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亚洲战场篇
48999500000028

第28章 滇缅远征(8)

8月26日,远征军突破日军的外围防御,部分将士突入龙陵市区。但是,龙陵城内的核心阵地仍然由数百名日军顽强死守,远征军将士几番突击,都未能攻克。

日军大本营为了守住滇西这几个重要的侵略据点,千方百计从日本国内抽调兵力,增援滇西战场。8月中下旬,2000多名日军官兵进入滇西各主要据点。龙陵的日军得到人员和武器弹药的补充后,侵略野心膨胀,再次进行反扑,企图夺回龙陵的外围据点。

9月3日,日军第56、第2师团集中了1.2万多人,向进攻龙陵的第71军进行反击。第71军和第2军第9师的官兵与日军连续激战7昼夜,顶住了日军的反击,并在第54军第36师等部队的支援下,把日军击退。

9月上旬,第5军第200师奉命从昆明赶到滇西战场,参加围歼战斗。第8军于9月7日歼灭了松山的日军,远征军把炮兵部队陆续调到龙陵战场,攻城部队急需的各种补给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到龙陵。龙陵周围,聚集了中国远征军第71军、第8军荣誉第1师、第200师、第20集团军第36师等部队,在兵力兵器上占有绝对优势。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认为,“一举歼敌之际”已经到来,部队士气高昂。

谁知在围攻龙陵的重要时刻,宋希濂收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电报,调他回重庆到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将军于胜利在望之际,不得不离开战场,离开浑身上下都是鲜血的士兵。

10月25日,第71军军长钟彬统一指挥各部队,向盘踞在龙陵的残余日军发起了猛烈攻击。

这是中国远征军第五次攻击龙陵。

这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在滇西反攻中,攻打龙陵的战斗时间最长,参战兵力最多,战斗最为激烈;最为残酷。

11月6日,第71军在荣誉第1师、第200师、第36师的配合下,终于攻克龙陵,歼灭日军第56、第2师团各一部,共毙伤日军1万余人,远征军死伤“2.8万余人。当时,中央社报道:“滇西我军又一大捷,完全解放龙陵,血战5昼夜,残敌一举悉数就歼”。

中国远征军在滕冲、龙陵攻坚战中,除大量毙伤日军外,还俘虏日军260多人,缴获火炮16门,轻重机枪160多挺,步枪1700多支,战果辉煌。

6.收复失地,两军会师

中国远征军攻克龙陵以后,入侵滇西的日军大部被歼灭,卫立煌为了迅速打通中印公路,命令第2军、第71军、第53军兵分3路,沿滇缅公路及其两侧,向芒市和遮放进攻。这是一场对残余日军的追歼战。中国远征军似猛虎下山,势如破竹。

芒市位于龙陵西南的滇缅公路上,是日军第56师团司令部所在地。芒市向东,可以渡怒江,入保山;向西,可以逃退畹町,地理位置重要。芒市据点,是日军在滇西最大的一处巢穴。第71军于11月中旬进抵芒市近郊。驻守芒市的日军虽然构筑了坚固的工事,但是,由于滇西日军各部大势已去,残余日军自知回天无力,士气低落,斗志松散。第71军包围芒市后,这些残余的日军不等远征军发起总攻,纷纷向遮放、腊勐撤退。远征军顺利收复芒市。

第2军进至腊勐和蛮牛坝时,日军虽然进行了抵抗,但已经不堪一击。12月中旬,第2军进至勐古街附近。

第53军11月15日从河头街出发,向遮放挺进。18日,第53军进抵劳山附近,稍经补充,就向中缅边境城镇畹町前进。

畹町原来是中缅边境德昂族聚居的一个小村寨,自从滇缅公路从这个小村寨前开通以后,畹町成为滇西通往缅甸的一个出国口岸,逐渐繁荣起来。从畹町南面过一小轿,即进入缅北的重镇腊戍,往西即是滇西的另一个口岸瑞丽,从瑞丽出境,可到达缅甸的重镇八莫。

