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口采用的是双室冲击式,炮尾采用与其他大炮完全不同的卡口式炮闩及液压开关闩机构,并取消了常规的炮尾零件,由闩体和身管尾端直接啮合。该大炮配有气压装弹机,这样就可以在任何射角下,将弹丸和药筒输入炮膛。大炮至少配备有全膛增程底凹榴弹和全膛底排榴弹两种,采用可燃药筒,这项技术目前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同时,大炮还可发射西方同口径的炮弹。W90式203毫米大炮的单炮火力覆盖面积为1090平方千米,攻击正面宽度为50千米,是美国M110203毫米榴弹炮的5倍、苏联2S7203毫米榴弹炮的2.7倍。
该大炮以203毫米牵引式榴弹炮为基础。大炮内外弹道相同,在M107型175毫米自行炮的底盘上安装了203牵引大炮的身管,成为了一门射程远、威力大的履带式自行大炮。
虽然前面谈到了203榴弹炮的许多优点,但这种大炮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这一缺点也是世界203毫米大炮的通病。
首先,精度较差。这是由于射程过远的原故。
在需要进行精密射击时,这种炮是很难胜任的。
其次,射速相对较慢,导致火力密度低、效能差。
152毫米加榴炮最大射速是203榴弹炮4~5倍。尽管203炮弹威力大,但两发152炮弹的威力就可以超过203炮弹。因此,如果不考虑射程,在战术使用上203榴弹炮的实际效能,明显低于152加榴炮。
再次,203榴弹炮十分笨重,兵力机动能力不如其他大炮。另外,使用203榴弹炮很容易暴露目标,因此,受打击后撤出阵地慢。在现代战争中,暴露就意味着损失。从这一方面来说,其战损率又明显大于其他大炮。所以,世界上的主力大炮还是155毫米、152毫米的榴弹炮两种。
第二节三条“火龙”——东亚三大主力大炮
尽管美国封杀了“十字军战士”,但155毫米口径仍是当今大炮发展的潮流。德国的Pzh2000、英国的AS90、法国的“凯撒”、南非的G6等,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155毫米口径,在原管长度上,也都采取52倍口径。
下面我们主要来讲述亚洲155毫米自行大炮的后起之秀——中国的PLZ05、日本的99式和韩国的K9。可以说,这三条“火龙”代表了目前亚洲大炮发展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作为主力压制大炮,主要性能指标看射程和射速。同时,信息化水平也是大炮评估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那么,它们之中到底谁能登上龙头老大的宝座呢?
1.应运而生的中国炮王PLZ05
1997年我国生产的PLZ45型155毫米大炮,击败了美国的主力大炮M——109A6,成功出口到美国的盟友科威特。十余年后,中国再度推出升级版的PLZ05型155毫米大炮。
PLZ——05型自行大炮的性能将更加出色。
它的炮管,比PLZ——45长了一大截,如果配合激光精确制导炮弹使用,还能在50千米以外命中一个小地堡。
目前,作为解放军陆军最主要的火力支援和打击力量,炮兵已发展成为陆军中最大的兵种。大炮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也使得解放军对炮兵力量的建设更加重视。为适应21世纪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炮兵成为解放军建设发展的重点,而PLZ-05型自行大炮的出现,无疑将为提高解放军炮兵的战斗力作出巨大贡献。
2.日本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日本的武器,向来以量少质优、价格昂贵着称于世。无论是海军的军舰——“金刚级”驱逐舰、还是空军的飞机——F2战斗机、陆军的90式坦克,莫不如此。90式坦克更是号称全球最贵的主战坦克。可以说,一辆90式坦克相当于两辆美国M1A2主战坦克。当然,后面还有讲到价格超千万的“87式”自行高炮。
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更让人讶异。
800万美元的单价,比90式坦克还贵,说它是个“吞金兽”一点也不为过。
日本陆上自卫队在99式之前,装备的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75式,该炮射程仅有19千米,到80年代中期,它的性能已明显落后。
于是,日本自1985年起开始着手研制新型自行大炮。1992年提出了具体战术指标,1996年开始技术试验,1997~1998年开始使用试验,1999年底定名为99式。
3.韩国的K9式自行榴弹炮
韩国不少武器装备,可以说都有点舶来品的味道。尤其与盟国美国,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海上的KDX驱逐舰、空中的F-15K战斗机、陆上的K1A1坦克等。其K9-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仍然如此,在设计中,参考了美国M109A2式39倍口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发动机则是根据德国的来设计的。
