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库保管工
48634000000035

第35章 附录1人事部《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等级规范(试行)》(3)

三、需要了解的内容

长年储存和非长年储存的胶块的种类。

第⑦章纸和纸浆

一、必须掌握的内容

1.纸的包装作用;

2.搬运装卸的注意事项;

3.纸的检验要求;

4.一般纸的名称和规格;

5.纸和纸板的码垛方法;

6.纸的储存要求;

7.进口纸浆的牌号。

二、要求熟悉的内容

1.纸的耐破度和撕裂度;

2.纸浆的种类;

3.纸张的外观项目、物理、机械、化学性能。

三、需要了解的内容

1.纸浆的主要原料;

2.造纸的工艺程序。

第⑧章金属制品与五金器材备品保管常识

一、必须掌握的内容

1.金属锈蚀的种类及概念;

2.影响金属锈蚀的内部、外部因素;

3.库存金属材料的防锈方法;

4.使用油脂对金属材料进行防护的注意事项;

5.金属锈蚀程度的鉴别;

6.金属材料的除锈方法;

7.金属材料及五金器材保管的一般原则;

8.金属材料与五金器材分类保管方法。

二、要求熟悉的内容

1.金属锈蚀等级的划分;

2.仓库金属材料常用的防腐剂;

3.库存五金器材的防锈方法;

4.对库存金属材料锈蚀情况除锈处理的基本原则;

5.五金器材的分类保管方法。

三、需要了解的内容

1.五金器材保管的一般原则;

2.备品保管员的基本职责。

第⑨章安全管理

一、必须掌握的内容

1.物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仓库安全管理的任务;

3.仓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4.安全管理的职责范围;

5.我国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的十项标准;

6.仓库防火的基本措施;

7.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8.劳动者的安全生产职责;

9.库存物资定期检查的内容;

10.仓库保管工和其他职工应具备的消防安全常识;

11.仓库保管工作的安全职责;

12.灭火的基本方法;

13.仓库火灾的灭火方法。

二、要求熟悉的内容

1.库存物资的生产安全;

2.物资出库和运输安全;

3.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4.燃烧及火灾的概念;

5.各类火灾的扑救方法。

三、需要了解的内容

1.我国消防法规的种类;

2.仓库的火源管理;

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违反消防管理的处罚规定。附录3考试规则

应试人员应严格执行考试规则:

一、考试前15分钟,应试人员凭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不含临时身份证和过期身份证、身份证复印件)进入考室,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身份证放在桌面右上角。两证不齐者,不得进入考室。

二、开始考试30分钟后,应试人员不得入场;开始考试60分钟内,不得交卷出场(特殊情况或特殊考试,可按当次考试有关规定执行)。

三、应试人员参加考试须带黑色(蓝色)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橡皮擦、铅笔刀,开考后不得传借任何物品。对于特殊科目的考试,根据其具体要求另行规定所带应试用品。

四、除规定用品外,不得携带其他用品进入考室,不得携带电子记事本类、寻呼机、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进入考室,已带的要按监考人员的要求关闭电源并存放在指定位置,不得带至座位。

五、试卷发放后,应试人员必须在开考30分钟前在试卷或答题卡(纸)规定的位置上准确填写(填涂)本人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但不得超过装订线,不得做任何标记。

六、开考铃响之前,不得答题;考试期间,必须严格执行监考人员指令;考试结束铃响,不得继续答题。

七、不得要求监考人员解释试题,如遇试卷分发错误,页码序号不对、字迹模糊或答题卡有折皱、污点等问题,应举手询问。

八、考试规定须在试卷或答题纸上作答的,一律用蓝、黑色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在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字迹要清楚、工整;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的,须用2B铅笔填涂。

九、考试期间必须保持安静,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不得擅自离开座位,严禁抄袭,严禁窥视他人答题或交换试卷;考场内禁止吸烟。

十、开考之后,交卷之前,应试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离开考室。开考60分钟后提前交卷的人员,必须离场,不得在考场附近停留、喧哗。

十一、考试结束铃响,立即停止答卷,并将试卷反面向上放在桌面上,由监考人员清点回收试卷。应试人员交卷后,必须在《应试人员座次表》相应位置签署自己的姓名。经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考室。

十二、不得抄题、抄答案;不得将试卷(题本)、答题卡(纸)和草稿纸传带出考场。

十三、服从考务工作人员管理,接受监考人员的监督和检查。不得无理取闹,辱骂、威胁、报复工作人员。

十四、违反上述考试规则的应试人员按《四川省人事考试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处理。附录4《四川省人事考试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及处理

