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工业的血液:钢铁
48684300000001

第1章 金属之王——钢铁历史篇(1)

第一节铁的介绍

在地球形成过程中,气态元素不断向外逃逸,形成地球大气;易熔性的碱金属及较轻的铝硅酸盐则富集于地球外层的地壳中;那些比较重难以熔化的镁、铁硅酸盐以及金属铁,则向地球深处集中。即使这样,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也很高,仅次于氧、硅、铝元素排第四位,约占5.5%。因此,地球内部含有丰富的铁元素。

第二节铁的特性

纯铁在常温下是一种固态的、质地柔软的银白色金属,密度为7.8克/厘米3。

纯铁有很好的延展性。被拉成细丝而不断,碾成薄片而不裂。可以用小刀来切割它。

纯铁有良好的传导性。能导热,用铁制杯子盛满热水后,会感受到杯子很烫手。能导电,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63米/秒。

加热到1535℃时,铁由固态变成液态;加热到2750℃,铁由液态变为气态。

纯铁能被磁性物体吸引,在磁场中,能被磁化,变成磁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便是四氧化三铁。

第三节铁的发现过程

1.铁的发现

铁是人类日常生活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在4万年前,人类就能辨认铁矿石并加以利用。

由于自然界中,纯铁极少,铁大多存在于铁矿中。

铁的熔点很高,要让铁从矿物中还原为纯铁,需要很高的温度,而古代人类当时只学会燃烧木柴取火。所以人们能从铜矿中炼出铜来,却无法从铁矿里炼出铁。

人们当时是借用磁石和赭石来辨别铁矿。

我们的祖先早在4万年前就把它从自然界中辨别出来,所以我们能成为世界上最早炼铁的民族之一。那时,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用赤铁矿做成颜料用来画画(赭石),用赤铁矿做成美丽的装饰品挂在身上。赤铁矿只要和炭放在一起,在800℃~1000℃中烧炼,就能还原成金属铁了,所以赤铁矿是自然界中最容易还原成金属铁的铁矿物。

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有丰富的找矿经验了,而且冶炼技术也很发达。先秦的人们在书里记载着他们已经知道的铜、铁、铅、锡、金、银、汞的矿物分布情况。《管子》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这种类型的书。

《管子·地数篇》中记载:“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这个赭,就是赭石。现在科学家已证实,很多铁矿的表面矿石,都会被风化成赭石,这是矿物共生现象。可见,古代人们对如何找矿、采矿,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并把这些宝贵经验都记录在书里。

2.铁的应用

5000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铁了。那时,偶尔有天外飞来的陨铁,落入人间,被人们拾到,人们格外珍惜这个上天送来的礼物,把它制造成锋利的刀刃。

陨铁是地球上最早被人类找到的天然铁,它是天外的矿物,从宇宙掉落地球,它是自然界唯一存在的单质铁。陨铁中,铁占98%以上。在人类还没有掌握炼铁技术的时候,偶尔捡到的一块陨铁,就是稀世珍宝。当时用它制造出的兵器,那是绝世利器。

3.人工炼铁

在公元前1400年前,人们开始人工炼铁。

最早,人们无意中把铁矿石放在火中烧,结果,把铁矿石烧熔化了,熔化后凝固的东西很特别,它很像那个陨铁,这是人们最早炼出的铁。这样炼出的铁很少,人们很珍惜它,把它作为美丽的装饰物佩戴在身上。在公元前1400年,人们才用这种方法,尝试着从铁矿石中提炼生铁。

中国炼铁技术的起源:在公元前1700年的商朝,人们已经有了成熟的冶铜技术。冶铜技术是冶铁技术的基础。或许是当时在坚炉炼铜时,人们往炉里加入的铁矿石太多,当时炉温很高,无意中把铁矿石还原成铁。抑或是人们在坚炉中试着加入铁矿石冶炼,偶然得到了铁。炼铁术便是这样产生的。

1990年,考古学家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挖出了一批文物,就有数件玉柄和铜柄铁器。经过一番研究后,考古学家们一致认定,它们大多数是陨铁制品,但是其中有一件很特别,是人工炼制的铁制品。还有报道说,河北满城西汉汉墓遗址出土的铁器,也是人工炼制的,但还要等待专家们的鉴定。这些都是我国先民使用铁的迹象。这些迹象表明,在周朝,已经开始人工冶铁。

