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戍卫一生:我们的红色警卫生涯
48916600000032

第32章 移师北平(6)

在这一时期警卫师还积极支援地方社会主义建设,先后还参加了中南海疏浚工程、修建十三陵水库、西山造林等重大工程。在中南海劳动期间,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刘少奇同志等中央首长经常在每天晚饭后出来散步的时候,过来看望挖湖的部队。有一天中午,部队正在工地上吃饭,毛主席路过这里,他一眼就看到了王国初,问道:“这不是那个劳动英雄王国初吗?”当得知王国初已是团参谋长时,毛主席高兴地笑着说:“好啊!当了官啦,要好好干,要把部队带好啊!”这时惠金贤团长提议:“毛主席和我们的劳动英雄合个影多好啊!”毛主席说:“好啊!”就这样,毛主席和王国初同志在中南海的边上留下了一张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合影。

王国初在延安时期,就是上到领袖下到战士,大家都知道的开荒种地的劳动英雄。当王国初同志担任警卫师后勤部长时,他仍旧保持着延安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部队开办砖瓦厂、农场。为解决部队的吃住问题,他在工地和农场勤奋工作着。在国家困难时期,为解决部队和家属长期吃不到肉的问题,他不辞辛苦带领部队驱车上千公里到内蒙古草原上打野黄羊,解决一时的困难。由于他从延安到北京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终因积劳成疾,不得不因此而提前离职休息。

在朱德委员长、贺龙元帅等中央首长的支持下,警卫师先后开办了石景山等四个砖厂、一个白灰场、新京制材厂、石家庄纺织厂和一个植物油厂等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为中南海、新六所等中央首长驻地提供了建筑材料,也解决了部队资金紧张的问题,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后来,这些企业根据中央精神全部移交给了地方政府,并移交资金1.43亿人民币,为地方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组建仪仗队

在这一期间部队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整体素质在不断地提高,部队根据任务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发展。

1952年,为了迎宾的需要,根据周总理要建立仪仗队的指示,在公安部队首长的部署下,由警卫师经过严格的政审和考核,师首长亲自挑选出身体、仪表、军人素质等方面优秀的干部、战士组成了仪仗营,刘辉山提议王立堂担任营长、翟白元任教导员。

为了贯彻落实首长的要求,在这支部队建设初期,如何将它建设成合格的仪仗部队,师首长下了很大的功夫。要想让这支部队体现出新中国的军人英姿,靠延安那一套训练方法是不行了,为此,刘辉山让蒋秦峰和苏振之找来苏军阅兵的电影资料和国民党礼兵资料,会同外交部礼宾司同志进行商讨,经过初步审定后,部队开始了训练。

一次,蒋秦峰、苏振之将仪仗部队训练情况向师首长汇报时,刘辉山看到部队正步走的科目后说:“这样不行,人怎么一跳一跳的,像跳舞的。”古远兴和其他人都笑了起来。苏振之说:“师长啊,他们不跳不行呀,苏联人人高腿长,他们的步幅也大,我们人矮腿短,人不跳就达不到他们的步幅。”刘辉山说:“总之这样不行,你们再去研究一下吧。”后来经过分析、比较、协商后,制定了新的训练计划,再由仪仗营经过刻苦训练,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老仪仗兵于崇敬同志回忆这段历史时,他对古远兴说:“我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各个军区经过挑选调入警卫师的,都是从战场下来立过功的人员。”古远兴插话道:“你们这些人可真是够调皮捣蛋,真是难管呀。”

于崇敬接着说:“我们这些人虽然个性强,但是在训练和执行任务中,都非常自觉和刻苦,没有完成训练任务或训练没有达到标准,我们都会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加练。练站军姿时,背上绑棍子;练正步走时,腿上绑沙袋,真是很辛苦。

那时师首长要求我们也很严格,刘师长经常到我们这里来检查。一次我们准备迎接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外宾,刘师长来到仪仗营检查准备情况,礼宾队列队完毕,他看了看队列情况后,又示意王立堂开始演习报告词。王立堂正步走到刘师长的面前开始报告,由于东欧国家人的名字又长又绕嘴,王立堂的报告词没背下来。王立堂又开始报第二遍,但报告词又卡住了,这下刘师长的脸一下就变了,王立堂看到这一情景后立即跑回原处擦了擦汗,又正步走向刘师长开始报第三遍报告词。这一次王立堂因紧张还结巴上了,这下可把刘师长气坏了,他学着王立堂的结巴,开始骂了起来,这下把我们也给逗笑了。刘师长见这情景,大家也练不下去了,转身上车就走了。”古远兴说:“是啊,也是够难为王立堂的。这件事情还没有完,在机场上王立堂报告词又卡住了。”

那次在机场,刘辉山看见王立堂在正式仪式上报告词又被卡住,他虽然着急,但没有再说什么,对站在身边的古远兴说:“老古,这样不行,去找他们讲一讲吧。”古远兴知道“他们”是指外交部礼宾司,因为礼仪任务的要求都是外交部礼宾司提出来的,由仪仗营负责实施,所以礼仪工作出现了问题就要向他们汇报,寻求解决。

古远兴等外宾走后,来到礼宾司长的身边。这个司长曾在国民党政府当过礼宾官员,他对礼宾工作非常有经验,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把他调来当礼宾司长。古远兴对他说:“司长同志,这个报告词又长又绕嘴,他们背不下来。”“怎么背不下来?蒋介石的卫队都背得下来,为什么你们就背不下来!”古远兴听到司长这么讲,火一下就起来了,争论道:“我们怎么能同蒋介石的卫队相比呢,他们都是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生,我们的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土包子’,怎么能同他们比呢?”就这样两个人争吵了起来。刘辉山看到他们争了起来,就大声说:“老古啊,你不要同他吵啦,去找总理吧!”

