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49091800000049

第49章 宝宝的生活宝典(20)

肉末软饭

材料:软米饭1小碗,鸡肉或猪肉1大匙

做法:①锅内放植物油,油热后将肉末放入锅内翻炒,并加入少许白糖、酱油、酒,边炒边用筷子搅拌使其混合均匀;②把炒好后的肉末倒在软饭上面一起焖一会儿即可。

西红柿鸡蛋汤面

材料:鸡汤一碗,西红柿一个,面条一小把

做法:①把西红柿洗净切成细碎;②把切碎的西红柿、面条放入鸡汤煮好即可。

离乳期食品品种繁多,妈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换材料,改变做法,做出更多美味的亲子美食。让宝宝尽情地享受用餐的乐趣!

找把“尺子”量量周岁的宝宝

生长发育

(1)身高约75厘米。

(2)体重约10千克。

(3)头围约45厘米。

(4)胸围约45厘米。

(5)通常出牙6~8颗。

(6)大动作:从3个月到8个月这段时期,宝宝经历了从抬头——翻身——坐——爬的过程,到1岁左右,宝宝能够做到:①自如爬行。②站立片刻。③发育快一些的还能够独立走几步。

(7)协调性与精细动作。①手眼活动从不协调到协调,如能够自如地自喂饼干等。②五指从不分工到有较为灵活的分工,如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对捏糖块。③双手从“各自为政”到能够互相配合,如能够一同摆弄玩具。④精细动作获得发展,如能够独自抱着奶瓶喝奶,打开瓶盖,把圈圈套在棍子上等。

认知能力

(1)能够听懂自己的名字。

(2)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

(3)会叫爸爸妈妈。

(4)能同成人一样能够分辨声源。

(5)有了显著的回忆能力,能够想起非常久前记住的事情,将之运用于当前的“工作”中。

(6)能够模仿大人的动作。语言能力

(1)能听瞳妈妈的话,能够听懂常用物品的名称。

(2)起初学说话。

(3)能够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如用“汪汪”代表小狗。

情绪和社会行为

(1)害怕陌生人。

(2)害怕陌生、怪模样的物体。

(3)害怕未曾经历过的情况。

(4)有显著的依恋情结,喜欢“跟”妈妈的“脚”,妈妈去哪里,宝宝就跟着去哪里。

(5)喜欢与成年人交往。

(6)知道大人是高兴还是生气。

(7)会设法引起大人的留心,如主动讨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气。

(8)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为中心的简单的交往,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

(9)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能够把自己和物品区分开,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10)有了最初的独立性,会拒绝大人的帮助,愿意自己动手,而且能够做些简单的事情。

生活自理能力

(1)会双手捧着杯子喝水。

(2)会用勺吃饭。

(3)能够控制大小便。

(4)大人给穿衣脱衣时会主动配合。

(5)会把帽子放在头顶上。

艺术能力

(1)能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并努力配合鲜明活泼的音乐节奏做动作。

(2)会初步分辨颜色。

(3)喜爱色彩鲜艳的玩具。

(4)爱看漂亮的人脸。

(5)爱看图画书和大而鲜艳的图案。

有了这些,宝宝的发育是不是了如指掌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上述的指标只是帮父母了解宝宝的发展状况,不是结论。倘若宝宝都达标了,还要再接再厉;倘若宝宝有些方面的发展落后于上述指标,父母也不要着急。现在着手培养,非常快就会迎头赶上,毕竟宝宝只有一岁,以后的路还非常长。

如何让宝宝不缺锌

哪些宝宝易缺锌

调查研究资料表明,以下宝宝最易缺锌:

(1)妈妈孕期摄锌不足。据美国1981年修订的锌供给标准,孕期每天摄入不得少于20毫克。国内专家建议,孕妇宜将血锌水平维持在89.4微克%左右。以便更好地满足母胎双方的需要。倘若孕妇不留心进食含锌丰富的食品,势必影响胎儿对锌的利用与存储,出生后易出现缺锌症状。

(2)早产的宝宝。早产儿失去了母体储备锌元素的“黄金时间”(孕期最后一个月),则会因先天不足而导致生后缺锌。出生时间提前越早,锌储备也越少,生后缺锌便越严重。

(3)非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不仅含锌量(每100毫升含锌11.8微克)远远超过牛奶,而且吸收率高达42%,任何非母乳食品皆难以企及。所以吃母乳的宝宝不易缺锌,而用牛奶或其他食物喂养的宝宝缺锌的可能性较大。