第四节人类炼铁和制钢技术的发展

1.古代炼铁

古代炼铁演进历程(1)熟铁的冶炼

在公元前1000年,在地中海东岸地区,那里的人们把铁矿和木炭放在一起,加热到800℃~900℃,还原出了人类自己炼制的第一块铁。这就是铁的“块炼法”。

(2)高炉的发明

炼铁必须有高炉来提供较高的温度。铁的熔点约为1500℃,如果没有高炉的发明,也就没有铁器的出现。

大约在公元前800年的周朝时期,中国的炼铜技术不断发展。周朝时期炼铜,总在炼铜材料里加入赤铁矿。

在炼铜的初级阶段,炼铜炉里的温度不高,只还原出了大量的铜,能还原出的铁则很少。随着炼铜技术的提高,炼铜炉里的温度也不断升高,被还原出的铁也越来越多。铜的熔点是1083℃,当铁也一起熔进铜时,铜的熔点就不断升高,这让人们又不断提高温度。要得到比较纯的铜金属,就要把炉温保持到1200℃以上。

这就是高炉会首先在中国出现的原因。这便是古代炼铁的装备。

(3)风箱的发明

要炼出铁来,需要很高的温度,铁的熔点为1500℃,那么当时人们是如何得到这么高的温度的呢?其实,在公元前1066年到公元前771年之间,中国西周的人们发明了风箱,用风箱鼓风能让炼铜炉里的温度升高,这样的炼炉叫做鼓风炉。开始,鼓风工具很简单,它能提高的温度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艺的改进,发明了鼓风箱,鼓入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释放大量的热,从那时起,人们才大量地生产出铜和铁出来。

(4)生铁的冶炼

在公元前600年左右,中国的土地上到处可见人们用“块炼法”炼铁的火热场面。在这火热的场面中,依稀可见另一种炼铁的方式,那就是生铁的冶炼技术。拭去岁月的尘埃,我们可寻见我们的祖先有悠久的炼铜历史,这让他们有机会做到用更高的温度、更强的鼓风技术还原出铁来。迈出了这一步,就迈出了冶铁历史上的最重要的一步。

(5)铸铁柔化术

公元前770年,长达五个半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拉开了序幕,铸铁的柔化技术也在这时诞生了。

发展背景:中国历史上长达五个半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仿佛是一锅沸腾的开水,变革像开水一样激烈地进行着,生产力也就像锅里的水一样,温度不断升高,最后沸腾。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百工争妍的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如果这个时代的人要拿出最先进的东西来,那么,他们会拿出铁制造的东西——铁器,是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人们使用铁器,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炼铁的方式-高炉炼铁得到快速发展。惊涛拍岸,卷起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奠定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涛声阵阵,它与同期的古希腊分别在世界的东西两头涌起,交相辉映。

铸铁柔化术便是人们这时候发明的。人们利用这种方法,制造出刚性柔和的铸铁。而现代人们要想造出那样韧性较好的铸铁,则要用工业革命后发明的处理技术,才能造出来。

中国古代铸铁的特性是经柔化处理后,含碳量在2%~4%。这就改变了铸铁的性质,使坚硬的铸铁,不仅能够铸造成型,还可以进一步加工。

战国时期,铸铁柔化术已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种用具。它的热处理工艺可分为两种,每一种工艺都包含着先民的勤劳和智慧。

(6)铁器叠铸工艺和铸铁材质的改进

从公元前221年起,中国进入了秦汉时期。铁器叠铸工艺和铸铁材质的改进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7)中国冶铁技术的成熟

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那就是汉朝。中国的冶铁技术成熟于这个时期。这时,国家掌管了冶铁的一切事务,冶铁成了一种国家行为。

(8)灰口铸铁的熔铸

从汉朝开始,人们熔铸出了灰口铸铁。

(9)椭圆形高炉的发明

在河南郑州郊区的古荣镇出土的汉代高炉炉缸,我们今天看到它,就仿佛看到了我们祖先是怎样炼铁的。炉缸就是高炉下盛铁水的部分,汉代高炉炉缸是椭圆形的,长轴4米,短轴2.8米,炉缸容积约44立方米,它独一无二的巨大体积,当之无愧成为古代第一大炉缸。在鼓风机械不发达的古代,炉缸能从圆形变化为椭圆形,这是一个创举。

