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138

第138章 胡琏最后一战东山岛战役

东山岛位于福建、广东两省交界处,面积为165平方公里,人口约8.3万。该岛北部与大陆仅隔一条500米宽的八尺门海峡,系闽、粤海上交通咽喉,闽南的海上屏障。该岛距离国民党军所盘踞的大、小金门仅约74海里。为此,台湾“国防部”确定以金门防卫部一个加强师的兵力,在部分空降兵配合下,对我东山岛实施登陆作战,企图用“以大吃小,速战速决”的办法,一举全歼我守岛部队,并占据该岛,建立反攻大陆的据点,进而达到牵制我抗美援朝部署,策应美国对朝作战,扩大其影响的目的。1953年春,朝鲜战事未缓,亲蒋的艾森豪威尔上台就任美国总统,福建前线局势更显紧张。美国中央情报局控制的“西方企业公司”从幕后跳到了台前,策动国民党军加紧了“反攻大陆”的步伐。他们的眼光盯在了东山岛

为了取得登陆突袭的成功,国民党军从1953年初至进犯东山岛之前,进行了充分的组织准备,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

1、战前侦察

战前两个月,国民党军不断派遣舰艇到东山岛附近海域进行侦察,并多次抓捕大陆渔民,仅5月份,在东山岛沿海就有200多渔民被抓走。国民党军向他们查问我东山岛守备兵力和古雷半岛(东山岛北约12公里)、六鳖半岛(东山岛东北约45公里)至旧镇(东山岛东北约53公里)沿海一带我部队船只的活动规律。同时派遣特务搜集我兵力部署、工事构筑、炮位、仓库、交通及滩岸等情报。多次出动侦察机在100至500米的低空掠过东山岛进行航拍7月8日后,每天出动侦察机在两架次以上。

2、编组部队

1953年7月7日,国民党军在金门成立了“联合任务指挥部”,以金门防卫部司令长官胡琏为总指挥,设一个美国顾问组,下辖陆军八十五师、十八师五十三团,海上突击第一、二大队,南海纵队第八中队,海军陆战队第三大队,以及6月1日在台湾组建的一个由480人组成的伞兵支队,共计11825人。还配备了各种舰只13艘,飞机数十架。

3、组织演练

战前,国民党军登陆部队在金门集结,多次进行上下船,夜间登陆、进攻、撤退等模拟演习和沙盘作业。伞兵支队则按作战计划在台湾本岛选定一处与东山岛相似的地形,进行多次空降演练,战前一星期,国民党军还组织了一次三军协同登陆作战的全面演习,以检验其准备效果。

4、选定登陆地段

国民党军在经过各种手段侦察和对情报分析后认为:东山岛南部地形较为平缓,港湾隐蔽,沙滩开阔而坚实,便于登陆艇波直接靠岸和舰炮火力支援;登陆后,便于向两侧和纵深发展,且该地段我守备力量相对薄弱。因此他们把登陆点选在东山岛南部的湖尾、白埕、亲营等地。

5、采取保密和迷惑措施

登陆前夕,国民党军舰、飞机的活动方向突然由福建转向浙江沿海,以转移我军视线。同时他们将东山岛改称为“菱形岛”,并更换了一些地名,在通信联络及战前演习中均使用新的名称,以迷感我军。国民党军还对行动计划严格保密,直到出发前,才向部队宣布作战目标和任务。

胡琏进犯东山岛

叶飞为东山选了一个好主将。游梅耀泰山压顶不变色。

东山岛位于福建南部诏安湾东侧,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是福建第二大岛。其形似翩翩欲飞的蝴蝶,故又称蝶岛。岛的东南临海,西北近陆,北端八尺门渡口距大陆仅500米,近陆地区多丘陵,临海地区较平坦,沿岸滩窄水深,便于舰艇活动。东山地处闽粤两省结合部,位置特殊,是沿海防御的一个薄弱点。叶飞认为这里易受敌人进攻,因此十分注意东山的防御。

为了准确并及时掌握情报,1953年初,叶飞指示在金门岛对面的厦门云顶岩山上设置观察所,架设了20倍的望远镜,金门岛四周敌人的活动于是尽收眼底。同时,必须要有一位过得硬的指挥员担任驻东山岛公安(边防)八○团团长,叶飞在众多部属中,选定了游梅耀。游梅耀是闽西籍老红军,抗战时曾在陈毅身边当过3年副官。他说从陈毅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概括起来有4点:对革命要有天塌不动的信念,对敌人要有泰山压顶的气概,对败仗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丈夫气量,对生死要看得像吃饭睡觉一样寻常。叶飞早在抗战时便认识了游梅耀。游梅耀到他麾下后,叶飞对他信任有加。解放初期派他到闽西整编部队,组建警备团,任命他当团长兼党委书记,负责闽西剿匪。后来这支部队调防厦门大嶝岛,游梅耀因身体不佳,改任十兵团速成学校副校长兼校务处长。如今东山紧张,叶飞决定放这头“雄狮”出笼。

5月初的一个上午,叶飞和刘培善在省委驻地福州乌山接见了游梅耀。见面后,叶飞的第一句话就是:游梅耀,把守东山的任务交给你,你有没有信心?

