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48801000000084

第84章 慢性盆腔炎(1)

慢性盆腔炎是指各种病原菌侵入内生殖器官所致的炎症,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病原菌主要为各种化脓菌。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可因分娩或流产时胎膜早破,或胎膜、胎盘残留,或各种宫腔手术、妇科检查消毒不严,或经期性交,或子宫内膜坏死、内膜息肉坏死,或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致病菌感染盆腔、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盆腔、腹腔结缔组织而形成。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炎症史。病情较顽固,当人体过度劳累抵抗力下降时,可有急性发作。其临床表现可见低热、乏力、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当体质较差时可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下腹部胀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剧;可致月经失调,经量增多,痛经,并可继发不孕,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有的可扪及块状物,伴有压痛;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炎性阻塞、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腹腔镜检查可助明确诊断。

根据其临床表现,盆腔炎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带下病”、“阴痒”、“少腹痛”、“热入血室”、“带下”、“不孕”、“癥瘕”等病。中医认为本病发生是由于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湿热之邪内侵,或因余邪未尽,瘀结胞中,气机不利,经络受阻,或经行、产后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邪客于胞中,血为寒凝,瘀结不化,导致气机不畅而发病。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此时根据“冬病夏治”原理应用温通血脉、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温阳益肾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或中药内服可有助体内阴寒之邪祛除,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膈俞、中极、气海、中髎、肾俞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膈俞、中极、气海、中髎、肾俞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化痰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贴敷法2

取肾俞、次髎、足三里、丰隆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肾俞、次髎、足三里、丰隆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祛邪逐瘀、化痰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贴敷法3

取大椎、脾俞、肾俞、阴陵泉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脾俞、肾俞、阴陵泉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络、健脾祛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穴位贴敷法4取膈俞、肾俞、次髎、中极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取膈俞、肾俞、次髎、中极穴,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肾、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贴敷法5

取肝俞、肾俞、次髎、关元穴。用“冬病夏治膏1方”。取白芥子3份,元胡1份,甘遂1份,细辛1份,肉桂适量,生姜适量。取前4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再取肉桂适量研为细粉,过12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将肉桂粉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肝俞、肾俞、次髎、关元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增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补益肝肾、理气止带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贴敷法6

取大椎、肾俞、关元俞、次髎穴。用“冬病夏治膏2方”。取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麻黄20克,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将上述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并制作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肾俞、关元俞、次髎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理气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贴敷法7

取膈俞、肝俞、脾俞、三阴交、太冲穴。用“冬病夏治膏3方”。取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元胡10克,细辛10克,半夏8克,生姜适量。取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膈俞、肝俞、脾俞、三阴交、太冲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和肝益脾、理气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贴敷法8

取肾俞、关元俞、气海、关元穴。用“冬病夏治膏4方”。取白芥子15克,甘遂6克,元胡15克,细辛6克,五味子5克,葱白30克,黄芪100克,蜂蜜适量。将前5味药物烘干,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再将黄芪100克、葱白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20毫升药液,兑入药粉和适量蜂蜜,共同调成膏状,并制成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肾俞、关元俞、气海、关元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6~8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贴敷法9

取大椎、次髎、关元、丰隆穴。用“冬病夏治膏5方”。取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巴豆20克,轻粉10克,冰片2克,炼蜜50克。将前4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兑入轻粉和冰片共研,再加炼蜜调成软膏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次髎、关元、丰隆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祛痰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穴位贴敷法10取脾俞、关元俞、次髎、丰隆穴。用“冬病夏治膏6方”。取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各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脾俞、关元俞、次髎、丰隆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阳化湿、健脾祛痰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穴位贴敷法11取大椎、肝俞、肾俞、次髎、中极穴。用白芥子10克,半夏10克,淫羊藿5克,细辛3克,补骨脂10克。上药研细末拌匀,使用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取少量软膏(药膏直径1.2厘米、厚约0.3厘米)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肝俞、肾俞、次髎、中极穴,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贴3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每次3~5小时,每天1次。

此方法具有补益肝肾、通络止带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穴位贴敷法12取脾俞、肾俞、中髎、三阴交穴。用白芥子20克,元胡12克,甘遂6克,细辛6克,樟脑3克。上药共研细末拌匀,使用时用鸡蛋清调成膏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