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燃烧弹弹头为红色,弹头内部前端装有燃烧剂。在弹头的中间有一钢芯,后部装有曳光剂。这种弹头里面藏有“火种”,主要用来点燃易燃物质,如敌人的草、木伪装设施以及弹药库、燃料库、集结的车辆等。通常来说,用它射击一些薄铁皮制成的油箱等目标,也能收到较好效果。
④穿甲燃烧弹弹头一般为黑色(有的在黑色外加红圈),它的钢芯由经过淬火的高碳钢制成,在弹芯外还包着铅套。此外,燃烧剂一般都装在弹头内部的前端,不过,就目前而言,现在生产的则多装于弹头的后端。通常,这种弹头主要用来射击敌人的轻型装甲目标和油箱。
⑤穿甲燃烧曳光弹弹头涂有红色,顶部为紫色,主要供一些大口径的机枪使用。它与燃烧弹的构造基本相同,只是在弹头的后端装有曳光剂。可以说,穿甲燃烧曳光弹聚集了各种枪弹的特长,既能指示弹道,又有穿甲的能力,同时还能纵火,因此它主要被用来对空和对远距离的目标射击。
⑥瞬爆弹弹头涂为白色,弹头中部装有炸药,炸药前部装有弹帽、侵彻管和雷管,在炸药后边装有曳光管。它属于大口径的机枪弹,用于对空射击。弹头一旦命中目标,在侵彻管和雷管的作用下,炸药会随即被引爆。弹头在枪管内时不会遇到障碍物,所以不爆炸。但当弹头脱离枪口后未命中目标或障碍物,一定时间之后,曳光剂的火焰也会将里边的黑色药点燃,使炸药爆炸。
此外,弹壳是枪弹上最重要的零件,呈圆筒形。它主要用于盛装发射药,并将弹头和底火连接到一起,发射时,还要承受火药的气体压力和枪械自动机的力量。
目前,我国制造的56式步枪普通弹弹壳材料主要有覆铜钢和深冲优质碳素钢两种,早期与国外一样,均采用的是黄铜材料。
众所周知,国产的56弹壳由覆铜钢和涂漆钢制造,这一举措对我国这样一个铜资源缺乏的国家,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不仅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能避免战时进口铜料中断的潜在风险。另外,我国在加工工艺上也有显着改进,如目前钢弹壳生产过程中,可以做到整个引申加工过程中不退火,一次加工率超过85%,弹壳引申次数减少70%以上;设备也由以前的单工位、单冲头、低转数发展为多工位、多冲头、高转速,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毛坯的改进也明显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成本。
此外,发射药对于子弹来说,无论有何用途,子弹所用的发射药大多为无烟火药(主要成分为硝化棉)。通常无烟火药又可分为单基、双基和三基,而枪械用得最多的一般为单基药。另外,不同的枪械用弹也有不同的要求。
如手枪一般采用多孔速燃单基药,步枪则选择表面采用加光并钝化的单孔颗粒单基药。
火帽(底火)由传火孔、发火砧及击发剂组成。它主要用于击发产生火焰,从而迅速精准地点燃发射药。击发的时候,击发剂由于受到击针与发火砧的冲击而发火,火焰再通过传火孔来点燃发射药。发射时,击针激发火帽(底火),底火迅速燃烧引燃药筒(弹壳)内的发射药,发射药产生瞬燃,并产生高温高压,将弹头从药筒内挤出,弹丸在发射药所产生的高压推动下,向前移动,再受膛线的挤压,产生旋转,最终被推出枪膛。
⑵子弹的发展历程
前面一些章节,我们已经对子弹这一大家族进行了简要了解。
那么,它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的高科技水平的?
