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113

第113章 胡琏:援救洛阳经过2

马不停蹄的整编第11师被阻隔在伊河对岸。这伊河本是条小河,常年水浅而流缓。哪想到上游伏牛山、熊耳山落雨,汇水洛东,使伊水突然变得咆哮湍急,无法涉渡。

胡琏率整编第十一师强行军,但在登封一线遭到解放军阻援部队的节节抗击,至16日晚才进抵洛阳南郊的伊河岸边,不过为时已晚。胡琏企图连夜组织渡河,对洛阳实施包围。怎奈连日大雨,伊水暴溢,渡河器材无着。经通宵折腾,胡琏未能渡过一兵一卒。当时任整编第十一师第十一旅旅长的王元直,在日记中发出这样的哀叹:“伊、洛两河在洛阳附近,原可随处徒涉,不料近日来天雨,山洪暴发……今年系特殊例外,天意欲失洛阳以助****,岂人力能为!”

邱行湘急电蒋介石:“援军被伊水阻隔,此乃天意,非人之过,邱行湘誓与洛阳共存亡。”

蒋介石痛爱交加,下令飞机冒雨起飞:“洛阳可以丢,邱行湘一定给我接出来!”

俞济时知道飞机场早落****手中,还是把飞机派了出去。飞机在洛阳上空盘旋了一圈,匆匆而返。

13日晚,对核心阵地的攻击开始。国民党守军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火力之猛,特别是重武器火力之密集,出乎共产党官兵的预料。各部队都受到猛烈阻击。

14日,战场局势复杂起来。尽管孙震曾反复陈述增援的困难,但是,蒋介石严令必须不惜一切增援洛阳,甚至命令三十八师停止西调,归孙元良兵团指挥。

孙震只好一面命孙元良的部队快速增援,一面命胡琏的整编第十八军由登封附近跃进洛阳。陈士榘决定十四日下午对洛阳城内的核心阵地做最后一击。这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最后的机会,如果攻击失利只能撤军,否则,时间拖延下去等来的只能是敌人大规模的援军到达战场。邱行湘将青天白日旗高高地悬挂在核心阵地大楼的楼顶,以示坚守到底的决心。

、3月14日,200多门大炮齐发,对核心阵地进行毁灭性轰击。炮弹如倾盆大雨泼泻而去。在巨大的轰鸣中,工事倒塌了,五座大楼腾起熊熊烈焰,据守在里面的总预备队死伤无数,第4团代理团长朱驱被当场击毙。弹片擦伤邱行湘的后脑,粗壮的短发立刻被染红了。

高悬在北大楼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在漫天大火中倒下了。

40分钟后,华野第3纵队第8、9师从东、北面,陈谢兵团第4纵队第10旅第28、29团从西、南面,同时向核心阵地突进。火光烛天,烧透了夜空,解放军势若潮涌,防不胜防。邱行湘指挥残部从旷地打到楼内,从地上打到地下,最后钻进了暗堡。

大势已去。

在枪炮间歇的瞬间,邱行湘回光返照般地一震,听到了从伊河边上传来的紧密枪声。他大笑两声,转身钻出暗堡,进外壕人坑道,指挥残部堵住东西两头的坑道口:“援军已经进了洛阳城!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者,悬赏千万元!不战而逃者,就地正法!”

垮了精神的士兵如同去了骨的肉,即便悬赏金条也唤不起招架之力了。

深夜12时,邱行湘被解放军从坑道里活捉出来。

天亮了,竟是一个艳阳天。邱行湘悲戚地望着那轮喷薄而出的太阳,无限感慨:盼了它多少天,如今虎落平阳,一切休矣,它却出来了!

他被押到一间屋子。他认得出,这是参议会议厅。几天前,他还在这里主持开会,与同僚推杯把盏。

走进一个40岁上下的人,满腮胡子,架着近视眼镜,镜片后是一双活泼的眼睛。

“老同学,我叫陈赓。你是黄埔第5期的吧?”

