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沙场点兵——世界十大现役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的铁幕便降临了。而在战争中博得陆战之王称号的坦克,也被世界各国当做地面战争中的主力。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把军事竞争推向了顶峰。双方的坦克发展,也是以对方为目标敌手来发展的。朝鲜战争、巴以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成为双方的兵器实验场。美苏坦克的竞争,可以看做一场比赛,从“二战”结束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期间出现了很多名噪一时的坦克型号。
“二战”结束后,美国自恃核武器之威,放松了对坦克的重视。
苏联则加紧研制和装备了领先的T-54/55坦克,而美国还在使用二战中的谢尔曼坦克。后来美国发现为时已晚,才匆忙上马了M48巴顿坦克和M60坦克来对抗T-54/55坦克。然而20世纪60年代,苏联又迅速推出了T-62坦克,美国则以MBT70接招。到了70年代,苏联推出了新型主战坦克T-64,并相继推出T-64B、T-72以及T-80坦克,美国不得不集中精力研发了M1A1坦克。到了80年代,苏联解体,坦克竞赛结束。在这场比赛中,苏联始终把握先机,美国则一直被动接招。
在美苏之外,英、法、德、日都推出了先进的主战坦克。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经过中东战争的考验,成为世界着名的坦克。德国的“豹2”坦克,则一度霸占世界最佳坦克的位置。日本也推出了史上最贵的90式坦克。
英国制造了世界上防护能力最强的“挑战者”坦克。中国也在跨入新世纪之际,推出了99式坦克。
我们首先从引发这场竞赛的T-54说起。T-54,沿袭了T-34/85的一些优点,1945年定型,1951年才开始投产。结构布局紧凑,装配100毫米D-10T式坦克主炮。后来加装了三防系统(防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称为T-55。
在中东战争中,装备T-54的埃及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被以色列的坦克收拾得一塌糊涂。
但是T-54仍然不失为一款设计出色的坦克,只是坦克操作人员素养较差,加之指挥失误所致。因为以色列也把缴获的T-54重新装备部队,并对它进行了改进。
在当时的欧洲,超过三万辆的T-54/55,简直成为北约国家的噩梦,似乎一夜之间就可以推进到鹿特丹。而后来装备的T-62,尤其是后来的T-72,很好地继承了对北约的压迫性。
1.红色卫兵——T-72坦克
我们重点介绍一下T-72。这是一种现在在很多国家服役的现役坦克。其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是俄制坦克继T-34之后的又一力作。
它不仅在俄军内部大量装备,而且在叙利亚、埃及、伊拉克、埃塞俄比亚、利比亚等国都有大量的装备,几乎成为俄制坦克的招牌。
T-72的主炮,是一门口径达到125毫米的滑膛炮,威力足以解决北约装备的豹2和以色列的梅卡瓦;从实战分析,确实不足以击穿M1A1坦克。T-72延续了苏制半球型铸造炮塔的传统。而西方国家主要装备焊接型炮塔,呈几何形状,采用复合材料,防护强度比较高。
T-72可以自动装弹,它装备的自动装弹机性能可靠,当火炮射击完毕后,会把残余的弹筒底抛出车外,而不留在车内。但是T72的战绩不是很好。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T-72可以说是比较先进的,尤其是价格低廉,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青睐。
在20世纪80年代的黎巴嫩战争中,参加战斗的T-72坦克曾被以色列的制式10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直升机发射的陶式反坦克导弹等击毁多辆。
在海湾战争中,装备大量T-72的伊拉克军队完败于美军。不过,这主要是因为美军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和伊军的指挥不当、信息系统落后。而伊拉克进口的坦克又是俄罗斯简化过的版本,不能和现代化的M1A1和英国的“挑战者”相提并论。
不过现在T-72这个老车仍然在缝缝补补,不断改进,出现了很多种型号,有的加装了反应式装甲,和西方技术更加成熟的120毫米滑膛炮。据最保守的估计,世界上仍然服役的T-72超过一万辆。
印度一次就升级了1900辆T-72M1坦克。因此,短期内T-72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
