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破茧而出翩跹飞舞:独立生活
48877000000012

第12章 学会生活,感受生活(11)

懒惰是最大的敌人。很多孩子在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的时候,还能坚持每天进行锻炼,可是夏天太热和冬天太冷的时候,还是觉得呆在家里舒服,心想就懒这一次。可是,懒惰是会传染的,也会形成坏习惯。一天一天懒下去,好习惯怎么可能养成?锻炼要经常,天天都需要。

2.方法和步骤

(1)培养孩子运动的兴趣

孩子现在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可塑性很强,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时机。

孩子要养成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形成运动的兴趣,为此,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射;

二是经常带孩子去公共场所观看他人运动,感受运动给人带来的活力,从中获得熏陶和感染;

三是给孩子机会参加一些运动游戏,尝试完成一些较难的动作或完成一项较复杂的游戏任务,扮演一个主要角色及遵守共同的约定等,品尝游戏的乐趣;

四是让孩子通过电视、书籍等了解一些体育常识。

(2)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锻炼形式

体育运动的多样化决定了锻炼形式的多样化,孩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形式,有助于他们更长久地坚持。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最适合他们自己的锻炼方式呢?这里结合《好父母》一书对这个问题做一些说明,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按照他们的年龄和身体特点选择适合的动作变化。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发育状况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注意不要让孩子贸然选择危险度较高的项目,比如在平衡木上走或跑等,最好让孩子在父母陪伴和看护的情况下进行。

此外,还要注意运动场地的选择,最好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不要在人多喧闹的地点进行,以免造成孩子意外伤害。

第二,按照孩子性格特点选择适合的项目。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最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在体育锻炼中完善孩子的人格。但要提醒一点,有的项目如平衡木、跳马等危险性较高,一定要在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时候才可以做。

(3)鼓励孩子循序渐进有计划

有些孩子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时,心态不是很好,恨不得一下子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所以常常违背了体育锻炼的一条重要原则,即必须循序渐进。

青少年年龄小,肌肉发展不够成熟,耐力相对大人要差一些,心脏负荷相对也小。因此,做任何动作都应该逐渐适应,慢慢掌握。活动量也要逐渐加大,不要操之过急。在孩子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时,强度不要太大,只要有些微汗,面部觉得有些发热,动作协调,活动量就是比较适宜的。告诉孩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体育锻炼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非立竿见影的。

在孩子制订锻炼身体的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每天有定时、定量的安排,比如早晨六点半至七点是长跑的时间,临睡前做30个仰卧起坐等。

二是灵活安排地点。天气好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天气不好时则应安排室内活动。

三是多种锻炼方式结合,避免活动单一化。

四是可以和伙伴、家人一起进行,既能相互鼓励和监督,还能进行一些集体性的活动。

(4)监督孩子坚持不懈

要孩子坚持每天锻炼身体,难就难在"坚持"二字。坚持就意味着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忍耐。

如果孩子有些时候实在无法控制自己,那就在实行计划之前,父母或者老师与其约定,对他们进行监督。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和要好的伙伴共同制订和实施计划。

16.如何教导孩子讲究个人卫生

我们知道,对身体健康起着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有良好的思想状态,除此之,日常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助于我们减少疾病状况的出现。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的教导孩子注重个人的卫生呢?

主要应该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每天刷牙洗脸洗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维护牙齿健康不仅早晚要刷牙,每次饭后最好也能刷牙。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仔细漱口。

二要勤洗手。"饭前不洗手,病菌易入口。"孩子每天会接触课本、书包、游戏器具等各种东西,一天下来,手上黑乎乎的。可有些孩子一回家,手也不洗,就去厨房找吃的,这样很容易生病。饭前、便后洗手的目的就是为了洗掉手上沾染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所以要用流动的水认真洗。

三要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孩子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每天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经常洗澡洗头,保持指甲整洁卫生,才能及时清除身体上或头发上的细菌和灰尘。

