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特种坦克
1.火焰之神——喷火坦克
喷火坦克,是用火焰作为杀伤敌人的武器,以其喷出的高达800℃~1100℃的火柱,吞噬着敌人的碉堡、堑壕、建筑物和装甲车辆。这种喷火坦克又被人们称为“霹雳火神”。
喷火坦克,其实并不神秘。1990年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装甲兵技术分册》对喷火坦克的解释就是:“装有喷火装置的坦克。用于在近距离内喷射火焰,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军事技术装备等。有些喷火坦克以喷火器为主要武器;有些以喷火器为辅助武器;有的采用专门的喷火器塔,必要时可卸下喷火器塔,换装上原有的坦克炮塔。坦克喷火装置由喷火器、燃烧剂贮存器、高压气瓶或火药装药、控制器等组成。”
1935-1941年,在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意军首次使用喷火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喷火坦克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有德国三号、英国“鳄鱼”喷火坦克等。这些喷火坦克携带喷射燃料200~1800升,可喷射20~60次,喷火距离60米~150米。“二战”后,美国以M4A4、M5A1、M48A2等坦克,改装成多种型号的喷火坦克,有的曾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使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喷射距离已超过200米。
喷火器的燃料,可以装在车体内,也可以装在特种挂车上。美国M4喷火坦克保留原有火炮,在车体左前方装一个喷火器,喷火器喷射距离80米至140米,喷火持续时间为120秒。
喷火坦克的作战用途,也是极其明显的。进攻时,喷火坦克可用于为部队开辟通路,扫除进攻途中的火力点;防守时,可为前沿防守部队设置层层火障,用来对付突击步兵,可以迅速摧毁敌军的抵抗意志,常常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在“二战”期间,苏德两国都生产了不少喷火坦克。美军在越战中,也曾经使用喷火坦克。之后,世界各国逐渐淘汰喷火坦克。
2.无头骑士——无炮塔坦克
炮塔是坦克中弹率最高的部位,装甲最为厚重。曾有人提出取消炮塔,直接把火炮和车身融为一体,依靠车身的快速转动来调整火炮的瞄向。其中最出名和唯一还在服役的,是瑞典的Strv103坦克。
Strv103,是世界上最后一种无炮塔坦克。其火炮和车体是刚性连接,也就是不能旋转,火炮的方向调整是由车体的转动和液气悬挂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Strv103的驾驶和设计装置是合为一体的,驾驶员也是炮长,通过驾驶-射击操纵装置,控制静液装转向机构和液气悬挂系统,来进行火炮瞄准和射击。车长也有同样的驾驶-射击装置,可以超越驾驶员,来控制车辆和瞄准射击。机电员在驾驶员的后面,面向车尾,在倒车时控制车辆,可以保证倒车时仍以车首对着敌方,以加强防护和发挥火力。车长的指挥塔上,有一副稳定瞄准镜,能在车辆运动中瞄准目标,驾驶员也有同样的设备,另外,驾驶员处还有激光测距仪。
Strv103坦克,采用L74型105毫米线膛炮,可以发射脱壳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Strv103,是世界上第一种安装自动装弹机的火炮(得益于与车体相对固定的火炮设计)。自动装弹机使车组减为3人,更使射速达到了10发/分~15发/分的水平。
Strv103,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燃气轮机的坦克,采用了柴油机和燃气轮机的复合动力装置。柴油机是主要的动力,燃气轮机作为辅助动力,平时只需要柴油机工作,而燃气轮机在离合器里,是分离状态;在高速行驶或者通过复杂地形时,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一起工作,驱动坦克;在柴油机因故不能工作时,燃气轮机取代柴油机驱动坦克;在温度太低时,还可以使用燃气轮机启动柴油机。