游梅耀不假思索地回答:人在岛在,打死了就化为肥料长庄稼。

叶飞知道,游梅耀真是个视死如归的角色。在战争年代,他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至今心脏旁还留有弹片。

历史证明了叶飞的眼力,给国民党军选了一个好对头。游梅耀上岛后,遵照叶飞指示,把团部移驻东山岛,带着战士们起早摸黑修建坑道、工事。公安八○团的建制归上海公安司令部,由十兵团和福建军区指挥(具体又归三十一军指挥)。因其系由漳州县大队(独立营)整编而成,老百姓叫“地瓜兵”,还不是主力部队。但在游梅耀的带动下,指战员们精神振奋,决心打出军威,脱掉“地瓜兵”这个难听的帽子。也幸亏游梅耀做事雷厉风行,紧抓紧赶,不仅防务得以夯实,还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7月10日前后,金门、马祖国民党军调动频繁,屡屡出动舰艇在福建近海窥探,派出飞机接连来低空侦察。7月12日至14日,厦门云顶岩观察所发现,大金门料罗湾停泊的舰艇和运输登陆船只突然增多,超过平时活动的数量。

叶飞得到报告,立即命令沿海岛屿各部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高度注视敌人动向。他指示三十一军军长周志坚,如敌向平潭岛、南日岛、大嶝岛进犯,驻岛部队应坚守待援,歼灭犯敌;如敌侵犯东山岛,则按原方案进行,即守岛部队予敌杀伤后,留一个精干的营机动防御,其余人员在拂晓前撤出岛外,然后组织反击。

一时间,福建的空气充满了火药味。

7月15日黄昏,国民党“高安”号军舰离开金门,扬波启航。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金门“防卫司令”胡琏正频频向岸上送行人员招手。肃立在他身旁的是副总指挥柯远芬中将、十九军军长陆静澄中将、参谋长萧锐少将、第四舰队司令黄震白少将等。

胡琏是黄埔四期生,无论资历、战功,还是军衔,他在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将官中并不起眼。蒋介石选中他负责此次重大战事,除了他在1949年10月保卫金门有功,还因为他在“南线”偷袭中振作了国民军士气。退守台湾后,蒋介石以“二胡”探路,以图“反攻大陆”。北线司令为胡宗南,驻节大陈,南线司令即为胡琏,驻节金门。他们各统精兵数万,组成海上突击部队,袭占闽浙沿海岛屿。结果北线胡宗南连连失利,南线胡琏却数番得手,尤其是南日岛一战,他以众对寡,又占了解放军轻敌的便宜,一击成功。胡琏也因此被人称作“狐狸”。

东山岛肯定不会成为“南日第二”!

胡琏也不愧是“狐狸”。虽然几次得胜,但对这次进攻还是相当谨慎,他不仅事先侦察周密,而且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开船前连第四舰队司令黄震白尚不知此次行动的目标。为了给解放军造成错觉,胡琏还命令所率战舰船只一字形先向南行,欲给对手造成“驶航台湾”的错觉,然后突然北折,向着东山岛逼近。胡琏对此次偷袭信心十足,自诩这次是“狮子吞蚂蚁行动”:自己有1。3万人马,有海空军配合,而岛上我军不足一团,加上水兵,总共不过千余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国民军将士就是傻瓜,10个也能缠死我军一个。

其实,当胡琏的联合舰队驶出料罗湾时,福州叶飞指挥所的数部作战电话便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指挥和参谋人员就开始对敌人的真实意图进行着各种研判,加强备战以防不测的指示电文也同时飞向各前沿阵地。

盯着作战地图上紧紧尾随敌人标行其运行航迹的红线,叶飞陷入沉思。从敌人的出发时间、规模和一反常态的运动方式判断,不像是例行的运输和演习,而更像一次较大规模的实战行动。问题在于: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其攻击方向究竟落在何处?