邱行湘知道这位同窗。陈赓救过总裁的命。在黄埔同学的心目中,他是个传奇人物。

“我高兴地通知你,你被人民解放了。能否获得人民的谅解,要看你是不是能自己解放自己、欢迎你到我们解放区去。”

陈赓言罢,吩咐护送邱行湖的人准备几十磅猪肉罐头,供他路上食用。

邱行湘怀疑自己的听觉。他并不在乎几十磅肉罐头,但他对共产党的认识却是从这里开始的。

增援的国民党军到达洛阳城郊的伊河和洛河。连日大雨,河水暴涨,渡河器材没有着落,一整夜没能渡过一兵一卒,胡琏打了工兵团长一个耳光,但架桥速度依旧缓慢。十七日,胡琏的整编十一师和整编三十八师终于到达洛阳。共产党军队已撤到洛阳以西休整待命。洛阳已是一座空城。洛阳之战,是转入战略进攻以来,共产党军队在南线战场夺取的第一座城市。为了攻占这座城市,六千多名官兵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此次战役,共歼灭敌青年军206师及地方武装2万余人,生俘中将师长邱行湘、少将副参谋长符绍基、副师长赵云飞等15000余人,毙伤敌49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及其它物资。洛阳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后,对国民党坚固设防中的中等城市旗开得胜的一次漂亮的攻坚战。攻克洛阳,切断了中原****与西北军队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豫陕鄂根据地。就在我军攻占洛阳城的同时,国民党援兵胡琏和孙元良的部队已越过登封、黑石关向洛阳逼近。鉴于已达到歼灭敌有生力量之目的,为了摆脱敌援军的合围,我军在处理完善后工作后,主动有秩序地撤离洛阳。17日,全部转移到洛阳以西以南地区,休整待机。

洛阳战役,全歼敌青年军二○六师师部,两个旅部,五个整团,还有中央炮兵的四个连,独立汽车队第五营,俘敌一万五千余人,打死打伤三千余人,共歼敌二万余人。缴获各种炮一百八十一门,重机枪、轻机枪等其它各种枪支七千余件,各种炮弹二万二千多发,各种枪弹一百六十七万余发,炸药四万斤,汽车四十六辆,汽油二千桶,电台和收发报机等一百六十四部,军装衣服三万一千多套。洛阳战役的胜利,是******军事思想的胜利,是我军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这一胜利动摇了敌人守备城市的信心,改变了豫西解放区的局面,提高了我军的攻坚战术技能,为继续夺取大城市打下了基础。同时,大量补充了兵员,改善了部队的装备,为今后作战补充了大量的物资。

1948年3月18日晨,敌援兵整编11师、38师及124旅约6个旅的兵力进入空城洛阳。十天后38师奉命全部运到西安,11师也于同日东撤,以加强郑州及平汉路的守备。洛阳城仅留下124旅驻守。4月3日,这个旅的主力也开往偃师,只丢下371团及一个保安团守备。陈赓同志决定再歼洛阳守敌,遂于4月4日指挥主力围攻洛阳。敌人发觉后,于5日晨弃城东逃,我军迅速追击,将敌包围在东张古洞地区,经2小时战斗,将敌全部歼灭,共毙伤敌4600余名。洛阳永远回到了人民手中。

整编第十一师北上增援,平汉路南段敌情缓和,刘伯承、邓小平本拟乘势举行阜阳战役,以“吸打援敌”的战法,调动张轸兵团于淮西,争取在运动中歼其一部。尽管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准备,部队也开始了行动。但当敌发觉刘伯承、邓小平的意图,企图以阜阳作为诱饵,调集19个旅的强大兵力合击攻城部队时,刘伯承、邓小平断然放弃了原定计划,调动部队就势西向袭取上蔡、汝南、驻马店、确山、遂平、西平等城镇,拆散了敌人的阵势。同时令仍在大别山的第三、六纵队乘机转至淮北。

4月中旬,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局、野战军领导机关进入豫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在这前后,他们抓紧时机进行了整训和补充。

