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喜忧参半的细菌
48686300000012

第12章 为我所用——细菌的利用(2)

科学家们刚刚开始明白这一集体中不同的细菌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同人这个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宿主在饮食结构和年龄上的变化,这一系统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刚出生就开始在体内汇集人们所选择的细菌的种类。当饮食结构从母乳变为牛奶,又变成不同的固体食物时,人们的体内又会有新的细菌来占领那块地盘了。

积聚在大肠壁上的细菌的生活经历可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实上它们是历经磨难的幸存者。从口腔开始经过小肠,它们受到消化酶和强酸的袭击。那些突破重围完成旅行终于到达目的的细菌会遇到更多的障碍。它们要想活下去并生长繁殖,就必须同已经住在那里的细菌争夺空间和营养。幸运的是,它们有超凡的适应能力。这些“友好的”细菌能够非常熟练地把自己粘贴到大肠壁上任何可利用的地方。它们中的一些可以产生酸和被称为“细菌素”的抗菌化合物。

这些细菌素像防火墙一样,可以帮助它们抵御那些令人讨厌的细菌的侵袭。

此外,这些友好的细菌能够控制更危险的细菌的数量,增加人们对“前生命期”食物的兴趣。这种食物含有培养菌,酸奶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人喝下一瓶酸奶的时候,不妨检查一下标签,看一看哪种细菌将会成为你体内的“下一批客人”。

第三节细菌明星秀

1.采油向导——烃氧化菌

石油被称作工业的“血液”,但石油深深地埋藏在地下,人们如何才能找到它呢?不用发愁,微生物王国中有一个小家伙可以帮人们的忙。

我们知道,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这种碳氢化合物叫烃。石油虽然被深埋在地下,但总有一些不安分的烃会透过岩层缝隙跑到地层浅处。而烃氧化菌有个怪癖,生性喜欢吃烃,它们专门聚集在含烃的土壤中,过着以烃为“食”的幸福生活。

虽然偷偷溜到地表层来的烃很少,但对烃氧化菌来说这些烃足以维持生命并繁殖后代了。所以,勘探队员如果在某地区的土壤里发现大量的烃氧化菌,就可以推断出那里十有八九是有石油了。如此,再配合其他找矿手段,人们就可以确定石油矿藏的分布范围。因此烃氧化菌无形中就成了人类采油的细菌向导。

此外,烃氧化菌还可以为人类除弊兴利。例如工业废水中常常含有能污染环境的有毒烃,人们就可以利用烃氧化菌的食性,在废水池中“放养”少量烃氧化菌,它们边“吃”边繁殖,最后,有毒烃被吃光了,废水得到净化变成了有用的水。另外,烃氧化菌本身又是优质的饲料。

2.吃蜡冠军——石油酵母

在石油化工公司的炼油厂中,寄宿了一批爱“吃”蜡的食客,它们就是被称之为“石油酵母”的解脂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

你可能要问,炼油厂为什么要供养这批食客呢?原来,石油产品的质量好坏与蜡的含量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在高空飞翔的飞机,如果使用含蜡量高的汽油,那么高空的低温会使蜡凝结起来,从而堵塞机内各条输油管,使飞机发生严重事故。因此,为了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人们必须对石油产品进行脱蜡处理。

虽然工业上有多种脱蜡办法,但是设备复杂,消耗材料和能源也多。于是,炼油厂的工程师从微生物实验中请来了这批专爱吃蜡的食客——石油酵母。

在要脱蜡的石油产品中,石油酵母如鱼得水,大吃特吃,把石蜡一扫而光,同时也满足了自身的生长繁殖需求。这样,人们既得到了高级航空汽油和柴油,又获得了大量石油酵母,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完成了脱蜡任务的石油酵母呢,一个个吃得白白胖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其还可以制成无毒高蛋白的精饲料,用于喂养家禽和家畜。据说,加喂1吨石油酵母饲料,可多生产700多千克猪肉。科学家预测,石油酵母将来有可能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人类食物!