一时间,叶飞的大脑像车轱辘一样迅速地转动起来:敌人一个加强师的兵力,要攻厦门吧,谅他不敢;进犯平潭岛吧,距离太远,从现在到拂晓登陆,时间也太紧;重犯南日岛吧,没有这个必要。瞬间,他预感敌人可能会相中东山。对,最大可能就是东山。对东山岛,叶飞考虑还是不准备打。因为此次敌人过于强大,而公安八○团有一个营在漳州搞边防,游梅耀手中仅有一、二营(欠四连),外加迫击炮连、水兵一连,不过1200来人,可谓兵少将寡,加上距离过远,增援也将无法及时。于是,他对身边参谋说:马上电告“东山游”,敌人八成是冲着他来的,可以视情况作机动防御,避免无谓损失,以后再寻机反攻。

参谋人员把叶飞的指示拟成电文,从福州直飞东山:由于此次进犯之敌过于强大,守岛部队可实施机动防御,于16日晨4时以前撤出东山岛,然后组织力量再行反击。

接到电令后,游梅耀和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等党政军领导人紧急研究,决定不执行机动防御的作战方案。游梅耀认为:“地方党政机关可以撤出岛,但部队坚守待援!”他为此陈述理由:“我们当兵的枪一响就溜,还有什么威信可言?老百姓将遭受多大损失?我游梅耀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他们?我们当兵的手中枪不就成了烧火棍了吗?我们一定要坚持战斗。另外,如果我们撤退,敌人在岛上站稳了脚跟,钻进了我们挖的坑道、工事里,将难以反击。”谷文昌等地方党政领导认为游梅耀分析有理,表示也不撤退,协助部队打好这一仗。

游梅耀上任前曾向叶飞拍过胸脯要坚守一天,他当然有理由不撤,但军人要服从命令,他还是给福州回了电,同时发给三十一军,表明的却是固守待援打赢这一仗的决心。游梅耀手中虽只有1200余人,但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他有的是大将临阵的气概,泰山压顶不变色。经过一番运筹,他在这个地方放一个班,那个地方放一个排,而把主力集中成一个拳头,坚守几个核心阵地。

叶飞接到游梅耀回电时,根据情报跟踪,已完全可以断定敌人目标就是东山了。叶飞当然相信自己的部属,尤其是这个“东山游”,敢打敢拼,说到做到。但大敌当前,他还是有点不放心,拿起电话筒直接与游梅耀通话,语气很是严肃:东山游,这次敌人总兵力估计有1万多,你真能顶得住?

游梅耀回答:报告司令员,我们能顶得住!叶飞又问:“你知不知道这次敌人的指挥官是谁?”

游梅耀道:“不就是那个‘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吗?

叶飞又问:你估计能守多久呢?

游梅耀响亮地回答:还是上次和司令员说好的,保证守一整天!

叶飞仍不放心,关切地问:你一个团的兵力怎么顶?

这个问题游梅耀早想好了,汇报说“前轻后重”,即把一营放在二○○和四二五阵地防御,二营坚守四一○阵地,水兵连则扼守八尺门渡口,县公安中队、盐警中队在城关待命。在给敌人一定的杀伤后,收缩兵力,转入主阵地,依托工事,固守待援。他表示:请司令员相信,只要我的脑袋还在脖子上竖着,决不让敌人的企图得逞!东山岛肯定不会成为“南日第二”!

东山保卫战

增援十万火急。紧要关头,陈毅给叶飞打来电话。

放下电话不久,东山保卫战就打响了。

胡琏这次偷袭东山岛的阵势十分壮观。16日晨5时半,13艘舰艇像一条游蛇,不声不响地游进东山东海岸。随着胡琏一声令下,从登陆艇上开出21辆水陆两用坦克,昂头登上海滩。第一拨6000人马,紧随坦克跟进,气势汹汹地抢滩登陆。

严阵以待的我守岛官兵立即予敌以迎头痛击。霎时间,枪炮声、喊杀声震天动地响起,撕破了海岛凌晨的寂静。游梅耀的布阵起到了明显效果,放在滩头一线的尖子小分队迟滞了国民党军的行动,使敌人延至8时前后才陆续抵达前沿。

胡琏见偷袭不成,遂下令海、空力量加入战斗。一时间,飞机滥炸,舰炮狂轰。从新竹机场起飞的十几架运输机飞到八尺门上空,天女散花似的丢下一批批伞兵。这是国民党军首次在战争中使用伞兵。

叶飞密切关注着战况。战斗打响后,他即按预定作战方案,命令三十一军(留一个师守备厦门)与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分别由泉州、漳州南下,用沿线地方的客货运输车辆运送增援东山,统归三十一军军长周志坚指挥;并通知驻广东黄岗(今饶平)的四十一军一二二师急速东援。

