,海拔2380米,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冷集型淡水碳酸盐华拳台地,它不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而且是一块自然造化的世界奇观,游人在数公里之遥就可以看到洁白如玉的白水台屹立于半山之中,和群山的翠绿形成强烈的反差。

白水台地势随山势而下,形成层层白水梯田,薄水遍流、友人踩在水中石上不滑不溜,仿佛身临天上瑶池;穿着时髦花衣的女郎站立在白水台上如同点点花蕾,点缀在洁白如玉的特大的白宝石上,也有如月宫嫦娥降落人间嬉戏白水,光彩夺目,恐怕任何画家也难以描绘出这一“世界奇观”的自然风貌。

白水台又有“仙人遗田”的美称。它经受了风风雨雨的历史变化,迄今已有二、三十万年的历史。白水台层层叠叠,宛若片片新月散落人间,在白水台左侧,有一泉台形似新月,清盈四溢,相传是仙人梳妆的地方。

白水台不仅是美不胜数的地方,它还是纳西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释理达多”法师曾在此修行,在白水台石壁上刻有“释理达多禅定处”的碑文和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54年)纳西族土知府木高摩岩石刻七律诗一首: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胜。曲曲同流坐不染,层层泉涌水常凝。长江永做心田主,羡此高人了上乘。

据说,纳西族东巴教的第一胜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归来,途径白水台,被其灵山仙境吸引,留下来设坛传教,白水台由此成为东巴教徒的神圣之地。

白水台对面的上柏峰下有一溶洞,古时为祭祀龙神之地,后因东巴教第二胜祖阿明什罗在此修行,遂称为“阿明能卡”,又称“明灵洞”。相传阿明什罗在此写了大量经书。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台湾故宫博物馆前副院长、着名学者李霖灿都曾在这里研究东巴文化,“读经八百、忘怀大千,”论着甚多。

纳西语称白水台为“拜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在泉台左下侧,有一奇特的窟窿,洁白如玉,形状如同一怀孕女子,是当地群众供养生殖神的地方。出白地村不远的东面,可看高达60余米的白地瀑布。秋冬之际,水流较小,轻柔飘逸,缠绵媚人,夏季水流如注,奔腾而下,气势壮观如虹。白水台所在地——白地,是中甸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它虽然方圆不过百里之遥,但在整个纳西族东巴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白水台观光、旅游、摄影是一种美的享受,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领略纳西族先民智慧、回归自然、追求反朴归真的生活空间。中外人士、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岁岁年年不远万里涌入香格里拉到白水台,就是为了追求这个吧。

江西怪水村怪水变色之谜

一种奇异的怪水,不仅会无缘无故变色,而且还有很大的异味。30多年来,江西刘家村的村民一直在恐惧与猜测中度过,而且怪水可能导致怪病的传说也让村民不能安宁。怪水之中究竟隐含了怎样的秘密?

村民们眼睁睁看着原本清亮的井水稍微放置,或者烧开之后,突然变得又黄又浑。

江西南昌县的刘家村是一个离赣江不远的小村庄,和其他村庄一样,这里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是来自家里的压水井,只需要在自家的压水井里倒上一瓢水,紧压几下,就会引出无穷无尽的水。

可是,长久以来,刘家村的井水就有着令人不解的奇特现象,这里的村民甚至把它称作怪水。据村民介绍,这些水刚压上来的时候看着很清亮,可是只要放得时间稍微一长,或者是烧开之后,它就会变得又黄又浑。

然而,变黄仅仅是怪水的特殊现象之一。当人们把普通的茶水倒进刚刚从井里压上来的生水中时,水的颜色则会发生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茶水会立刻变黑。

村民们还说,这里的水不仅仅能够变色,而且还有很大的异味。看来,这刘家村里的水的确十分古怪。可是,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刘家村的怪水呢?

排除了工业污染和赣江源头污染的猜测,怪水变色依旧是个谜。

据了解,刘家村里村民用来取水的水井都不足20米深。这样的水井压出来的一般是储存于地下沙砾层的水。由于这一层地质比较疏松,又离地表较近,所以这层的地下水也很容易受到一些地表污染物渗透的威胁。那么,会不会是村子周边某个工厂的污染物渗透到了地下呢?

据了解,南昌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基本上没有工业,龙镇这一块工业污染是可以排除的。那是否还有其他污染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