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49091800000047

第47章 宝宝的生活宝典(18)

(2)洗澡过程中有痱子的部位不要用力擦,以免擦破形成糜烂。

如何练走路

热身训练

(1)进一步增加身体的平稳感。宝宝12个月时,妈妈让宝宝扶着栏杆站好,自己则在一旁用玩具引逗,使宝宝的身体往妈妈这边摆动,当宝宝摆过来靠近妈妈时,再换到另一侧这样做。但经过2~3次引逗,必须让宝宝能拿到玩具,不然不会再有信心和兴趣训练。

(2)妈妈与宝宝面对面站着,宝宝站稳后拉住宝宝的双手,妈妈稍用力并慢慢地往后退,促使宝宝不由己地向前迈步。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倘若宝宝走得较稳当,可用单手拉住宝宝练习,继之只让宝宝拉住一个手指迈步。但妈妈的手必须随时随着宝宝身体的前后左右摆动而移动,以免扭伤小胳膊小腿的关节。

独走自如训练

(1)先练短距离走。让宝宝靠墙壁站稳,妈妈离开一米远,用语言、手势和玩具鼓励宝宝往前迈步走,宝宝可能会有些紧张,往往会不太平稳,非常快就跨到妈妈跟前,然后又非常兴奋。

(2)当宝宝短距离走得较好时,妈妈可逐步加长训练距离,一点一点让宝宝练习往前走。倘若怕宝宝突然摔倒,影响练走的兴趣和信心,也可让宝宝往前走一步,妈妈便向后退一步,而且不断地后退,这样同样可加长行走距离。

【提示】

在做加长训练时,必须留心保护好宝宝,以免造成摔伤。

宝宝上肢桡骨头的上端还未发育完全,加之关节臼又非常浅,稍加用力拉拽,便非常容易使桡骨头上端从臼中脱出,造成桡骨头半脱位,妈妈拉拽宝宝时,必须留心动作不要生硬。

能够为宝宝学习走路创造一些条件,如准备学行车、围栏、小推车、可推拉的玩具等,也可让宝宝扶着竹竿学步。

有的宝宝由于平衡能力还不够,走起路来可能东倒西歪的,还经常摔倒,或是用脚尖走路,两条小腿分得非常开,这都没有关系,宝宝走得熟练了就会好的。通常情况下,到了15个月宝宝就会走得较自如了。

宝宝趴着睡觉好处多

宝宝到底是仰睡好还是趴睡好,向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宝宝趴睡好处多多。

通常,反对让宝宝趴着睡觉的主要原因是怕憋着宝宝,使宝宝发生窒息等危险,但只要父母看护方法得当,宝宝发育成长良好,此情况是非常难发生的。而趴睡的一些好处则是仰睡难以达到的。

第一个好处:宝宝睡得踏实。众所周知,宝宝,尤其是半岁以内的小婴儿仰睡时常常因极小的声音而受到惊吓,因此大声啼哭。影响了睡眠,也影响了成长,尤其是在白天。而趴睡就极少出现上述现象。

第二个好处:避免宝宝蹬被子,保护宝宝的腹部,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宝宝四五个月时就会蹬被子了,此时候倘若仰睡,极易把被子蹬掉而使宝宝受凉生病,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宝宝趴睡则避免了上述问题,使宝宝安睡到天亮。

第三个好处:锻炼了宝宝的臂力和心肺功能。宝宝趴睡时通常靠双臂的力量来改变头位,向左或是向右侧,这就在没有形当中锻炼了宝宝的双臂支撑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宝宝的心肺功能,使宝宝成长得更快,更强壮。

第四个好处:不怕宝宝睡觉时溢奶。半岁以内的小婴儿因为口腔和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差很少都溢过奶。如仰睡溢奶,溢出的奶极易就势流进宝宝的脖子皱褶里、耳朵里,倘若大人发现不及时,就会形成褶烂或是中耳炎之类的问题,而趴睡则避免了上述问题。

第五个好处:不会使宝宝睡偏头,以前常听老人们说孩子睡偏了头,这是因为仰睡时宝宝的头后部是一个受力点,而宝宝都喜欢偏向一侧睡觉,所以难免会睡偏了头,从而影响了宝宝头部的美观。倘若宝宝趴睡,受力点在脸侧而不是头部,因此头型会非常端正、漂亮,而且小脸上的肌肉也因此非常紧凑。

宝宝趴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是说宝宝只要趴睡而不仰睡,只要宝宝喜欢,爸爸妈妈能够针对宝宝的个性,趴睡仰睡交替进行,只要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就行。没有论哪种睡姿,父母都不要掉以轻心,只有严密监护,照顾好宝宝才是上策。

宝宝的呼吸需要监护

现代医学表明,呼吸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指标。人在宝宝阶段由于肺功能发育不完全而发生呼吸障碍或出现呼吸暂停的状况是经常的,有时虽未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但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体摄取营养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呼吸,二是通过食物。通过呼吸系统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通过消化系统摄取食物的营养,二者缺一不可,前者尤为重要,因为呼吸时时刻刻无法停止。