四要勤换衣服与鞋袜。有些孩子早晨出门急急忙忙,常常来不及找干净的衣服去换,只好穿脏的出门。为此,父母要提醒孩子最好在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穿的衣物准备好。衣服整洁就好,讲卫生比讲名牌更重要。

五要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最好每月刷洗一次书包。因为书包是孩子每天都要携带的,经常清洗可以清除细菌。它的整洁也关系到个人的卫生面貌,背上干干净净的书包,孩子会有一份好心情。

六要做到有病就去医院。告诉孩子感冒流行期间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不要和有伤风感冒的人接触。

(2)家庭和公共卫生方面

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室内卫生与通风。要定期做居室大扫除,平时注意保洁,无论什么季节都要做好室内通风和室内保湿。

二是高层建筑居家尽量不养宠物,既有利于健康,又能和睦邻里关系。

三是在传染病流行期不去或少去商店等处,一定要去时要戴口罩。如果孩子得了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应上医院治疗,在家养病治疗时,不要让他们到处乱跑,以免传染给他人。

四是告知孩子不到医院等容易传染上疾病的场所玩耍。

五是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2.方法和步骤

(1)让孩子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没有真正理解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只是被老师或父母"逼"或"催"着讲卫生,很难培养出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父母和老师可以为孩子讲一讲不讲卫生的害处,或者让他们自己查一查资料看讲卫生都有什么好处,也可以让他们回想自己的行为,看有没有因为不讲卫生引发过不良后果。对那些不爱剪指甲、有指甲垢的孩子,有条件的话,父母可以找一台显微镜,挖一点指甲垢,放在玻璃片上,加上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让他们看一看手上的细菌在水中游动的情况。这样能使孩子获得深刻的印象:手指甲下藏了那么多的细菌,万一吃进肚子,细菌在肚子里活动就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疾病。

我们还要让孩子明确,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为了大家,为了整个社会。人人都讲卫生,生活才更加美好。

(2)告知孩子注意细节

有些孩子洗了头、洗了澡、换了衣服、换了鞋子,全身上下焕然一新,可偏偏就忘了换袜子,脚一伸出来熏得一屋子的人都不敢接近他,这种情况多尴尬啊!就是一双小小的袜子,却会给人留下不讲卫生的印象。

一个真正讲卫生的人,会注重各种小细节。有一个词用在这里是很合适的,就是"防微杜渐"。孩子要做到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很多细节不能忽略,比如:

头发要干净;

勤剪指甲,不留指甲垢,剪完指甲要洗手和剪刀;

红领巾等物品要保持清洁;

书包、铅笔盒等器具要保持整洁;

使用的水杯要经常清洗;

身边常备手帕、纸巾等;

嚼完口香糖后用纸包好再扔进垃圾箱;

(3)重点培养

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要重点培养几个方面,这里结合《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论述进行简要说明。

一是常洗手。

我们要教育孩子不但饭前、便后要洗手,而且干完活以后也要洗手,吃水果和别的东西也要洗手。洗手的时候,不能马马虎虎解决,要在流动的水下,用洗手液或者香皂认认真真洗干净。

如果孩子暂时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在家父母要提醒,在学校可以请老师和同学监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形成自觉性。

二是早晚都刷牙。

刷牙的目的是保护牙齿的健康,预防虫牙及其他牙科疾病。同时,可以使口腔清洁,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或病毒。

我们要让孩子坚持每天早晚都刷牙,并且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儿童牙刷和牙膏。

三是不吮手指头。

吮手指头的习惯很不好。如何教孩子改正呢?对不了解吮手指头危害的孩子可以用一下上文中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来让他加深印象。

四是不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

有些孩子在家从来不乱扔垃圾,一出门就忘记了,垃圾随手就丢。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塑料袋,让他随身带着,以把制造出来的垃圾放在里面。有的孩子喉头一有痰就随地乱吐,这是很不好的。喉头有痰,最好是吐在纸上,然后丢在垃圾箱里。