5月末,粟裕兵团在中原野战军宛东战役的有力掩护下渡河南下,进入鲁西南,参加中原作战。中央军委要求华东野战军集中主力,寻歼敌第五军。指示中原野战军的作战重点是钳制南线敌人,予以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即令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北上归建,以便加强华东野战军在豫东的作战力量。同时,计划于6月中旬在汉水流域发动强大攻势,歼灭老河口及襄樊地区之敌。

6月中、下旬,华东野战军接连发起开封战役和睢(县)杞(县)战役。为阻击平汉路敌人的增援,刘伯承相继组织了3次阻击战。

第一次是阻击胡琏兵团北援开封。当华东野战军第三、八纵队突然发起开封战役,并一举攻克开封外城时,蒋介石唯恐中原枢纽有失,急忙亲飞开封上空指挥,一面令守敌固守待援,一面令第五军和胡琏兵团由东、南两面增援。东路的援敌由华东野战军负责阻击,南路的胡琏兵团则由中原野战军进行阻击。刘伯承见战情紧急,为了争取时间,采取大兵团梯次行进的方式,令第一、三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为第一梯队,迅速赶至西平以东的东、西洪桥一线,构筑野战防御工事予敌以坚决阻击;以第二、四纵队为第二梯队,尾第一梯队前进,随时准备协同第一梯队作战。从6月15日至17日,胡琏兵团集中兵力和炮火,对东、西洪桥进行轮番攻击,企图一举越过阻击阵地。但在节节抗击下,两天仅前进了80里。18日,开封四关已被华东野战军攻克。蒋介石因胡琏兵团已救援不及,且有被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南北夹击之虞,即令胡琏退回汝南。至此,中原野战军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阻击任务。

第二次阻击战是配合华东野战军睢杞战役第一阶段作战。6月下旬,经过宛东战役和西平阻敌援汴战斗之后的中原野战军第一、二、三、四等4个纵队,正集结在襄城、叶县地区休整。6月27日,刘伯承接到粟裕电报:豫东睢杞作战开始,预计7月2日解决战斗。望迟滞胡琏、吴绍周兵团,阻其北援。刘伯承立即令全体部队分向郾城、漯河、遂平开进,预计歼击正由驻马店北进的吴绍周兵团(辖整编第八十五、十、二十八师)一部,吸引胡琏兵团西顾,从而达到阻敌北援的目的。华东野战军睢杞战役的目标是围歼西援开封的区寿年兵团。蒋介石、白崇禧鉴于上次胡琏兵团被中原野战军优势兵力拖住的教训,这次令张轸统一指挥胡琏和吴绍周兵团共5个整编师,全力北援。刘伯承按原定部署,以一部兵力牵制和阻击东路的胡琏兵团,集中主力攻击西路吴绍周兵团。6月30日至7月1日两天,主力与吴绍周兵团展开激战,用诱敌前进从翼侧反击的战法,使敌人暴露在原野上,从而予以重大杀伤。张轸恐吴绍周兵团被歼,遭受白崇禧的斥责,急调胡琏兵团折回西平与吴绍周兵团靠拢,停止北援。至此,中原野战军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阻击作战。

第三次阻击战,是保障睢杞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7月3日,刘伯承再次接到粟裕报告,说在歼灭区寿年兵团后,拟继续围歼孤军深入的黄百韬整编第二十五师,预计7日结束战斗,要求中原野战军阻击胡琏等部,使其8日不能到达太康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获悉蒋介石复令张轸指挥胡、吴两兵团,排除万难,驰援黄百韬。刘伯承当机立断,令第一、二、三、四纵队全力东进,采取侧击、尾击的战法,在商水、东洪桥之线与敌激战。张轸由于上两次援救的失败,又怕陷入解放军的包围,因此采取惯用的密集队形齐头并进,这恰恰为中原野战军迟滞其行进速度创造了条件。蒋介石却不满张轸的稳步缓进,严令他赶往雅杞围歼华东野战军的所谓“疲弊之师”。胡琏企图邀功,自告奋勇率9个步兵团轻装北进。刘伯承立即派部队尾追。当胡琏刚刚赶到淮阳,华东野战军已胜利收兵。第三次阻击战也就胜利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