2.神秘黑鹰——俄罗斯T-80U坦克
T-80U坦克,是苏联在1985年末才开始装备的主战坦克。它在T-80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据西方估计,现在俄罗斯现役超过3000辆。当初的研制目的,就是达到或超过西方服役或即将服役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如美国的M1和德国的豹2。该坦克装备了125毫米滑膛炮和动力性能出色的燃气轮机。公路最大速度,达到了70千米/小时。不过该坦克的缺点就是它的最大行程过短。
该坦克还装备了神奇的竞技场防护系统。该系统在全天候条件下,几乎能够阻击任何方向袭来的反装甲火箭和反坦克导弹。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任何随机信号和假信号都欺骗不了它,只有当真正威胁逼近坦克时,它才会启动。系统有全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模式。车长打开或关闭控制开关,即可实现工作模式的转换。因装置了这种世界一流的主动防护系统,T-80U改进型坦克的防护力提高了3~5倍。更令人惊叹的是,它发射的9M119激光驾束制导导弹,对敌坦克和武装直升机,都有很大的杀伤力。其导弹在5000米距离上的命中率接近100%。
由于T-80U坦克一直是苏联或者俄罗斯精锐装甲部队的标准配备,因此其性能事实上一直颇具争论。原因之一是苏联解体之前,没有出口过一辆T-80U型坦克。当然即使是有出口的T-80U坦克,西方从接触到的这些出口型T-80U坦克上,也不能捞到什么好处。
因为出口型和自用型向来有着较大的不同,如装甲、火控系统、电子设备等。
另一个原因便是T-80U没有参加过实战,至少没有公开的资料。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解密过一些军事资料,其中的一些资料披露出,在阿富汗的战争中,参战的T-80U系列坦克表现相当出色。但因是俄罗斯自说自话,难免有夸张之嫌,所以西方一直是给予否认的。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后,全世界都看见格罗兹尼市区内满街都是东倒西歪、尸身分离(炮塔和车体被炸得分离)且烈火熊熊的T-80U型坦克。这一事实,马上给了西方军火商攻击T-80U型坦克的口实。西方许多坦克专家也认为,T-80U型坦克的防护力,并不比T-72型好多少。可战后俄军调查组的调查显示,T-80U参加进攻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损失的T-80U型坦克中,98%都是由坦克炮塔顶部、后部,车体侧后部、尾部及履带等这些天生弱点被击穿引起的。可以说,损失的T-80U坦克中,没有一辆的车首装甲与炮塔前部装甲被击穿。西方的一些防务专家私下也证实,即使是美国的M1A2或者是德国的“豹”2A6,被反坦克武器击穿上述部位,也会一样烈火熊熊。因为这些部位,是坦克装甲最薄弱之所在。这些曾经被视为天方夜谭般的预言,在伊拉克战争中,都不幸言中了。美军的M1A2型坦克也和T系列一样,炮塔飞上了天,乘员全部战死。
3.扬威海湾——美国M1A2坦克
“二战”结束后,美国坦克的发展,一直被苏联所牵制,在被动地升级。一直到M1坦克研制出来之前,美国并没有一款水平相当的坦克,足以和同时代苏联的坦克抗衡。在苏联率先推出T-54/55之后,美军还在装备1万辆“二战”水平的M4坦克。在苏联的压力下,美国采取了针对性的发展。首先是研制了M47坦克,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M48坦克。之后又研制了可以发射“橡树棍”导弹的152毫米坦克炮。这种红外制导的导弹,可以在T-54/55射程外将其击毁,而且精度非常高。但是美国军方并不看好这种昂贵、故障频频、维修复杂的火炮系统,于是只是生产了少量的152毫米坦克炮。而在越战中,这种坦克表现确实极为差劲。首先是这种炮后坐力非常大,假如炮长不及时把眼睛和脸从瞄准镜上抽回来的话,将会非常危险。而越南高温多湿,不良的气候导致弹药外壳膨胀,使炮弹和导弹无法装填到炮膛内。由于在这场战争中的糟糕表现,美军士兵给152毫米炮打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在苏联推出了更具优势的T-64、T-72后,美国更加无法招架。
最后到了1972年,美国不得不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当前和以后的军事需求,并对新一代坦克提出具体作战技术指标。
对于新一代主战坦克,特别调查小组提出的最低要求是:总重量在55吨以下、使用目前的105毫米坦克炮、具有高速机动能力。
指标虽然很简单,但背后却明确指出,新一代美国坦克的总体性能,要超过T-72坦克。