经过科学研究及大量临床表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因其生理特点所致,呼吸暂停经常发生,在睡眠状态下的发生率为50%(宝宝的睡眠时间是成人的两倍多),暂停时间过长,又得不到及时救治,便会造成死亡;较短时间的呼吸停止,虽不至死亡或伤残,但人脑缺氧会造成部分脑细胞受损,甚至死亡,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这样势必影响宝宝将来的智力发育。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位居我国儿童死亡原因的首位,对于宝宝而言,呼吸暂停或窒息死亡是一个重要“杀手”。

引起宝宝呼吸暂停或窒息的原因

新生儿生理特点所致。

新生儿的呼吸系统还没有发育健全,出生前从母体内通过脐带供氧,出生后转为肺呼吸供氧,需要一个过程,宝宝在睡眠状态下呼吸中枢神经对缺氧及二氧化碳储留反应不敏感,因此呼吸暂停现象时有发生。

异物堵塞呼吸道

为避免宝宝着凉,父母经常在睡眠时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稍不经意便会发生被角盖住口鼻,造成窒息。另外呛奶、吞入异物等也可堵住呼吸道。

宝宝自身运动引发

宝宝天生喜欢趴着睡,这样的睡姿有利于头颅及四肢、心肺功能的发育,但又极易因脸部向下被睡枕堵住口鼻而发生危险。宝宝在出生几个月以后,便会本能地翻身,趴着睡觉,所以在睡眠下窒息、猝死的发生率较高。

如何防治宝宝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窒息

因宝宝时期(0~3岁)生理条件所至,在睡眠状态下发生呼吸暂停非常难避免,但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唤醒,把宝宝抱起或轻轻拍打后背,即可恢复正常,同样呛奶或异物堵塞呼吸道也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救治。

如何及时发现宝宝呼吸是否正常

传统的方法是眼观手试。观,即观察宝宝的脸是否发紫;试,即试宝宝的口鼻是否出气。但对于终日忙忙碌碌的当代父母而言,24小时始终看护宝宝也不太可能。在国外,很多妈妈都会随身携带一种类似醒示器之类的东西,随时了解宝宝的睡眠情况。目前,国内也有这样的产品问世,如丰阳UTR~1多功能宝宝监护仪等。此产品传感器采用高科技材料.通过先进的逻辑分析法及时准确地显示出宝宝睡眠时的呼吸状态、尿湿状况等,如有不正常监护仪便会主动报警并发出信号,通知佩带在妈妈身上的没有线报警接收器并同时鸣响报警,从而保证了宝宝的健康安全,也减轻了妈妈的负担。

断奶要诀

选最佳时间

宝宝在10~12个月时已具备断奶的基础,因为宝宝已逐渐适应母乳以外的食品,加之9~10个月,宝宝已经长出几个切齿,胃内的消化酶日渐增多,肠壁的肌肉也发育得比原来成熟,是让宝宝断奶的最好时机。倘若未能把握住,断奶时间越晚,宝宝恋母的心理越强,因而造成只吃妈妈的乳汁而不肯吃粥、饭和其他离乳食品。

选择最佳季节

选择在让人比较舒适的时节,如春未或秋凉,此时,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对宝宝的健康冲击较小,若是天气太热,宝宝本来就非常难受,断奶会让他大哭大闹,还会因胃肠对食物的不适发生呕吐或腹泻;天太冷时则会使宝宝睡眠不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倘若宝宝的离乳月龄正逢此时,最好向后延迟一下。

做好断奶心理准备

宝宝断奶后会使妈妈松一口气,但却可能由于永远失去这种与宝宝亲昵沟通的方式而产生失落感,心里有些难过。所以,妈妈从第一天给宝宝喂奶的时侯就应想到,有一天宝宝不需要我,是因为他非常健康,正在迈向一个生长新阶段,应该由此感到欣慰和骄傲。

对于宝宝,一定要从4个月起,按月龄及时适当地添加离乳食品。在给宝宝吃离乳食品时,可把母乳或果汁放入小杯中用小勺喂宝宝,让宝宝知道除了妈妈的乳汁外还有很多好吃的,这样宝宝到了10~12个月时,不仅咀嚼能力已充分得到锻炼,同时还锻炼了用勺、杯、碗、盘等器皿进食的习惯。接受这些东西进食,宝宝会逐渐淡忘妈妈的乳头,不再像从前那样迫不及待地要乳吃了。正所谓“水到渠成”,该是宝宝以离乳食品为主要食品的时侯了。采取科学断奶方法

从10个月起,每天可先给宝宝减掉一顿奶,离乳食品的量也相应加大。过一周左右,若妈妈感到乳房不太发胀,宝宝消化和吸收的情况也非常好,可再减去一顿奶,并再加大离乳食品量。依次逐渐断掉。

