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136

第136章 登步岛战斗总结

登步岛战斗

登步岛战役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1949年11月3日—6日

地点:浙江省舟山群岛登步岛

结果:中华民国胜利,保住登步岛;1950年5月国民军舟山撤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占登步岛。

参战方

中华民国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指挥官和领导者

国:朱致一:刘廉一/我军:胡炜

兵力对比

国民军八千人/我军五六千人

伤亡与损失

中华民国:国民军伤亡数据:近3,000人

解放军数据:击毙、击伤、俘虏国民军3394人

中华民国:数据:击毙、击伤、俘虏共产党6,521人

登步岛战役,为中华民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共内战中的战役。最后中华民国胜利,是为登步岛大捷。

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继续追击中华民国政府的军事力量。此时舟山群岛、大陈岛、一江山与海南岛等中国沿海岛屿仍在中华民国控制之下。

10月3日,解放军攻占舟山金塘岛。10月18日,解放军21军61师攻下舟山群岛的桃花岛,并积极准备攻打桃花岛以北仅0。54浬的登步岛,以期占领登步,进取定海各离岛。中华民国政府为守卫舟山岛,也随即将登步岛列为守御重点,派遣87军221师驻防,复令67军与87军主力,于舟山本岛待命保持机动,随时支援各离岛之战斗。

战斗经过

中华民国方面

根据中华民国政府方面的记载,11月3日下午四点,共匪21军、22军共1万余人,开始以重炮炮轰登步岛,八时匪61师181、182团以五十艘船载10,000人攻打,舟山防卫司令部的石觉将军,电令67军刘廉一军长率75师与67师,先后纳入87军朱致一军长指挥以增援登步守军。守军第87军221师,加一山炮连约8,000人反击,但伤亡颇重,十一时,登陆匪军已达七千多人。匪并于4日午夜一时约三千人进犯,连陷流水岩、炮台山。十点第67师收复炮台山。五日半夜匪军再度增援,直到五点始退。九点攻流水岩,十二点克之。六日三时出击,六十七师攻克野猪塘山南端及蛏子港、天后宫、大岙等地。匪军于四点被围直到七点撤退。八时清扫战场,登步岛血战三日夜,至此获得胜利。

经过三天的战斗击退共匪军,按照中华民国政府方面的史料,登步岛大捷“刘廉一,[1]歼灭敌军5,000人、俘虏1,521人[2]。但据指挥官87军军长朱致一的回忆,“总计是役我伤亡官兵2704名,毙伤匪官兵3660余人,俘匪279人,虏获匪步枪353枝、轻机枪27挺、重机枪5挺、冲锋枪6枝、枪榴弹筒2具、迫击炮6门”。[3]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实际上并无军人被俘,有研究者分析,“俘匪279人”的来源可能是5日援兵登岛后在反攻时救出的前一晚被解放军俘获的221师士兵,因误传成为“俘匪”。

战后,于右任曾在登步岛的烈士墓碑上题字曰:“登步复登步,踏进中原路,再造新中国,灵兮其永护,香放自由花,围绕英雄墓。白骨黄土,千古留芳,冲天浩气,日月争光[4]。”

中华民国政府方面宣称是“继金门大捷之后再一次获得光辉的胜利”,并认为,登步岛大捷与古宁头战役的两次胜利,使得一时之间不敢冒然进行岛屿登陆战,巩固了当时中华民国对台湾的统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记载,解放军61师解放桃花岛后,于11月3日晚八时开始攻击登步岛,首批登陆部队五个营在炮火掩护下,从桃花岛起航。航行不久,风向逆转,潮水猛退,经过艰苦拼搏,仅有7个半连队(1000余人)在登步岛登陆。他们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将蒋军驻岛的221师打得大败(由于本应是此战主角的221师在战斗中表现太差,战后蒋国防部授予了各增援部队各种荣誉称号,而221师什么也没有捞到),消灭8个连,。4日拂晓,解放军已经控制了登步岛四分之三地区,将岛上余部压缩到北部鸡冠礁一带,一艘蒋军舰艇在我火力打击下已经提前挂起了白旗,但主攻的3营由于预定计划已完成,而鸡冠礁码头是其他连的任务区,营党总支开会决议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决定不一鼓作气攻下码头,直接导致了之后敌人送上援兵使战局逆转。

