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组织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也称颈椎综合征。本病多发于40岁以后,男女均可发生。大多为多发性,同时累及2个以上椎间盘,以颈5、颈6椎间盘为多见,颈6、颈7及颈4、颈5次之。因受累部位不同,受压组织及压迫程度各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颈、肩、臂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肌肉无力萎缩、汗出异常等症状,甚至出现上下肢活动障碍或痉挛性瘫痪,或可引起一些类似内科疾病的症状。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肌电图、CT、MRI等检查,即可确诊,其中MRI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颈椎病一名,中医学无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头痛”、“眩晕”、“颈强”、“项筋急”和“颈肩痛”等范畴,多因外伤或外感风寒湿邪,伤及经络,或长期劳损,肝肾亏虚,或痰瘀交阻,气滞瘀血等原因引起。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每因天气转阴、变寒而加重,夏季则较平稳。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在夏季应用穴位贴敷、中药内服,以及针灸、推拿等治疗,培补人体正气,增强体质,能有效控制颈椎病在秋、冬季节的发作。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风池、颈5夹脊、大椎、肩髃、曲池、外关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风池、颈5夹脊、大椎、肩髃、曲池、外关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
穴位贴敷法2
取颈5夹脊、大椎、肩髃、曲池、外关、腰痛点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颈5夹脊、大椎、肩髃、曲池、外关、腰痛点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祛邪、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穴位贴敷法3取大椎、肩髃、曲池、手三里、列缺、悬钟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肩髃、曲池、手三里、列缺、悬钟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温肺助阳、补益肺气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
穴位贴敷法4
取天柱、颈5夹脊、大椎、肩髃、外关、后溪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取天柱、颈5夹脊、大椎、肩髃、外关、后溪穴,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络、化痰祛瘀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
二、热敷熏洗法
(一)热敷法
热敷法1
用“热敷膏”。取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用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患者天柱、风池、曲池、外关、颈夹脊、阿是穴上。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用于治疗颈椎病。热敷法2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取药末500克、加60°白酒适量润湿,复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于颈肩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天1~2次,每次1~2小时,3天后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之寒湿型。热敷法3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取药末250~500克,加60°白酒适量润湿,复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将药枕或药袋置于颈肩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之,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患者局部感觉发热为度。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3天后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之寒湿型。热敷法4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杯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引燃碗内药酒,用手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颈肩部,并迅速用手掌拍熄,再涂再拍熄,同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之寒湿型。热敷法5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颈肩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天1~2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颈肩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亦有良效。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之寒湿型。
(二)药浴法
药浴法1
用“五枝熏洗方”治疗,取桃枝250克,杨枝250克,柳枝250克,桑枝250克,槐枝250克,石菖蒲250克,老葱250克,生姜250克。先把石菖蒲、老葱、生姜捣烂放桶内,再把其他药物共煎煮倒入桶内,熏洗患处。每天3次,每次30~6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太阳经输不利型。
药浴法2
用“淋渫乌头散”治疗。取乌头(生用不去皮)30克,木鳖子(去壳)30克,白芥子30克,鳖甲30克,杏仁(生用)40克。将上药研为粗末,加水3000毫升,煎数沸去渣,趁热淋渫患处,冷后再加热,复淋渫。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化瘀通络、祛痰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项强及上肢疼痛挛急。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刺法
针刺法1
取大椎、风池、风府、天柱、大抒、颈椎夹脊穴。大椎穴向上斜刺0.5~0.8寸,行紧按慢提补法,使针感向两臂扩散;风池穴向对侧眼球斜刺0.5~1寸,施泻法;风府穴向下颌方向刺0.5~0.8寸,施泻法;天柱、大抒穴直刺0.5~0.8寸,施泻法;颈椎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不可过深,施泻法。颈项强痛者加后溪穴,有颈髓压迫症者加悬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