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天空的自由飞翔者:鸟
48681000000005

第5章 形象体现——鸟的分类(2)

4.夜鹭

夜鹭别名黑冠夜鹭、水洼子、灰洼子星鸦、灰洼子、夜鹰(浙江)、夜鹤、夜游鹤(海南)等,属于鹭科、夜鹭属的一种涉禽类。夜鹭的头顶、后颈、枕、羽冠及背部均为黑色,枕部具2~3根白色冠羽;下体白色,翅及尾羽灰色。额、头顶、枕、羽冠、肩背黑蓝色且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后枕部着生2~3根辫状白色冠羽;腰、两翅和尾部羽毛均为灰色。颏、喉为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为淡灰色,腹部为白色。虹膜带有血红色;眼周围裸露的部分为黄绿色。嘴黑色,跗跖和趾为黄色。幼鸟的嘴前端为黑色,基部为黄绿色,虹膜为黄色,眼周围为绿色,脚为黄色。

夜鹭常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的农田、沼泽、池塘附近的大树、竹林等地。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一般在晨昏和夜间才进行活动。它们常与白鹭、牛背鹭、池鹭等混群。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如无干扰或未受到威胁,一般不离开隐居地。常常待人走至跟前时才突然从树叶丛中冲出,边飞边鸣,鸣声单调而粗犷。

夜鹭主要以小鱼、蛙及水生昆虫为食,也食用陆生鞘翅目昆虫。

虽然吃大量小鱼和蛙类,但是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一定的作用。

夜鹭一般营巢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等地。巢的形状一般为浅盘状,结构粗糙,全部是由树枝构筑成的。夜鹭一般在4~9月为繁殖期,常常成群在一起营群巢,也常与白鹭、池鹭、牛背鹭和苍鹭等其他鹭类一起成混合群营巢。群巢的数目少则一棵树上几只至十几只,多则数十只甚至上百只。

雌雄亲鸟共同参与营巢,有时利用乌鸦旧巢为窝。每只夜鹭产4~6枚卵,产卵期6~9天;卵的颜色呈蓝绿色,钝椭圆形;卵孵化期为22~26天,育雏期为30~35天;每只夜鹭每年能繁殖约3~4只,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身上被有白色稀疏的绒羽,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经过30多天,雏鸟即能飞翔、离巢。

夜鹭分为留鸟和迁徙鸟两种。生活在海南岛、台湾、广东、香港、福建等地的种群多为留鸟,不迁徙;生活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种群部分为留鸟,部分为迁徙鸟;北方地区生活的种群全部为迁徙鸟,通常于3月中下旬就开始陆续迁到北方繁殖地,在9月末至10月初迁离繁殖地往南方去过冬。夜鹭常在傍晚或夜间鸣叫,傍晚和黄昏三五成群飞行,偶尔也见有单个飞行的,特别是雨前或阴雨天的下午以及晚上迁徙最为频繁。飞翔时2~5只排成一行,边飞边鸣叫。

夜鹭在我国长江以南曾经是较为丰富和常见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北京甚至在东北长白山地区还能不时见到。但近来在整个东北地区也很难见到了,其他地区种群数量也明显减少。原因主要是由于砍伐树木、环境污染和人为干扰。夜鹭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5.苍鹭

苍鹭别名灰鹳、青庄,属于鹭科苍鹭属的一种大型涉禽类。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为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为黑色,由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羽冠,分别为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从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部羽毛为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初级飞羽、初级覆羽、外侧次级飞羽均黑灰色,内侧次级飞羽为灰色。大覆羽外侧为浅灰色,内侧为灰色;中覆羽、小覆羽为浅灰色。三级飞羽为暗灰色,同时也具有长尖而下垂的羽毛。颏、喉为白色,颈的基部有呈披针形的灰白色长羽披散在胸前。胸、腹为白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块大的紫黑色斑,沿胸、腹两侧向后延伸,在肛周处会合;两肋微缀苍灰色,腋羽及翼下覆羽为灰色。腿部羽毛白色。虹膜黄色,眼周围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为黄色,脚和趾为黄褐色或深棕色,爪黑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头颈灰色较浓,背部微缀有褐色。