来到总理身边,古远兴说:“总理呀,这个报告词又长又绕嘴,他们背不下来。”总理说:“名字长,不好背。”想了想后,总理又说:“这样吧,共产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就称职务加同志;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就称职务加阁下或先生;帝制国家,就称封号加陛下或殿下。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古远兴听后高兴地说:“这样行,这样行,这样就简单多了,这下问题就解决了。”刘辉山在一旁也点着头表示同意。总理这边定下来后,还要同外交部礼宾司协调,所以刘辉山特别嘱咐古远兴:“你要同他们好好协调,不要再吵了。”古远兴答道:“哎呀,还吵什么,总理提的方案他们还能讲什么。”从此王立堂和刘玉明他们的报告词里就不再有外宾的名字了。

警卫师随着任务的不断增加,一些地方也需要礼兵任务,如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在有重大活动时,门口就可以看见礼兵执勤,这些战士虽然不是仪仗营的编制,但多数都是在仪仗营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后调入执勤部队的。警卫一师四团二营五连一名叫王业珍的战士就是从仪仗营调到这个连队的,平时他和其他的战士一样执勤,在需要礼兵时他和其他班、排的礼兵执行礼兵任务。他们这些礼兵始终保持着仪仗营特有的队列训练和军事素质,保持着良好的礼兵形象。

王业珍这个山东大汉和其他礼兵有着1.85米的个子,身材魁梧,冬天里由于天气寒冷,他执勤的位置又在大会堂的北门外面,所以他的脸越发显得白里透红。他不仅有身材和长相好的特点,还有一副好嗓音,他的口令声更是清澈明亮,其他的战士都非常羡慕。

大会堂北门只要有礼兵的重大活动,自行车道上或行人便道上总是围有很多人观看,也总是能听到王业珍那特有的口令声“立正……敬礼……”这声音就向铜铃余音一样,在人民大会堂北门外回响着。

仪仗兵的成就是他们通过刻苦艰辛的训练和付出换来的。他们的训练是挑战人的生理极限,如在训练站军姿时,无论是冬天的三九天,还是夏天的三伏天,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新兵晕倒是常事,一些老仪仗兵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大多数人患有静脉曲张和胃下垂等疾病。

仪仗营除了礼兵任务还担负警卫任务,他们的军事本领也都很过硬,一些军委首长的警卫参谋也是从他们这里选派出去的,如叶剑英元帅的警卫参谋马西金同志就是来自仪仗营,他能两只手使用手枪,而且打得很准。

仪仗营还执行着天安门广场重大活动的警卫任务,特别是在“五一”节和“十一”国庆节的白天游行和晚上联欢活动,他们在天安门前执行着一项标兵任务。

这项任务是在天安门前金水桥南侧,从东华表至西华表一线上武装持枪,形成标兵线。上岗执勤的仪仗营标兵们要从东华表列队,托着半自动步枪,枪刺上挂着一面带有“标兵”的小红旗,正步向西华表行进。行进中,当第一名标兵走到标准间隔位置时,立定、肩下枪、向左转、面向天安门广场,而后是第二名、第三名……依此后推,每个标兵走到自己的位置时,都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当第100名也是最后一名战士走到西华表,完成统一而又标准的动作后,天安门金水桥前已经形成了一队即整齐又威武的标兵线。

这队标兵,从整齐划一的动作,到踢正步的脚步声、操枪声的特有节奏,再到每个标兵立正的标准军姿,一站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毅力,无不体现出这支经过特殊训练的部队具有很高的政治和军事素质。他们用仪仗兵的军姿,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

1968年国庆节的晚上,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登上城楼入座后,古远兴就在城楼西南角和几位老同志聊天,这时杨德中急匆匆地走到他身边说:“老古,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我找了你一圈了,找了我一身汗。你赶快跟我走,总理在找你。”

古远兴问:“什么事情这么急?”

杨德中说:“你不要问那么多啦,赶快跟我走吧!”

古远兴跟着杨德中快走到城楼中央时,古远兴看见周总理站在通道内在等着他们。古远兴心里想:这次总理可能真是有急事找我。他疾步来到总理身边举右手准备给总理敬礼,周总理的左手一把拉住古远兴准备给他敬礼的右手说:“你跟我来。”

周总理把古远兴拉到毛主席和林彪的身边对他们说:“这就是古远兴同志。”

古远兴给毛主席敬了个礼后,毛主席右手握着古远兴的手问道:“你就是古远兴?”古远兴先是一愣,在想主席怎么好像不认识我,但还是马上回答道:“是。”

毛主席的头侧向林彪,用左手食指,指着古远兴说:“又古、又远、又兴。”周总理和林彪都笑了起来。古远兴又给林彪敬了个礼,林彪一边笑着,一边握着古远兴的手。从这以后林彪见到古远兴,有时会叫他“古古、远远、兴兴”,以示和毛主席“又古、又远、又兴”的区别。

毛主席向林彪介绍完后,指着天安门城楼前警卫一师仪仗标兵部队,向古远兴问道:“这是你的部队?”

古远兴回答说:“是。”

毛主席又问:“刘辉山在哪里呢?”

古远兴答道:“他在卫戍区当副司令员,他身体不好,有肺气肿、青光眼,眼睛已经做了手术,在家已经休息几年了。”

毛主席说:“问他好。”

古远兴答道:“好,我一定转达到。”

可以看得出来,毛主席知道眼前的这支警卫部队就是从延安中央警备团发展起来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