韩国原本使用的是美国M109A2。这种炮射程较近,只有不到35千米,根本比不过朝鲜部署的700多门M-1978“谷山”自行大炮系统。朝鲜的这种大炮最远射程超过54千米,几乎可以直接威胁韩国首都首尔。这样,韩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开始研制K9榴弹炮。1998年,新型榴弹炮被正式定名为K9式,陆续交给韩国陆军服役。
K9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其身管长度,它采用了52口径身管,是继德国PZH2000之后,世界上第二个采用52口径的155毫米自行大炮,因此被韩国陆军誉为“亚洲第一炮”。
第三节停滞不前——加农炮
加农炮是除了榴弹炮以外最大的大炮门类。它的弹道低伸,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主要用于射击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对装甲目标和垂直目标,加农炮多采用直接瞄准射击;对远距离目标,则用间接瞄准射击。这种炮主要由炮身、炮架、瞄准装置等部件组成,具有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等特点。严格来说,坦克炮、反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和海岸炮,也属加农炮类型。加农炮所使用的弹种,主要包括杀伤榴弹、爆破榴弹、杀伤爆破榴弹、穿甲弹、脱壳超速穿甲弹、碎甲弹、燃烧弹等,它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大炮之一。
加农炮最早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
18世纪,身管长一般为22~26倍口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口径在105毫米~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达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千米。20世纪60年代,炮身长发展到40~70倍口径,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千米。上世纪60年代以后,加农炮就基本没再研制新型号,性能仍然保持在60年代的水平。
第四节步兵的亲密伙伴——迫击炮
迫击炮最早诞生于中国,被认为是步兵最亲密的伙伴。虽然,迫击炮诞生之初只是作为一种应急炮,但是,在之后的战争中它却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那么,迫击炮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又有哪些值得特别骄傲的炮种呢?
1.迫击炮的发展
最早的迫击炮作为一种应急炮,诞生在中国旅顺。日俄战争期间,沙俄和日本为了争夺中国旅顺要塞,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俄军据要塞而守,日军则挖筑战壕,一直到俄军脚下几十米的地方,由于距离太近,俄军的榴弹炮和加农炮弹道曲率不够,因此无法攻击日军。这时,俄军有一名炮兵大尉,便试将一门老式47毫米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型炮弹,从而有效地杀伤战壕里的日军。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而生的大炮,当时被称为“雷击炮”。
迫击炮射击仰角很大,这样炮弹就可以飞跃很高的障碍物,打击躲在掩体后面的敌人。迫击炮射程死角很小,移动比较灵活,操作简单,可以随步兵行动,随时提供火力支援,因此成为了步兵的最佳助手。
迫击炮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是步兵极为重要的常规兵器。如今,历经百年的迫击炮,更像一个顽固的“老人”,冷眼看待各种高新技术兵器争奇斗艳,自己只是静静地占据着陆军装备的一席之地。
迫击炮的名称源于两方面:一是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二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重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展开,直射火力无法攻击到隐藏在掩体背后的敌军。于是,各国陆军部门开始重视迫击炮的作用,在“雷击炮”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种专用迫击炮。1927年,法国研制的斯托克斯─勃朗特81毫米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完善,基本具备了现代迫击炮的特点。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迫击炮已是步兵的基本装备,如当时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的编制共有140人,分为三个排和一个连的指挥部。每排有三个12人的步兵班和一个6人的迫击炮班,每个步兵班配备一挺机枪,每个迫击炮班配备一门60毫米迫击炮,这些情况在美国电视连续剧《兄弟连》中有所了解。此时,迫击炮的结构已相当成熟,完全具备了现代迫击炮的种种优点,如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别是无须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面部队三成以上的伤亡,都是由迫击炮所造成的。