苍鹭喜欢栖息在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常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也与白鹭混群。

常单独地活动在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地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时间可达数小时之久。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远远地拖于尾后。

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叫声粗而高,类似“刮、刮”的声音。

苍鹭主要以小型鱼类、泥鳅、虾、喇蛄、蜻蜓幼虫、蜥蜴、蛙和昆虫等动物为食。多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也在浅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陆地上觅食。觅食最为活跃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边浅水处边走边啄食,或是彼此拉开一定距离独自站在水边浅水中,一动不动长时间地站在那里等候过往鱼群。两眼紧盯着水面,一见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到来,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

苍鹭的繁殖期为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的巢数多近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雄鸟负责运输巢材,雌鸟负责营巢。在树上营巢者,巢材多用干树枝和枯草。在芦苇丛中营巢者,则多用枯芦苇茎和苇叶。通常是将芦苇弯折叠放在一起作为巢基,然后在上面规整地堆集一些干芦苇和枯草即成。巢呈圆柱状,每个巢营造时间约1~2个星期。营巢结束后立即开始产卵。通常每隔一天产一枚卵,每窝产卵3~6枚,其中以5枚居多,产卵时间从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末。刚产出的卵颜色鲜艳,呈蓝绿色,以后逐渐变为天蓝色或苍白色,卵呈椭圆形。通常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25~26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后除头、颈和背部有少许绒羽外,其他裸露无羽,身体软弱不能站立,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40天左右雏鸟才能飞翔和离巢,在亲鸟带领下在巢域附近活动和觅食。

苍鹭也分为迁徙鸟和留鸟两种。通常生活在南方的种群不迁徙,为留鸟。生活在东北等寒冷地方的种群冬季都要迁到南方越冬,为迁徙鸟。春季迁来繁殖地的时间多在3月末至4月初,10月初至10月末迁离繁殖地,少数迟至11月初甚至个别到11月中下旬才进行迁徙,偶尔也能见有少数个体留在北方繁殖地不迁徙的。苍鹭迁徙时常呈小群,也有单个和成对迁徙的。

苍鹭是我国分布较广和较为常见的涉禽,几乎全国各地水域和沼泽湿地都可见到,数量较为普遍。近来由于沼泽的开发利用、苍鹭生活环境条件的恶化和丧失,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不像以往那么容易在野外见到。虽然苍鹭未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名单,但是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第三节空中雄鹰——猛禽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小鸟依人”来比喻一些娇小可爱的女孩子,由此也能看出在我们的印象中,鸟儿是一种比较弱小的动物群体。其实这样的认知是有些偏颇的,因为在蔚蓝的天空中还有一些强大的群体存在,它们被称为空中雄鹰,是鸟类中的猛禽。猛禽有强大而有力的翅膀,弯曲锐利的嘴、爪和敏锐的眼睛,能迅速无声、自由地升降,准确无误地捕食猎物。目前猛禽约有51种,其中最有名的为鹰、鸢、猫头鹰、雕、鹫等。

1.鹰

鹰的种类很多,泛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隼形类鸟,尤指鹰属的种类,包括苍鹰和雀鹰,都是些吃小动物的大鸟,草原上的鹰,身体比鹞鹰大,比雕小,它们飞行速度快,眼睛能看清楚千米以外一只小鸡的一举一动。

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190多种,我国台湾省常见的约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在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从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厄运。如果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灭绝。

鹰喜欢吃肉类,会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鸟,甚至捕捉山羊、绵羊和小鹿。鹰多数在白天活动,在千米以上的高空翱翔,也能把地面上的猎物看得一清二楚,是赫赫有名的“千里眼”。它有一副强壮的脚和锐利的爪,便于捕捉动物和撕破动物的皮肉。它的胃肠发达,消化能力强,吃下去的老鼠,一会儿工夫就被消化得精光。它的体态雄伟,性情凶猛,动物学上称它是猛类。绝大多数的鹰对人类利多害少,但是,由于它们偶尔会捕食家禽,所以人们对它们抱有一定的偏见。