17.如何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

百善孝为先。古往今来,流传了很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春秋时期的仲由,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吃,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东汉时候的黄香,九岁丧母,对父亲极其孝顺,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19岁的刘霆,浙江林学院一年级学生,他在校外租下一间小屋,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照顾患尿毒症的母亲。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敬,怎么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孝敬父母关键在于行动,但现在很多孩子都将其停留在口头上,真正去做的很少。

您可以回想一下在家里吃饭的情景:

孩子帮过做饭吗?吃饭前帮助摆放餐具吗?为您盛饭吗?让您先吃好吃的菜吗?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吗?吃饭时会感谢您的辛苦吗……

如果答案总是否定的,那可真的应该让孩子好好想想,为什么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而反过来他却不是?

原因是孩子还没有真正理解"孝敬父母"。孩子孝敬父母,不仅要心中有父母,还要了解、亲近父母,更要关心、体贴并尊重父母。只有把心中的爱化作实际的行动,才算得 上是真正的孝敬。

训练方案

1.训练要点

(1)有诚意

孝敬父母,首先需要孩子内心有诚意。

父母本身并不期望孩子对自己有所回报,但有必要让孩子学着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的辛劳。

经常能看到的情形是,父母对孩子很有诚意,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孩子,什么好事情都先想着孩子。孩子每天说要孝敬父母,可实际上却变成了父母"孝敬"孩子。孩子对父母的诚意都到哪里去了?

这里所说的"有诚意",不是要孩子每天对父母说多么动听的话,不是让孩子许下宏大却空洞的志向报答父母,而是让他带着诚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帮着做一些家务活、为父母过一次生日、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等,这样,父母就会感觉到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重要的,孩子是关心父母的。这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2)讲礼貌

这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要求。

孝敬父母。真正孝敬父母的人,一定会从对父母讲礼貌的小节做起。

也有人觉得跟父母没有讲礼貌的必要,一家人何必搞得那么客气呢?其实,父母是需要尊重的。况且,在家里尊重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形成了习惯,在外面也会有礼貌,会尊重别人。

有的人认为孝敬父母就是等父母老了再去照顾他们,其实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孝敬父母。孩子虽然现在年龄还小,还没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但孝敬父母并不一定非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相反,有的时候,对父母的孝顺就表现在"您"、"早上好"、"谢谢"、"晚安"等简单的礼貌话语中间,表现在一件件如父母回家或外出时主动迎送、自己外出或回家时和父母打招呼、认真听父母说话等小事情上。

(3)节制脾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不加节制,就会无限膨胀。父母通常会想办法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愿望,但很多孩子"说一不二",想让父母做什么就得做什么,这很不好。

如果孩子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不合理脾气,他就会慢慢变得蛮横、任性、自私,走向孝敬父母的反面。当父母满足不了他的要求时,他很可能埋怨父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比如偷抢甚至残杀父母。

性格不是嘴上说说的事,要从行动上实现,如培养孩子有好吃的东西让给父母先吃、不乱花钱、不摆阔气、不增加父母负担、不让父母为难等好习惯,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2.方法和步骤

(1)让孩子了解父母,尊重父母

孝敬父母首先要了解和尊重父母。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亲每天在忙什么,不知道他们吃的、穿的、用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反而觉得他们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自然很难从心底孝敬父母。

父母空闲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讲讲工作的情况,让孩子了解他们的艰辛。无论父母从事什么职业,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在劳动,都是凭自己的本领在吃饭,都值得孩子敬重。孩子对父母付出的辛劳越了解,才越会从心底里相信和敬重父母,才会真正想着去孝敬父母。

(2)教育孩子虚心听取父母的教导

有一些孩子,父母一说他两句,他就顶嘴,听不进去批评的话,常常惹父母生气,这是典型的不孝敬父母的表现。

当然,让孩子虚心听取教导并不是让他们对父母百依百顺。当发现父母的错误后,孩子可以心平气和地指出来,不可随意顶撞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