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49091800000052

第52章 宝宝的生活宝典(23)

触觉训练

二三岁以前的宝宝吃手,不用限制他,再大一些还有吃手、咬指甲、咬笔头、爱玩生殖器等问题,则是宝宝触觉敏感的反映。这些宝宝发脾气、胆小、紧张、爱哭、偏食等。能够让宝宝玩水、土、沙子、游泳、赤脚走路、骑羊角球、洗澡后用粗糙的毛巾擦身体用电吹风微风吹身体,用毛刷子刷身体,用毛巾把宝宝卷起来做卷蛋卷游戏,和小朋友一起玩需要身体接触的游戏。

总之,剖腹产出生的宝宝聪明、顽皮、容易紧张,老师和家长不要训斥和惩罚他们,他们不是故意捣乱,而是需要训练矫正。

宝宝语迟的原因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是语迟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有50%的语迟患儿是由于智力障碍造成,其中30%~40%是原因不明。已知的原因有:基因缺陷、宫内感染、胎盘功能低下、孕期服用药物、缺氧、创伤及其他机体疾病。新妈妈应在孕期以预防为主。

听力减弱

听力对于宝宝出生后的语言发育非常重要,早期耳聋可导致严重的语迟。通常分传导性耳聋和感应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常见原因是由于中耳炎积液造成堵塞;还见于中耳发育畸形或外耳道闭锁等。感应性耳聋则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感染病毒、核黄疸、肾毒性药物、脑膜炎、颅内出血、缺氧及染色体不正常等因素所造成听神经中枢不正常。治疗困难,且效果不显著。

成熟晚

男孩通常成熟得晚,我们中国人称之:“贵人语话迟”,西方国家称:“晚开的花朵更美”。这种现象预后良好,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只要正确教导,宝宝在上学后,语言会逐渐发育正常。

表达不清

这类宝宝智力、听力和发音均表现正常。由于大脑功能不健全,难以正确用语言表达思想,常借助动作或手势传达意思,弥补有限的语言表达障碍。经过家长和老师的正确语言引导,最终也会恢复正常语言功能。否则有可能会影响将来的学习能力。

双语症

合资家庭的宝宝在两种语言文化的环境中能够出现两种语言均发育迟缓,但宝宝对两种语言的理解与同龄的宝宝相同。而且在5岁以前,能熟练使用两种语言交流。

人为因素

多见于穷困的边远地区。因营养缺乏,语言教导不当,家庭感情危机及儿童受虐待等等负面因素影响宝宝的语言功能发育,导致语迟。这类人为导致的语迟完全能够避免。

婴儿孤僻症

婴儿孤僻症的病因是由于神经发育不正常,在3岁前出现。男孩比女孩多3~4倍。表现为反复重复简单动作和单调发音,没有应有的活力,目光难以凝聚父母的注视,对拥抱和微笑缺乏反应。这类患儿能够通过儿童心理专家进行条件交换、行为引导等心理治疗来纠正。

选择性缄默症

通常女孩非经常见,表现为自言自语,与父母或朋友话多。在学校或遇到陌生人缄默不语。由于平时比较消极、害羞、孤僻和胆小,非常大比例发音不连贯。绝大多数是家庭过分溺爱造成的,宝宝自理能力差,过分依赖父母、娇生惯养。这种病症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获得性失语症

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缺失,对非语言的声音刺激有良好的反应。父母会发现孩子是“不留心听话”而不是“听不到讲话”。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说话稀少、语没有伦次、发音模糊。获得性失语症的儿童的发音经常只有父母或非常熟悉的人才能听懂。这类失语症需儿童语言训练。

脑瘫

语在脑瘫的患儿中非经常见,尤其是手足抽动症型脑瘫最易出现语迟现象。预后最差,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语迟需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早期发现,早期语音锻炼。避免或减缓宝宝发育和学习障碍。我们的下一代应该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未来。

1~2岁宝宝的壮力美食

红糕肉茸片

原料:猪肉200克。山楂糕50克,胡萝卜15克,西芹15克,鸡蛋1只。

调料:精制油少许,葱姜汁少许,盐适量,味精少许,白糖少许,淀粉适量。

制作:

将猪肉洗净后制成肉茸,放入一盛器中,加入约30克葱、姜泡成的汁水,加少许盐、味精,搅拌上劲后,加入鸡蛋1只,以及适量淀粉,拌均匀后,放入盘中上笼蒸熟后,取出冷却,用刀切成菱形片状待用,其余辅料均切成菱片待用。

取一干净炒锅放置炉上,放少许油烧热,放入胡萝卜、西芹片,略炒片刻放少许汤汁,加少许盐、白糖、味精,放入肉片翻炒烧开后,用水淀粉勾芡后,放入山楂片,翻炒均匀,淋少许熟油出锅装盆。

营养小秘诀:

此菜将猪肉制成茸后,蒸熟切片烹制,避免了宝宝年龄小,咀嚼不便的特点,同时猪肉制茸加热后,使原料中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使宝宝食用后易消化吸收,而用山楂糕制菜肴,使菜肴口味独特,宝宝较喜爱,适合2岁以上宝宝食用。

鸳鸯豆腐丁

原料:盒装豆腐1盒。

调料:精制油适量,蕃茄沙司适量,盐少许,糖少许,鸡精少许,水、淀粉适量。

制作:将豆腐切成大小均匀丁状,放入盛器中,倒入适量开水浸泡片刻后,放入冷水中过洗一下。

取干净炒锅放置炉上,放入少许油,放入约一半豆腐丁,加少许汤汁,烧开加少许盐、鸡精片、用水淀粉后盛人盘中的一边,炒锅洗净后放少许油烧热,加入适量蕃茄沙司,放入豆腐丁,加少许盐、糖、鸡精、烧开后,用水淀粉勾芡后。装红色的豆腐丁盛盘中的另一边即可。

营养小秘诀:豆腐含优质植物蛋白质,宝宝容易消化吸收,此菜红白二色分明,口味各具特色,诱发宝宝食欲,适合1岁以上宝宝食用。

鱼香蛋饼

原料:鸡蛋200克,猪肉50克。

调料:精制油少许、葱、姜、蒜末适量,蕃茄酱适量,盐少许,糖少许,米醋少许,味精少许,水淀粉适量。

制作:将鸡蛋打入碗中放少许盐、味精,鸡蛋打散后,待用;猪肉切成绿豆大小的粒状,待用。

将干净炒锅放置炉火烧热后放少许油倒入鸡蛋液摊成厚薄均匀的饼状,两面略金黄,完全成熟,盛入一盆中;炒锅放少许油,再放入葱花、蒜末,煸出香味后,放入适量的蕃茄酱及少许汤汁;煸出红油后,放入肉粒煸炒,加盐、糖、味精,炒至肉粒成熟后洒少许米醋,水淀粉勾芡后,盛入装蛋饼盆中即可。

营养小秘诀:

蛋饼香嫩,加上色泽红亮、口味甜酸的肉粒,能使宝宝进餐兴趣提高。鸡蛋是宝宝膳食中营养丰富的原料之一,多样化的烹制方法使宝宝的膳食丰富,保证了宝宝营养来源,此款适合2岁以上宝宝食用。

引导宝宝说话的方法

(1)宝宝的喃喃自语,妈妈爸爸一定要应答。宝宝出生两个月时起初发出“噢、啊、咿”等单个音节的声音,有时是陌生人出现在面前时,有时是睡足吃饱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对宝宝的这种喃喃自语,照顾宝宝的成人一定要做出回答。要对他说:“噢,你好,小乖乖”,“快快长吧”之类的话。宝宝的发音虽然与表达某种意思的语言不同,但是当他对着妈妈发出声音时,就表示已在和妈妈对话了,妈妈对宝宝的话语做出了回答,使宝宝感受到了“说话的喜悦”,宝宝会产生再次发出声音的欲望,倘若没有人对宝宝的“话语”做出反应,宝宝就没有从产生“说话的喜悦”。

(2)宝宝发音时,父母要以行动给以满足。要想宝宝早日学会说话,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有想发出声音、想说话的欲望。这并不困难的,只要在宝宝呀呀学语的时候给予奖励即可。最好的奖励莫过于摸摸宝宝的头,或抱一抱宝宝,亲一亲宝宝之类的肌肤抚爱。与慈爱的妈妈肌肤接触,能够促使宝宝产生再说话的欲望。专家研究发现,公共教养机构长大的宝宝,比在语言环境丰富的家庭中长大的宝宝语言发展要慢一些,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公共教养机构中人手不足,成人与宝宝单独交流的机会和抚爱鼓励宝宝的机会较少所致。

宝宝开口说话的早晚因人而异,早两个月晚两个月都属正常现象,有的甚至到1岁半才起初说话,可是只要有了母爱的滋润,宝宝产生想说话的欲望之后,哪怕比大多数孩子晚几个月开口说话,后来其流利的程度一点不比其他孩子逊色。

(3)妈妈要经常呼唤宝宝的名字。也许有人不理解,呼唤宝宝的名字与发展宝宝语言有什么关系?