(4)以植物性食品为主食的儿童。肉类、蛋、禽、海产品、牡蛎等动物性食品含锌量不仅多,而且吸收率都在30%~70%之间,明显优于谷物类。因此,宝宝吃素易发生缺锌。

(5)患佝偻病的宝宝。宝宝过分好动,经常大汗淋漓,导致锌的流失增多。据测定,每天大汗可流失锌1.3毫克。

如何确定宝宝缺锌

倘若宝宝经常食欲非常差,个子和体重增长也非常慢,就应带宝宝去看医生,做一些化验检查。原来是采用发锌测定来诊断,现在发现缺锌后头发长得非常慢,锌含量并不减少,有时比正常儿还高。而补充锌剂后,由于头发的生长速度加快,发锌反而降低,所以不够准确。较为可靠的是测定空腹血清锌,它可反映宝宝体内锌营养状况。最好的诊断方法是对可能缺锌的患儿进行锌喂养试验,如在测定血锌浓度非常低后,给吃锌含量高的食物或制剂1~2周后,缺锌症状会明显改善。

家居补锌方案

(1)食补。锌元素虽然重要,但宝宝的需求量并不大,不满6个月的小宝宝每天约需用3毫克,7~12个月也只需5毫克,1~10岁约为10毫克。而每百克食物的含锌量约为:猪瘦肉3毫克,猪肝4毫克,鸡肝5毫克,蛋黄3.4毫克,海带3.2毫克,鱼虾8毫克。

(2)药补。含锌的药物有硫酸锌、葡萄糖酸锌,锌酵母等制剂。硫酸锌最早用于临床,但缺陷也多,尤其是长期服用可引起较重的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可能是它在胃内与胃酸起反应,生成有一定腐蚀性的氧化锌之故;葡萄糖酸锌属于有机锌,仅有轻度的胃肠不适感,饭后服用能够消除,可溶于果汁中喂宝宝。锌酵母最为理想,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纯天然制品,锌与蛋白质结合,生物利用度高,口感好,宝宝更乐于接受。

(3)留心补锌的季节性。季节不同宝宝补锌量也应有差异。例如夏季气温高,宝宝食欲差,进食量少,摄锌必然减少,加上大量出汗所造成的锌流失,故欲取得同等疗效,补锌量应当高于冬春等季节。

(4)谨防药物干扰。很多药物能够干扰补锌的效果。四环素可与锌结合成复合物;维生素c则与锌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类似药物还有青霉胺、叶酸等,在补锌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5)食物要精细一点。韭菜、竹笋、燕麦等粗纤维多,麸糠及谷物胚芽含植酸盐多,而粗纤维及植酸盐均可阻碍锌的吸收,所以补锌期间的食谱要适当精细些。

(6)莫忘补充钙和铁。补锌要同时补充钙与铁两种矿物元素,这样,可促进锌的吸收与利用,加快机体恢复,因为这三种元素有协同作用。

§§§第三节培养宝宝的良好习惯

1岁宝宝的护理及发育特点

1岁,是宝宝期的起初,也是走向人生自立的第一阶段。

刚满1岁时教孩子学讲话,调教排便等不太顾利,随着活动的增多,危险也多起来,此时的父母要多关注宝宝。同时,1岁宝宝的内心世界也更加丰富起来,好奇心非常强。只要是眼睛看得到的、手抓得到的东西,都非常感兴趣。对于父母就要加倍小心看护宝宝,以免宝宝意外受伤。1岁1个月宝宝的身体发育

宝宝满1岁时.身长为出生的1倍半,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约9千克左右。

从1岁半起到2岁这一段时间里,宝宝不仅能行走,而且能蹦蹦跳跳,身体越来越结实。体重增长较慢而个子却长得较快。出生时身长与脑袋的比例为4:1到2岁时则为5:1了。而且身体重心下降,更能活动了。

1岁1个月宝宝的出牙情况

宝宝满周岁时,只长出8颗牙(上下各4颗)。等到1岁半至2岁时上下已各长出8颗牙了。虽然有些孩子的牙齿在此时高高低低非常不整齐,但等2岁以后牙齿长出很多时,就会长得整整齐齐。宝宝4岁以前的牙齿并不非常结实,还有点松动。哪怕因牙齿关系而上唇比下唇长得突出些,但到了4岁以后一般都能自行纠正过来。

宝宝快接近2岁,上下各长出8颗牙后,应该尽量让孩子练习用牙刷刷牙。

宝宝的囟门已经闭合

宝宝满周岁时,前囟门已经闭合很多了,等到1岁半时,95%的孩子的前囟门已经完全闭合。倘若到此时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且空当较大,牙齿长得缓慢,可能骨骼发育不良。得找小儿科医生看一看了。

关于宝宝的运动机能

有的宝宝早在满周岁以前就能单独行走,但绝大多数要到1岁零2、3个月才行。起初时大人用手牵着走,逐渐放开,宝宝自己就能独自向前走两三步,但马上就得抓住什么东西以保持身体平衡。虽然这两三步路也是摇摇晃晃的,但是只要能走几步,就能够一天天多起来。