Strv103,还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液力悬挂装置的坦克。它的火炮的俯仰动作,是由液压泵从第一和第四负重轮的悬挂装置中转移液压油实现的。该套系统还可以实现车体的侧倾,使车辆能在倾斜路面行驶和射击。液气悬挂系统,还使车辆行驶平稳并提高了其越野能力。在火炮射击时,液气悬挂系统里的阻尼装置使行动装置形成部分固定状态,为射击提供稳定的平台。1984年起,博斯福公司给Strv103换装新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增加了附加油箱和照明弹发射器,而成为Strv103C坦克。后来还为Strv103研制了扫雷滚,并在坦克上安装栅栏式附加防护。
Strv103的种种创新,为世界坦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设计也体现了瑞典立足国情的设计思想。Strv103的独特设计,减小了车体正面暴露面积和重量,便于隐蔽和机动;无炮塔的设计,也使安装自动装弹机,在当时成为可能。但是这种设计,也带来反应时间长、火炮瞄准受地形和车体其他设备的状况影响大的缺陷,所以现在设计已经不再采用这种结构。
3.水中蛟龙——水陆两栖坦克
虽然现在坦克都具备一定的潜水能力,但是一般都会受到很多的限制,比如对水深有一定要求,一般不会超过4米。坦克号称陆上猛虎,但是当它面对大海或者大江大河时,就不得不望洋兴叹了。
但是两栖坦克可以水陆通吃,它不用舟桥、渡船就可以渡过江河湖海,并且能够在水上进行射击。两栖坦克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的法国和美国率先研制了一种水陆两栖坦克。1933年苏联装备了T-37水陆坦克,然后又相继装备了T-38和T-40两种水陆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上大打出手,美军就研制和装备了不少这类坦克。在“二战”后,美国发展了一种可以空运的M55谢里登坦克。在古巴战争期间,美国就曾经动用直升机,空运这种坦克支援空降兵作战。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这个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也就是水的比重乘以物体入水的部分的体积”,坦克和装甲车也能像钢铁战舰那样,依靠密闭车体,来获得一定的浮力。只是车体太小,所以重量不能过大,通常是轻型坦克。
4.消防勇士——灭火坦克
坦克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武器,还有可能变成神通广大的消防车,扑灭火险,挽救生命和财产。在火灾中,消防战士经常要冒着生命危险,处理爆炸物,尤其是在一些厂矿。消防坦克,是由军用坦克改装而成的。它采用特种装甲钢板,自重大约35吨,装配有直流有线电控自动炮、高压水泵、可燃和有毒气体探测仪及防火直流照明灯,马力非常大,最高时速可达70多千米。车载自动炮,最大射程为70米,可以处理各种危险火情,为消防人员提供保护。
5.开路先锋——战场工程车
尽管坦克具有很强的越野能力,但是由于坦克自重很大,而且战场上任务多种多样,情况复杂,坦克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只得求助战斗工程车。
战斗工程车,又称装甲工程车或工兵坦克。它主要用于伴随坦克、机械化部队行动,在敌人火力范围内实施工程支援与保障。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瓦砾堆积的战后,抑或是恐怖爆炸现场以及许多突发性自然灾害中,都能看到战斗工程车的身影。近些年来,这一工程保障装备的利器,跨海过洋,在战斗工程保障、维和工程建设及抢险救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斗工程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青睐。美军M9、法军EBG、英军CET、德军“獾式”等各型战斗工程车,纷纷登台亮相,一展身手。特别是美军M9战斗工程车,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伴随地面作战部队,开辟通路,清除障碍,构筑工事,为赢得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战场“开路先锋”。此外,俄罗斯大名鼎鼎的先进障碍清除车,在车臣战争中,伴随俄军清除障碍、开辟道路,为保持部队行军速度、提高部队生存与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军队的转型,也为战斗工程装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今,为未来信息化作战部队,提供速度更快、效能更高的战斗工程保障,已成为战斗工程车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世界各国在发展新一代战斗工程车时,非常注重底盘车的机动速度和作业装置的多功能性。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伊拉克战争后,重点装备了以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底盘为基础车的ABV突击破障车。这是一种新型的战斗工程车,与美军中止发展的重型“灰熊”破障车相比,重量下降了11%,可装载在美国海军登陆气垫船上,为陆战队提供快速开辟通路能力和清障能力。
