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107

第107章 遭遇整十一师

遭遇整十一师:肖永银兵败王家店

刘邓分兵以后,肖永银率18旅2个团5个营单独行动,活动区域为大别山以南的湖北麻城至平汉铁路一带。

1948年1月初,18旅运动至麻城以北的乘召岗地区。此时形势非常复杂,18旅和四面紧追的4个军敌人在捉迷藏,经常是敌不知己,己不知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对面撞上了,全靠战场指挥员临机应变。肖永银通过侦察兵报告得知,除南边的麻城有敌军外,其他三面暂无敌情。于是,18旅向西朝平汉线地区运动。行至湖北大悟县境时,又得报告,南边黄陂方向开来了国民党整编28师,很快就要与18旅遭遇。此时,肖永银与随18旅行动的6纵副司令员韦杰发生了分歧。

肖永银有个外号叫“横扫八百里”,意思是说他打仗非常聪明,便宜全占,吃亏不干。他认为整编28师的去向不明,不一定发现了18旅。应该停止前进,静观其变。如28师从18旅前面经过北上,就打它的后尾,捞一把就走;如28师围攻过来,已是天色将晚,按国民党军的传统是不善夜战的。18旅可以一部牵制,主力乘夜暗脱身。韦杰的看法不同,他除了是一个军事指挥员外,还兼有政治上之责。因此他认为不能把28师吸过来,这样将对东侧不远的邓小平指挥部形成威胁。18旅应照直向西打,抢攻大悟县,将28师向西引,越远越好。

两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最后按组织原则,肖永银服从了副司令员的命令。但他建议,为防不测,全旅应分散行动,以54团去打大悟,52团和旅部在后压阵。韦杰考虑后,表示同意。当夜,部队展开行动。54团以急行军速度直扑大悟,那里只有少许国民党保安部队守卫,很快就作鸟兽散,大悟被攻克。正向北开的整编28师听见枪声,掉头向西扑了过来。此时已是凌晨,18旅52团已作好预设阵地,迎头挡住28师。双方发生激战,国民党军连续进攻,52团依山头坚守,顽强将敌军的进攻打退。战斗进行到下午,54团从大悟带着缴获的弹药物资而归。但其部连续一夜赶路征战,已是疲惫不堪,很难再有决定性战果。战至天黑,肖永银将部队撤下,迅速脱离战场。

这时,两位部队主官又发生了分歧。韦杰看部队非常疲惫,便要开至附近的王家店,休息一晚再走。肖永银认为敌情不明,危机四伏,应转头向东,拖着28师走,这样可以借机判明四处敌情,再作打算。经过争执,韦杰再次一锤定音。

1月16日,18旅移动至王家店。这是一座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镇子,南北狭长,东、南、西都是山,北面是一条小河,镇子里只有一条纵贯的狭窄石板路,两边是许多人家。肖永银将54团和52团主力放在面对黄陂和武汉方向的南山,将52团一个营放在东山,山炮连布置在北河滩,西面因是来路,据后尾侦察暂无敌情,故没有布兵。旅指挥部设在王家店以东一个丘陵村落,没有武装的旅直属队和担架队则进驻王家店镇内。肖永银的这个布置是有讲究的。南面是武汉方向,有敌重兵,因此将主力放在这里,一旦接火,可以集中兵力挡住,以掩护全旅撤退;东面一个营是预备队,既可以向南增援,又可以防东面来敌,争取时间从南面抽兵支援;因兵力不足,北面放一个山炮连,如有敌军来袭,可以重火力阻击,等待主力支援;西面暂无敌情,以哨兵警戒,危急时可鸣枪求援。从整个布置上看,可进可退,相当有章法。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想到,危险已在悄悄临近……

就在16日同一天,从平汉线经罗山插过来的国民党整编11师也来到了王家店。整编11师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陈诚的起家部队,美式装备,军官多是中央军校毕业生,战斗力很强。师长胡琏出身黄埔四期,有勇有谋,是国民党军中的悍将。整编11师在华东战场上一直是解放军的宿敌,多有交手,解放军没占到多少便宜。几个月前,粟裕集中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兵力将整编11师围在南麻,经四天五夜血战,没能吃住整11师,只好撤兵而去。这一战华野2、6、9三个主力纵队都受到重创,伤亡超过了10000人,而整编11师伤亡只有5000人。这一次整编11师尾追刘邓大军南下,双方狭路相逢。