宝宝的探索精神

1岁的宝宝没有论在家里还是在户外,不会安安静静地呆一会儿,总不停地乱拿东西。1岁的宝宝就是这样通过手脚不停地乱动各种东西来逐渐了解客观世界。

此时的宝宝就像一个小探险家,什么都好奇,这也想看,那也想知道。因此,大人得天天盯着宝宝,以防宝宝发生危险。

宝宝起初模仿了

宝宝一、二岁时正是模仿的年龄。宝宝通过模仿,使智力发育更为迅速。妈妈打扫卫生时,他会给你忙上加乱。但不要禁止,应该好好表扬。因而,宝宝的兴趣更浓,自立的意识愈来愈强。

那些模仿少的宝宝,其发育指数绝不会高。倘若自己的宝宝不喜欢模仿,父母就应该引导宝宝,帮宝宝练习练习。

宝宝看见大人刷牙也想动手尝试。父母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让宝宝学会和养成自己刷牙的习惯。

自我意识起初萌牙

宝宝满1岁以后,自我意识起初萌芽,想自己动手吃饭、摆弄东西,到处试验自己的能力和体力。若是受到阻碍或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就哭闹、摔打东西,尤其是那些长得健壮的宝宝,更是动不动就躺在地上打滚,甚至踢打自己的爸爸妈妈。

一岁宝宝的语言发育

宝宝说话能力的发育跟环境有直接关系。宝宝满周岁前后,哪怕只会讲一句“要吃”,就算不错了。宝宝1岁半时有的就能讲有限的几个词。倘若1岁的宝宝各种机能发育都非常正常,能够经常和宝宝多讲讲话。

生活习惯的养成

宝宝1岁以后,父母要培养宝宝用勺子吃饭,用双手捧着杯子喝水,白天要大小便时告诉大人要求帮忙,还要使宝宝学着自己脱裤子、刷牙等。慢慢使宝宝养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1岁宝宝的饮食营养

以菜为主

宝宝宝宝期是仅次于婴儿期的发育阶段,和婴儿期一样,要充分留心宝宝的营养。这个时期,绝大数宝宝都能从食物中来摄取营养,只是尚无法充分消化这些食物。因此还必须做点适合宝宝吃的东西。

宝宝宝宝发育期需要大量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动物蛋白(牛奶、肉、鱼、蛋等)比较重要,因此,宝宝每餐都应该吃一点。豆类及其制品也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之一。总之,宝宝要多吃菜,每餐应相当于大人的2/3左右。

宝宝吃的菜饭不要太硬或太生,烧得烂糊些,多放点油。

多喝牛奶

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钙质等,在宝宝骨骼发育旺盛的宝宝期里,是不可缺少的营养。

在这个时期最好每天喝200~400毫升,即1~2瓶。能够在吃点心时喝,也能够当饮料给宝宝喝,还能够用于煮菜。

饮食时多时少

宝宝宝宝期是饮食时多时少、吃饭时爱玩的时期。高兴时就多吃些,不高兴时就吃得少些。有时只吃饭,有时一天到晚只吃水果。作为父母,还是应该让宝宝吃配有淀粉、蛋白质、脂肪、蔬菜和水果的营养全面的饭菜。

在这个时期,要尽量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虽然宝宝还不太会用勺子,容易把饭菜撒在桌上,可在桌面铺上塑料布,并让宝宝知道饭菜撒在桌上不好。

关于宝宝挑食

1岁以后,通常宝宝都会挑食,今天多吃一点,明天少一点,有时只吃这个,有时只吃那个。挑食过度就叫做偏食。宝宝不愿吃蔬菜时,可包在煎鸡蛋卷里或混在饭里,宝宝就能高高兴兴地吃下去。

点心

点心只是在宝宝三餐吃饱,但仍有食欲时才喂。有的妈妈见宝宝3餐饭菜没好好吃,就想喂点点心补补。其实,没有食欲时用不着喂。再说,点心也应该每天定时,无法随时都喂,让宝宝吃吃停停。能够用牛奶、水果、饼干及妈妈亲手做的食物为点心。

1岁宝宝吃点心的量

每天1小瓶鲜牛奶,相当于2940干焦热量。

上午10时喂50毫升果汁,下午3时喂1瓶鲜牛奶和相当于50卡热量的点心。

简单易做的点心

(1)牛奶蛋羹(克)。蛋20(1/3个);牛奶40(1/5瓶);白糖6(2小匙)。

(2)桔子冻(克)。罐头桔子20(4片);白糖10(1大匙);水60(4大匙);洋粉0.8(1/10把)。

(3)酸乳酪糊(克)。苹果10(1/16个);香蕉20(1/4根);酸乳酪糊30(1/3瓶弱)。

(4)蛋糕(克)。面粉8(1大匙);白糖1(2/3);牛奶15(1大匙);蛋5(1小匙);油一点点。

1岁宝宝的日常照料

调教宝宝吃饭

1岁以后,宝宝就想自己拿着勺子吃饭,起初时吃起来非常不顺利。哪怕自己用勺子盛饭,但一送到嘴边就全撒了。此时妈妈就应该帮忙喂。喂了一会儿,宝宝也许又想自己动手吃,则能够将勺子给宝宝拿着让他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