情势十万火急。各增援部队运动迅速,沿线地方车辆也配合默契。驻漳浦以南旧镇的三十一军二七二团行动最快。凌晨5点50接令后,先头部队坐部分军车立即出发,其余指战员则快速跑向公路,向开来的客车、卡车招手叫停。车上的驾驶员及乘客们一听上前线,根本不需动员,就自动下车,货车则就地卸货于路旁。不大一会儿,不同型号、颜色各异的轿车、公共汽车、卡车,加入了草绿色军车的行列,载着全团向东山方向进发。

国民党军使用伞兵,且以八尺门为空降点,这确使叶飞始料不及。就整个东山战况来说,他最关注的莫过于这个八尺门。八尺门是东山通往大陆的咽喉,大陆要增援东山,非经八尺门不可。如果敌人的伞兵控制了八尺门,等于关闭了东山最重要的大门,解放军援军即使及时赶到,短时间内也只能“隔岸观火”了。于是,他关切地向游梅耀询问了八尺门的形势,并作了指示:八尺门是东山的命根子,你无论如何也要叫水兵连牢牢控制在手中!

叶飞放下电话,还没移步,电话铃又骤然响起。是远在上海的陈毅打来的,第一句话就说:叶飞啊,全国人民都在看着你们呐,无论如何要打赢这一仗!

听着这浓重而亲切的四川口音,叶飞心头一热。他激动地对着话筒大声说:陈总请放心,我们一定打赢这一仗!

东山保卫战打得相当激烈。东山县委和当地群众给守岛官兵以大力支援。东山民兵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拿枪的拿枪,拿刀的拿刀,勇敢杀敌。有个乡的民兵战斗得只剩下一人,仍然坚持斗争,竟俘敌5人。谷文昌亲率干部群众为部队送弹药、送水送饭,把负伤的战士抬下火线,虽是大战当前,但阵脚不乱。

虽然如此,由于众寡悬殊,随着战事持续,情况十分不利。游梅耀指挥部队在大量杀伤国民党军后,集中主力在公云山、王爹山和牛犊山三个核心阵地,同进逼阵地前沿的敌军展开殊死战斗。

胡琏见快速消灭守岛解放军的目的没有达到,便对这些阵地进行疯狂进攻。坚守高地的守岛部队克服弹药缺乏和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的困难,依托堑壕和土坑道顽强战斗,打退了敌军数十次进攻。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枪托、石头和卸去保险的60毫米迫击炮弹,同突入阵地的敌人肉搏,以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美方宣称这是“国民党退出大陆以来的最大一次进攻”

蒋介石、胡琏和美国顾问对东山战斗都志在必胜。胡琏登陆的消息传到台湾,蒋介石马上召开祝捷大会,广播全世界,吹嘘这是“反攻大陆的前奏”。美方也宣称这是“国民党退出大陆以来的最大一次进攻”。

陈毅得到广播的消息后,立即给叶飞打电话:敌人电台已经广播了,总指挥就是那个古宁头“大捷”的“英雄”,这叫做“不是冤家不聚头,是个冤家打破头”。叶飞啊,眼下,我最关心的还是八尺门,那边情况怎么样?

叶飞答:仗打得很激烈很艰巨,水兵连牺牲很大,但还在坚持,不过,增援部队快到了!

陈毅的话字字砸坑:你命令最先增援的二七二团,哪怕拼得只剩一个人,也要渡过去,八尺门必须在我们手中!

扼守八尺门的水兵师一连,在民兵积极配合下,毫不畏惧地打响了反空降战。面对一个营500多国民党伞兵部队的轮番冲锋,从连长王德长到普通民兵,都抱着死守的信念,顽强抵抗。胡琏和他的美国顾问满以为以奇险之招,在八尺门甩下一个营足矣。他们狡猾是狡猾,却还真小看了防守八尺门的一个水兵连。

守岛部队的顽强阻击,为增援部队争取了时间。16日上午9时,驻漳浦旧镇的二七二团在团长郑克诚率领下,以十万火急的速度,赶到了八尺门的对岸。此时,水兵连难于支撑,边打边向渡口后退,依靠残留的码头围墙作屏障阻击敌人。见渡口危殆,郑克诚立即下令抢渡。先头排迎着敌人伞兵劈头盖脑的弹雨奋勇向前,终于渡过海,与危急中的水兵连余部会合。随着大部队上岸,迅速向敌伞兵发起猛烈反攻,敌伞兵非死即俘。

叶飞及时向陈毅通报战况:敌伞兵垮了,八尺门已安然无恙。

时刻关注战况、一天一夜未睡的陈毅在电话里爽朗大笑:好哇,这下龟儿子就没得咒念了!