此时侯,宝宝对妈妈的乳汁还是依恋,所以减奶时最好从白天喂的那顿奶起初。白天有很多吸引宝宝的事情,宝宝不会尤其在意妈妈。但到早晨和晚上,宝宝会对妈妈非常依恋,需要从吃奶中获得慰藉,故不易断开。只有断掉白天那顿奶后再慢慢停止夜间喂奶,逐渐过渡到完全断奶。

准备给宝宝离乳时,要先带宝宝去保健医生那里做一次全面体格检查,宝宝身体状况好,消化能力正常才能够断奶。

宝宝到了离乳月龄时,若碰巧生病、出牙,或是换保姆、搬家、旅行或是妈妈要去上班,最好先不要断乳,不然会增大离乳的难度。

吃惯妈咪乳汁的宝宝,不仅只是把它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对母乳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它给宝宝带来信任和安全感,不是说断马上就能断掉的,千万不可采用仓促生硬的方法。如让宝宝突然和妈妈分开,或是一下子停乳,以及在妈妈的乳头上涂抹苦、辣等东西吓唬宝宝,这样做只会使宝宝的情绪陷入一团糟,因缺乏安全感而大哭大闹,不愿进食,甚至促使脾胃功能紊乱,导致食欲差、面黄肌瘦、夜卧不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使抗病能力下降。

在断奶的过程中,妈妈不但要使宝宝逐步适应饮食的改变,还要采取果断的态度,不要因宝宝一时哭闹就下不了决心,导致拖延断奶时间。也不可突然断一次或是几天未断成,又突然断一次,接二连三地给宝宝不良情绪的刺激。这样做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有害,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夜惊、拒食,甚至为日后患心理疾病留下隐患。

在断奶期间,妈妈要对宝宝格外关心和照料,并花费一些时间来陪伴宝宝。以抚慰宝宝的不安情绪。

宝宝断奶会引起妈妈体内的荷尔蒙发生变化,出现一些负性情绪,如沮丧、易怒等,同时伴有乳房胀痛和滴奶之苦。妈妈可进行热敷并将奶水挤出,以避免引起乳腺炎,这样做还可舒缓自己的不良情绪。

成品辅食的相关标准

米粉类辅食可分两种

(1)宝宝断奶期辅助食品。

定义:当母乳或婴儿配方食品无法满足婴儿营养需要时为婴儿断奶时期所生产的配方食品。它通常以谷类(大米、大豆、小麦、玉米、燕麦等)及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白砂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经加工制成的宝宝断奶期辅助食品(比如普通米粉)。

(2)宝宝断奶期补充食品。

定义:为补充宝宝在断奶时期某些营养素不足而生产的食品。

主要以谷物(大米、大麦、裸大麦、小麦粉、燕麦或玉米)或大豆奶粉为主要原料,以白砂糖、蔬菜、水果、蛋类、肉类等选择性配料,加入钙、磷、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等食品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的供断奶期宝宝食用的补充食品(比如蔬菜米粉、鸡肉米粉等)。

米粉类:

即食类:产品经热加工熟化,用温开水兑牛奶冲调即可食用。

非即食类:产品未经热加工熟化,必须煮熟方可食用。

感官要求:(包括即食类和非即食类)

小罐头类

主要有水果泥、蔬菜泥、肉泥、鱼泥、骨泥等。

分类:形态上分为泥糊状和碎泥状两类。

泥糊状:吞咽前不需要咀嚼的细泥。

碎泥状:含有适于锻齿要求的碎块。

在宝宝食品方面,标准在制定上更为严格,只要是知名的厂家,都能按照要求来生产。

断奶对宝宝和妈妈的健康作用

妈妈产后10个月。乳汁的分泌量及营养成分相对以前减少很多,因此被称为“晚乳”,意味着乳汁的分泌快要结束了,但宝宝却需要更为丰富的营养,已无法完全指望从妈妈的乳汁中获取充足的养分,主要的养分还需从五谷杂粮中得到。若还不断奶,宝宝就会患上佝偻病、贫血等营养缺乏性疾病。宝宝过长时间地吃母乳,还可由于奶汁不间断地停留在口腔中而导致龋齿形成,而且宝宝总是躺卧姿势进食而加大中耳发生炎症的机会。

给宝宝喂奶时间太久,也会使妈妈的子宫内膜发生萎缩,引起月经不调,还会因睡眠不良、食欲不振、营养消耗过多造成体力透支,使生活的质量大打折扣。适时让宝宝断奶对宝宝和妈妈的身体健康都非常重要。如何喂养断奶的宝宝

断奶的宝宝起初无法完全像大人们一样吃五谷杂粮,需要妈妈精心安排。

饮食要点

宝宝断奶后就少了优质蛋白质、脂肪的来源,而宝宝仍需要大量蛋白质。除了给宝宝吃鱼、肉、蛋外,每天还要喝牛奶,它是断奶后宝宝的理想蛋白质来源之一,尤其是对于不喜欢吃鱼肉蛋的宝宝更为需要。

应该说,1岁左右的宝宝此时只长出6~8颗牙齿,胃肠功能还未发育完善,食物应该制作得细、软、烂、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