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058

第58章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中国称为武汉保卫战,日本称为汉口攻略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在皖中-皖西、赣北-赣西北、鄂东、豫南等广阔地域抗击日军进攻。超过100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畑俊六总指挥的日本帝国军队,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及湖南省,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之一。名称:武汉会战

主要指挥官:蒋介石、陈诚,冈村宁次、畑俊六

参战方:中华民国,日本

地点:

湖北武汉和邻近地区

时间:1938年6月11日-1938年10月25日

结果:日军惨胜,战争转入长期相持阶段

参战方兵力:****110万人,日军30万

伤亡情况:****宣布40万死伤、日军宣布3。5万死伤、100名苏军

战役简介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该地实际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南京(参见南京保卫战)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日本政府及中国远征军总部均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增强指挥机构与作战能力,决定调整作战序列,于1938年6月中旬新编第9战区。同时决定以第5、第9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以及空军、海军,总计14个集团军、50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10万人。各兵团部队自6月开始分别利用鄱阳湖、大别山脉等天然屏障,加紧构筑工事,进行防御准备。

为了进行武汉作战,日军大本营在华中地区集中14个师的兵力。直接参加武汉作战的是第2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共9个师的兵力,约25万余人,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共有各型舰艇约120艘,各型飞机约300架。

日军第11集团军主力沿长江南岸地区进攻,波田支队在瑞昌东北登岸,遭守军第3集团军阻击。20日,日军第9师投入战斗,协同波田支队合击瑞昌。守军力战不支,24日瑞昌失守。日军先后占领码头和富池口。由于守军增调4个军加强防御,双方在大冶、阳新地区形成对峙。日军第27师经月余进攻,占领箬溪,向咸宁进犯。第101师渡过鄱阳湖,向德安地区的第1兵团进攻,双方成胶着状态。10月上旬,第1兵团抽调三个军在德安西北万家岭实施反击,一举歼灭日军约4个团。

日军第11集团军第6师沿长江北岸地区进攻,攻占黄梅后继续西进。9月中旬,日军占领广济、武穴后,围攻田家镇要塞。第4兵团一个军固守要塞,三个军在外围策应作战,奋战旬余,伤亡甚重,29日要塞失守。日军攻占浠水,直逼武汉。日军第2集团军沿大别山北麓地区进攻,8月下旬从合肥出发,分别占领六安、霍山后,向固始、叶家集(今叶集)方向进攻。商城失守后,守军退守大别山各要隘,双方激战月余。日军第10师攻占固始后,在春河集、潢川一带遭第59军顽强抵抗,又在信阳以东地区遭第1军阻击,后得第3师增援,占领信阳,沿平汉铁路南下,协同第11集团军进攻武汉。

日军波田支队占领葛店,准备进攻武昌。日军第9师攻占贺胜桥,切断了粤汉线。日军第27师配合第9师向粤汉线推进,27日占领桃林镇。

至此,武汉已被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为保存军力以利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军委会于10月24日下令放弃武汉,撤退武汉地区部队。日军第6师26日占领汉口。波田支队同日占领武昌。27日,日军第116师与第6师各一部占领汉阳。至此,日军攻占武汉三镇,武汉保卫战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