当侦察机报告解放军东西两路车队向东山增援的消息时,坐在美式吉普车上等吃胜利果实的胡琏犹且不信:不可能吧?九龙江大桥不是已经炸毁了吗?我算叶飞的增援最快也得48小时。

胡琏说的倒没错。战前,他已令空军把九龙江桥和从漳浦到东山公路上的其他3座桥都炸毁了。解放军从泉州赶来增援,最快也要两天才能到,他可以从从容容打上两天,可现在解放军增援部队竟铁流滚滚地来了,难道真长了翅膀不成?他哪知道,解放军护桥部队两个小时就修起了便桥!

16日20时,四十一军的一个先头团疾速赶至八尺门渡口。17日4时,二十八军的先头团也开始渡海进岛。叶飞接报后,立即命令:不待增援部队全部到达,即向国民党军发起全面反击。

一时间,胡琏所部反攻为守。待三十一军军长周志坚率九十一师指挥所上岛,一夜之间,东山岛的军事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急剧的倾斜。看到解放军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岛,声势浩大,一直希望再打一个大胜仗回去的胡琏信心受挫。战至17日上午9时,他看到军用地图上的红蓝两色极富戏剧性地交换了位置,情知无力回天,担心相持下去有被全歼的危险,乃开始作撤退打算。他首先把20多辆坦克撤走,以少数部队向解放军发动佯攻,以掩护大部队撤退。

国民党失利

毛主席高度关注东山战情,称“这是全国的胜利”。

对胡琏这个老对头,叶飞真是“耿耿于怀”,早就想着报一箭之仇。这次,他哪容胡琏轻易溜掉。他急令周志坚:立即跟踪追击,要贴着他们的屁股追,决不能让胡琏来此一游就算了,那样太便宜了他!

双方正打得热火朝天,值班参谋让叶飞接听毛主席的电话。因路途遥远,线路不好,声音不清,华东军区值班的副参谋长张翼翔便在中间一句一句地向两边传话。

毛主席问:叶飞,东山战况如何?

叶飞不意东山战斗竟然惊动了毛主席,说明事关重大:报告毛主席,敌人顶不住了,开始撤退了。

毛主席又问:守东山的主官是谁啊?

叶飞答:团长游梅耀,是个老革命了,指挥打仗有两下子,这次表现得很出色。

毛主席又关切地问:叶飞,你要想清楚,东山登陆会不会是声东击西,分散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然后他从别的地方打进来?你手上的兵力够不够?

叶飞的回答底气十足:我手上还有一个军的机动兵力,不怕他从第二个方向打进来,我也一定注意敌人的动向。

17日19时许,胡琏登上指挥舰:指挥部队安全撤离了。

当叶飞向陈毅汇报战果时,陈毅说:“东山战斗胜利的意义不在于杀敌数量多少,而在于把敌人的计划彻底粉碎了。这不仅是军事上的很大胜利,而且是政治上的很大胜利。”

毛主席接到东山战斗报告后,说:“东山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这是全国的胜利。”他还说:“你们头脑要冷静,不要轻敌,现在美帝、蒋介石就是看中你们福建了。”“我们还要准备比东山更大规模的战斗,把敌人消灭在水上,如上来了,消灭他在陆地上,不要怕。”得知守备部队伤亡不小,毛主席还指示从家乡抽调1个营以作补充。不久,从韶山开来的1个营500余人,加入了公安八○团的序列。

17日,中央军委号召全国边防团向东山公安八○团学习。新华社也广播了东山战斗。嗣后,何长工还代表党中央率从朝鲜回来的文工团到东山前线慰问。国防部也下令把公安八○团完全交给福建军区,改称“边防独立团”,由游梅耀任团长兼党委书记。

东山战后,台湾扬言报复,东山依然紧张。从八尺门通往汕头和云霄的两条公路,我运载作战物资的汽车络绎于途。晚上,车灯大开,道路彻夜通亮,炮兵已经到位,炮口瞄准海滩。叶飞豪情万丈,他倒希望胡琏再来决战,这次定叫他有来无回。但胡琏没有再来,国民党也一直没有报复行动。东山在严阵以待之中,倒是在游梅耀建议、叶飞批准下,修了海堤以固海防,把八尺门与大陆连接起来了。从此天堑变通途,东山成了半岛。

东山战斗是国共两军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作战,此后,蒋介石虽然天天叫嚷“反攻大陆”,但终究没能派出成建制的部队登岸作战。待到1958年叶飞指挥炮击金门时,将胡琏的司令部锁定为主要目标之一,头一排炮就放倒了国民党3个副司令,胡琏仅以身免。当然,那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