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48801000000033

第33章 高血压(2)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肾、祛痰止眩的功效,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穴位贴敷法13取涌泉穴。取吴茱萸20克。研为细末,用醋调糊。每晚睡前将脚洗净,敷贴于双侧涌泉穴,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次晨揭下。此方法具有滋阴潜阳的功效,适用于一般高血压。穴位贴敷法14取涌泉穴。取肉桂适量,吴茱萸适量,磁石适量。各药等量研末密封保存。1次取药5克,蜂蜜调和,每晚睡前将脚洗净,敷贴于双侧涌泉穴。阳亢者加太冲穴,阴阳不足加足三里穴,每次2穴,轮流使用。

此方法具有用于轻型高血压病,对于年老患者有一定保健作用。穴位贴敷法15取涌泉穴。取糯米5粒,杏仁4克,桃仁4克,栀子1克,胡椒2粒,鸡蛋清适量。上药共捣细末,鸡蛋清调糊。每次于睡前将脚洗净,敷贴于单侧涌泉穴,次晨揭去,第2天敷另侧涌泉穴,交替使用,1周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对于高血压头痛、头昏者效果明显。

二、热敷熏洗法

(一)热敷法

用“热敷方”治疗。取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用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患者大椎、曲池、足三里、丰隆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天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贴3个疗程,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脉、祛湿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痰湿阻滞型原发性高血压。

(二)熏蒸法

用“溻渍方”治疗。取白芷15克,当归15克,杭菊花15克,金银花l5克,川芎l0克,姜黄l0克,苏木l0克,元胡15克,透骨草l0克。将药物装入纱布袋内缝好、扎好,放在沙锅或搪瓷盆内,加水煮开后再武火继续煮10~30分钟,然后将药袋取出,把药汤倒入木盆中,再于盆上放上带孔的横木架,将头放在横木架上熏蒸。待药汤不烫时,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蘸药汤敷患处,稍凉时再换热药汤。每天2次,每次熏蒸l~2小时。

此方法具有祛风活血、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高血压之头痛眩晕。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刺法

针刺法1

取太溪、肾俞、京门、三阴交、肝俞、太冲、风池、侠溪穴。太溪穴直刺0.5寸左右,三阴交穴直刺1~1.5寸,施以提插捻转相结合的补法,令二穴之针感向四周扩散,最佳者是让两穴之针感交融。肾俞、肝俞穴直刺0.5~1寸,京门穴横刺1寸左右,施以提插之平补平泻法,令针感向四周传导,且向内深达脏器所在部位。太冲、风池、侠溪穴直刺1寸左右,施以捻转提插之泻法,风池穴行捻转手法行针,令针感达眼球。

此方法具有滋水涵木、平肝潜阳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针刺法2

取膈俞、血海、心俞、脾俞、肝俞、足三里、膻中、百会、水沟、中冲穴。膈俞、心俞、脾俞、肝俞穴直刺0.5~0.8寸,施提插捻转之补法,令胀感向四周扩散,直至针感传至所属内脏。血海、足三里穴直刺1.5~2寸,施以提插补法,令针感向下传至踝关节,向上至膝关节及髋关节。针百会穴令胀感向四周扩散,直至整个巅顶发胀。膻中穴以平补平泻法,令针感传至两乳为佳。水沟穴斜刺至鼻中隔,令针感传导至双目,并使患者双目发胀,以出现泪水为度。以三棱针点刺中冲穴,出血3~5滴,有放血逐瘀、补而不滞、泻不伤正之意。

此方法具有补血益气、调养心脾的功效,用于治疗心脾血虚型高血压。

针刺法3

取肾俞、太溪、绝骨、三阴交、脾俞、足三里、命门、头维、太阳穴。肾俞、太溪、绝骨穴直刺0.5~0.8寸,施以提插之补法。刺肾俞穴时令胀痛感直达腰部;刺太溪穴令胀痛或胀麻感直达涌泉穴,并向周围扩散,使足跗产生胀麻感;绝骨针刺感下达外踝,上至腓肠肌直至膝外辅骨部。三阴交穴针刺1.5~2寸,足三里穴直刺2.5~3寸,脾俞穴直刺0.5~0.8寸,均施提插捻转补法,令针感向四周传导。命门穴直刺1寸左右,施捻转提插术之平补平泻法,令针感向前至腹部,左右分别至左右腰部,上下超出一个椎体以上。交替点刺太阳、头维穴放血,每次每穴放血4~5滴,体质不虚者可放血10余滴。

此方法具有壮腰补肾、填精补髓的功效,用于治疗肾精不足型高血压。

针刺法4

取足三里、丰隆、解溪、太白、太渊、中脘、内关、章门穴。足三里、丰隆穴直刺2.5~3寸,施以提插捻转之平补平泻法,令酸胀感向下达足跗,向上透过膝、髋关节,甚则可入于腹部,同时用灸条点燃距穴3~5厘米处悬灸,以使穴位所在皮肤红晕为度。解溪、太白、太渊穴直刺0.5~1寸,施以捻转提插之平补平泻法5分钟左右,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针刺解溪、太白穴时,使酸胀感达于足跗。针太渊穴时,酸胀感达于手掌部。中脘穴向下平刺,针尖直达神阙,施以捻转提插之补法,令针感向四周扩散,使中上腹壁之肌肉掣动为佳,针后续以艾条距穴3~5厘米悬灸,以局部皮肤发红或红晕为度。内关穴直刺1~1.5寸,用捻转提插补法,令酸胀感使前臂酸软为度。章门穴斜刺0.5寸左右,以捻转补法令酸胀感向胁肋传导,留针30分钟左右。

此方法具有健脾涤痰、和中化湿的功效,用于治疗痰浊中阻型高血压。

(二)火罐法

根据辨证选取相应穴位进行拔罐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取太阳穴部、肝俞部拔罐;风火上扰型高血压取前额正中、肺俞、膀胱俞等皮部拔罐;心脾血虚型高血压取心俞、膈俞、脾俞等皮部拔罐;中气不足型高血压取气海、胃俞等皮部拔罐;肾精不足型高血压取脾俞部、肾俞部拔罐;痰浊中阻型高血压取肺俞部、脾俞部拔罐。操作时均应选择瓶口与拔罐部位相宜的火罐(玻璃罐、陶瓷罐、竹罐均可)。用闪火法或投火法吸拔均可,一般留罐3~5分钟,总之以局部红晕或发紫为度。

此方法具有降压的功效,用于治疗高血压。

(三)刺血法

刺血法1

取百会、头维、大敦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以消毒之三棱针或消毒弹簧刺血针,点刺百会、头维穴0.2~0.3厘米深,令每穴放血10余滴,同时对双侧大敦穴进行点刺放血,令每穴出血5~6滴。

此方法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刺血法2

取太阳、风池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以消毒之三棱针或消毒弹簧刺血针,点刺令每穴出血6~7滴。风火甚者放血10余滴,能泻火散风;眩晕重者加刺足窍阴穴,放血5~6滴,可增强泻火之功。

此方法具有镇肝熄风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火上扰型高血压。

刺血法3

取头维、印堂、厉兑、隐白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以消毒之三棱针或消毒弹簧刺血针,点刺每穴放血各3~5滴。

此方法具有健脾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痰浊中阻型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