鹰大多数营巢于树上,但有些种类(如泽鹰)营巢于多草的地面,其他种类营巢于悬崖上。

每窝产3~6枚卵,卵上有褐色斑点。

在我国最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

苍鹰俗称鸡鹰或黄鹰。雄鸟体长约半米,雄鸟体形较雌鸟小,从头部到前胸部为灰黑色,眼后为黑色,有明显的白色眉斑;下体白色,并且掺杂有数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横斑。

雌鸟上体及翼表面为灰褐色,眉纹白而杂以褐纹,下体白色,体下面有纵斑。苍鹰在飞翔时,翼短而宽,先端圆,尾较长。

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进行,呈直线状飞翔。在飞翔时翼保持水平状。扇翅速度较其他大型鹰类快。栖于山地森林中,善于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尔也捕食鸟类。分布于我国东北以及云南、广东等地。繁殖于西伯利亚以及我国的小兴安岭等地。此鸟喜欢捕食鼠类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雀鹰俗称鹞子,体形比苍鹰稍小,成鸟上体为青灰色,尾羽较长,有十分明显的深褐色横斑,很容易识别。飞行时扇翅与短距离的滑翔交替进行,并常在空中呈圈状飞行。常栖息于山地林间,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地带。飞行力很强,善捕食小鸟等动物。繁殖于我国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呼伦贝尔北部大、小兴安岭等地,冬季时常见于四川、云南以东的地区。

赤腹鹰比雀鹰稍大,上体为青黑色,尾羽有几条细横带,无眉斑,下体淡灰色。飞行姿势与雀鹰相同,常栖于林中,以蛙、蜥蜴和小型鸟及大型昆虫为食。

繁殖于长江中下游一带,例如: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等地。

鹰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鸟类,那么它是不是不适合驯养呢?其实鹰并不难养,但你要知道它吃什么。

有的种类以昆虫为食,有的以捕鱼为生,大体而言都是肉食性的动物。如果是从幼鹰开始养,喂食起来比较简单,可以训练幼鹰从镊子上取用肉食开始。但是在去市场上买肉时要注意,应该尽量避免肥肉太多的部位,选择鸡胸肉等瘦肉部位比较合适,此外还可以喂食肝脏、心脏等内脏。养鹰的笼子要一定大小合适,可以用养大型鸟类所用的笼子,同时还应该经常放出外面嬉戏。

2.鸢

鸢属于鹰科,是多种猛禽的通称。

典型的鸢,体较轻,头小,脸部分裸露,嘴短,翅和尾狭长。有些鸢以昆虫为生,另一些种类主要食腐肉,但也吃锯齿动物和爬虫类,还有少数种仅吃蜗牛类。鸢飞行时飘浮空中,慢慢拍动翅膀,然后翅膀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有几种鸢飞行的姿态非常优雅,如燕隼等。鸢一般分布在温暖地带。

真鸢是鸢亚科的一种,喙较狭窄,上腭边缘呈波浪形。比较典型的种类如赤鸢及黑鸢,或称黑耳鸢,它们体形较大,颜色发赤(黑鸢色较深),头部稍有条纹,翅膀长而有角,尾巴呈现凹形。

栗鸢也是属于鸢亚科的一种,除体前部为白色外,其余均为红褐色,主要以鱼和食物垃圾为食物。分布在印度至澳大利亚东北部。

螺鸢也属于鸢亚科,喙呈镰刀状,适于捕食蜗牛类动物。如大沼泽地鸢,体羽淡黑或石板色,眼红色,尾基为白色。

现在是美国佛罗里达和古巴的稀有种类,在墨西哥东部、中美和南美东部等大部分地区分布较多。

白尾鸢为白尾鸢亚科的一种,体灰色,头、尾和下体均为白色,有明显的黑色肩斑,主要食物为有齿类的小动物。分布于阿根廷和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带,是北美唯一能见到的数量增多的猛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