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六卷)
48916500000008

第8章 清贫炼天性,淳朴保清白

“原文”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须具。若一失身市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释义”久住山林之中的人,虽然生活贫苦,但是却有非常充实的精神生活;以耕作为生的人,虽然知识掌握的不多,但是却能够保持纯朴的天性。如果返回大都市,变成一个充满世俗气的人,还不如死在山林之中,这样还能保持一副清白的名声和尸骨。

清贫不改秉性

魏王遇见庄子,只见庄子身穿粗布衣,衣服上还打着补丁,用麻绳系着鞋子,坦然自若地从魏王身边走过。

魏王说:“先生为什么如此惫懒呢?”

庄子不慌不忙地说:“我是贫穷,但不是惫懒。惫懒是身怀道德但不能推行;而贫穷是衣服和鞋子破了而已。这是因为生不逢时。不知道大王看见过跳跃的猿猴吗?它们生活在树林里,紧紧地抓住藤蔓似的小树枝在树上自由自在地跳跃,而且还能称王称霸,就连神箭手也不敢小视它们。而如果这些猿猴生活在棘、枳、枸等刺蓬灌木丛中,它们就只有小心翼翼地行走而且时时刻刻要提高警惕,不时地左顾右盼,即使这样还是难免内心震颤恐惧发抖,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筋骨紧缩而不再灵活,而是因为生活环境很不方便,才华很难施展出来。现在身处昏君乱臣的时代,要想不疲惫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啊!”

远水难解近渴

在《碧岩录》中有个“不为俗人拭涕”的故事:

懒瓒和尚长年隐居在衡山的石窟里。唐德宗慕其高名,于是派人召他入京。

谁知当使者来到石窟后,高声道:“圣旨到,懒瓒和尚接旨……”

当时懒瓒和尚正在从火堆里找烤山芋充饥呢。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他身居一个石洞中,冻得鼻涕流到了下颚。

一向正经地宣读圣旨的使者看见狼狈的和尚,不觉地笑着对懒瓒说:“尊师,先把你的鼻涕擦一下再吃吧。”

懒瓒说:“我都快饿死了,哪有工夫替俗人拭鼻涕呢!”

说完一言不发、狼吞虎咽地吃起他的山芋,吃完后,仍然端坐在地上不起来接旨。使者回到宫中禀告了皇帝,唐德宗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做人的智慧

对于一个快要饿死的人,重要的不是“拭涕”,也不是“接旨”,而是维持生命。懒瓒和尚因此感动了唐德宗。无独有偶,亚历山大大帝曾问西方著名的哲人伊壁鸠鲁:“请问哲圣,你需要点什么?”在问这话的时候,一亚历山大本想赐给他一些金银、美女、高楼之类的东西。但是,伊壁鸠鲁头也没回地说:“请别挡住我的阳光,我正在晒太阳呢!”这与“不为俗人试涕”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