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48872900000027

第27章 后记

2014年2月19日,我在四川广安邓小平铜像广场参加了小平同志逝世17周年纪念献花活动,缅怀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小平的丰功伟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宏伟战略,推动改革开放大潮汹涌前行。35年的改革历程,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

改革开放也催生中国进入城市新时代。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向城市扩张,产业向城市集聚。一张越摊越大的“城市饼”日趋蔓延开来。人口过快无序增长,交通严重拥堵,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高房价与大杂院并存,“大城市病”正困扰着城市的每一个人。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他在详细了解北京城市规划、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水资源及污水、垃圾、雾霾治理、轨道交通等工作后,对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把北京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二是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三是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五是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集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要求,本质上就是对城市工作的要求,折射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城市工作者来说,重大而紧迫,任重而道远。

编辑出版这样一本集子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所谓偶然,是在1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由田源、王巍、刘东华、李俊和我在黑龙江亚布力发起了一个“中国企业家论坛”。之后,田源邀我一同去瑞士考察,在访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之后,萌发了回国创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想法,一晃10多年过去了,我也走在城市边上,边走边学研究城市。

所谓必然,是因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成立之初,就高度关注国际化大都市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即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10多年时间,我们经历了学习型城市、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以及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当然也汲取和总结了国内外大都市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新疆乌鲁木齐中亚自贸区研究到深港同城化探索,从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到重庆内涵式发展之路,从法德经验到美日模式,我们做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提出不少建议,出了不少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城市价值链理论,对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也做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这是本书成稿的重要基础。

必须肯定,这本书是众人智慧的结晶。2004年,我们创办“国际城市论坛”(前身为“中国城市论坛”),历时十届。本书的很多观点就是这个平台交流的结果。特别是汲取了国内外众多政府官员和资深专家学者的理论营养和学术观点,必须给予诚挚感谢!他们是陈昊苏、谢伏瞻、高尚全、赵长茂、李君如、李士祥、陈刚、程红、程连元、韩子荣、吴桂英、王少峰、王翔、王力军、佟克克、辛燕琴、陈宏志、张革、谢莹、刘军胜、马胜荣、周锡生、蒋明麟、陆学艺、李慎明、李培林、井顿泉、冯佐库、牛凤瑞、牛文元、曲星、朱明德、朱相远、刘福垣、常修泽、苏志武、李晓西、文魁、杨开忠、杨保军、肖金成、何东平、何加正、余斌、包月阳、宋灵恩、张坚、张汉亚、张延平、彭真怀、张春生、陈光金、陈淑云、周宏春、郑杭生、赵丽江、钮文新、俞孔坚、饶及人、贺丹、戚本超、倪虹、郭学堂、黄仁伟、杨迎泽、曹俊、龚维斌、樊杰等。

还要感谢为这个论坛付出辛劳和智慧的国际顾问: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金永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王运泽、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毓真、中国前驻法国、瑞士大使蔡方柏、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卢秋田、中国前驻瑞典大使唐龙彬、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驻约旦大使邱胜云、中国前驻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兼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大使安惠侯、中国前驻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大使沈允熬、中国前驻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大使金桂华、中国前驻欧盟、比利时大使宋明江、中国前驻秘鲁、智利大使朱祥忠、中国前驻芬兰、爱尔兰大使郑锦炯、中国前驻韩国大使张庭延、中国前驻缅甸、新加坡大使陈宝鎏、中国前驻马来西亚大使钱锦昌、中国前驻土耳其大使、驻悉尼大使衔总领事吴克明、中国前驻美国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郑万珍、中国前驻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大使王永秋、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馆公使、驻葡萄牙、丹麦大使王其良、中国前驻纳米比亚大使廉正保、中国前驻科威特、巴林、阿曼大使管子怀、中国前驻瓦努阿图和基里巴斯大使杜钟瀛、中国前驻挪威、葡萄牙大使马恩汉、中国前驻奥地利大使、驻德国汉堡总领事王延义、中国前驻中非、喀麦隆大使王四法、中国前驻日本大阪、福冈总领事、前外交部大使王泰平、中国前驻蒙古大使齐治家、中国前驻奥地利大使卢永华、中国前驻阿联酋大使张志军、中国前驻泰国宋卡、美国休斯顿总领事华锦洲、中国前驻瑞士苏黎世兼驻列支敦士登公国总领事陆文杰、中国前驻瑞典哥德堡总领事高锋等。

还有很多人,包括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国际城市论坛基金会的领导和同事。也要感谢为本书出版付出心血的当代中国出版社领导以及责任编辑李一梅、美术编辑胡凯和院长助理李瑞香。没有他们,本书与读者见面还遥遥无期。

2014年2月27日于香港湾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