随后,美国开始了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研制工作。1976年,克莱斯勒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联合生产出第一辆试验车XM1;1978年,克莱斯勒公司又生产了第二辆试验车XM1;1982年,第一辆标准型M1“艾布拉姆斯”坦克驶出生产线。以赶超T-64坦克为目标,美国终于研制出了M60坦克的后继车型——M1“艾布拉姆斯”坦克。
但是,M1坦克沿用了105毫米坦克炮,口径仍低于T-64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另外,苏联提高坦克火力的意图更加坚决,逐步使125毫米坦克炮成为坦克部队的标准配备。德国的“豹”2坦克,也安装了120毫米坦克炮因此,M1坦克换装120毫米坦克炮的升级改造计划,迅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M1坦克的第一辆改进车,安装了与“豹”2坦克相同的120毫米滑膛炮,被命名为M1A1坦克,于1985年装备部队。美国终于有了可与T-72、T-80U坦克相抗衡的坦克。
就在M1坦克和M1A1坦克陆续装备美军部队的时候,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1950年开始的美苏之间的“坦克竞争”也走到了终点。
我们重点介绍现在美军装备的M1A2坦克。它由M1坦克改进而来,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化时代的坦克,被称为第三代坦克的领军人。
M1A1,又称“艾布拉姆斯”。美国和联邦德国联合研制MBT-70主战坦克,于1969年底搁浅。随后美国在MBT-70基础上,开始研制新的XM803坦克,但仍因结构复杂、成本过高,于1971年底被国会否决。
在两个计划被相继取消后,美国陆军随即于1971年展开研制XM1坦克的计划。1973年6月,陆军分别与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签订了研制样车合同。两公司均于1976年初推出一辆原型车,经测试与评估,克莱斯勒的设计中选。为纪念原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中着名的装甲部队司令格雷夫顿·W·艾布拉姆斯将军,特把该坦克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克莱斯勒公司中标后,1978年制造第2批共11辆原型车供测试,1979年生产110辆先期批量生产型。第2批原型车,经过若干性能测试,改进了一系列问题。1981年2月,美国陆军正式采购7058辆M1,1984年订单追加至7457辆。首辆M1于1981年开始服役。M1基本型,生产了2374辆(894辆为强化装甲的M1-IP型,1984年底推出)。第二阶段批量生产型定名为M1A1,火力和防护大幅提升,产量为5415辆;1990年,推出最新的M1A2型,国内生产订单不多,主要是将基本型和A1型,改进升级到A2型。
由于M1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分别采购了315辆和218辆M1A2型。此外,1988年4月,美国国会同意埃及特许生产565辆M1A1坦克,以装备埃及陆军。
M1坦克战斗全重55吨,A1型增加到了57吨。M1在正面部分,装有先进的乔巴姆装甲。自1988年6月开始,新生产的M1A1在车体前部加装贫铀装甲。经过特殊处理的这种新型装甲,强度是原先的5倍。在海湾战争中,参战的M1A1坦克,多数换装了贫铀装甲,实战证明效果非常成功。
M1坦克采用了隔仓措施,用装甲隔板将炮塔内弹仓和乘员舱分隔开,能有效避免二次爆炸效应(坦克被击中后,引起车内弹药爆炸称为二次爆炸)对乘员的伤害。
但是由于在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贫铀弹,对美军士兵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以致出现了“海湾战后综合症”。
M1的基本型号,装备了105毫米的线膛炮,但是后来感觉威力不足,才在A1型号上加装了120毫米的滑膛炮。为配合安装120毫米火炮,美国研制生产了几种120毫米炮弹,其中M82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于1983年完成研制工作,采用了贫铀穿甲弹芯。
该滑膛炮威力十足,可在穿透1.5米后的沙坝后,击毁伊军的T-72坦克。M1A1的坦克反应时间仅为6.2秒,其夜视设备性能优异,无论何种气象条件,有效观察距离都可达1000米以上,最大夜视距离为2000米,在与伊军坦克的交战中,能使坦克炮准确命中目视无法发现的T-72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