英军研制的“特洛伊”清障车,是一种独特的多功能破障车辆。该车采用“挑战者”2主战坦克底盘,融合了最新的坦克高新技术,在直瞄火力区具有极高的机动支援能力。
该车还根据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经验,增强了适应沙漠战的能力。“特洛伊”可以在战场上构筑防御阵地,清理多种障碍物,其中包括防坦克壕和地雷。车上装有挖斗、抓斗和抓钩作业装置,还可加装击锤或者土钻以及全宽或车辙式扫雷犁,可以清除树木和其他爆炸性障碍物,甚至还可以跨越8米宽的沟壑。该车是目前作业功能最全的装甲战斗工程车之一。
6.长臂将军——坦克架桥车
在行军的途中,如果遇到河流或者壕沟等沟壑,坦克架桥车就可以一展身手,它可以很短的时间内搭建一座桥。坦克架桥车,是以坦克的地盘,去掉炮塔,安装制式车辙桥以及架设和撤收机构发展成的装甲车辆。它用于在敌火力威胁下快速架设桥梁,保障己方坦克及装甲车队安全通过反坦克壕沟、天然沟渠及河流等障碍。第一辆坦克架桥车是由英国人在1918年设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法、意等国相继建成了试验样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英等国先后装备了用坦克底盘改装的坦克架桥车。当时的车辙桥,主要有前置式、翻转式和跳板式三种类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坦克架桥车性能显着提高,出现了以剪刀式和平推式为主的新型坦克架桥车。“二战”后初期,英国首先制成了剪刀式坦克架桥车;50年代中期,苏联制成了平推式坦克架桥车;70年代以来,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德国和苏联,又相继研制成功剪刀式和多节平推式坦克架桥车。
坦克架桥车战斗全重一般为30~56吨,乘员2~4人,行军状态车长11米~18.5米,车宽2.0米~3.3米,车高3米~4.3米,桥长12米~25米,桥宽3米~4.2米,履带式坦克架桥承载量40~60吨。这种车辆的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机动性能好。由于采用制式坦克底盘改装,所以机动性能与坦克相仿,同样具有50千米~60千米/小时的最大速度,与坦克相似的最大行程以及越野、爬坡、涉水、克服障碍等方面的能力。由于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架桥坦克可随坦克、装甲车队一起行军或转战,战斗保障能力较强。二是防护能力较强。由于采用坦克底盘,所以乘员有装甲防护。在桥梁展开、架设及撤收过程中,人员根本无须走出车外,在车内通过电气设备操纵液压驱动机构,即可完成。为了防御敌步兵和飞机的骚扰与攻击,架桥坦克上一般装有机枪、高射机枪等自卫兵器。三是架桥速度快。坦克架桥车的桥体,多由合金钢或高强度铝合金制成,桥重10吨左右,与坦克炮塔重量相近。它能在2~5分钟内,在水平或缓坡上架设一座12米~25米跨度的桥,承重40~60吨,可以通过主战坦克。
撤收整座军用突击桥,大概需要5~10分钟。
7.排雷高手——扫雷坦克
在战争中,大量铺设的雷区,大大限制了坦克的机动性,这时为了摆脱不利局面,就需要有一种可以快速排雷的装备。工兵排雷耗时费力,效率不高,危险极大。而战场上时间恰恰是最宝贵的,兵贵神速。坦克扫雷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扫雷的速度,也保证了排雷工兵的安全。
在现代战争中,反坦克地雷是对付坦克的有力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北非战场上,英国军队和德国军队都布设了长宽各几十千米的地雷阵,形成了“魔鬼的花园”。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在最初的防御阶段,每千米正面战场布设超过2500枚反坦克地雷,有效地阻滞了德军铁流的进攻势头。在越南战场上,地雷是令美军头痛的“铁西瓜”,地雷成为美军人员伤亡和坦克被炸的主要“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