(10)用石灰石做助熔剂

在汉朝,或许是因为炉渣中黏结的沙子使高炉操作变得困难,这让人们不得不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种方法:在炉料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助熔剂,使沙子里的二氧化硅和石灰石里的氧化钙结合,降低了炉渣的熔点,改善了高炉操作,同时降低了生铁中硫的含量,改善了铁的品质。这是冶金史上重大的发明。

(11)水力鼓风

在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的东汉,人们使用水力鼓风来炼铁。

在冶金史上,又是一次改革的创举。

从三国、魏晋南北朝开始直到宋代,水力鼓风一直是人们炼铁时使用的工具;至元朝,水力鼓风便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今天很难再见到那样的水力鼓风机了。

欧洲很晚才开始用水力鼓风,大约在12世纪,到了14世纪,水力鼓风机才遍布欧洲。

(12)高炉内用煤炼铁

早期炼铁,用木炭做燃料。后来为什么会用煤来做燃料呢?那是因为森林资源有限,铁矿周围的森林被砍光之后,矿山就要面临报废的命运了。这就迫使人们想办法寻找新的燃料炼铁,于是在公元420年至公元581年的南北朝时期,人们找到了替代品——煤,为铁的冶炼提供了充裕的燃料,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炼铁业才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

(13)大型铸件

从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是中国的唐朝。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留下的着名诗篇,为中国古代历史增加了更多绚丽的色彩。盛世时期的唐朝不仅手工业,农业和工程建筑也蓬勃发展,而且有关铁铸件的故事也传奇般生动。

今天我们只能在唐朝留下的《集异记》里看到那个时代的大型铸件了。据《集异记》记载,隋代曾在晋阳铸成高达70尺的铸铁佛像。唐武则天时,用铜铁200万斤,在洛阳铸造“天枢”,高达105尺。而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中国最早的特大铸件,是五代时期铸造的沧州大铁狮,它是采用泥范铸造工艺来铸造的。

(14)鼓风机械-木风扇的发明

在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的宋朝,人们发明了结构较为坚硬的木风扇,这种风扇由木箱和木扇组成,它不仅有风量大漏风少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刚性比皮囊好,操作方便。木风扇在宋元时期较为流行,到了明清时期还依稀可看见它尚在应用的身影。这个结构牢固、体积又大的木风扇能够提供更大的风量、更高的风压,使冶炼过程加以强化,让铁的质量和产品得到提高,促进了冶铁工业的迅速发展。

(15)用煤炼铁的普及

宋元时期,作为钢铁冶炼燃料的是煤炭,煤炭大量开采,日益普及。而用煤炼铁,能让火力得到加强。

用煤炼铁,缺点是煤在炉内受热碎裂,使炉料透气性变差,高炉不易顺利生产,煤中含硫高,用煤炼铁引起生铁中硫含量升高,降低生铁品质。因此,当焦炭出现在炼铁行业的时候,煤就被焦炭取而代之。

宋代的炼铁炉其实和两汉时期差别不大。有的学者认为,宋代炼铁工艺的重要成就是用煤炼铁。北宋时期徐州用煤炼铁的规模已经很大,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经过徐州时,看见了壮观的炼铁场景,感慨万分,写下了《石炭行》:“根曲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是精悍。南山栗木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16)西方科技传入

公元1368年至公元1911年,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崛起,在明末清初,即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明万历年间到清康熙年间)的一百多年里,一些人从西方带着科技知识来到中国。当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很受欢迎。那时候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很缓慢,死气沉沉。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中西科技的融合,就像两个老朋友谈话,聊得十分投机。然而,自清朝中叶推行的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的转化受到了阻碍。

使中国与大步进入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相比,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上大大落后了。

明清时代矿冶技术虽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但资本主义萌芽却一直没能成长起来。在欧洲工业革命后,中国矿冶技术的长期领先地位如逝去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

(17)焦炭炼铁

公元1650年前后,明朝有位叫方以智的人,他写了一本书叫《物理小识》,里面描述了这样一个有关炼焦及用焦炭炼铁的过程:“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它告诉我们,明朝已经开始使用炼焦煤了,这里所说有臭味的煤,是指含挥发物较多的炼焦煤。

那么,什么是炼焦呢?焦炭是如何炼出来的呢?炼焦就是将含挥发物较多的炼焦煤在密闭条件下,高温煅烧,炼成坚硬的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