众所周知,子弹的发展肯定是与枪械分不开的。早期的前装滑膛枪所使用的是球形的弹丸,即弹头与火药分开携带,而且分开由枪口装填。15世纪开始,欧洲人在前装线膛枪中试用了卵形弹,使用后其射击精度和射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到17世纪,瑞典人发明了一种将弹头与发射药都装在纸弹壳内的定装式枪弹,因此,装填的过程得到简化。之后,子弹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1807年,英国人发明了以雷汞为击发药的击发火帽;1849年,法国又出现了一种米涅发明的中空的长圆柱形尖头弹丸;1855年,英国制造出了金属弹壳,弹壳的闭气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弹头的初速度也有了提高。
1860~1870年,一些欧洲国家开始使用中心发火式金属弹壳枪弹,从此实现了枪械的后膛装填方式;1886年,法国陆军开始正式装备使用无烟火药的8毫米步枪弹;此后,德国、瑞士与其他国家也陆续装备类似口径的新式枪弹;到了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无烟火药的采用,不仅为减小枪弹的口径和提高枪弹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枪弹也普遍改为被甲式,即将铅芯装入黄铜、钢制被甲内;19世纪末出现的后装枪定装式步枪弹,就结构而言,主要为被甲式圆头弹头,也就是带弹头壳的弹头,比如意大利的6.5毫米步枪弹、德国的7毫米毛瑟步枪弹、瑞士的7.5毫米步枪弹等。此后,随着弹道学、空气动力学理论在军械上的应用,于是又出现了流线型弹头,从而改善了外弹道性能,射程大大增加。
有时候,从某些方面来讲,我们不得不承认,是战争催生了科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口径机枪使用穿甲弹、燃烧弹、爆炸弹、穿甲燃烧弹等的发展。同样,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德、苏等国为了简化弹种,还成功研制出了威力和尺寸介于手枪弹和步(机)枪弹之间的中间型枪弹。战争结束后,大口径机枪弹的口径逐渐趋于统一,主要为12.7毫米和14.5毫米两种。
到20世纪下半叶,枪械及枪弹开始向小口径发展。1953年12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美国的T65式7.62毫米枪弹定为标准枪弹,由此实现了北约各国步(机)枪弹药的通用化;1958年,美国开始试验5.56毫米小口径枪弹;1974年,前苏联也正式定型列装使用了5.45毫米枪弹的班用枪族;到1980年10月,北约又选定比利时的SS109式5.56毫米枪弹作为标准枪弹。这种小口径枪弹具有弹头轻、初速高、弹道低伸等优点,一般速度能达到900米/秒~1000米/秒,因此可以说,它的成功研制和使用是枪弹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
近30年来,枪弹的发展更为活跃。一些国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来研制新型枪弹,如双头(多头)弹、无壳弹、箭形弹、塑料弹壳埋头弹、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火箭枪弹等,这样,枪弹逐渐成了一个多口径、多弹种的大家族。
⑶子弹的未来发展趋势
漫漫历史长河中,子弹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那么,关于它的未来趋势,又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
枪弹是枪械威力的最终体现者,枪弹的性能除了对武器的威力有直接影响外,枪弹的结构尺寸和膛压的大小也会对武器的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据有关人士分析,枪弹发展的趋势应该是质量减轻、体积缩小、成本降低、空气动力性能改进、对软硬目标的效果也应有所提高。一般来说,子弹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完善现装备枪弹的性能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结构的枪械仍将是各国的主要轻武器装备。目前,改善现有枪弹的性能已成为许多国家提高轻武器系统效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他们采取的重要措施主要有采用密实装药技术,在不改变药室体积和武器膛压的情况下,增加装药量,使枪弹的初速度提高;采用钨合金等高密度材料弹头来提高枪弹的侵彻能力;采用易碎弹体结构,从而使大口径机枪弹具备更多功能,比如穿甲、爆炸、燃烧和杀伤等。
②研究全新结构枪弹
从弹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枪弹结构的改变也能使其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双头(多头)弹或集束箭形弹、无壳弹和塑料弹壳埋头弹等,这些非常规的枪弹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提高轻武器系统效能的又一途径。
③发展新口径枪弹
枪弹的口径可以说是越来越小,枪弹口径的优劣是综合了武器系统的终点效能、射程和便携性来评价的。根据轻武器的作战使命,今后仍会有新口径的枪弹出现,如比利时研制成功的配用于个人自卫武器的SS190式5.7毫米枪弹,俄罗斯研制的6毫米步枪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