整编11师发现18旅也是偶然。11师番号同样是18旅的便衣队前行侦察,发现有一支部队进驻王家店。经左右联系,并无友军在此地,因此断定是解放军部队。入夜时,11师18旅便衣队摸上没有设防的西边山头,也是骄兵胆大,竟然直接发起了攻击。肖永银在西边没有布置部队防守,立时便被攻近。11师便衣队在镇子边上与解放军岗哨发生了激烈对射。枪声一响,肖永银便发现情况不对,他急忙从南边抽回一个连去西边阻击。命令刚下,北边又枪声大作,没多久,炮兵连就撤了下来。原来这里也出现了整11师的部队,因事发仓促,炮兵还未开火,防线便被楔入,结果丢了炮就退了下来。肖永银十分恼火,正待调部队反击,东南和南面又传来告急,国民党军大部队已压了上来。胡琏不愧是名将,迅速判明了王家店的解放军兵力部署,以优势兵力从四面发起了围攻,使解放军四顾不暇。

肖永银的指挥部也遭到了敌军的围攻,他不得不把警卫连也拉了上去。这一来手里就没兵了,而四面的枪声却越来越密集。通过枪声判断,国民党军配有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显然是支主力部队。18旅仓促迎敌,军心已乱,只能勉力支撑。肖永银判断:国民党军占有兵力优势,从四面压来,18旅兵力不足,难以支持很久。好在天黑,可以收拢主力,趁敌军未及全面展开从空隙中钻出去。现在四面敌军密集,只有东南面一条山口方向并无枪声,必须当机立断。问题是战斗部队收拢起来容易,而王家店街上的旅直属队大多没有武器,已被楔入镇内的敌军粘住。要救出他们,必须集中兵力发起冲锋。而四面都已与敌人激烈交战,很难向回抽兵。如果冒险将部队攻入镇内,一旦被四面敌人压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肖永银也算是身经百战,从来没这样难以抉择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四面的枪声越来越近,显然国民党军的包围已越来越小。肖永银痛苦地下了决心:迅速撤出战斗!他命令副司令员韦杰、旅政委刘昌率52团先撤,从东南方向的山口打出去。自己则收拢殿后的54团,边战边撤。镇内的旅直属队,只有扔下了……

天黑夜暗中,18旅从东南的山口冲出来,很快冲上宣化店至武汉的公路,从遭遇的国民党军中冲开一条路,迅速隐入夜色中。后边,是笼罩在浓烟烈火中的王家店。

天亮时,王家店的战斗结束了。国民党军逐街逐屋地搜索,用刺刀将没有武器的解放军赶出来,足足有300多人,大多是没有武器的直属队人员。战俘们先是被押到宣化店,胡琏在这里发表了训话:“本来是要抓你们的肖永银旅长,他跑得快,跑得慢就捉到了。”然后战俘们又先后被押到了信阳、武汉,关进了俘虏营。这次战斗则被国民党大肆渲染,南京、武汉的报纸上醒目登载了“刘邓匪部六纵主力已被歼灭”……

事后,肖永银亲往野司向邓小平政委请罪。在大规模整军中,肖永银又因他的决定而遭到了部队官兵的无情批判。在他的内心深处,王家店之败成了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个人的伤痛倒还是小事,那些被俘的解放军官兵,却因此改变了命运。在解放大军渡江南下时,这些战俘们被救出,大多回到了部队。然而,在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他们又因为这一历史上的“污点”,而遭到了无情的整肃,很多人都被折磨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18旅官兵从此憋了一口气,誓要报此一箭之仇。直到淮海大战,中野、华野合力围歼黄维兵团,中野6纵18旅又与18军(整编11师)18旅狭路相逢。在李土楼之战中,6纵18旅52团与18军18旅52团一场血战,终于战而胜之。而18军则在双堆集大战中灰飞烟灭,只可惜老冤家胡琏乘坐一辆坦克逃出重围,令肖永银抱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