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052

第52章 淞沪战役2

引线

现在中国著作均称是日军主动挑起上海战事,其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硬闯虹桥机场挑衅并打死我卫兵,我方在忍无可忍情况下将其击毙,日军遂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另据有关资料记载:8月9日下午上海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的张治中立刻在其苏州的住所召见第2师补充旅副旅长杨文瑔(旅长钟松在庐山受训),要杨文瑔亲自到上海调查事件真相(机场守卫部队隶属第2师补充旅)。经杨文瑔实地调查核实,认为:此事件的发生有偶然性,属于突发事件,并非中日两国蓄意而为之。尽管如此,但在当时,中日双方已经是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二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也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参见百度百科:《上海虹桥机场事件》)。

事件发生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开始交涉和谈判。11日,日方代表蛮横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市长俞鸿钧秉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此时,日本已经做好大打出手的准备。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

8月21日,随88师直冲日军阵地的中国战车

为抢得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日军,中国组织淞沪作战部队张治中部第9集团军(下辖3个师和1个独立旅)准备围攻日军,13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对上海市区之敌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其攻击重点最初为虹口,后转向公大纱厂。“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时,中国军队占了绝对优势,除2个精锐师外,还有2个装备德国火炮的重炮团,即炮兵第10团(100毫米加农炮)和炮兵第8团(150毫米榴弹炮),加上坦克、空军助战,按理应具有压倒性优势。其时日军在上海的部队仅海军陆战队3000多人,紧急从日本商团中动员退役军人,合计也不过4000人(国民党夸大为1万人以上),重武器也不足,但其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致使中国军队一直无法完成重大突破。

经数日苦战,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第88师占领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各要点,14日到沪的第二师补充旅(已改称独立第20旅)接替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防守上海爱国女校、持志大学,并担任攻击虹口公园和江湾路日军司令部的任务。日军于16日退守江湾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依凭坚固工事顽抗,中国军队往往屡攻不克,无功而返。且自身伤亡很大。8月14日,负责指挥进攻日军的第88师264旅旅长黄梅兴阵亡,为开战以来中国军队牺牲最高级别之军官。其旅伤亡1000余人,连排军官几乎损失大半。除在地面战场短兵相接,双方在海上、空中也展开全方位较量。中国飞机于8月14、17和19日多次出动轰炸日军目标,并与日机爆发激烈空战。8月14日,第4驱逐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所部飞机于杭州笕桥机场上空击落敌机6架、击伤多架,首创中日战争史上击落日机的纪录,国民政府后来特将此日定为空军节。15、16日,中日空军连续激战,海军奉命以商船沉于十六铺,封锁黄浦江,以防止日舰溯江向上游进攻。

此次为中国军队第一次军种(空军、海军、陆军)和诸兵种(步兵、炮兵、坦克)大规模协同作战,协同效果很差:步兵逼坦克冲锋又不予以掩护,结果坦克被日军全部击毁;步兵失去坦克掩护后攻坚伤亡惨重,甚至出现一个营部队挤在一条街内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悲剧。陈诚回顾上海围攻未胜的教训,认为“以5师之众,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效,实在是当时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史说回忆,“步兵与炮兵、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从来没做过”。

由于中国军队攻击了上海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原本力主不扩大争端的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大怒,极力主张向华南派兵,并下令日本海军航空兵进行越洋轰炸。8月14日晚上的内阁会议上米内已经公开声称了:“事态不扩大主义已经消灭了,打到南京去,海军将做应该做的一切”。日本陆军总参谋部立即向上海派遣了2个师团,并召回退役的攻坚战专家松井石根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觉得部队少了,辞行的时候向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陆军大臣杉山元表示,给他5个师团,他一定能打到南京去。

中方

会战之初,中国军队投入兵力为3个师又1个旅、炮兵1个团又1个营、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保安队2个团,另有海军轻巡洋舰及驱逐舰10艘、炮艇、鱼雷艇20余艘;空军参战飞机250余架(兼顾南京等重要地区的空防)。陆军分为左右两翼,左翼军为由京沪警备部队改编而成的第9集团军,总司令为张治中。右翼为张发奎担任总司令的第8集团军,由苏浙边区部队改编而来。前者在浦西负责扫荡日军据点,后者在浦东担任警戒、支援和配合。这两个集团军都属第三战区管辖。淞沪会战刚开始没多久,中国政府就成立了大本营,以蒋介石为大元帅,编定全国战斗序列,将江苏长江以南(包括南京、上海)及浙江地区划为第三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蒋虽任命冯玉祥为主官,骨子里对其并不信任,故用心腹干将顾祝同副之,并特地交待以顾副长官之命令为命令,这样一来冯的司令长官不过是个空架子,什么事也管不了。

中日相持阶段

受挫

8月下旬,中国各部队继续围攻盘踞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杨树浦等据点的日军,新抵达战场的中国军队精锐之师第36师迅速投入战斗,在战车掩护下攻入汇山码头,同时空军再次出动配合,轰炸地面及江上日军目标。我军终因装备低劣、火力不够威猛,面对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工事而一筹莫展。中国仅有的装甲部队--南京装甲团配属第36师的两个连战车既无强大火力保护,又缺乏与步兵协同作战经验,反被日军舰炮悉数摧毁,两连官兵全部壮烈殉国。8月20日晨至8月22日,宋希濂第36师、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第88师和夏楚中第98师的进攻均受阻,伤亡严重。战局陷入僵持,日军龟缩据点负隅顽抗待援。8月23日拂晓,日军松井石根率领的2个师团援军先头部队在海空火力掩护下,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方面登陆,蒋介石闻讯,急令军政部次长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98师、第11师及刚到嘉定的第67师、第14师火速分赴各处抗击敌人登陆。

蒋介石对第三战区进行了人事调整,冯玉祥到新成立的第六战区去当司令长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由蒋介石本人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