半岁以后宝宝起初对自己的名字有所认识,叫他的名字时宝宝会有所反应。宝宝知道了自己的名字,等于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有所不同,有自我意识的早期表现,这种自我意识经常会激发宝宝产生自我表达及想与别人说话的欲望。经常呼唤宝宝的名字,能够帮助宝宝早点产生自我意识,从而激发其与外界交往的需要,逐渐意识到自己以外世界的存在,以及自己和外界的联系。

(4)妈妈的声音对宝宝非常重要。拥有宝宝的夫妇,真正有为人“父母”的感觉,是在宝宝出生之后,和被宝宝第一次叫做“爸爸、妈妈”时,尤其是宝宝第一次呼唤“爸爸、妈妈”,令多少父母激动不已,可见父母是多么渴望宝宝早点学会说话。

二三个月的宝宝起初会“咿咿呀呀”的发音,这是世界上所有宝宝的共同的语言。6个月以后,宝宝进入典型的咿呀学语阶段,七八个月大的宝宝会聆听并模仿成人发出的某个音。为人母者,在这个时期要尤其留心多对着你的宝宝讲话。“来,妈妈抱抱”,“看看灯灯”,“噢,爸爸回来了”之类的话要天天说,有些话甚至一天要对着孩子“唠叨”几遍。听过若干遍后,宝宝自然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宝宝的咿呀学语,有时虽然模仿得非常准确,但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语言,纯粹只是一种模仿,这种模仿的意义是在为真正说出词做必要的准备,是实战前的演习。父母应尽量用亲切慈祥的语调多与宝宝讲话,给宝宝的大脑中多存贮一些语言的信息,一旦宝宝开口讲话,这些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被提取出来。

如何培养“多元智能”的宝宝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宝宝都有自己天赋的不同才能,都有可堪造就的长处,都是身为教育者值得去重视和挖掘的瑰宝。儿童智力能够由以下七个方面组成:

宝宝的语言智能

有效地获得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一点相信家长们都非常重视。

宝宝的逻辑数学智能

以数学逻辑为形式的智能被称为科学思维,它是传统智力测验的主要基础,对儿童的思维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宝宝的音乐智能

研究发现,儿童在没有接受音乐专门训练之前,就已经展现出对音乐的强烈反应,而且能非常快地跟随节奏或旋律。

宝宝的身体运动智能

舞蹈家、运动员,或者普通人经常会使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绪、情感,或通过身体运动来创造不同的认知活动。

宝宝的空间智能

水手、棋手在工作时,经常不借助工具而能从不同角度看物体。有的儿童对方向、位置、距离的判断力非常好,甚至会比妈妈更快地识别出该走的路径及方向。

宝宝的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的核心,是留意他人判别的能力,尤其是观察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的能力。有的宝宝似乎从小就具备“外交”本领,使自己更加人见人爱。

宝宝的自我认识智能

了解一个人的感情和情绪变化,有效地辨别这些感情,加以标识,作为理解和指导自己行为准则的能力,是自我认识智能的内涵。拥有一个自信、自律的宝宝没有疑是父母心中的理想。

教宝宝自己吃饭

在宝宝吃饭时观察宝宝,当以下现象发生时,妈妈就能够着手教宝宝自己吃饭了:

(1)宝宝吃饭的时候喜欢手里抓着饭。

(2)宝宝已经会用杯子喝水了。

(3)当勺子里的饭快掉下来的时候,宝宝会主动去舔勺子。

吃饭应该学习全过程

2~3个月时,适当用小勺给宝宝喂些果汁、果泥,使宝宝认识奶瓶的同时,对勺子也有一定的认识,并学会把食物由舌前送到舌根部,为将来学会使用勺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6个月左右,宝宝能够自己拿饼干吃了,哪怕吃得满脸满身饼干屑,也别阻止宝宝,让他吃饱后再去清理。

10个月左右的宝宝应该学习从妈妈端着的杯子里喝水。

12个月的宝宝应该学会自己拿着杯子喝水了。

1岁的宝宝喜欢跟成人在一起上桌吃饭,无法因为怕宝宝“捣乱”而剥夺了他的权利,能够用一个小碟盛上适合宝宝吃的各种饭菜,让宝宝尽情地用手或用勺喂自己,哪怕吃得一塌糊涂也没有关系。

学习吃饭技巧

宝宝总喜欢抢着拿勺子的话,妈妈能够准备两把勺子,一把给宝宝,另一把给自己,让宝宝既能够练习用勺子,也不耽误把宝宝喂饱。并要教会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拿东西。

给宝宝做一些能够用手拿着吃的东西或一些切成条和片的蔬菜,以便宝宝感受到自己吃饭是怎么回事。如:土豆、红薯、胡萝卜、豆角等,另外准备香蕉、梨、苹果和西瓜(把籽去掉)、熟米饭、软的烤面包、小块做熟了的嫩鸡片等。

妈妈学习技巧

1岁左右的宝宝非常难容忍妈妈一边将其双手紧束,一边一勺一勺地喂他。这对宝宝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自尊心的建立有极大的危害,宝宝经常反抗或拒食。

宝宝并不一定是想要自己吃饱饭,他的留心力是在“自己吃”这一过程。倘若只是为了训练宝宝自己吃饭,不妨先喂饱了宝宝,再由着宝宝去满足学习和尝试的乐趣。

当宝宝自己吃饭时,要及时表扬,哪怕他把饭吃得乱七八糟,还是应当鼓励他。倘若妈妈确实烦把饭吃得满地都是,能够在宝宝坐的椅下铺一张塑料布,这样一来等他吃完饭后,只要收拾一下弄脏了的塑料布就行了。