由于61师当时为配属部队,又无总前委,指挥系统不畅,4日7时,蒋军4个团在空军支援下乘军舰来增援,上岛后分东西两路进攻,战场形势逆转。登陆部队7个半连依托炮台山、流水岩一线阵地英勇抗击,顶住了优势蒋军的反复冲击和飞机、舰炮、地面炮火的猛烈轰击。在此过程中,一部分蒋军俘虏被蒋增援部队救出。4日晚,第61师的第二梯队1个营,预备队1个营,第一梯队未能登陆的一个半连,以及师直属队3个连,上岛与第一梯队共同战斗,先后歼灭蒋军3200余人,但自己也伤亡很大。战斗呈胶着状态。

由于登步岛上蒋军处于绝对优势,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解放军登陆部队处境困难,胡炜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撤退失败,将会成为千古罪人;撤退成功也仅是个“败将”。最后,他完全摆脱了个人得失的考虑,果断地下了撤退的决心,亲笔起草了“情况紧张,今晚撤出战斗”这一简短的电报,—面将决心上报22军并21军,一面立即组织撤退,同时通知留守桃花岛的副政委李清泉组织所有船只,天一黑即来登步岛撤运部队。5日一天,部队在流水岩山、竹山、野猪塘山东北侧一线,击退敌人十多次进攻,还在阵前小型出击中还抓了一些俘虏。遂于5日晚开始主动撤离。师长胡炜、副参谋长王超在渡口指挥,按伤员、烈士遗体、机关、部队的顺序登船;指挥所和师首长与掩护分队最后撤离。在他们登船时,又把仅有的救生衣留下来给后面的同志。撤退过程中,解放军无一伤亡。

登步岛战斗,解放军以5/6个营的兵力,连续恶战50多个小时,抗击了有海空支援的近7个团30余次进攻,毙伤俘敌3000人,敌三个团长均被我击伤,还带回俘虏数百名。我军伤亡千人,但没有丢弃一个伤员。惟一一个在战斗中失去联系的战士傅祥明,在发现部队已经撤退后,宁死也不愿当俘虏,抱了一根竹竿跳进大海,漂到一个礁石上,靠吃小蟹和小葱度过10个昼夜,最后被救归队。

此战暴露出当时解放军在势如破竹取得大量胜利后,普遍存在的领导层急躁冒进、轻视残敌、部队随意配属,指挥沟通不畅(22军竟然未通报61师金门战败的消息)和缺乏合成军立体作战思想(未出动海空军或船只迷惑敌人,使敌迅速判断出登步岛进攻非佯攻,从而敢于很快从各岛抽调援兵扭转战局)等问题。由于未完成夺岛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长期认为登步岛战斗是一次败仗,除战史讲授外,基本不在军内外宣传。但近来随着政治意识形态观念淡化,一些学者指出,登步岛战斗指挥员在尚不知晓金门战败及其细节的情形下,不计个人得失,保全了军队,以劣势兵力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在登陆战中完成使主力部队无一伤亡、全身而退的极其困难的动作,

战斗序列

中华民国

总指挥:朱致一/刘廉一

中华民国陆军

87军,军长朱致一

87军221师,师长吴渊明

87军221师66l团,代理团长吴锡麟

87军221师662团(欠第2营),团长陈谦

87军221师直属部队

67军,军长刘廉一

67军75师224团,团长萧宏毅

67军67师199团,团长汪敬熙(6日拂晓前抵达未参加作战)

67军67师200团,团长颜珍珠

67军67师201团,团长李向辰

67军军部警卫营

中华民国海军

舰艇6艇

中华民国空军

战机114架次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指挥:胡炜

21军61师,师长兼政委胡炜

21军61师182团,团长陶继藩,政委程祖光

21军61师183团,团长杜绍三,政委刘传新

21军61师侦察连

21军61师警卫连

21军61师九二步炮连

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张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