3.水底的能源——甲烷菌

在泥泞的沼泽或水草茂密的池塘里,生活着无数专爱“吹”气泡的小生命,它的名字叫甲烷菌。

甲烷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原始居民。在地球诞生初期,死寂而缺氧的环境造就了首批性情随和的“生灵”,它们不需要氧气便能呼吸,仅靠现成简单的碳酸盐、甲酸盐等物质维持生命。

然而它们具有生命的实体——细胞,并开始自然繁殖。这就是生物的鼻祖——甲烷菌。

时至今日,虽然地球几经沧桑,地球生物变化万端,甲烷菌却本性难移,仍保持着厌氧本色。当然,现代甲烷菌的“食物”来源较之以前更加广泛,杂草、树叶、秸秆,食堂里的残羹剩饭,动物粪尿,乃至垃圾等都是甲烷菌的美味佳肴。沼泽和水草茂密的池塘底部极为缺氧,甲烷菌躲在这里“饱餐”一顿之后,便像小鱼一样舒心地吐出一串串泡泡来,这便是沼气泡。

沼气泡中充满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另外还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它是廉价的能源,用于点灯做饭,既清洁又方便。它还可以代替汽油、柴油,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我国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始于1986年。

此后,大中型废水、养殖业污水、村镇生物废弃物、城市垃圾沼气的建立拓宽了沼气的生产和使用范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农业、养殖业会进一步发展,大批废弃物发酵沼气工程仍将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护的切实有效的方法。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为燃料不足而愁眉不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世界性的紧迫问题。而小小微生物甲烷菌却为人类提供了一条好的途径,在解决能源危机的问题上作出了不可小窥的贡献。

在国外,已有许多工厂使用沼气作燃料来开动机器。我国也有不少地区特别是农村兴建了沼气池,人工培养微生物以制取沼气。

据估计,每立方米沼气池可以生产6000千卡左右的热量,可供一个马力的内燃机工作24小时,可供一盏相当于60~100瓦电灯亮度的沼气灯照明5~6小时。人们还可以建成沼气发电站把生物能变成电能。

甲烷菌的食料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可成为它的美食。沼气池则为甲烷菌提供了一个缺氧的环境。

在这里,甲烷菌可以愉快地劳动,源源不断地产生沼气。

一个年产2万吨酒精的工厂,如将全部酒精废液生产沼气,每年可得沼气1100万立方米,相当于9000吨煤。

而且,被甲烷菌“吞嚼”过的残渣,还是庄稼的上等肥料,肥效比一般农家肥还高。所以甲烷菌也是人类的一个好帮手。

4.灭虫勇士——苏云金杆菌

在微生物王国中,有一大批灭虫的勇士。千百年来,它们悄悄地帮助人类杀灭害虫,充当着庄稼的保镖。只可惜,它们的功绩直到近百年来才被人们发现。

1911年,德国人贝尔奈在苏云金这个地方的一家面粉厂里,发现有一种寄生在昆虫体内的细菌,有很强的杀虫力。于是,人们管这种细菌叫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长得像根棍棒,矮矮胖胖的,很不起眼的样子,身高还不到千分之五毫米。当它长到一定阶段时,身体一端会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芽孢,用来繁殖后代。另一端便产生一个菱形或近似正方形的结晶体,因为它与芽孢相伴而生,人们叫它伴孢晶体,有很强的毒性。

当害虫咬嚼庄稼时,同时也把苏云金杆菌吃进了肚子里,这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一样,在害虫的肚子里一番折腾,搅得它们痛苦无比。它的伴孢晶体含有的毒素可以破坏害虫的消化道,引起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呕吐、腹泻。而芽孢能通过破损的消化道进入血液,在血液中大量繁殖而造成败血症,最终使害虫命归西天。

苏云金杆菌的发现,为人们利用微生物消灭植物病虫害展开了美好的前景。现在,人们已经用发酵罐大规模地生产苏云金杆菌,经过过滤、干燥等过程制成粉剂或可湿剂、液剂,喷洒到庄稼上。

这种杀虫剂对棉铃虫、菜青虫、青蛾、松毛虫以及玉米螟、高粱螟、三化螟等一百多种害虫有不同的致病和毒杀作用。苏云金杆菌可谓是农民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