(节选自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监察厅川人发〔2003〕56号文件)

第六条对应试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方式分为:

(一)当场给予警示;(二)取消当次本科目考试资格;

(三)决定当次考试本科目成绩无效;

(四)决定当次考试全部科目成绩无效;

(五)决定取消本考试项目一至三年内的考试资格;

(六)给予纪律处分;

(七)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违规违纪处理决定,应当按规定及时作出记录并记入应试人员报名库和档案库,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所依据的证据材料由当地人事考试机构存档备查。

第七条应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考人员当场给予警示。经警示仍不改正的,报主考取消其当次本科目考试资格,责令其离开考场,由人事考试机构将处理意见及证据材料报同级人事考试主管部门决定给予其当次本科目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

(一)证件不齐或持临时居民身份证、过期居民身份证、身份证复印件应试的;

(二)违反规定携带书籍、资料,具有文字存储或音响功能的电子产品、通讯工具或规定以外的其他物品进入考座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30分钟后仍未按规定填写(填涂)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的;

(四)在试卷或答题卡上非署名处署名、书写考号或作特殊标记的;

(五)用规定以外的笔答题的;

(六)损坏试卷、题本、答题卡或草稿纸的;

(七)不按规定时间答题或交卷的;

(八)考试期间未经允许擅自离开座位的;

(九)在考场内吸烟、喧哗,或有其他扰乱考场秩序行为,影响他人考试的;

(十)交头接耳、互打手势、传递信号及有其他违反考试纪律行为的;

(十一)在计算机上应试擅自登录与己无关考号的;

(十二)在计算机上应试擅自拷贝信息的。

第八条应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考人员报主考取消其当次本科目考试资格,责令其离开考场。由人事考试机构将处理意见及证据材料报同级人事考试主管部门决定给予其当次考试全部科目成绩无效的处理,并通报所在单位:

(一)夹带、偷看参考资料、利用具有文字存储或音响功能的电子产品、通讯工具或规定以外的其他物品、手段作答的;

(二)抄袭他人答案的;

(三)协助他人答题,传递有关考试内容的信息,传递文具、物品,或同意、默许、帮助他人抄袭的;

(四)互相交换试卷、答题卡的;

(五)有其他较为严重违反考试纪律行为的。

第九条应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考人员报主考取消其当次本科目考试资格,责令其离开考场。由人事考试机构将处理意见及证据材料报同级人事考试主管部门,决定给予其当次考试全部科目成绩无效,并取消本考试项目一至三年内的考试资格和通报所在单位的处理: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的;

(二)由他人顶替或互以对方身份参加考试的;

(三)将试卷、题本、答题卡(纸)、草稿纸传带出考场的;

(四)出售试卷、题本、答题卡(纸)、答案的;

(五)串通监考人或其他人员作弊的;

(六)威胁考务人员安全或公然侮辱、诽谤、报复考务人员的;

(七)报复、诬陷举报人的;

(八)有其他严重违反考试纪律行为的。

第十条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以其他形式骗取报名资格的,以及由他人顶替参加考试的,由人事考试机构将处理意见及证据材料,报人事考试主管部门决定该应试人员当次考试全部科目成绩无效,并取消本考试项目一至三年内的考试资格和通报所在单位。对已经取得相关证书的,由发证部门确认无效,收回证书。顶替代考的人员,由人事考试机构将处理意见及证据材料报人事考试主管部门作出通报批评并通知所在单位,取消其三年内参加人事考试的资格。

第十一条评卷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评卷小组报省人事考试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作出当次考试全部科目成绩无效或当次考试全部科目成绩无效,并取消本考试项目一至三年内的考试资格的决定:

(一)同一试卷前后作答笔迹不一致的;

(二)两卷以上(含两卷)答卷文字表述、答案雷同,并超过60%以上的;

(三)“选项”和“填涂信息点”同错超过全部试题10%的试卷,经专家和人事考试机构认定为违纪的;

(四)同考室内考号相连、座位相邻、考分相近的试卷,在单选、多选、判断、填空题的答题中出现同错多处,或经涂改后同错超过30%的试卷,经专家和人事考试机构认定为违纪的。

第十二条对应试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当场作出处理决定的,应于决定当时告知被处理人;由同级人事考试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应于决定作出后十日内书面通知被处理人及其所在单位。第十三条应试人员中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有第八条至十条所列行为的,给予行政警告至降级处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公职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