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新股民新基民必读全书(基金篇)
48649200000010

第10章 开放式基金全攻略(3)

也有部分机构实行一步转托管,即投资人不需先办理转出再办理转入。投资人办理转出手续时,可由转出方一并办理转入手续。目前支持一步转托管的机构小多,操作中也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方便。

目前大部分机构办理转托管规定客户必填内容包括:转托管转出:基金账号、基金代码(名称)、转出基金份额;转托管转入:基金账号、基金代码(名称)、原转出方销售商代码及转出申请单编号。

转出方销售商代码及转出申请单编号。封闭式基金是座金矿,其投资价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由于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有很大的不同,单独作为一章分析,更有利于投资者完整地了解这一独特的品种。

开放式基金纵论

一、市场迎来增量资金

对于一个不成熟的证券市场而言,每一项金融创新的引入均可能对市场原有的结构和体系带来深刻的影响。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其意义不仅是增加了一种新的投资工具,更在于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体系。而其对市场最直接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将开辟新的市场增量资金渠道,将培育新的机构投资者,将树立新的投资理念。

资金增量效应——开辟未来市场增量资金的主渠道市场总体资金供应是目前影响二级市场价格均衡的关键因素之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无疑将为解决市场的增量资金问题提供一条新路径。

其一,开放式基金可以吸引更多的保险资金入市。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数量在2000亿元左右,如果按照5%的入市比例,入市资金最多可达100亿元左右;若按10%的入市比例,入市资金最多则可达200亿元左右。由于封闭式基金的固有缺陷,保险公司目前入市资金量仅相当于政策许可的五分之一的水平。开放式基金可以定期赎回,给予保险公司自由选择投资期限的权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封闭式基金的流动性问题,并激发保险公司的投资兴趣;而根据最新的政策动向,保险公司将来可以参与发起设立开放式基金,这将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入市的热情。按照国际的一般标准,保险公司投入证券市场的资金一般占其总资产的25%至50%,一些国家(如日本)的人寿保险公司入市资金比例甚至高达70%,预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国内保险公司资产质量的改善,保险资金的入市比例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即便以国际最低标准25%来计算,我国保险资金入市规模可望达到500多亿元,这样的资金规模与目前的封闭式基金不相伯仲。因此,可以预见到的是,开放式基金将与我国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共同成长,为证券市场发掘一个稳定的增量资金来源。其二,社会保障基金可成为开放式基金另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尚处在建立和完善之中,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存量有限,而且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因近年下岗工人增多、新增缴存不足出现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的情况。但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少数沿海城市,社会保障基金比较充裕,而且新增缴存部分增长迅速,这些地区的社会保障基金已经初步具备通过开放式基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条件。

今后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可望迅速扩大,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征收存款利息税、转让部分国有资产、发行社会保障债券等方式为社会保障基金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和个人社会保障意识的提高,社会新增缴存部分将稳步增长。据有关方面估计,五年之内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总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而如果其中80%应付日常支付、20%买入开放式基金,将导致证券市场新增600亿元资金。

其三,开放式基金有可能成为国企资金进入股市的一种新方式。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希望以一种既合法又便利的方式进行股票投资,但目前国有企业只能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股市,持有股票时间受到严格限制。为了规避政策限制,不少国有企业,尤其是资金比较充裕的上市公司,将大量资金委托给证券公司管理,通过证券公司进入股市。近年来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就源于此。但此项业务缺乏统一规范,而且透明度不高,难以监管。一些券商为了吸纳更多资金,将资产管理变成了高息拆借,或者向国有企业作出各种保证及承诺,实际上使该项业务潜存着极大的风险隐患。目前管理层正在考虑对该项业务进行统一规范,具体方案尚未出台,我们认为,最好的规范办法是让券商资产管理部门发起设立开放式基金,同时允许国有企业买入开放式基金。

根据国外的经验,券商资产管理部门大多以设立基金的方式来管理客户委托的资产,而且通常设立许多只基金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国内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亦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果国有企业资金可以买入开放式基金,国有企业入市资金可望增多,证券市场将拥有又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我们希望管理层放宽对国有企业资金投资范围的限制,给予开放式基金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四,通过遍布全国的银行网点销售开放式基金,将证券营业网点少的农村和边远地区储蓄资金吸引到证券市场。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超过6万亿元,农村和边远地区居民在储蓄中所占比重不高,但即便只有20%,总额达到1.2万亿,数量亦相当可观。如果开放式基金的销售和宣传工作得力,可望将其中的一部分资金转化为证券市场的投资。

其五,开放式基金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吸引外资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将很快被提上议事日程;而根据国际经验,资本市场开放一般采取渐进的方式,首先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然后向个人投资者开放。从最近中国证监会领导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将通过建立中外合资开放式基金的方式来迈出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的第一步。一旦外资通过开放式基金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将逐步结束封闭状态,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将很快成为历史。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由于开放式基金可以随时扩募,因此在证券市场行情看涨的时候,其增量资金将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这种优越性是封闭式基金无法相比的。

总之,开放式基金发掘市场增量资金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在今后几年将很快成为证券市场增量资金的主渠道。

二、市场必将更加规范

投资群体整合——服务个人投资者,培育机构投资者根据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经验,开放式基金是公认的一种为个人提供理财服务的理想方式,美国目前开放式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量超过5万亿美元,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投资开放式基金(或共同基金)。因此,可以预计到,开放式基金将在服务个人投资者、改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绝对的投资主体,根据最新统计资料,目前我国个人投资者占开户总数的99.67%以上,而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只有0.33%;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高达89.33%,而机构投资者仅持有总市值的10.6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以美国为例,目前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市值超过总市值的50%,纽约股票交易所交易量的80%和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交易量的60%来自机构投资者。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当一部分城乡居民就业不足,以股票投资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东方人“宁信己、不信人”的保守理财传统;一些机构投资者为逃避监管,假借个人账户开户,从而使个人投资者数量和持有股票情况一定程度上失真;证券市场缺乏对个人投资者有吸引力的理财服务。我们认为,上述四种原因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种。开放式基金最容易获得下列人群的青睐:

1.老年投资者。他们有一定积蓄,但每天在市场上进进出出,难免精力不济。

2.边远地区的中小投资者。他们的最大缺憾是,文化水平有限,而且信息闭塞,有些中小股民甚至看不到当天的证券报,更不知道网上交易是何物。

3.收入丰厚的专业人员。他们大多是工作狂,事业有成,但无暇顾及炒股,聘请个人理财顾问又不知道相信谁。

4.证券法规定不能炒股的各类人员。这类人是封闭式基金的最早投资者,估计对开放式基金也不会放过“尝鲜”的机会。那么改善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一些新的角度来看待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问题。目前许多人从降低股票二级市场投机性的角度来分析投资者结构改善的必要性,但实际上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性(如对冲基金)未必就比个人投资者差,关键问题是我们引入什么样的机构投资者。譬如股票共同基金(开放式基金的最常见形式),由于有定期赎回的压力,因此它在日常操作中必须考虑流动性问题,一般而言,它只是充当市场趋势的跟随者,而非造势者。

针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发展开放式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有助于解决四个重要问题:

1.交易成本问题。目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证券市场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交易活跃,换手率高,券商的经纪业务因此大大受益,但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交易成本过高,交易手续费支出吃掉一大块差价收入。当然,基金同样也有手续费支出,而且还收取管理费,但由于基金持有股票一般时间较长(甚至长达数十年),因此换手率大大低于个人投资者,总的交易成本也低于个人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