1945年1月上旬,远征军三路人马先后进抵畹町,围攻盘踞在畹町的日军。

1月24日,中国远征军攻占滇西境内最后一块失地畹町。至此,入侵滇西的日军全部被歼灭,残部日军不到百人逃入缅甸的丛林里去了。

为了庆祝滇西反攻战役的伟大胜利,中国远征军在畹町举行了庄严的升旗典礼。典礼结束后,第11集团军各部队出师国门,分头追击日寇。

与此同时,中国驻印军也向缅北的残余日军发起攻击。

1月15日,中国驻印军攻克南坎后,为了迅速打通中印公路,指挥部队乘胜追击。

l月16日,驻印军命令第38师向芒友进攻,第30师围歼老龙山地区的日军。

1月24日,第38师对芒友日军的核心阵地发起攻击,于27日歼灭日军第56师团1部。

至此,中国西南的国际补给线被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完成了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

1月28日,中国远征军与驻印军两路大军在芒友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典礼,卫立煌、索尔登、郑洞国、孙立人等中美将领,都参加了这一历史性的盛大典礼。3月,中国远征军奉命凯旋归国。

不久,新编第1军相继占领了贵街、新维、腊戍、细包等要点,全部肃清了中印公路沿线及其周围地区的日军。中国驻印军历时1年半的缅北反攻战役即告结束。不久,中国驻印军班师回国,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部分别撤销。这个胜利来之不易。在滇缅会战中,不仅军队伤亡达6.7万人之多,云南人民也作出了重大牺牲。龙陵当时只有6万多人口,为支援远征军反攻,牺牲者数以千计。滕冲的人口虽然比龙陵多,但他们为了支援抗日,不惜牺牲一切,承受了罕见的战争创伤。滕冲攻坚战,村舍变成了战场,战斗结束后,全城被夷为平地,损失不计其数。远征军反攻时,16万大军所需粮食主要来自滇西,云南各族人民群众纷纷派骡马运输。滇西反攻战中的马帮运输,成了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仅潞江土司,就派人送了3万多箩军粮。

卫立煌司令长官在滕冲攻坚战胜利的庆祝大会上,激动地说:我们的胜利,一半是战士用命,一半是父老们的支援。

这个胜利影响巨大。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再次开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使抗日战争末期的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这些美国援助的军用物资在对日寇的反攻作战中,虽然没有发挥当初的作用,但它给中国人民传递了缅北、滇西反攻作战胜利的信息。

这些胜利的信息,揭开了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

这些胜利的信息,鼓舞了中国人民收复大片国土的激情。

这些胜利的信息,坚定了日本侵略军必败、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在异邦土地上打败侵略者,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空前的。

中共中央通过《新华日报》,热烈庆祝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辉煌胜利”。

史迪威将军感慨地说:“中国军队是极好的”。

美国联络参谋组组长吴德回忆滇西反攻作战时,说:“中国军队耐受困苦的精神和作战的勇敢,都是世界上少有的”。

美军上校布朗在谈到参与缅北反攻作战的感受时,说:“中国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军队,我必须向他们脱帽致敬,“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

美国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驻印军、远征军“入缅之战,开创了大陆反攻的新阶段”。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从侧翼牵制了太平洋战区,可巩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轴心国会师远东之企图。”

一名战地记者在美国《皇冠》杂志1944年11月号载文评论说:“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反攻作战,“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也为官兵们带来了荣誉。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获得国民政府的最高奖赏。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郑洞国从缅甸回国,出席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被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委。

滇缅会战,是中国首次与英、美大国联合作战,在这个抗击日寇的特殊战场上,英、美军队屡屡陷入绝境,中国军队扮演了光荣的救星角色,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和自豪感,中国军队终于可以在强大的英美军队面前扬眉吐气,挺直腰板了,让全世界都不由自主地赞叹了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中国军队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