2.平射迫击炮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就开始仿制英国和法国的82毫米迫击炮。之后,该迫击炮成为了反抗侵略者的有力武器。在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装备落后,没有足够的炮火来对付敌人的碉堡和装甲车辆。于是,八路军战士发明出了迫击炮曲射改平射的方法,解决了燃眉之急。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炮兵虽然有了发展,但武器装备仍很落后。
因此,当时的人们意识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造新的战法,才能适应作战的需要。
当时129师只有一个炮兵营,所属四个炮兵连,大炮和弹药都是从敌人那缴获来的。遇有日军大规模“扫荡”时,为了突围,就要将部分大炮暂时埋藏起来。针对八路军弹药缺乏和经常转移的特点,炮兵指战员们打破常规,创造了许多新的战法,如“抵近射击法”。这是炮兵采取近战、夜战,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的主要方法。抵近是为了能直接看到目标,使没有瞄准具的炮,用炮膛瞄准,在300米内命中率相当高。
这种方法对一般山炮而言,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对迫击炮来说,却很难做到。
因为它的构造和射击方法与一般山炮完全不同。82迫击炮是从炮口装弹,炮弹打出后先升空后落地,才能命中目标。针对这一特点,炮兵专家赵章成对82迫击炮进行了改造,在炮尾部增加了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样,82式迫击炮也就达到了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部分步兵炮的功能。由于迫击炮重量轻,机动性能好,行军作战时,分解后几个人就可背着走,所以改造的82式迫击炮更是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
在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赵章成改造的82式迫击炮,多次有效地摧毁了敌人的碉堡,拔掉了敌人的据点。为此,受到八路军总部及第129师首长的通令嘉奖。
3.新型迫击炮
随着陆军重型兵器的信息化发展,特别是各种灵巧弹药的涌现,迫击炮的地位、作用都有所下降。但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近几次局部战争来看,双方激战往往发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以及草木丛生、地势险峻的山地丛林、沙漠步兵近距离作战,明显增多。
为适应类似战场需求,特别是反恐作战需求,作为步兵武器的迫击炮,与军队信息化同步发展,以作战需求为指引,不断发展新技术,适应新环境,仍然是陆军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力量。
(1)“战场轻骑兵”:自行迫击炮系统
“跑起来”是现代战场的要求,自行大炮近些年来大行其道,迫击炮也旧貌换新颜,改进成了自行迫击炮。
现代作战中,肩扛背驮的传统迫击炮早已不能适应战场的快节奏。为适应步兵快速机动作战要求,在步兵实现机械化的同时,迫击炮也在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自行迫击炮不仅包括迫击炮发射管,还配有完整的全套弹药系统(迫击炮弹、装药和引信系统)、操作平台以及先进的火控系统。
自行迫击炮装备有自动探测及定向系统、定位导航系统、激光测距仪,能实施360°的无死角射击,具有高度的战场机动性。另外,自行迫击炮采用全封闭装甲炮塔,具有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因此战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世界军事强国也纷纷推出包括轮式和履带式的自行迫击炮系统。最先进的自行迫击炮系统,当数新加坡SRAMS、法国2R2M、俄罗斯2C31“维纳”、美国“龙火”、以色列“卡多姆”、瑞士“大角羊”、德国“阿莫斯”。另外,为进一步满足步兵的高强度的火力要求,各国也争相研制了双管自行迫击炮系统。
如瑞典的AMOS双管迫击炮系统,其最大射速达24发/分,可确保16发炮弹同时击中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